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学期《平面图形的周长》公开课教案
<p></p><p>课前准备</p><p>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p><p>学生准备准备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图</p><p>教学过程</p><p>⊙创设情境,导入新知</p><p>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在我们的教室里面能找到哪些图形?</p><p>生:门是长方形的,灯的开关是正方形的,钟面是圆形的……</p><p>(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贴到黑板上)</p><p>师:这些图形都是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p><p>生:平面图形。</p><p>师: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复习关于平面图形周长的相关知识。(板书:平面图形的周长)</p><p></p><p></p><p>⊙小组合作,探究新知</p><p>1.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p><p>(1)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作这个图形的周长。</p><p>(2)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作这个图形的周长。</p><p>2.你会计算哪些图形的周长?你是如何推导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公式的?</p><p>(1)长方形的周长。</p><p>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用字母表示为C=2(a+b)。</p><p>(2)正方形的周长。</p><p>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用字母表示为C=4a。</p><p></p><p>(3)圆的周长。</p><p>因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作圆周率,所以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用字母表示为C=πd。</p><p>(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各平面图形的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在相关的图形下板书字母公式)</p><p>(4)小结。</p><table cellspacing="0" bgcolor="transparent"><tbody><tr><td colspan="2"><p>名称</p></td><td><p>长方形</p></td><td><p>正方形</p></td><td><p>平行四边形</p></td><td><p>梯形</p></td><td><p>三角形</p></td><td><p>圆</p></td></tr><tr><td rowspan="2"><p>周长公式</p></td><td><p>文字公式</p></td><td width="63"><p>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p></td><td width="99"><p>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p></td><td><p>平行四边形的周长=4条边长的和</p></td><td><p>梯形的周长=上、下两底长的和+两腰长的和</p></td><td><p>三角形的周长=3条边长的和</p></td><td><p>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或圆周率×半</p><p>径×2)</p></td></tr><tr><td><p>字母公式</p></td><td width="63"><p>C=2(a+b)</p></td><td width="99"><p>C=4a</p></td><td> </td><td> </td><td> </td><td><p>C=πd或C=2πr</p></td></tr></tbody></table><p></p><p>3.提问: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没有周长公式,我们怎么求周长?</p><p>预设</p><p>可以根据周长的意义,把图形的所有边长加起来,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p><p>4.完成教材94页6题。</p><p>5.长度单位及其进率。</p><p>提问: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p><p>预设</p><p>生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和毫米。</p><p>生2:1米等于10分米。</p><p>生3:1分米等于10厘米。</p><p></p><p>生4:1厘米等于10毫米。</p><p>生5:相邻的常用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p><p>……</p><p>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让学生借助实例描述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分别有多长。</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