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2:16:24

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自主学习效果检测文科综合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护照关键时刻能带我们回家!”利比亚战乱、也门危机、尼泊尔地震,我国政府反应快速,在第一时间派出飞机、舰艇迅速撤离滞留公民和侨胞,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力量和温暖。这表明</p><p>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p><p>②管辖权是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  </p><p>③自卫权是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    </p><p>④在国际法上国家地位是由国家力量决定的</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我国尊重和保障公民的生存权,①适合题意;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最基本成员,主权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②适合题意;③材料没有体现,排除;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④材料没有体现;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黑天鹅”是指那些出乎意料的事件。17世纪以前,欧洲人一直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后来人们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黑天鹅。这一事件颠覆了欧洲人“天鹅都是白色的”的观念,黑天鹅的特指意义由此诞生。这说明</p><p>①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主体无法彻底认识客观对象</p><p>②真理在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包含着谬误的成分</p><p>③任何具体的真理都是相对的,具有条件性和具体性</p><p>④主体的认识受环境、条件的限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真理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的知识。选项①说法错误,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可知论,故①选项中的主体无法彻底认识客观对象表述错误;真理和谬论有严格的界限,不能相互包含,但可以相互转化。②选项中的真理在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包含着谬误的成分表述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市政府清理出涉企权力5157项,废止了其中3301项,对停留的涉企权力向社会全部公开,并表示严肃查处涉企审批、收费中的违法违纪问题,这一做法的预期效果是</p><p>①政府对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更有效率    </p><p>②“看得见的手”受到有力的制约</p><p>③市场机制能更好的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  </p><p>④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增强</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知识。根据题意可以发现我国在简政放权,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②③入选。①中政府经营企业说法错误,而且题目强调的是市场的决定性作用;④中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可能 得到增强,也可能在竞争中被淘汰,故排除。故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由网络小说《盗墓笔记》改编的电视剧引发了收视新高。与商业上的巨大成功相对应的是,剧中将原著中的“盗墓”改为“护宝”等现象引起了原著迷们的疯狂吐槽,粉丝隔空喊话编剧:想把你也上交给国家。对此,编剧表示极度无奈。你对上述现象的态度是</p><p>①影视剧在传播正能量的同时也应考虑到观众的接受能力与需求</p><p>②影视剧改编和创新应完全忠于原著</p><p>③互联网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国家要加强管理和引导</p><p>④文化创作必须在顾及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社会效益</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与商业上的巨大成功相对应的是,网剧将原著中的“盗墓”改为“护宝”等现象引起了原著迷们的疯狂吐槽,说明影视剧在传播正能量的同时也应考虑到观众的接受能力与需求,说明文化创作必须在顾及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社会效益,①④符合题意。②说法不对,影视剧改变创新应源于原著又可以不同于原著,不是完全忠于原著。③说法不对,互联网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不是主要途径。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年减税降费的目标为5500亿元。其中减少企业税负3500亿元左右、涉企收费约2000亿元。降低企业税费有利于企业</p><p>①提高产品质量,调整产业结构    </p><p>②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活力</p><p>③降低经营成本,保证提高效益    </p><p>④增加科研投入,推动自主创新</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也的生产和经营的知识。降低企业税费有利于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活力,增加科研投入,推动自主创新;降低企业税费对于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没有必然性,而且保证提高效益说法不科学。①③排除,②④正确。故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一个名为“公共预算观察”的志愿者团队每年向若干中央部委和许多地方政府提出查看预算案的申请。近几年每到“两会”期间,社会公众都会对政府预算公开问题给予极大的关注。社会公众要求政府预算公开体现的公民权利是</p><p>①了解公共事务的知情权    </p><p>②对国家机关的监督权</p><p>③管理公共事务的参与权    </p><p>④分享公共服务的平等权</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社会公众要求政府预算公开体现的公民权利是了解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同时要求政府预算公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国家机关更好地进行监督,体现了公民的监督权。故①②选项正确入选。③错误,我国公民间接参与国家的管理,没有直接的参与权。④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且平等权表述错误。选A。</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在中国五千多年的文化历程中,工匠精神由来已久。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首要表现,就是对职业的热爱和专注。如江南的擦漆油工,在制作漆制品时,“纯用右拇指脶面著实推擦之,大约一点漆,著木擦至半小时。”</p><p>《诗经·卫风·淇奥》中写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是以工人加工器物来比喻君子研究学问和陶冶品行的精益求精。诗中以工匠加工器物为喻体,正说明工匠在制作器物时的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这是我国古代工匠精神的内涵之一。正因如此,我国古代能工巧匠层出不穷,甚至不乏大师级的工匠,比如先秦的鲁班、李冰就是以心灵手巧而成就事业的标杆人物。明朝的宋应星撰写的《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p><p>我国古代的工匠,各有擅长,在自己的职业领域都很有造诣,从而使本地的产品声名远扬。我国古代的品牌,很早就有记载,《考工记》卷上就说:“郑之刀、宋之斤(斧头)、鲁之削(书刀)、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也。”</p><p>我国古代工匠精神的最高内涵是“道技合一”。真正的“道技合一”的境界,是不以技艺的提升为目的,而是通过“技”的过程来体悟“道”的真谛,从而实现人生意义的超越。同时通过对“道”的认识和体悟,促进“技”的炉火纯青。这种“道技合一”的境界,是古代工匠的终极追求,如能实现,便是大师。</p><p>而今,在现代社会的文明进程中,“工匠精神”不仅作为一种工作态度、工作精神、薪火相传,更加内化成为了一个个现代匠人的内在气质。他们以坚定、踏实、敬业、专注的独特气质服务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里的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之中,为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p>(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我国古代工匠精神对社会发展的作用。</p><p>(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社会中应该如何让“工匠精神”继续传承下去。