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33:36

广东省揭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文)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古代,老百姓只许穿着素色麻布粗衣,于是人们用“布衣”和“白丁”来形容老百姓;绫罗绸缎只有贵族官员才能享用,于是贵族少爷便被叫作“纨绔子弟”;“顶戴花翎”是官老爷的别称,“黄袍加身”则意味着臣下当上皇帝。这些服装文化字眼折射出(  )</p><p>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p><p>②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p><p>③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p><p>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材料中的文化字眼折射出了人们的政治地位差别,这说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①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②不选;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③不选;古代人们用服装文化字眼来表明人们政治身份地位的不同,这折射出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这一诗句,激励了几代中国人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利益而英勇斗争。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然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这表明(   )</p><p>①优秀文化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经久不衰 </p><p>②优秀文化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感召力 </p><p>③文化对每个人产生的影响都是一样的 </p><p>④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发展</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塑造人生的知识。选项③说法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因人而异,但是也有相同的地方,故排除。选项④说法否定了文化影响的双重性质,故排除。选项①②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微笑是一朵动人的花朵,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世界精神卫生组织把每年的5月8日定为“世界微笑日”,希望通过微笑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这说明</p><p>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p><p>②文化对人的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p><p>③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认识和行为</p><p>④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物质力量</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微笑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这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认识和行为,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④说法错误;②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央视播出后,在国内外引发收看热潮和强烈共鸣。该片高度浓缩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坚定了改革的信心和决心。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大众传媒:</p><p>①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xa0;&#xa0;&#xa0;&#xa0;&#xa0;②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p><p>③是传承、创造文化的能动性活动&#xa0;&#xa0;&#xa0;④使文化传播的途径发生根本变革</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材料反映出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它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①②正确;教育是传承、创造文化的能动性活动,③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大众传媒使文化传播途径发生根本性的变革,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传统工艺遍布各民族、各地区,如剪纸、刺绣、年画、木雕、金银制作工艺、建筑营造技艺等,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和民族都有广泛分布。因此,尊重优秀传统文化,必须(   )</p><p>①保留一切文化遗产</p><p>②尊重地域文化差异</p><p>③保护多样民族文化</p><p>④认同文化的世界性</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①选项错误,文化遗产不都是需保留的。④选项错误,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题目中,针对我国传统工艺遍布各民族,尊重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尊重地域文化差异,同时,我国的传统工艺也各不相同,故需要保护多样民族文化。故②③选项入选。选项B。</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249.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特点</p></td><td style="width:159.4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要求</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0.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继承性</p></td><td style="width:198.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p></td><td style="width:159.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0.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相对稳定性</p></td><td style="width:198.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p></td><td style="width:159.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革故鼎新</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0.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民族性</p></td><td style="width:198.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p></td><td style="width:159.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三十晚上熬一宿。”这首儿歌描述的年俗活动经过千年传承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头的中国结。以上材料说明</p><p>①传统习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p><p>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p><p>③传统习俗是中华文明传承和进步的重要动力</p><p>④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涌动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p><p>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记载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的是文字,而不是传统习俗,①排除;对传统文化的作用应辩证地看待,笼统地说传统习俗是中华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错误的,③排除;②④是对传统习俗和传统文化的正确理解,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大学生经常帮助环卫工母亲清扫马路。有人问他扫大街会不会不好意思,他认为这并不丢脸,而是尽孝道。“我首先是母亲的孩子,其次才是大学生。”他的言行启示我们</p><p>①要全面提升人才的科学文化素养</p><p>②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为重点</p><p>③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p><p>④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p><p>A. ③④&#xa0;B. ①②&#xa0;C. ②④&#xa0;D. ①③</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某大学生经常帮助环卫工母亲清扫马路。有人问他扫大街会不会不好意思,他认为这并不丢脸,而是尽孝道。“我首先是母亲的孩子,其次才是大学生。”他的言行启示我们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思想道德修养,而不是科学文化素养,①不符合题意,排除;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诚信建设为重点,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为着力点,②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到“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每一步发展无不是在思想解放先行的条件下推进的。这说明</p><p>①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p><p>②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p><p>③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p><p>④哲学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p><p>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目中,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到“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每一步发展无不是在思想解放先行的条件下推进的。这说明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故②③入选。①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④选项表述错误,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选B。</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材料一:调查显示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20年来几乎没变,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图书消费的萎缩势必影响国民阅读习惯的培养,影响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毕竟,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p><p>材料二:“廉”一直被中华民族列入基本道德,是礼、义、廉、耻这“四维”之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支撑。现实生活中“廉”与“不廉”的现象始终并存。就如何更好地弘扬“廉”文化,记者采访了相关学者。</p><p>某学者认为:推动“廉”氛围的形成,重在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多宣传解释何谓“廉”,培养起基本观念。同时,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对“廉”的解释和宣传要注入现代生活的内容。尤其要做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衔接工作,媒体应多发掘生活中优秀人物的典型事迹,形成强大的道德感召力。</p><p>(1)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的合理性。</p><p>(2)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二某学者的观点,谈谈如何更好地弘扬“廉”文化。</p></div></div>
