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37:23

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期末考试模拟训练练题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40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由此可见</p><p>A. 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p><p>B. 哲学都是时代进步的助推器</p><p>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今时代精神上的精华</p><p>D. 真正的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真正的哲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成为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发展历程的体现,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C适合题意;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A说法错误;真正的哲学是时代进步的助推器,而哲学不一定都是正确的,B说法错误;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D说法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们常说“心动不如行动”,原因在于()</p><p>A.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p><p>B.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p><p>C. 实践是直接现实性活动</p><p>D. 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实践及其特点。人们常说“心动不如行动”,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原因在于实践是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C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正确但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唐代的著名和尚慧能认为,一切运动都不过是人们主观意识的变化。这一观点(   )</p><p>A. 是正确的,因为它肯定了事物的运动变化</p><p>B. 承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p><p>C. 否认了物质运动过程中存在着相对静止</p><p>D. 是一种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唯心主义观点。一切运动都不过是人们主观意识的变化这是一种唯</p><p>心主义观点,所以选择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出台相关条例促进其发展。这体现的唯物史观道理是</p><p>A. 发展的观点</p><p>B. 物质决定意识</p><p>C. 实践决定认识</p><p>D.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本题没有难度,题干将答案限制在唯物史观,只有D选项符合题意,同时可以把非公有制经济对应为生产关系,只有生产关系不断的调整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又好又快的发展。</p><p>本题考查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出台相关条例促进其发展,这从唯物史观角度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D正确且符合题意;A属于唯物辩证法,B属于唯物论,C属于认识论,都与设问的知识范围不符,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些人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掠夺式开采资源。这种错误的做法,破坏了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人们的生存环境。从辩证法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p><p>(1)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p><p>(2)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p><p>(3)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创造出来的</p><p>(4)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p><p>A. (1)(2)(3)    B. (2)(3)(4)</p><p>C. (1)(2)(4)    D. (2)(4)</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联系具有条件性,不是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①不选;人的错误做法破坏了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人们的生存环境,这说明了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②正确;联系是客观的,自在事物的联系不是人创造出来的,③不选;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一名合格的奥运志愿者需要拥有“三件武器”外语特长、专业技能和礼仪知识。这说明(    )</p><p>A. 客观条件是个人实践活动的前提</p><p>B. 事物运动是有客观规律可循的</p><p>C. 青年学生要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p><p>D.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受主观条件的制约</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外语特长、专业技能和礼仪知识”是主观条件,不是客观条件,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客观规律,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要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C不符合题意。一名合格的奥运志愿者需要拥有“三件武器”外语特长、专业技能和礼仪知识,这“三件武器”属于主观条件,所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受主观条件的制约,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我国古代有着很丰富的哲学思想,通过一些哲理性的名言可以给我们很深的启发。“吾日三省吾身”这句名言告诫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与工作当中要时时反省自身。请选择与此作法符合相同哲理的名句(</p><p>A. 入山问樵,入水问渔</p><p>B. 物是观念的集合</p><p>C.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p><p>D.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吾日三省吾身是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哲理相近,都体现了体现了要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C符合题意。“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A不符合题意。物是观念的集合,是讲物是观念的产物,是唯心主义世界观,B不符合题意。“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体现了矛盾特殊性,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法宝。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广东的兴旺发达,就没有广东的科学崛起。下面关于改革的理解正确的是(  )</p><p>A. 改革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p><p>B. 社会改革的决定力量是劳动群众</p><p>C.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p><p>D. 改革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表述错误。社会改革的决定力量是人民群众,B表述错误。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D说法片面。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C说法全面且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中医强调“治未病”,说明</p><p>①“未病”是量变,“已病”是质变,量变比质变更重要</p><p>②注意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性,创造或改变条件避免“未病”向“已病”转化</p><p>③“未病”与“已病”不存在严格界限,治“未病”与治“已病”不应有所区别</p><p>④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未病”与“已病”,提高对疾病的预见性</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①观点错误,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量变和质变都是事物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不能片面说哪个更重要;③观点错误,“未病”和“已病”作为矛盾双方,二者有严格的界限,二者相互区别相互对立;②④观点正确且切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要求我们胆子要大,即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步子要稳,即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稳,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材料表明</p><p>①改革中我们要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xa0;     ②稳步推进改革能实现社会制度的改变</p><p>③深化改革要坚持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   ④破解发展难题要坚持理论创新的先导作用</p><p>A.