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高二3月月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与“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所蕴含的哲理( )</p><p>A.前者是朴素唯物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p><p>B.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后者是客观唯心主义</p><p>C.前者揭示辩证发展观,后者揭示辩证联系观 </p><p>D.两者共同揭示了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性</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体现朴素唯物主义,“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则体现主观唯心主义,故入选。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前者是唯物主义,而不是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而不是客观唯心主义,故排除。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前者是唯心主义,而不是辩证发展观,故排除。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事例强调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而不是强调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性,故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PX”即二甲苯,其毒性跟酒精差不多。可是有人却出于某种目的,将百度百科词条工的“Px”的毒性由“低毒”改成“剧毒”, 导致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认为“PX”工厂是剧毒工厂。有人说,“谣言重复了千遍便成了真理”该说法</p><p>①否认了真理一元论</p><p>②看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不确定性</p><p>③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p><p>④否认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具有客观性,谣言不会因为重复多次就变成真理,故选项①③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②中的“不确定性”说法错误,排除;选项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洪荒之力”、“蓝瘦香菇”……各种网络流行用语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增添了不少乐趣。事实上,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p><p>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p><p>②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离</p><p>③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p><p>④人的意识能够能动认识、改造世界</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说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故选项①符合题意,应选;不同的网络热词的出现于流行,说明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故选项③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②说法错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排除;选项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近代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现代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今天要求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科技作用的认识过程表明</p><p>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有差异的 </p><p>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会在发展中不断被推翻 </p><p>③复杂的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过程 </p><p>④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社会实践水平限制</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认识具有反复性,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多变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人们对科技作用的认识过程表明复杂的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过程,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社会实践水平限制;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不能被否认,②错误。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视错觉就是当人观察物体时,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的参照形成的错误的判断和感知。有时候眼见的东西并不一定为实,也许你看见的东西并不一定存在,而是你的大脑认为它存在。这表明</p><p>①错觉的客观存在表明了其具有物质性 </p><p>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p><p>③意识依赖于物质,错觉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p><p>④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和生理基础</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有时候眼见的东西并不一定为实,表明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多变的,因此,认识具有反复性,②正确且符合题意;物质决定意识,错觉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错觉属于意识,不具有物质性,①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下列能反映意识形成前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的是( )</p><p>①含羞草受到人们触动时,叶柄下垂小叶合闭</p><p>②海参遭遇天敌时会“献出”自己的内脏,供其食而自逃</p><p>③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作用下破碎</p><p>④科研发现某些星系中造星运动趋于停止的原因</p><p>A. ①-②-③ B. ③-①-② C. ③-②-① D. ③-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因此,能反映意识形成前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的正确顺序应是③—①—②,故B选项符合题意,应选;④与题意无关,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所描绘的这种景色在江南的山林间随处可见,但经诗人一提炼,“霜叶红于二月花”却成了千古名句。这说明:</p><p>A. 名句源于人们对客观现象的加工制作</p><p>B. 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p><p>C. 名句都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复制</p><p>D. 名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加工改造的结果</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首古诗中“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描写是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结果,即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加工改造的结果。故D选项表述正确入选。A、C选项表述错误,排除。B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一些动物可能会“望梅止渴”, 但不会“谈虎色变”, 而人却会“谈虎色变”。 这是因为</p><p>A. 动物没有感觉和心理 B. 动物脑不能产生意识</p><p>C. 人具有第二信号系统 D. 人对庞大动物具有恐惧感</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动物不会“谈虎色变”, 而人却会“谈虎色变”,这是因为动物只有第一信号系统,并没有第二信号系统,动物心理并没有能动作用,人的意识才具有能动作用,故C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说法错误,动物也有感觉和心理,排除;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庄子见鲁衰公。衰公说“鲁国有许多儒士,学习先生的道家学说的人却很少。”庄子说“鲁国少儒士”衰公说“整个鲁国的人都穿着儒士的服装,怎么说鲁国少儒士呢?”庄子说“学问的人不一定穿着儒士服,穿着儒士服装的不一定懂得儒家学说。”庄子的回答体现了</p><p>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能透过现象看本质</p><p>②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p><p>③研究学问不能只求形式,要注重实际和真才实学</p><p>④物质与意识是密不可分的,一是具有能动作用</p><p>A. ②④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③</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有学问的人不一定穿着儒士服,穿着儒士服装的不一定懂得儒家学说”,告诉人们一是看人看问题,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看实质;二是研究学问,不能只求形式,弄虚作假,而要注重实际,注重真才实学,说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故选项①③符合题意,应选;②与材料无关,排除;④说法错误,物质可以脱离意识单独存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科学家通过试验证明,植物和人一样都喜欢音乐,音乐是有声波的,声波可以促进植物的细胞分裂,使植物生长得更快。