<div><p>【答案】(1)①人们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读书是人们接受文化知识教育的重要方式,爱读书能提高整个民族文化素养。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爱读书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会推动民族的发展。③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或文化反作用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爱读书是一种优秀的文化,必然推动社会发展。④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爱读书会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p><p>(2)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注重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多宣传解释何谓“廉”,推动“廉”氛围的形成。②立足社会实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对“廉”的解释和宣传要注入现代生活的内容。尤其要做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衔接工作。③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媒体要多发掘生活中优秀人物的典型事迹,形成强大的道德感召力。④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p><p>【解析】</p><p>本题以调查显示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20年来几乎没变和就如何更好地弘扬“廉”文化,记者采访了相关学者为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设题考查“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p><p>(1)本题属于原因类试题,答题范围“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问题明确,要求说明“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的合理性。解答此题时首先应明确“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包括的主要知识点,其次认真审读材料,抓住关键信息,对应所学知识,可以从文化的特点、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等角度思考回答,组织答案时注意观点与材料的有机结合:“图书消费的萎缩势必影响国民阅读习惯的培养,影响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体现了人们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体现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p><p>(2)本题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设问指向结合学者甲的观点更好地弘扬“廉”文化,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宣传解释、媒体”“注入现代生活的内容”,调动运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大众传媒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即可。</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材料一:2018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全国各地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迎“七一”系列中共党史主题教育活动。有唱颂歌、演讲比赛、晚会汇演、展览、巡演、讲座等方式,缅怀党的光辉历史,追寻革命先烈足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强化党性意识,激发党员爱国的热情,讴歌党的光辉业绩。通过一系列的中共党史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广大群众受到了生动形象的爱国爱党教育,对党的历史和成就有了深刻的了解,对党对祖国充满了深深的敬意和自豪感。他们深深铭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建设好中国;也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建设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祖国!</p><p>材料二:习近平指出,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我们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体人民一起努力,通过持之以恒的奋斗,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更加民主、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丽,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白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p><p>材料三:深圳市已进入“未富先老”的老龄化社会,面对市场经济冲击下人民群众道德观、价值观的新动向,我们应该努力挖掘孝文化的当代价值,大力弘扬优秀的孝道文化,更好的发挥孝文化的作用。</p><p>(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各地组织开展迎“七一”中共党史教育活动的意义。</p><p>(2)结合材料二,运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有关知识,谈谈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p>(3)根据材料三,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为你所在社区设计一个以“孝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宣传栏目,请列出两条宣传提纲。</p></div></div>
<div><p>【答案】(1)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开展迎“七一”中共党史教育活动,有利于促进先进文化的传播,使各级领导干部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培养群众感情,增强工作本领,进一步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p><p>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开展迎“七一”中共党史教育活动,对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强化国家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p><p>③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开展迎“七一”中共党史教育活动,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p><p>(2)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p><p>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p><p>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引导公民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p>(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包括孝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p><p>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孝文化建设。</p><p>③弘扬孝文化,把尊老爱老落实在日常生活中,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p>【解析】</p><p>本题以各地组织开展迎“七一”中共党史教育活动、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大力弘扬优秀的孝道文化,更好的发挥孝文化的作用为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设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p><p>(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各地组织开展迎“七一”中共党史教育活动的意义,属于意义类的试题。解答时,要明确设问范围是文化生活,切入点大,需要抓住“教育”这一关键词,再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分析作答。“有唱颂歌、演讲比赛、晚会汇演、展览、巡演、讲座等方式”强调了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广大群众受到了生动形象的爱国爱党教育,对党的历史和成就有了深刻的了解,对党对祖国充满了深深的敬意和自豪感”强调了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建设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祖国”强调了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p><p>(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有关知识,谈谈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试题。解答时,要明确设问范围实质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入点较小。“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更加民主、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丽”表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引导公民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p>(3)本题以孝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背景材料,是主题明确的开放型题型。回答时既要从理论上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的关系,又要从实践中谈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做法,回答时结合孝文化进行分析。</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东省揭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