①②&#xa0;&#xa0;&#xa0;&#xa0;B.①③&#xa0;&#xa0;&#xa0;&#xa0;C.②③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要求我们要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继续深化改革,①说法正确;改革的过程中要坚定前行的方向,不能犯颠覆性的错误,要坚持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③说法正确;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②说法错误;④与题意不符。该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家说哲学是科学之王;艺术家说哲学是艺术之母;社会学家说哲学是领导社会秩序的掌舵者;诗人说哲学的终点往往是诗歌的起点。哲学犹如一片水中漂浮的落叶,可以从多方面来理解,但归结到一点就是</p><p>A. 哲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学说    B. 哲学是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p><p>C. 哲学总是和人们的主观情绪联系在一起的    D.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哲学不是悬于空中的楼阁,哲学是源于实践的,B错误;C中哲学“与人们的主观情绪联系在一起”错误;A是对哲学的误解,排除;D正确;故本题应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类将获得更多的太空知识”体现的哲理是</p><p>A.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p><p>B.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p><p>C.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p><p>D.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人类将获得更多的太空知识”说明世界具有可知性,世界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A正确。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这一说法本身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B不符合题意。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C表述错误。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这一说法本身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随着写诗软件的推出,网络“为你写诗”成为现实,设定段落、行数、韵脚等选项,点击写作,不多时一首现代风格的诗歌就新鲜出炉了。这说明(  )</p><p>A. 现代科技增进了机器的思维属性</p><p>B. 现代诗歌的创作思维更接近机器思维</p><p>C. 诗人的创作是对客观存在的复制</p><p>D. 机器能模仿现代诗人的创作过程</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随着写诗软件的推出,网络“为你写诗”成为现实,设定段落、行数、韵脚等选项,点击写作,不多时一首现代风格的诗歌就新鲜出炉了电脑可以模拟人脑,故选项D正确;其他选项说法错误,都违背了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机能的知识,故排除;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水往低处流”,但是现代水利设施却以把水从低处引到高出,灌溉农田,供人使用。这说明</p><p>A.规律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p><p>B.人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p><p>C.人可以创造规律,但不能消灭规律    </p><p>D.人可以创造规律,造福人类</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水往低处流”,但是现代水利设施却以把水从低处引到高出,灌溉农田,供人使用这桌面规律是客观的,但是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选项ACD说法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被创造不能被消灭集中表现为不可抗拒性,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有评论认为该思想是中国追梦的时代哲学。这是因为“四个全面”思想(    )</p><p>A. 全面回答了当代中国的所有现实问题</p><p>B. 决定着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方向</p><p>C. 是引领中华民族复兴的指导思想</p><p>D. 源于对中国现实问题的深入思考</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四个全面”思想不能全面回答了当代中国的所有现实问题,A说法错误;“四个全面”思想指导我国当前社会发展而不能起决定作用,B说法错误;“四个全面”思想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D说法错误;C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德国哲学家费希特认为:“使一切非理性的东西服从于自己,自由地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去驾驭一切非理性的东西,这就是人的最终目的。”下列与此体现的哲学观点一致的是</p><p>A.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暂时停止(叔本华)     </p><p>B.人最容易忘记的是自己(克尔凯戈尔)     </p><p>C.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费希特)     </p><p>D.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康德)</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材料中“使一切非理性的东西服从于自己,自由地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去驾驭一切非理性的东西,这就是人的最终目的”观点属于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观念,选项A、B没有涉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分歧,故排除;选项D根本上属于唯物主义观点,不符合题意;选项C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题文)“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这段话是一个</p><p>A. 唯物主义命题</p><p>B. 唯心主义命题</p><p>C. 悲观主义命题</p><p>D. 教条主义命题</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题干中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说明接受现实,承认物质是本原,是唯物主义命题,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本题正确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与“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这一观点蕴含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有</p><p>①万物之生,俱得一气</p><p>②未有此气,已有此理</p><p>③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p><p>④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派别。“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的意思是天下没有离开物体而独自燃烧的火,世间怎么能有脱离形体而独自产生知觉的精气呢。知觉离不形体说明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因此这一观点是唯物主义的观点,①③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观点,②属于客观唯心主义,④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几年,雾霾临城、水土污染这些发展中的“病”确实让国人感受到了切身之痛。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抓紧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积累更多生态财富,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长城。此观点意味着新的生态伦理哲学思想受到关注。这表明(   )</p><p>①哲学思想是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p><p>②哲学都能正确地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p><p>③哲学思想直接蕴含在具体的生活领域中</p><p>④哲学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住时代的脉搏</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文化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一定形态的政治、经济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一定形态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政治、经济。