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普通高中联考高二上期中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进行文化比较时,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不能有文化中心主义。文化中心主义容易产生偏见,使文化僵化,不能适应时代变迁。这启示我们</p><p>① 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p><p>② 必须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p><p>③ 必须承认各国文化有优劣之分 </p><p>④ 要将其他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同等对待</p><p>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材料中“文化中心主义容易产生偏见,使文化僵化,不能适应时代变迁”启示我们要坚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故题肢①④正确;题肢②与题意无关,故排除;题肢③说法错误,违背了尊重文化多样性,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活中的文化现象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p><p>①第30届夏季运动会于2016年8月5日—21日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p><p>②2016年9月4日G20峰会在杭州举行峰会,习近平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辞</p><p>③2016环中国公路自行车赛阳新赛段赛事定于9月19日上午在阳新县城区举办、</p><p>④2016年8月20日,李先生在武汉花50万首付按揭买了一套商品房</p><p>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根据文化的含义可知,“G20峰会在杭州举行峰会,习近平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辞”属于政治现象,不是文化现象,故排除题肢②;“李先生在武汉花50万首付按揭买了一套商品房”属于经济现象,故排除题肢④;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读一本好书,我们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读一本坏书,我们则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误导,使自己的思想偏离正确的轨道。可见,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p><p>A.潜移默化的特点 B.深远持久的特点 </p><p>C.融会贯通的特点 D.相对独立的特点</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根据材料“读一本坏书,我们则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误导,使自己的思想偏离正确的轨道”可知,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故选项A正确。深远持久强调的是影响的程度,与题意无关,故排除;选项CD不是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尽管已经在国外生活了几十年,但闽籍华裔陈先生一家还是喜欢喝乌龙茶,习惯用筷子,见到家乡人仍能讲一口地道的家乡话。这说明( )</p><p>①文化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 </p><p>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p><p>③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永恒不变的 </p><p>④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p><p>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是华人还是习惯原来的饮食习惯,这体现了文化对人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故题肢①②体现;题肢③说法错误,深远持久并不等于说永恒不变,故排除;题肢④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众多学子对优秀文化作品的感受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有的学生会萌生进一步触摸传统文艺、提高自身 、文化素养的愿望,有的学生激发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个别学生兴趣并不太高。这是因为</p><p>A. 文化影响人是深远持久的</p><p>B. 文化影响人是潜移默化的</p><p>C. 文化影响人是形式各异的</p><p>D. 文化影响人是主动感悟的</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众多学子对优秀文化作品的感受并不是完全相同的,这说明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自觉接受的过程,故选项D正确。选项ABC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不少人尤其是青少年热衷于过“洋节”,而对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却淡漠了。如此发展下去,将( )</p><p>A.有利于世界文化的融合 </p><p>B.使我国尽快与世界接轨,扩大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p><p>C.会失去我们自己的民族特色,削弱民族的凝聚力,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p><p>D.会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青少年热衷于过“洋节”,而对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却淡漠了,这启示我们要传承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否则削弱民族的凝聚力,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故选项C正确。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11月,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的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出土的漆器屏风、金器堆、孔子画像等珍贵文物,反映了西汉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该发现佐证了( )</p><p>①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决定</p><p>③精神产品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④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物质力量</p><p>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西汉海昏候墓主椁室考古发掘的珍贵文物,作为文化的载体,反映了西汉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决定,故题肢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文化的相对独立性,故排除题肢①;题肢④说法错误,文化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故排除;也不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软实力”是同由国家军事、经济力量等组成的“硬实力”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一般认为,“软实力”是指精神力量,是文化、制度、价值观念等所谓的软件要素表现出来的能力。强调文化“软实力”是看到了</p><p>A.国家军事力在综合国力中已不重要 </p><p>B.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p><p>C.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 </p><p>D.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重要性</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材料中以经济明确指出“软实力是指精神力量,是文化、制度、价值观念等所谓的软件要素表现出来的能力”,因此这说明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和突出,故选项B正确。选项A说错误,故排除;选项C说法错误,综合国力的基础是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故排除;选项D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三字经》《弟子规》里面有强调孝道、言听计从、一味顺从等陈旧的东西,这与现代社会的主流思想是冲突的。这启示我们,继承传统文化要</p><p>A.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B.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p><p>C. 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D.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三字经》《弟子规》里面有强调孝道、言听计从、一味顺从等陈旧的东西与现代社会相冲突,这强调我们在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坚持批判的眼光进行,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中秋节不单单是华人的节日,也是韩国、日本等国的传统节日,但庆祝节日的习俗各有差异。由此可见( )</p><p>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p><p>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p><p>③传统节日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p><p>④传统习俗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功能</p><p>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中国、韩国、日本等国庆祝中秋节的习俗各有差异,说明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故题肢①符合题意。“中秋节不单单是华人的节日,也是韩国、日本等国的传统节日”,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故题肢②符合题意。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故题肢③说法错误,排除。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故题肢④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文化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决定文化发展方向的因素是( )</p><p>A.