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18:20

陕西府谷麻镇中学高二上期中质量检测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比较新旧“二十四孝”内容,可以看出</p><p>&#xa0;</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1ca4d18c/SYS201801021823416652225482_ST/SYS201801021823416652225482_ST.001.png" width="315" height="19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page; -aw-rel-vpos:page;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xa0;</p><p>①对“孝”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p><p>②对“孝”文化既要克服又要保留</p><p>③传统习俗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p><p>④传统思想要顺皮社会生活的变迁</p><p>A.①②③    B.①③④</p><p>C.①②④    D.②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面对传统“孝”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既要克服又要保留,故 ①②符合题意;通过新旧“二十四孝”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传统思想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故 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传统习俗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故③不符合题意。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春节,抢红包成了老少皆宜的游戏。过年发红包、收红包,是一个古老的习俗,寓意祝福和团圆。不管是传统红包还是微信红包,都是为了促进家庭和谐,为了促进友人之间的感情传递。由此可见</p><p>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具体内涵能因时而变</p><p>B.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p><p>C.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其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p><p>D.文化在发晨的基础上继承,在继承的过程中发展</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由传统红包到微信红包,红包的形式在变,不变的是其寓意,以及家人间的情感,这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故A符合题意;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不是重要途径,故B说法错误;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故C错误;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故D错误。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著名的传媒文化研究者、纽约大学教授尼尔·波兹曼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提出了“童年消逝”的预警:他担心“18世纪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始终是童年的劲敌”,认为“童年的消逝”和“成人化的儿童”是电子信息环境惹的祸。电子文化使得孩子的童年正在消逝。这表明    </p><p>A.文化是人创造的    </p><p>B.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p><p>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p><p>D.人们的观念有不同层次</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电子文化充斥当代孩子的生活,孩子沉溺于电子产品中影响孩子的思维方式、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使孩子的童年正在消逝,故B符合题意;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故C错误;文化是人创造的、人们的观念有不同层次的知识材料未体现,故AD不符合题意。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精种命脉和创造源泉。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这是因为</p><p>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促进社会的发展</p><p>②文化决定了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p><p>③文化是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重要支撑</p><p>④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食粮</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影响社会的发展,优秀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故①错误;文化没有决定作用,故②错误;材料说明的是优秀文化对城市、整个民族的作用,这是因为文化是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重要支撑,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食粮,故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9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女童和妇女教育特使彭丽嫒在纽约应邀出席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高级别会议。彭丽嫒发表致辞表示,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对实现国家发展、人民幸福具有基础性作用。之所以倡议“教育第一”是因为</p><p>①发展教育能够提高人的文化素养    ②教育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p><p>③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    ④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p><p>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之所以倡议“教育第一”是因为发展教育能够提高人的文化素养,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故①③正确;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故②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故④错误。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西藏民主改革以来,中央对西藏文化遗产保护投入近14亿元,先后实施了对布达拉官、大昭寺、甘丹寺、扎什伦布寺、萨迦寺等重要文化遗产的抢救性维护保护工程,特别是“十一五”以来,西藏文物保护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p><p>①文化遗产是维系各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p><p>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p><p>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p><p>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不同文明的融合</p><p>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故①说法错误;保护文化遗产与实现不同文明的融合无关,故④说法错误;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故②③符合题意。故选B。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些地方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删去了旧体诗词,据称是为了给学生减负。这件事成了社会焦点,引发了争议。”今天看来,加强古典诗词的学习,倡导一个背诵古诗词的潮流,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大有稗益。这是因为古典诗词</p><p>A.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p><p>B.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p><p>C.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p><p>D.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本题是原因类试题,考查古典诗词的作用和意义。之所以要重视古典诗词教学,是因为古典诗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D正确;社会实践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A表述错误,排除;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B表述错误,排除;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C表述错误,排除。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文化现象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p><p>A.2016年9月4日,G20杭州峰会开幕  </p><p>B.观看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开幕式</p><p>C.