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尾市高二下期末测试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回答下列小题</p><p>【1】从哲学上看,“互联网+”行动计划( )</p><p>①是上层建筑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表现</p><p>②推动了人为事物的具有“人化”特点的联系在实践中建立</p><p>③促进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并突破了社会与实践的制约</p><p>④是发挥创新意识对社会生产力发展起决定作用的体现</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p>【2】根据“互联网+”行动计划,某公司提出“智谷产业”的新概念,欲形成一个基于互联网快速增长的文化创意生产、创意成果数字出版、文化类产品和产权交易的生态产业链。这一举措的意义在于彰显( )</p><p>①科学技术的进步成为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p><p>②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成果应该得到扶持和倡导</p><p>③文化对人的影响通过文化产业的消费渠道实现</p><p>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突出作用</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p><p>【1】A</p><p>【2】D</p><p>【解析】</p><p>【1】从哲学的角度,“互联网+”行动计划属于是上层建筑的范畴,该政策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需要,①正确;该计划是人们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的表现,推动了人为事物的具有“人化”特点的联系在实践中建立,②正确,选A;③错误,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不能突破历史的制约;④表现, 意识不起决定性作用。</p><p>【2】“形成一个基于互联网快速增长的文化创意生产、创意成果数字出版、文化类产品和产权交易的生态产业链”有利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体现了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突出作用,说明了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成果应该得到扶持和倡导,选D;①与材料无关;③表现, 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不一定都要通过文化产业来起作用。</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p><p>材料一 某市政府为稳定该市物价,对几种主要蔬菜实施“限价令”,及时打击了不法投机者,维持了物价的稳定。对此有人认为,“限价令”保卫了市民却伤了农民。这时候谁为菜农着想?看看价格日益飞涨的化肥,看看不断往上翻滚的种菜成本'菜价能不涨吗?</p><p>材料二 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2015年4月21日正式挂牌。福建省政府主动对接自时区建设量身定制一系列符合福建实际的改革措施和制度办法,根据该区企业实际莆,求园地制宜推出各项创新制度,同步调整信息化系统,实现各项创新制度的真正落地,让企业能真正享受改革创新带来的成果。众多企业积极抓住机遇,纷纷抢滩自贸区,谋求自身跨越发展。</p><p>(l)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简要说明理由。</p><p>(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福建省政府上述做法的依据。</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该市政府加强了宏观调控。为稳定该市物价,对几种主要蔬菜实施“限价令”,及时打击了不法投机者,维持了物价的稳定。4分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地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4分③蔬菜“限价令” 治标不治本,从长远看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商品的价格是由市场形成的。因此要解决菜价高的问题,应该从供求关系着手,加大供应量,这才是解决之道。4分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方利益具有一致性。蔬菜“限价令”没有做到统筹兼顾,只顾及市民利益,但不利于维护菜农的利益。4分(以上参考答案只要答对三点即可得此提问的满分12分)</p><p>(2)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的宗旨和原则是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政府的上述做法能使企业切实享受改革创新带来的成果。4分②政府具有管理和服务的职能,为自贸区“量身定制”一系列符合福建实际的改革措施和制度是履行职能的体现。4分③政府积极转变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府主动对接自贸区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4分④政府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提高决策水平,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政府要自觉接受监督,实行政务公开,建设诚信政府,打造阳光政府和威信的政府。4分(以上参考答案只要答对三点即可得此提问的满分12分)</p><p>【解析】(1)本题考查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分析材料一中观点的理由,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一中强调了政府稳定物价,规范市场秩序。政府这样做是国家宏观调控的表现, 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弊端的表现,所以考生要指出政府的做法的合理性,但是政府的限价令违法了市场规律,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通过价格、竞争、供求对资源进行配置,蔬菜“限价令” 治标不治本,从长远看违背市场经济规律。所以蔬菜“限价令”没有做到统筹兼顾,只顾及市民利益,但不利于维护菜农的利益。</p><p>(2)本题考查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分析材料二中政府的做法依据,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二中福建省政府主动对接自时区建设量身定制一系列符合福建实际的改革措施和制度办法,其根本原因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即福建省政府的做法是为了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其次是政府积极履行政府职能的表现,有利于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政府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表现。</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p><p>材料一 继《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的发布,环保部今年又发布的2016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旨在动员引导社会各界着力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理念,从身边小事做起,共同履行环保责任,呵护环境质量,共建美丽家园,增强全社会对改善环境质量的信心;释放和传递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美丽中国人人共享、人人有责的信息,激发全社会持久的环保热情,倡导全社会群策群力,共同行动,积极参与到改善环境质量、全力打好补齐生态环保短板攻坚战的行动中来:并从积极参与保护生态系统的角度呼应世界主题。同时希望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起正确的生态环境道德观,成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p><p>材料二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社会看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一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服务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p><p>(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p><p>(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p><p>(3)请就环保部今年发布的2016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提两条具体做法的实例。</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活动,有助于人们清醒的认识到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转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3分②文化能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营造全社会重视环境的文化氛围。3分③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p><p>(2)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循环经济把“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看成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并积极加以利用,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3分②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循环经济就是建立了一种新的联系:即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3分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这要求我们要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体现了在不同条件下事物的联系也不相同,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3分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关系要求我们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注重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循环经济的流程还体现出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体现树立全局观点和系统优化的方法。(4分)</p><p>(3)如宣传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从保护资源等小事做起等做法均可。只要切中主题,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6分)</p><p>【解析】(1)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知识指向明确,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包括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塑造人生等知识。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活动,有助于人们清醒的认识到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转变思维方式;有助于营造全社会重视环境的文化氛围;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p>(2)本题考查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分析说明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回答本题要调动联系的观点的相关知识,然后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词加以分析。循环经济把“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看成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并积极加以利用,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循环经济的建立是人们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的表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体现了在不同条件下事物的联系也不相同,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循环经济的流程还体现出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体现树立全局观点和系统优化的方法。</p><p>(3)本题为开放型试题,要求考生就环保部今年发布的2016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提两条具体做法的实例。考生围绕主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宣传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从保护资源等小事做起等。</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