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政治、经济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真正的哲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成为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①④适合题意,②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有一位先生收了两个学生。一天傍晚,先生给了每个学生一个铜钱,让两个学生买样东西来把黑暗的房间装满。一个学生买了许多干草,另一个学生买了一支蜡烛,点燃蜡烛屋子一片光明。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p><p>①用具体科学推动哲学发展</p><p>②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实践</p><p>③生活需要哲学智慧</p><p>④哲学是变革社会的物质力量</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买蜡烛的学生之所以用正确的方法完成了先生的任务,是坚持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实践,说明生活需要哲学智慧,②③两项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没有体现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①项不合题意;哲学是一种精神力量,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转化为物质力量,变革社会,哲学本身不是物质力量,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现代物理学革命最主要的成果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物理学的发展总对我们关于世界观的认识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使我们对哲学世界观、自然观、微观世界的认识有了一些新的发展和变化,也提出了一些新的哲学问题。这说明</p><p>①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了哲学的发展</p><p>②现代社会的生产实践推动物理学的发展</p><p>③科学理论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p><p>④哲学为现代物理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②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题目中表述的是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了哲学的发展,故排除。④选项中没有体现哲学对物理学的指导作用。题目中,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使我们对哲学世界观、自然观、微观世界的认识有了一些新的发展和变化,也提出了一些新的哲学问题。这说明现代社会的生产实践推动物理学的发展,科学理论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故①③入选。选A。</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72.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style="width:130.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哲学</p></td><td style="width:194.7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具体科学</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rowspan="3" style="width:16.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区</p><p>别</p></td><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研究对象</p></td><td style="width:130.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整个世界</p></td><td style="width:194.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世界的某一特定领域</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任务</p></td><td style="width:130.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揭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p></td><td style="width:194.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作用</p></td><td style="width:130.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p></td><td style="width:194.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导</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72.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36.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那种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就会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失去正确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的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恩格斯的上述论断主要说明</p><p>A.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p><p>B. 哲学的发展推动具体科学的进步</p><p>C.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p><p>D.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的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恩格斯的上述论断主要说明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C正确且符合题意;B说法错误;A D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观点中属于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是</p><p>①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p><p>②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p><p>③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p><p>④静即含动,动不舍静</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即认为生后立刻死亡,死亡后立刻生长,故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了相对静止。②入选。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该观点同样只承认绝对运动,故③故入选。①④选项体现了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选C。</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51.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style="width:159.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运动</p></td><td style="width:187.9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静止</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rowspan="2" style="width:19.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区</p><p>别</p></td><td style="width:21.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含义</p></td><td style="width:159.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p></td><td style="width:187.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一方面,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21.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特征</p></td><td style="width:159.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p></td><td style="width:187.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51.