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题文)甲与乙是互为替代商品,甲商品具有需求弹性。假定甲的价格下降,其他条件不变,则乙的需求变动图示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6/20/22/7e9d0c8e/SYS201806202211314636317925_ST/SYS201806202211314636317925_ST.001.png" width="378" height="19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A B. B C. C D. D</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甲与乙是互补商品,甲商品具有需求弹性。假定甲的价格下降,其他条件不变,甲商品的需求量会扩大,则乙的需求也会相应扩大,符合变动图示的是C项;材料没有体现乙商品的价格降低,故A项与题意不符;BD项均反映需求量减少,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为某商场同一时期甲、乙两种商品的有关情况变化图,根据你的比较和分析,下列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p><p>A.乙商品是甲商品的替代品 </p><p>B.乙商品是甲商品的互补品</p><p>C.乙商品是生活必需品</p><p>D.乙商品市场是卖方市场</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20/28b6a2c2/SYS201801022049516915983118_ST/SYS201801022049516915983118_ST.001.jpeg" width="202" height="15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如果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在互为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导致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增加。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同时也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可知乙商品是甲商品的互补品故本题选B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西部城市甲和邻近的城市乙的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3.1%和35.4%。这表明( )</p><p>A. 从收入水平来看,甲市城镇居民略高于乙市城镇居民</p><p>B. 从收入水平来看,乙市城镇居民略高于甲市城镇居民</p><p>C. 从生活水平来看,甲市城镇居民略高于乙市城镇居民</p><p>D. 从生活水平来看,乙市城镇居民略高于甲市城镇居民</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恩格尔减少意味着消费结构改善,生活水平提高,因此从生活水平来看,甲省城镇居民略高于乙省城镇居民,答案C正确,同时排除D选项;恩格尔系数反映的是消费水平,而没有涉及到收入水平,因此选项AB均不符合题意;本题正确答案为C选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数据显示,顾客在宜家购买的商品有60%不在原本的购物清单之内。其主要原因是卖场内像迷宫一样的设计,温馨的布置和刺激眼球的价格标签,很容易导致消费者冲动消费。然而如此冲动消费,却并未影响多数顾客的下一次光临,因为开始固然有找不到路的痛苦,但买到东西的快感则是计划购物的数倍,即迷路、拖延、更快乐,对此业界冠之为“迷路经济学”。这告诉我们</p><p>①要做理智的消费者,量入为出适度消费</p><p>②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要善于引导需求</p><p>③经营者要研究消费心理,培养消费习惯</p><p>④营销策略和技巧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生产决定消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的知识。选项①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故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因为加强自主创新,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是企业竞争的关键,故排除。选项②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安全生产是生产发展的底线。缺乏安全意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麻痹大意往往导致生产事故频发,从哲学上看,安全意识之所以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因为</p><p>①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p><p>②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p><p>③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p><p>④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就会不同</p><p>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①中的“决定了”夸大了意识的作用,观点错误,应该首先排除;排除①后,可以断定正确答案在A、D之中。A、D两项都包括②,说明此项一定正确,可以不做判断;这样,我们只需要区分③④两项,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往往不同,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殊途同归”的可能性,因此④中内容不准确,③适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 )</p><p>①滴水穿石 ②根系沃土 ③敬德保民 ④犬吠非主</p><p>A. ①→②→④→③ B. ②→①→④→③ C. ③→①→④→② D. ①→④→②→③</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故正确的是①→②→④→③,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材料一 十九世纪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大卫·科波菲尔》中写到:年收入二十镑,年支出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结局是幸福;年收入二十镑,年支出二十镑零六便士,结局是痛苦。</p><p>材料二 “花明天的钱,做今天的事”是当今有稳定经济来源的人群的流行活法,贷款买房、买车将现代人张扬而新锐的消费理念体现得纤毫毕露。导致很多没有经济能力的人不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财富而是也潮流般地加入到了“负翁”一族。最终影响到自己正常的工作与生活。</p><p>请运用所学消费的有关知识简要回答:</p><p>(1)狄更斯评价“幸福”和“痛苦”的依据是什么?</p><p>(2)同样是“年收入二十镑,年支出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的人,获得“幸福”的程度也可能不同,为什么?</p><p>(3)材料二中的消费行为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p></div></div>
<div><p>【答案】.(1)消费水平是由收入水平决定的。“年收入二十镑,年支出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即适度消费,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因此结局是“幸福”。相反,“年支出二十镑零六便士”,即超前消费,因此结局是“痛苦”。</p><p>(2)“幸福”程度与消费效益有关。在相同的花费条件下,人们所获得的满足和享受的程度会有差异。消费效益与消费结构直接相关,消费结构合理,消费会产生积极的效益,获得的“幸福”程度就高。反之,获得的“幸福”程度就低。</p><p>(3)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大学生作为消费者,自己创造的收入少甚至没有,因此,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进行消费。</p><p>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大学生要有自己的主见,要保持冷静的头脑,避免随大流。特别是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重视精神消费,反对只重视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p><p>③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p><p>【解析】</p><p>本题以人们的金钱观和消费观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影响消费的因素、正确的消费观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1)狄更斯评价“幸福”和“痛苦”的依据,考生可从消费水平是由收入水平决定的,适度消费,量入为出结局就可能是“幸福”,而超前消费结局就可能是“痛苦”的角度进行说明。</p><p>(2)回答本题,考生可从“幸福”程度与消费效益有关。消费结构合理,消费会产生积极的效益,获得的“幸福”程度就高。反之,获得的“幸福”程度就低的角度进行说明。</p><p>(3)回答本题,考生可从材料启示大学生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角度进行说明。</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  材料一 经济下行与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是当前宏现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2010年至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分别是:10.3%,9.2%,7.8%,7.7%和7.4%;《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9.2亿,之后几年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将维持在1600万人左右的水平。</p><p>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要稳住速度,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确保居民就业”</p><p>材料二 广东某知名企业在创业之初,投资地产,走专业化经营发展道路。随着实力不断提升,该企业步入成熟期,仍以地产为核心主业,逐步向文化旅游、日用消费品、体育产业、农业、乳业、畜牧业等领域扩展,走上了多元化经营发展道路。至2014年6月,改企业已发展成为一个以地产为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总资产达4217亿元。</p><p>(1)依据材料一 请回答 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关于社会历史的知识,说明“稳增长、保就业”政策的理论依据。 </p><p>(2)结合材料二,阐释该企业的发展历程所蕴涵的矛盾观。</p></div></div>
<div><p>【答案】(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稳增长、保就业”的政策是对经济下行和就业压力大的反映,并有利于该问题的解决。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遵循这两个规律,旨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保就业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p><p>(2)①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的斗争性关系的原理/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②矛盾的普遍性(共性)与矛盾的特殊性(个性)关系的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④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p><p>【解析】</p><p>本题以“稳增长、保就业”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发展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p><p>(1)回答本题,考生可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稳增长、保就业”的政策是对经济下行和就业压力大的反映,并有利于该问题的解决;“稳增长、保就业”的政策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等角度进行说明。</p><p>(2)回答本题,考生可从该企业的发展过程蕴含了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的斗争性关系的原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关系原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等角度进行回答。</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