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5:52:56

西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3的乘法口诀》教学教案

<p>教学内容:</p><p>教科书第13~14页的教学内容。</p><p>教学目标:</p><p>1、经历编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感知3的乘法口诀的来源。</p><p>2、熟记3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进行口算。</p><p>3、能通过观察、比较、操作、讨论、交流、推理、归纳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迁移学习能力。</p><p>教具学具:</p><p>学具盒(小棒)。</p><p>教学过程:</p><p>一、引出新课</p><p>教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2的乘法口诀,你能说一说吗?按你的理解,知道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吗?</p><p>学生:3的乘法口诀。</p><p>(板书:3的乘法口诀)</p><p>二、探究新知</p><p>1、教学例1</p><p>(1)观察例1插图,把例1补充完整。</p><p>教师: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分组的?你能根据1,2的乘法口诀的学习,把例1的表格算式和口诀补充完整吗?学生独立思考,把例1补充完整,教师指定一学生上台(黑板上)补充。</p><p>(2)探索口诀的编法,促进口诀理解。</p><p>课件显示完整的例1。(随机抽取图或算式、口诀)</p><p>教师:表格中的哪一个数可以表示8个组跳绳的人数?</p><p>教师:说说哪一个算式可以表示4个组跳绳的人数。</p><p>教师:7个组有几个人在跳绳?可以用哪一个算式来表示?</p><p>教师:三九二十七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它表示几个组跳绳的人数?应该用哪个算式?</p><p>三九二十七这句口诀表示9个3是27;它表示9个组跳绳的人数;应对应39=27(或93=27)这个算式。</p><p>(3)读3的乘法口诀。</p><p>学生全班拍手齐读3的乘法口诀。</p><p>(4)找特征,总结规律。</p><p>教师:3的乘法口诀有哪些特征和规律?</p><p>3的乘法口诀共有7句。</p><p>口诀的第一个字都是三。</p><p>口诀的第二个字从上到下依次增加1。</p><p>口诀的积从上到下依次增加3。</p><p>教师:为什么会有这些特征、规律?</p><p>教师:同学们真能干,自己找出了这么多的特征,总结出这么多的规律。你能利用这些特征和规律把下面的口诀补充完整吗?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p><p>出示:三七二十一</p><p>三四十二</p><p>三八二十四</p><p>三五十五</p><p>(5)熟记口诀。</p><p>教师:利用口诀的特征,我们可以把临时遗忘的口诀补充完整,你们能记住这么多口诀吗?</p><p>学生集体拍手背口诀一生当小老师,抽大家背同桌互相打电话背分4人小组抽背集体拍手背。</p><p>2、教学例2</p><p>教师:刚才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下面我们来学例2。</p><p>教师板书出示例2:36=□73=□</p><p>教师:请同学们先想一想,计算这两道题各用哪句口诀?计算结果是多少?再把积填在方框里。</p><p>学生独立思考,在书上填出得数,教师指名在黑板上填写。</p><p>学生:我填出的积各是18,21,各用的三六十八、三七二十一这两句口诀。</p><p>3、小结</p><p>教师:刚才同学们合作学习了例1,自学了例2。下面老师要看小朋友们能不能熟练地、灵活地运用3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实际问题。</p><p>三、巩固练习</p><p>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的第1题、第2题、练习三第5题。</p><p>四、课堂小结</p><p>教师:今天你学习了什么?学会了什么?你自己解决了几个问题?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p><p>学生:今天我们学习了3的乘法口诀,学会了编3的乘法口诀,了解了口诀的特征,知道了用3的乘法口诀可以求积。</p><p>五、板书</p><p>3的乘法口诀</p><p>三三得九</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3的乘法口诀》教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