“给植物放音乐,植物就会长得比较好”进一步佐证了</p><p>①一切物质都有反应特性 </p><p>②植物和人对环境的反应有共性规律</p><p>③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反应特性 </p><p>④生物的反映形式是人意识产生的前提</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给植物放音乐,植物就会长得比较好”,说明一切物质都有反应特性,故选项①符合题意,应选;“植物和人一样都喜欢音乐”,说明植物和人对环境的反应有共性规律,故选项②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③否认共性的存在,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不是意识的产物,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2017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这些要求蕴涵的哲理有</p><p>①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 </p><p>②规律的客观性要求人们按规律办事</p><p>③存在的变化是对思维变化的反映 </p><p>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互不相容的</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体现的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故选项①符合题意,应选;“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说明规律的客观性要求人们按规律办事,故选项②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③说法错误,思维的变化是对存在的反映,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事物的运动和静止是统一的,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三角形内角和的求证方式很多,其中一种是通过顶点做平行辅助线,根据平行线内错角相等原理求证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该求证过程实际上就是</p><p>①规律自我显现的过程 </p><p>②能动的认识世界的过程</p><p>③在意识指导下能动的改造世界的过程 </p><p>④发挥意识主动创造性的过程</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三角形内角和的求证方式很多,其中一种是通过顶点做平行辅助线,根据平行线内错角相等原理求证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该求证过程实际上就是发挥意识主动创造性的过程,故D正确;规律不能自我显现,故A错误;题干中并不能体现出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过程,B排除;该求证过程不是在改造世界,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的观点认为,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直立行走是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种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p><p>①是劳动形成了人类赖以产生的物质环境 ②人们在劳动的过程中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p><p>③劳动使人们形成了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 ④劳动在人的形成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p><p>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人们在劳动的过程中形成了语言和意识,劳动使人们形成了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故选项②③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①说法错误,人类赖以产生的物质环境是客观存在的,不是在劳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排除;选项④是对材料的重复表述,不是具体表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以下游戏台词属于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的是</p><p>A.“恶人终有恶报!(盖伦)”“生与死,轮回不止。我们生,而他们死(内瑟斯)”</p><p>B.“经过我的推导……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你会输!(黑默丁格)” “不要害怕未知的事物(易大师)”</p><p>C.“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不要挑战命运的意愿。”(玛尔扎哈)“击败自己,就能击败一切。和平来自内心(卡尔玛)”</p><p>D.能死在我的脚下,是上天给予他们的恩赐。(潘森)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此乃天意!(崔斯特)</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选项 A中体现的是因果报应是唯心主义观点,生死轮回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选项B推到结果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不怕未知的事物是唯物主义观点;选项C中的天意命运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自己内心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选项D中的上天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天意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宇宙创造过程中,上帝没有位置……没有必要借助上帝来为宇宙按下启动键”这是斯蒂芬·霍金在他的《大设计》一书中提出的观点。从世界观上看,与该观点一致的有</p><p>①康德: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赫拉克拉特:世界是由一团火组成的</p><p>③泰勒斯:世界由水构成         ④黑格尔: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起飞</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唯物主义。霍金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属于唯心主义,①与题意不符,应排除;世界是由一团火组成的和世界由水构成都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黑格尔的观点属于辩证法的思想,④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活处处有哲学,近年来出现的下列流行语与哲理对应正确的是</p><p>①接地气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p><p>②蛮拼的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p><p>③正能量 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p><p>④新常态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相的统一</p><p>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接地气”强调的是注重实际和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①符合题意;“蛮拼的”强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②符合题意;“正能量”体现正确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③错误;“新常态”体现事物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故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很多天才似乎脾气都非常火爆,多年来,坏脾气和天才之间的联系一直让人迷惑不解。荷兰的马泰斯招了一批学生志愿者,打算通过实验一探究竟。有一半的学生被要求回忆某件让他们愤怒不已的事情,另一半学生则被要求产生悲伤的情绪。接下来,两组学生要在一场考察创造力的游戏中比拼。他们要在十六分钟内,尽可能的想出能改善心理学教育的方法。和马泰斯预料的一样,“愤怒”一组的学生的想法更有创造性。这一实验表明</p><p>①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p><p>③实践是获取认识的唯一途径 ④意识依赖于人的生理活动</p><p>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材料中,马泰斯组织的这个实验是想要验证坏脾气与天才之间的联系,这说明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体现了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故选项①符合题意,应选;通过实验证明了坏脾气和天才之间的确存在着客观的联系,这说明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客观存在,表明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故选项②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③说法错误,获得认识的途径是多样的,不是唯一的,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意识依赖于物质,不是依赖于人的生理活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对这首古诗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p><p>①“枯”与“荣”都是“原上草”一种存在方式 </p><p>②“枯”与“荣”的转换其实是一种概念的运动</p><p>③“枯”与“荣”的变化离不开特定的物质实体 </p><p>④“枯”与“荣”是物质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p><p>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一岁一枯荣”体现了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①③正确符合题意。②否定了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观点错误。④“枯”与“荣”都是一种运动,④观点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表是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的世界观及其行为表现调查表。图表内容表明(    )</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4.25pt"><td style="width:34.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比较</p></td><td style="width:307.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世界观</p></td><td style="width:58.9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行为表现</p></td></tr><tr style="height:13.5pt"><td style="width:34.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幼年</p></td><td style="width:307.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相信一切童话都是真的</p></td><td style="width:58.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极力模仿</p></td></tr><tr style="height:14.25pt"><td style="width:34.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青年</p></td><td style="width:307.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怀疑一切道理都是假的</p></td><td style="width:58.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总是叛逆</p></td></tr><tr style="height:13.5pt"><td style="width:34.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中年</p></td><td style="width:307.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认清了世界的半真半假</p></td><td style="width:58.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处事稳重</p></td></tr><tr style="height:29.25pt"><td style="width:34.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老年</p></td><td style="width:307.