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导学案设计
<p>导学案设计</p><table cellspacing="0"><tbody><tr><td width="88"><p>课题</p></td><td width="203"><p>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p></td><td width="187"><p>课型</p></td><td width="180"><p>新授课</p></td></tr><tr><td width="88"><p>设计说明</p></td><td colspan="3" width="569"><p>“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节计算课,计算题的教学要注重学生独立探索、操作发现、总结规律等各种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顺利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对本节课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p><p>1.用易于接受的方式教学。</p><p>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人为规定的知识,因此在教学本节课的运算顺序时,先复习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然后直接告诉学生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引导学生将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迁移到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p><p>2.注重理解题意的教学。</p><p>数学需要阅读,在阅读中掌握概念,在阅读中理解题意,在阅读中培养数学的阅读能力,从而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成功有效的学习开始于成功有效的阅读。本节课的两个例子均以表格的方式呈现,因此,本设计将学生读懂表格的内容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首要环节,特别是例1(2)设计了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在问题中把谁看作单位“1”?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进行解答。</p></td></tr><tr><td width="88"><p>课前准备</p></td><td colspan="3" width="569"><p>教师准备PPT课件</p><p>学生准备练习本</p></td></tr><tr><td colspan="4" width="657"><p>教学过程</p></td></tr><tr><td width="88"><p>教学环节</p></td><td width="203"><p>教师指导</p></td><td width="187"><p>学生活动</p></td><td width="180"><p>效果检测</p></td></tr><tr><td width="88"><p>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6分钟)</p></td><td width="203"><p>1.复习导入。</p><p>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各题的运算顺序。</p><p>112+8-13</p><p>16-4+21</p><p>24-(18+3)</p><p>32-(24-10)</p><p>2.师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p><p>3.引入新课。</p></td><td width="187"><p>1.在练习本上计算下面各题,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各题的运算顺序,根据已有经验说出: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p><p>2.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p><p>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p></td><td width="180"><p>1.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运算顺序。</p><p>232+580+326</p><p>800-(528-102)</p><p>178+380-268</p><p>365-52+384</p></td></tr><tr><td width="88"><p>二、合作探究,总结算法。(20分钟)</p></td><td width="203"><p>1.探究不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p><p>(1)课件出示教材97页例1(1),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题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例1(1)中的内容。</p><p>(2)出示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占公园面积的几分之几?题中的森林部分指的是什么?怎样列式?</p><p>(3)引导学生在明确运算顺序的基础上独立尝试解答此题,并说明计算过程。</p><p>(4)引导讨论: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便?</p><p>(5)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小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可以分步通分计算,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但一次通分进行计算比较简便。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p><p>2.探究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p><p>(1)课件出示例1(2)表格,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回答:把谁看作单位“1”?是什么意思?</p><p>(2)引导学生独立解答此题,在小组内交流解题思路,并叙述运算顺序。</p><p>(3)展示学生不同的算法。</p><p>(4)引导学生比较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p><p>(5)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有小括号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p><p>3.引导学生总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p></td><td width="187"><p>1.(1)独立分析题意,小组内说说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是什么。</p><p>(2)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森林面积指乔木林和灌木林的面积和,列式为+-。</p><p>(3)汇报自己的计算过程,展示不同的算法:</p><p>方法一</p><p>+-</p><p>=+-</p><p>=-</p><p>=</p><p>方法二</p><p>+-</p><p>=+-</p><p>=</p><p>=</p><p>(4)观察、比较这两种算法,可以发现:第一种算法是分步通分,第二种算法是一次通分,虽然计算方法不同,但是结果是相同的。第二种算法比较简便。</p><p>(5)倾听教师小结,明确计算方法。</p><p>2.(1)分析题意,明确各分数表示的意义,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p><p>(2)独立解答后在小组内交流解题思路及算式的运算顺序。</p><p>(3)汇报自己的解法,全班进行交流。</p><p>方法一</p><p>1--</p><p>=--</p><p>=-</p><p>=</p><p>方法二</p><p>1-</p><p>=1-</p><p>=1-</p><p>=</p><p>(4)观察这两种算法的运算顺序后回答问题:第一种算法没有小括号,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第二种算法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p><p>(5)明确运算顺序。</p><p>3.先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再全班交流,明确: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都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p></td><td width="180"><p>2.列式计算。</p><p>(1)减去与的差是多少?</p><p>(2)比与的和少多少?</p><p>3.计算。</p><p>+-</p><p>-+</p><p>-</p><p>+-</p><p>-+</p><p>+-</p><p>4.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第二天修了全长的,还剩多少没有修?</p><p>5.一根铁丝长米,比另一根铁丝短米,两根铁丝共长多少米?</p></td></tr><tr><td width="88"><p>三、巩固练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0分钟)</p></td><td width="203"><p>1.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运算顺序。</p><p>+-</p><p>+-</p><p>--</p><p>2.完成教材100页2、3题。</p><p>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p></td><td width="187"><p>1.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p><p>2.分析题意后列式并计算。</p></td><td width="180"><p>6.学校举行书法比赛,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获一、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获二、三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获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几分之几?</p></td></tr><tr><td width="88"><p>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4分钟)</p></td><td width="203"><p>1.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p><p>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p></td><td width="187"><p>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p></td><td width="180"> </td></tr><tr><td width="88"><p>教师批注</p></td><td colspan="3" width="569"> </td></tr></tbody></table><p></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