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联系</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58.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③割裂二者的关系会陷入形而上学或相对主义、诡辩论的错误</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材料一跨省河流一直存在着省域之间怎样共同预防和治理污染以保持共同发展的难题。本着对历史和未来负责的态度,浙江、安徽两省围绕新安江的生态补偿问题进行了多年酝酿,但“游戏规则”的形成过程一波三折。2012年2月,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正式进入试点实施阶段,为全国跨省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p><p>材料二浙皖两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新安江现状和两省的实际需求签订了水源保护协议,确定了双方需要达到的水源标准,如果安徽省做到了,浙江省就给予奖励,反之亦然。“新安江模式”坚持“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原则,在妥协中谋求共赢,为浙皖两省科学发展、造福后代奠定了基础。</p><p>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回答:</p><p>(1)简要分析材料一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p><p>(2)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分析“新安江模式”给我国生态治理带来的启示。</p></div></div>
<div><p>【答案】(1)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浙皖两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本着对历史和未来负责的态度,合作治理新安江生态问题;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尽管一波三折,但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最终仍得以形成并实施;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进入试点实施,将为全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p><p>(2)①物质决定意识,我国生态治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我国的生态治理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③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我国生态治理要按规律办事,坚持科学发展。</p><p>【解析】</p><p>试题</p><p>(1)本题需要考生回答辩证法道理,考生需要从宏观角度分析,辩证法的观点有联系、发展、矛盾,从三个大的角度回到即可。</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吉林省省情的特点可概括为“一个中心”(东北亚地理中心位置)、“两个基地”(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商品粮生产基地)、“三个优势”(科技教育、生态环境和重要资源)。自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不断探索适合本省的发展战略,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行区”,进而形成“东西联动,核心驱动”发展新格局。近年来,长东北百万平方米科技企业孵化园区以“双合、双创”精神为文化内涵,力求将其打造成为一个功能范围辐射整个长吉图地区的技术创新及科技孵化加速园区。“双合”即国内外技术创新合作、国内科研院校与企业合作,“双创”即科技创新、智领创业,为吉林经济发展再添风采。借助自然生态资源优势,调整产业布局,全省GDP三年上了两个台阶。</p><p>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吉林省发展战略的合理性</p></div></div>
<div><p>【答案】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吉林省“联动”与“驱动”、“双创”与“双合”的发展战略指导实践取得巨大成就,“GDP三年上了两个台阶”。</p><p>②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吉林省发展战略不仅符合吉林省省情特点,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时代发展的需要,实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③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吉林的发展战略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发展。</p><p>【解析】</p><p>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把握问题的知识限定,即从真理的相关知识出发,形成关于真理的知识网络。同时要注意分析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科学合理的进行描述和阐释。</p><p>本题要求考生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吉林省发展战略的合理性,本题的知识范围是真理的相关知识,问题指向是分析吉林省发展战略的合理性,属于原因、意义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等角度来分析说明。</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p><p>当前,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对共产主义信仰发生动摇;宗旨意识丧失,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不够。这些现象和问题,归根结底是在理想信念上出了问题,丢了魂,忘了本,忘记了初心。</p><p>习近平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立根固本、补钙壮骨,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竞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p><p>(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对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的行为加以批驳。</p><p>(2)有人根据材料得出结论:“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成功。”运用意识作用的相关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p></div></div>
<div><p>【答案】(1)①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少数党员干部对共产主义信仰发生动摇,没有坚持真理,导致思想混乱,没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②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少数党员干部宗旨意识丧失,没有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价值选择,没有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p><p>(2)①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怍用。坚定的理想信念能引导广大党员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从这个角度看,该观点具有合理性。②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发挥指导作用是需要条件的。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坚定的理想信念只有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才能开创美好的未来。从这个角度看,该观点具有片面性。③影响革命和建设的因素有很多,不能把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唯一的因素,题中观点是片面的。(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p><p>【解析】本题以十九大报告中有关党的思想建设为考查背景,组织两个设问,考查学生相关哲学知识。第一问要求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对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的行为加以批驳,这一设问考查的是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即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第二问运用意识作用的相关知识对“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加以评析,设问明确,难度较小,意识的作用体现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从这一角度来看这一观点具有合理性,但是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发挥指导作用是需要条件的,仅靠意识不落实到实践中也无法实现,而且影响革命和建设的因素有很多,不能把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唯一的因素,所以从这一角度这一观点是片面的。</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1:2010年“两会”期间,胡锦涛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们的干部只有同广大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才能赢得民心、集中民智、凝聚民力,从而形成无坚不克、无往不胜的强大力量。在集中力量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关键时刻,中央领导在“两会”上向官员们发出了“依靠人民群众共渡难关”的呼声。有专家认为,这是中国克服当前危机的重要着眼点。</p><p>材料2:改善民生是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新挑战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改善民生更加引人关注。扩大就业、社会保障、办好教育、医疗改革、保障住房、农民增收、灾后重建……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及的一项项详尽的惠民政策和措施,显现出一个个引人注目的“民生亮点”。</p><p>请简述上述材料中“依靠人民群众共渡难关”和“民生亮点”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p></div></div>