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下线    </p><p>D.中共召开十八届五中全会</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G20杭州峰会开幕属于经济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看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开幕式属于文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下线是经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中共召开十八届五中全会属于政治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国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各领域。</p><p>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社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2分)</p><p>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保证和精神动力。(2分)</p><p>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3分)</p><p>④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公民昂扬向上的品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3分)</p><p>【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背景来考查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做好此题首先要把握知识范围文化与生活,是课本第一单元的内容,包括文化与社会,文化对人的影响两课内容。然后分析材料和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先进健康的文化,所以可以把问题转化为践行先进文化的必要性,我们就可以想到文化的作用。文化的作用要全面把握: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对个人的影响。组织答案要把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p><p>2016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取得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71周年纪念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    伟大的抗日战争以惊天地、泣鬼神的业绩彪炳史册,而为这一英雄史诗作伴奏的是一大批抗战歌曲。“九一八”事变后,音乐家聂耳亲自到了义勇军队伍,亲身感受到他们用血肉筑长城的精神和勇气,创作出了《义勇军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表现了中华民族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激励着亿万同胞团结一致,为挽救祖国的危亡而斗争。</p><p>《义勇军进行曲》不仅有深刻的思想性,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一经问世就传唱不衰并远播海外。20世纪40年代,美国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演唱《义勇军进行曲》后蜚声世界,美国、英国、法国、印度及南洋各国的广播电台经常播放这首歌,后来美国又把它与美国的《美丽的美利坚》、法国的《马赛曲》等定为同盟国胜利之日预定的音乐节目广播歌曲。</p><p>&#xa0;</p></div></div>
<div><p>【答案】</p><p>(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说明文艺工作者应如何进行文艺创作。</p><p>(2)某校要组织一次抗战歌曲进校园活动,请你为如何开展本次活动提出两点合理建议。</p><p>(1)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艺创作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4分)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艺创作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择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4分)③文艺创作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4分)</p><p>(2)(4分)组织抗战歌曲歌咏比赛;(2分)利用校园广播时间播放抗战歌曲等。(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p><p>【解析】</p><p>试题分析:</p><p>本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说明文艺工作者应如何进行文艺创作,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为“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然后根据材料“音乐家聂耳亲自到了义勇军队伍,亲身感受到他们用血肉筑长城的精神和勇气,创作出了《义勇军进行曲》”课可以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这一点也可以从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根据材料“《义勇军进行曲》不仅有深刻的思想性,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一经问世就传唱不衰并远播海外”可以从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基本途径角度分析说明。</p><p>本题比较开放,创设了某校要组织一次抗战歌曲进校园活动的情境,要求考生为如何开展本次活动提出两点合理建议,属于措施建议类解答题。考生可以结合生活实践,围绕主题,开放作答。 </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9月22日至2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强调了中美人文交流的重要性和我国采取的措施。</p><p>    1979年,中美人员往来仅几千人次;2014年,双方430万人次穿梭来往于大洋两岸,中美间每隔17分钟就有一架航班起降。这体现了两国人民在文化,教育、旅游等诸多领域相互了解、互学互鉴的巨大需求,是中美两国不断开拓双边备领域合作的真实写照。中美人文交流合作成果丰硕,有力展现出中关关系发展的蓬勃生机和巨大潜力。</p><p>    人文交流与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共同构成中美关系的三大支柱,不断为中美关系注入正能量,带来暖力量。</p><p>(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怎样正确对待中美人文交流中的文化差异?</p><p>(2)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中美加强人文交流的意义。</p><p>&#xa0;</p></div></div>
<div><p>【答案】</p><p>(1)(8分)①对待文化差异要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做到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文明进步。(4分)②文化交流中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文化繁荣。  (4分)</p><p>(2)(6分)①文化具有多样性。中美加强人文交流展现了世界文化的多姿多彩。(1分)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1分)中美加强人文交流既有利于传播、发展本民族文化;也有利于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3分)适应中美两国人民的文化需求,不断为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注入正能量,带来暖力量。(1分)</p><p>【解析】</p><p>试题分析:</p><p>(1)本题是对文化的多样性的知识进行考查,中美文化的差异是文化具有多样性的体现,因此怎样对待中美人文交流中的文化差异,我们可以运用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的知识来进行阐述。一是可以阐述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坚持正确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做到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保护文明进步。二是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文化繁荣。</p><p>(2)本题要求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中美加强文化交流的意义。根据本题设问可知,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多样性的知识,切入点是中美人文交流。题型属于意义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可以从文化具有多样性角角度来分析说朋中美加强人文交流展有利于现世界文化的多姿多彩:可以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角度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加强人文交流为中美文化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括力。又推动了世界文化的繁荣,是中美文化相互尊重的体现:最后可以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中美人文交流适应了了中美两国人民文化需求,不断为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注入正能量,带来暖力量。</p><p>考点:文化的多样性</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陕西府谷麻镇中学高二上期中质量检测政治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