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5:55:25

青岛版(五年制)数学五年级上册《人体的奥秘》教案

<p>教学目标:</p><p>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p><p>2、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举一反三的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理解能力,提高计算能力。</p><p>3、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p><p>教学重点:</p><p>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p><p>教学难点:</p><p>灵活运用,合理解决实际问题</p><p>教具准备:</p><p>纸条</p><p>教学过程:</p><p>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p><p>1、教师谈话</p><p>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学习有关人体奥秘的知识,除了我们学过的,你还了解到那些有关人体的知识?(学生根据课前调查交流回答)</p><p>想不想再多了解一些?那请你们仔细观察情境图。</p><p>2、提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p><p>(1)学生观察回答,教师适时板书相应的信息条件</p><p>明明体重30千克,体内水与其它物质的比是:4:1;</p><p>爸爸的体重70千克,体内水与其它物质的比是7:3</p><p>(2)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p><p>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出问题</p><p>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p><p>1、解决第一个问题:明明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p><p>(1)你想解决那个问题?可以根据那些信息解决?</p><p>(明明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体重30千克,体内水与其它物质的比是:4:1)</p><p>(2)体重30千克与4:1有什么联系?</p><p>(3)线段图或折纸的方法表示出他们之间的联系吗?</p><p>学生同位合作完成,然后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p><p>2、展示交流</p><p>(1)学生展示交流线段图,结合信息说明图意。</p><p>(2)教师引导口述信息并画出线段图</p><p>如果用一条线段表示30千克体重,水和其他物质应该怎样表示?为什么?</p><p>求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表示?</p><p>(3)要求体内的水和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会计算了吗?请同学们在本子上独立完成。</p><p>明明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p><p>爸爸体内的水分及其它物质各有多少千克?</p><p>3、探究算理</p><p>(1)教师巡视的过程中指明不同解答方法的同学到前面板书</p><p>解法一:4+1=5</p><p>解法二:2023=24(千克) 30 4/<strong>4</strong>+1 =24(千克)</p><p>2023=6(千克) 30 1/<strong>4+1</strong>=6(千克)</p><p>(2)让两种不同解法的学生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每一步表示的含义。</p><p>(3)观察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区别?</p><p>相同点:体重是有水份和其他物质组成的,求水和其他物质的重量也就是把30按照4:1的比例分配。</p><p>不同点:一是把比看作平均分得的份数,用平均分的方法来解答;二是把比化作分数,转化成分数乘法问题来解答。</p><p>(4)优化算法:他们的方法你喜欢哪个?为什么?</p><p>说给你的同位听一听。</p><p>(5)小结:像第二种方法,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板书课题)</p><p>4、解决第二个问题:爸爸体内的水分和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p><p>(1)师:你能用这种方法解决第二个问题吗?</p><p>(2)学生独立完成,同位交流自己的想法。</p><p>(3)指名一学生板演并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p><p>怎样知道我们解答的是否正确呢?谁能口头检验一下?</p><p>5、同学们都很棒,都能灵活的运用刚刚学过的分数乘法解决按比例分配的题目,谁能说说在计算按比例分配的题目时应注意什么问题?</p><p>三、巩固练习</p><p>1、走进生活(看谁能又对又快的解决这些问题)</p><p>自主练习1、2、3 第2、3题要求画出线段图分析解答。</p><p>2、课后延伸</p><p>判断: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7∶3,求长与宽各是多少厘米?</p><p>7+3=10 207/<strong>10</strong>=14(厘米) 203/<strong>10</strong>=6(厘米)</p><p>错,要分的不是20厘米</p><p>四、布置作业</p><p>自主练习3、4、5</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岛版(五年制)数学五年级上册《人体的奥秘》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