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二上册数学互斥事件教学计划格式(第三章)
<p>提前做好计划安排,有利于新工作的顺利开展,下文为大家整理了高二上册数学互斥事件教学计划格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p><p>学习目标::掌握互斥事件的概念,能判断两个事件是否为互斥事件,能求互斥事件至少有一个发生的概率。</p><p>重点和难点:能判断两个事件是否为互斥事件,能求互斥事件至少有一个发生的概率。</p><p>学习过程:</p><p>一、思考和归纳:</p><p>实验:同时抛掷两枚均匀的硬币。</p><p>1、用A表示事件“两枚硬币都是正面朝上”;用B表示事件“一个正面一个反面朝上”。那么事件A和B能否同时发生?从集合的角度用文氏图表示事件A与B的关系。</p><p>2、用A表示事件“至少1枚硬币正面朝上”;用B表示事件“至少1枚硬币反面朝上”。那么事件A和B能否同时发生?从集合的角度用文氏图表示事件A与B的关系。</p><p>3、用A表示事件“两枚硬币都是正面朝上”;用B表示事件“至少1枚硬币正面朝上”。那么事件A和B能否同时发生?从集合的角度用文氏图表示事件A与B的关系。</p><p>二、归纳:什么是互斥事件?</p><p>三、例3:在一个健身房里,用拉力器进行锻炼时,需要选取2个质量盘装在拉力器上,有2个装质量盘的箱子,每个箱子中都装有4个不同的质量盘:2﹒5kg, 5kg, 10kg和20kg,每次都随机地从2个箱子中各取1个质量盘,下面的事件A和B是否是互斥事件?</p><p>(1)事件A=“总质量为20kg”,事件B=“总质量为30kg”;</p><p>(2)事件A=“总质量为 kg”,事件B=“总质量超过10kg”;</p><p>(3)事件A=“总质量不超过10kg”,事件B=“总质量超过10kg”;</p><p>(4)事件A=“总质量为20kg”,事件B=“总质量超过10kg”;</p><p>概念:对于给定事件A,B,规定A+B为 ,事件A+B发生是指 。</p><p>四、对于例3中(1)、(2)和(3)小题中的每一对事件,通过计算填好下表:</p><p>(1)</p><p>(2)</p><p>(3)</p><p>P(A)</p><p>P(B)</p><p>P(A)+P(B)</p><p>P(A+B)</p><p>思考:根据表中的结果,P(A+B)与P(A)+P(B)有什么关系?</p><p>归纳总结:在一个随机实验中,如果随机事件A和B是互斥事件,那么有:</p><p>五、例4 从一箱产品中随机地抽取一件产品,设事件A=“抽到的是一等品”,事件B=“抽到的是二等品”,事件C=“抽到的是三等品”,且已知 。求下列事件的概率:</p><p>(1)事件D=“抽到的是一等品或三等品”;</p><p>(2)事件E=“抽到的是二等品或三等品”。</p><p>思考:事件D+E表示的是什么?它的概率P(D+E)等于P(D)+P(E)吗?</p><p>六、例5某地政府准备对当地的农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为此政府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100个人接受了调查,他们被要求在赞成调整、反对调整、对这次调整不发表看法中任选一项,调查结果如下表:</p><p>男</p><p>女</p><p>总计</p><p>赞成</p><p>18</p><p>9</p><p>27</p><p>反对</p><p>12</p><p>25</p><p>37</p><p>不发表看法</p><p>20</p><p>16</p><p>36</p><p>总计</p><p>50</p><p>50</p><p>100</p><p>随机选取一个被调查者,他对这次调整表示反对或不发表看法的概率是多少?</p><p>七、练习:</p><p>1、一箱产品中有正品4件,次品3件,从中任取2件,其中事件:①恰有一件次品和恰有2件次品;②至少有1件次品和全是次品;③;至少有1件正品和至少有1件次品;④至少有1件次品和全是正品。四组中有互斥事件的组数是( )</p><p>(A)1组 (B)2组 (C)3组 (D)4组</p><p>2、某人在打靶中,连续射击2次,“事件”至少有一次中靶“的互斥事件是()</p><p>(A)至多有一次中靶, (B)两次都中靶,</p><p>(C)两次都不中靶, (D)只有一次中靶</p><p>3、在某一时期内,一条河流某处的年最高水位在各个范围内的概率如下表:</p><p>年最高水位</p><p>(单位:m)</p><p>概率</p><p>计算在同一时期内,河流这一处的年最高水位在下列范围内的概率:</p><p>(1) (m); (2) (m); (3) (m)。</p><p>4、甲、乙两射手在同样条件下击中目标的概率分别为 、 ,则“至少有一人击中目标的概率P= += ”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p><p>关于上文提供的高二上册数学互斥事件教学计划格式,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更多资料请及时关注数学网。</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