</p><p>(3)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需要弘扬“工匠精神”,说出两点理由。</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意识是对事物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古代工匠精神促进了职业精神的培养;②意识在改造世界中具有指导作用;古代工匠精神促进了工匠职业素养的提升,引导我国制造业的升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品牌价值;③意识对人的生理机能具有调节的控制;工匠精神工匠职业素养的提升,是工匠们具备坚韧的品质和毅力,精益求精的精神,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中克服困难,创造奇迹传承,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p><p>(2)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继承工匠精神的基础上,使之顺应时代,因时而变;②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宣传工匠精神;③发挥教育在工匠精神传承中的重要作用;④立足社会实践,推动机制体制创新,传承工匠精神;(此外还可以从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全民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p><p>(3)弘扬工匠精神,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弘扬工匠精神,利于提升中国制造的质量和品牌;弘扬工匠精神,利于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等。</p><p>【解析】本题以大国工匠和弘扬工匠精神为话题,从文化生活和哲学生活设题考查,主要考查的是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大众传媒的有点、教育的作用、文化创新、意识的作用的知识。</p><p>(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我国古代工匠精神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属于影响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因此考生可以从人能够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其中改造世界又分为对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p><p>(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现代社会中应该如何让“工匠精神”继续传承下去,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可以从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角度分析说明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其次其次可以从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的角度分析说明;再次可以从充分大众传媒的角度分析说明;最后考生可以从文化创新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p><p>(3)本题要求考生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需要弘扬“工匠精神”,说出两点理由,比较开放。考生可以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说明对于供给侧改革、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角度进行说明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材料一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供给侧改革对政府而言是要放松管制、释放活力、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政策手段包括简政放权、金融改革、国企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等。引导企业更加积极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通过创新增加优质新型产品和生活服务等有效供给。</p><p>材料二    投资、消贷、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这属于“需求侧”的三大需求。而与之对应的是“供给侧”,也就是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长期以来,中国消费者不惜重金、舍近求远追捧国外产品,其背后不是简单的“崇洋媚外”的消费心理,而是反映了生活水平提高后中国人对消费品质量的重视,折射出中国长期以来“供给侧”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房地产、医疗、教育等产业普遍存在的“供给抑制”也是造成当前买房难、入学难、看病难等一系列问题的根源。</p><p>(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供给侧改革”需要政府如何履行职能。</p><p>(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供给侧改革”的理论依据。</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政府要积极履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加强宏观调控,落实经济政策,深化金融、国企改革,推进科技创新,引导经济转型升级。②政府要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引导经济升级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落实行政体制改革,坚持放松管制、释放活力、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有效推进供给侧改革。③政府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大力发展科教,培养高尖端人才,推进自主创新,实现中国经济升级,引导生产升级。④政府加强社会建设职能。健全公共服务,增加生活服务有效供给,改善民生。</p><p>问题:A,我国生产水平较低,我国有效供给不足;B,供给与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供需不匹配。</p><p>理论依据: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通过供给侧改革提升中国制造的水平,更好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②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所形成的的心得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在消费需求倒逼的压力下,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供给侧改革就是更好发挥价格对供给的调节,通过竞争推进创新、提高质量,淘汰落后产能,改善供给结构。④推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面对我国生产形势,加强宏观调控,深化供给侧改革,引导生产升级。(此外:还可以从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角度,科学发展观与实现全面小康目标角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调整角度作答。)</p><p>【解析】本题以我国的供给侧改革为话题,从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角度设题考查,主要考查的是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政府的职能、转变政府职能的知识。</p><p>(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供给侧改革”需要政府如何履行职能,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首先可以从政府的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建设职能、转变政府职能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p><p>(2)本题有两小问,首选要求考生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属于信息概括题,考生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生产水平较低,我国有效供给不足、供给与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供需不匹配的问题。后一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供给侧改革”的理论依据,属于依据类的解答题。考生可以首先从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的角度分析说明;其次可以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最后可以从国家宏观调控的角度分析说明即可。</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自主学习效果检测文科综合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