<div><p>【答案】(1)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p><p>(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因此,改善民生是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样,战胜全球金融危机,也需要依靠人民群众。</p><p>(3)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民生亮点”体现了我们党的群众观点的要求。</p><p>【解析】</p><p>本题以党和政府依靠群众和为了群众为背景材料,考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解答本题时首先明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的主要内容,即必修四第四单元知识,然后结合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即可。</p><p>解析:本题要求分析“依靠人民群众共渡难关”和“民生亮点”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从知识范围来看是历史唯物主义,属于第四单元知识。命题的指向性是属于“依据类”主观题,需要从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依靠人民群众共渡难关”和“民生亮点”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依靠人民群众共渡难关”主要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民生亮点”主要体现党和政府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扬州市进行区划调整后,新的邗江区占了扬州市区近“半壁江山”,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涉及旧城改造的文化古迹众多。当地政府集思广益,科学规划,不盲目铺摊上项目,而是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做好点滴细致的工作。他们借鉴上海等地对旧厂房改造的经验,修缮梅岭街道等老街道,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紧紧抓住文化产业发展主线,精心塑造城市个性风格,进一步彰显城市魅力。</p><p>请运用所学辩证法知识分析扬州旧城改造中的合理之处。</p></div></div>
<div><p>【答案】①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扬州旧城改造充分考虑到本地的个性风格。</p><p>②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扬州政府紧紧抓住文化产业发展主线,开展工作。</p><p>③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当地政府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做好点滴细致的工作。</p><p>【解析】</p><p>本题要求运用所学辩证法知识分析扬州旧城改造中的合理之处,其实是让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属于“原因类”主观题。此类主观题常用的分析角度主要有四个方面:(1)联系课本分析原因;(2)联系材料分析原因;(3)联系主体分析原因;(4)联系地位分析原因。解答本题,需要提取材料信息,联系材料分析原因,再结合辩证法的知识分析即可。</p><p>解析:本题要求运用所学辩证法知识分析扬州旧城改造中的合理之处。知识范围是辩证法知识,属于必修四第三单元知识,包括联系、发展、矛盾、创新的相关知识。再从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主要是扬州旧城改造的做法。扬州旧城改造中,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做好点滴细致的工作体现量的积累;紧紧抓住文化产业发展主线体现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精心塑造城市个性风格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太空探索永无止境,逐梦征程任重道远。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正式成为“太空俱乐部”的一员。时至今日,“东方红一号”仍在围绕地球飞行。</p><p>2016年9月,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10月17日,执行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2名航天员送上太空。2017年4月,我国使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开展推进剂补加等相关试验。预计2018年前后发射空间站核心舱进行试验工作。</p><p>(1)从实践特点的角度,谈谈你对我国有计划地将大量航天器送人太空的认识。</p><p>(2)结合材料并运用认识论的知识,探究应如何将我国建设成为航天强国。</p><p>&#xa0;</p></div></div>
<div><p>【答案】(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我国有计划的将大量航天器送入太空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又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但速度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在不同阶段,其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p><p>(2)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将我国探索太空的认识推向新的高度。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我们要把在科学实验中获得的理论认识落实到建设航天强国的实践中,推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p><p>【解析】本题以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为背景,要求学生运用认识论知识分析问题,考查学生对认识论相关原理方法论掌握情况,培育学生政治认同和理性精神核心素养,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设问知识限定比较明确,材料呈现信息不足,难度较大。</p><p>第一问要求学生从实践特点的角度,谈谈对我国有计划地将大量航天器送人太空的认识。首先分析设问:实践的特点。实践的特点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所以这一问属于小切口深分析类型,学生只需要将这三个特点与材料对接即可。然后分析材料:将大量航天器送入太空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航天器的任务不同,目的不同,体现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航天工程按计划推进,不同阶段,其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体现了实践活动的社会历史性。最后整合成完整答案即可。</p><p>第二问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并运用认识论的知识,探究应如何将我国建设成为航天强国。属于措施类问题,侧重方法论知识。首先分析设问:认识论知识。认识论包含了哲学第六课全部知识,所以属于中观切口类型,只需用主干知识分析即可;设问分析怎样建设航天强国:第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实践的基础上推进航天认识和理论的深化,包括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二,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推动航天理论发展;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用科学理论指导我国航天事业的伟大实践。这些知识要与材料完美结合,语言组织要回扣设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411.75pt;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82.5pt"><td style="width:52.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原理内容</p></td><td style="width:336.4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p><p>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52.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方法论</p></td><td style="width:336.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②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td></tr></table><p>&#xa0;</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期末考试模拟训练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