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体会到真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较劲、不折腾、难得糊涂,就会天天快乐</p></td><td style="width:58.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与世无争</p></td></tr></table><p> </p><p> </p><p>A. 在实践中形成的世界观影响着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p><p>B. 哲学为人们的活动提供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p><p>C. 世界观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p><p>D. 只要是具有一定世界观的健全的人都具有哲学思想</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本题图表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的世界观及其行为表现”,充分说明了在实践中形成的世界观影响着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故A选项符合题意,应选;B说法错误,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科学的哲学为人们的活动提供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排除;C说法错误,世界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排除;D说法错误,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需要人们经过系统的学习才能掌握,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下列与之蕴含哲理一致的有</p><p>①十事半通,不如一事精通 </p><p>②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p><p>③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p><p>④扬汤止沸,不如签底抽薪</p><p>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强调了取燧和凿井的作用,体现了实践的重要性,“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扬汤止沸,不如签底抽薪”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即实践的作用,选C;①强调了罩住主要矛盾;③强调了意识的作用,不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8月10日,据外国媒体报道,根据新的研究发现,暗能量是宇宙还在加速膨胀的“罪魁祸首”,科学家们估计宇宙中高达72%的物质是这种东西在作怪,重要的是科学家还发现宇宙中存在24%的暗物质和4%的“正常”物质。这里的物质是 ( ) </p><p>①指万事万物共有的基本属性 ②世界上客观事物的总和</p><p>③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④能被人类所认识的物质的具体形态</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哲学上讲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是看不见摸不到的,是万事万物共有的属性,不是万事万物的总和,故①不符合题意,②错误;题干中的物质是能被人类所认识的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故③④正确。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代学者王国维把诗歌的意境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有我之境也。“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有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据此,下列诗句中属于“有我之境”的是( )</p><p>A.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p><p>B. 片云于共远,永夜月同孤</p><p>C.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p><p>D.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体现了意识是否能动反映物质的对立。“片云于共远,永夜月同孤”这句话的意思是漫长的夜晚,心与云共漂泊,而陪伴自己的恐怕只有月光吧,体现了意识能够反映物质的“有我之境”故B选项表述正确入选。其他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中,对下图漫画解读正确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6470af19/SYS201801021829371951580423_ST/SYS201801021829371951580423_ST.001.png" width="254" height="14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精种力量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p><p>B.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p><p>C.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取得成功的前提</p><p>D. 意识时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A选项表述错误,精神力量要转化为物质力量必须通过实践的环节。B选项表述正确正确。题目中,自己打败自己远远大于别人打败的,告诉我们自己要善于调节自己的状态,表明了这一点。C选项错误,尊重客观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前提,D选项表述错误,只有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故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中央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五位一体的新发展理念。“创新” 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 是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 是永恒发展的重要基础,“开放” 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 是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既是对过去三十多年发展遇到的问题的总结,也是下一个周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理论上的飞跃,是“十三五” 乃至更长时期,推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遵循和实践指南,必须贯彻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环节。建议强调“经济发展是第一要务”, 将发展的重心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明确转移到“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这意味着“十三五” 更注重“质”的飞跃,强调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并据此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p><p>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党在发展理念上的新变化。</p><p> </p></div></div>
<div><p>【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五大理念是我党根据中国30多年的实际发展状况而提出的;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是推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遵循和实践指南,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p><p>②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坚持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面对中国过去发展存在的问题,我党对发展方式提出新的理念,遵循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体现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客观规律的有机结合。</p><p>③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人的认识也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我们党针对发展重心、发展方式等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新的发展理念正是建立在30多年改革实践经验基础上的新认识,也说明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p><p>【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党在发展理念上的新变化。涉及到的知识有: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坚持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人的认识也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在表述时,需要结合我们党针对发展重心、发展方式等进行论述。</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建设美丽中国” 是当下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p><p>党的十八大指出“面对资源的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地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p><p>依据唯物论知识,请简要回答为什么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p><p> </p></div></div>
<div><p>【答案】①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地理环境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这要求我们认识、利用自然必须以尊重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为前提。</p><p>②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这就要求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经济社会建设必须从我国资源环境的实际出发,自觉遵循自然界客观规律。</p><p>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我们~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自然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p><p>【解析】本题以“建设美丽中国”为背景依托创设新情景,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考查自然界的物质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等有关知识点。本题要求考生依据唯物论知识,请简要回答为什么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唯物论”依据涉及到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自然界的物质性)、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以及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等原理。考生在分析说明时,仔细阅读材料,运用上述原理经分析即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