思想运动 </p><p>B.科学技术的进步</p><p>C.教育制度的更替 </p><p>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教育、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运动都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决定文化发展方向的因素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故选项D正确。</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材料一 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图书阅读率达到54. 9%,相对于2010年的52.3%、2011年的53.9%有所提高。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39本,根据国际出版蓝皮书的统计,韩国约为11本,法国为8.4本.日本为8.5本,美因为7本。2012年没有读过书的人群中有42. 8%的人是因为“工作太忙没时间读书”,高达35. 8%的人不读书是因为“没有读书的习惯”。</p><p>材料二 2013年5月25日,李克强总理在瑞士参观访问。一位瑞士大学生问他,作为中国总理是否还有时间读书。李克强笑着回答,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抽出时间读书。总理曾在追忆自己的燕园生涯时说:“我来这里寻觅的不仅仅是知识,亦是为陶冶一种性情,修养一种学风。”温家宝同志也曾说过:“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p><p>(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当前什么样的文化现象?</p><p>(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说为什么两位总理都如此重视阅读。</p><p> </p></div></div>
<div><p>【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2010~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图书阅读率逐年上升,但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2分)读书时间和读书习惯缺乏成为影响国民读书的重要因素。(2分)</p><p>(2)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读书能使人获得知识,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治。(3分)</p><p>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多读书有利于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人自身的素质。(3分)③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阅读健康有益的书籍有利于塑造人生。(4分)</p><p>【解析】</p><p>(1)本题要求考生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当前什么样的文化现象,属于信息概括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材料有两个信息,一个是当前我国公民的阅读量的情况以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另一个信息是阅读与国民素养的关系。</p><p>(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说为什么两位总理都如此重视阅读,属于原因类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然后考生首先说明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是是什么,然后分析说明可以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和文化塑造人生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2016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奖牌排行榜中,美国位居第一、中国位居第三(与英国仅仅相差一枚),这凸显了中美两国强大的体育实力。有人认为,奥运奖牌之争不仅反映了中美两国非凡的综合国力,也折射出中美两国不同的外交风格。美国在田径、大球项目上长期处于绝对优势在外交上也显得霸气十足。中国则反其道专攻举重、跳水、游泳、乒乓球、排球等小目,井再次创造了中国“女排精神”、“郎乎精神”;这种方法也体现了中国外交政策的特色:通过扩充不对称战略,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与美国进行有力的抗衡。</p><p>请运用文化与社会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说明。</p><p> </p></div></div>
<div><p>【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稍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奥运会所产生的中国“女排精神’、“郎平精神”将会激励中国人民奋勇前进,实现中国梦。(4分)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奥运奖牌之争反映了中美两国体育竞争力背后非凡的综合国力,这说明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是经济的反映。(4分)③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奥运奖牌之争折射出中美不同的外交风格,说明文化与政治关系密切,政治决定文化,一定的文化给予政治以重大影响。(4分)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美两国在体育奖牌上的竞争在一定意义上意味着两国综合国力的竞争。(4分)</p><p>【解析】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与社会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说明,属于材料分析类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文化与社会的知识,根据材料可知,上述材料中的信息主要体现文化的作用,因此考生可以从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材料一 《中小学生守则》自2004年发布以来,对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学校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等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中小学生成长环境的变化及其身心发展所呈现出来的新特点,守则必须及时修订。</p><p>材料二 2012年,教育部启动了修订《中小学生奇则》的程序,历经基层调研、国际比较、多方参与、反复论证,达成了广泛共识,于2015年8月27日印发了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该《守则》涵盖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保留了2004年版守则中仍具时代价值、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应长期坚持的内容,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等;补充了一些更具操作性、学生可以做到的具体行为规范内容,如主动分担家务、自觉礼让排队等;增加了新时期学生成长发展中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内容如养成阅读习惯、低碳环保生活等。新版《中小学生守则》,既能“高大上”,又能“接地气”,深受欢迎。</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p><p>(1)新版《守则》的修订体现了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p><p> (2)新版《守则》是如何实现文化创新的?</p><p> </p></div></div>
<div><p>【答案】(l)在文化传承中,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新版《守则》保留了2004年守则中仍具时代价值、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应长期坚持的内容,②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旧版《守则》的基础上,增加了新时期学生成长发展中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内容,做到了与时俱进,具有时代特色。【评分标准】“必要前提”与“必然要求”每点各计3分,总分不超过6分。</p><p>(2)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新版守则修订过程立足当代社会社会实践,深入基层调研等,实现了文化创新。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新版守则的修订一方面保留了2004年守则中仍其时代价值、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应长期坚持的内容,另一方面补充了一些更具操作性、学生可以做到的具体行为规范内容,增加了新时期学生成长发展中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③面向世界。随采众长文化创新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守则的创新强调“国际比较”、吸收外国优秀文化成果。④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文化创新主体作用。新版守则的修订强调“基层调研、多方参与、反复论证、集思广益”;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创新主体作用。⑤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新版守则的修订克服了“守旧主义、封闭主义”等错误思想倾向,实现了文化创新。</p><p>【评分标准】每点各计4分,答到4个要点即给满分,总分不超过16分。</p><p>【解析】</p><p>(1)上述材料要求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新版《守则》的修订体现了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属于体现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题目要求分析说明的是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然后考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在文化传承中,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p><p> (2)本题要求考生分析说明新版《守则》是如何实现文化创新的,属于体现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虽然没有明确的知识限定,其实已经隐含了知识限定即文化创新,因此考生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文化创新主体作用、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等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