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1:07:43

四川省泸州市泸化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节日,是时间的隘口,更是心灵的驿站。每逢中秋,人们常会想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每到春节,人们常会感慨“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国文化就这样浸润着每一个中华儿女。这表明</p><p>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p><p>③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  ④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志</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中国文化就这样浸润着每一个炎黄子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文化氛围、文化活动,经过长期的渗透形成的,是一种无形但有效的力量,①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②观点,排除;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③错误;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关调查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产生重大影响的电影,都曾经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这些经典电影包括:《地道战》、《地雷战》、《青松林》、《艳阳天》、《金光大道》、《鸡毛信》、《在烈火中永生》、《上甘岭》等等。由此可以看出</p><p>A. 人创造了人文化,文化也创造人</p><p>B.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着人,优秀文化不断丰富着人的精神世界</p><p>C. 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p><p>D.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调查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产生重大影响的电影,都曾经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由此可以看出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着人,优秀文化不断丰富着人的精神世界。B项符合题意;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受者。文化也创造人说法错误,A项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而不是作用,C项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素养的问题,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漫画中的“和而不同”告诉我们</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20/581e12e7/SYS201801022024450994546618_ST/SYS201801022024450994546618_ST.001.png" width="273" height="11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我们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p><p>②不同民族文化之间需要交流、借鉴与融合</p><p>③文化应具有包容性,在文化交流中应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一切文化</p><p>④在文化交流中需要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p><p>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漫画“和而不同”是告诉我们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我们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①正确;“和而不同”是强调不同民族文化之间需要交流、借鉴与融合,②正确;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一切文化观点错误,③不选;消除民族文化差异观点错误,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红灯、绿灯、警灯,灯灯为令;弯道、坡道、直道,道道小心”“时间要紧,没有安全要紧;金钱再好,不如活着更好”“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些都是我们随处可见的公益广告。如今公益广告已成为社区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给社区居民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这表明&#xa0;</p><p>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xa0;②文化能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xa0;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xa0;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由题中“这些随处可见的广告悄然给社区居民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看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①④适合题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不是强制的,③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封建社会,受封建伦理的影响,君臣之间、主仆之间、长幼之间、男女之间,必须遵循封建等级规范,不能平等交往。这说明</p><p>A. 文化反作用于政治</p><p>B. 文化影响社会生活</p><p>C.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p><p>D.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在封建社会,受封建伦理的影响,君臣之间、主仆之间、长幼之间、男女之间不能平等交往,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进行各种社会交往的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故D符合题意。材料中强调的是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故A、B、C均与题意不符。</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材料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一带一路”提出三年多来,从倡议到建设、从构想到落地,惠泽各国民众,汇聚世界目光,已经成为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事件。“一带一路”是经济贸易与文化发展的双核战略。无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蕴含着以经济合作为基础,以人文交流为支撑,以开放包容为理念的重要内容。各国间关系的发展既需要经贸合作的“硬”支撑,也需要文化交流的“软”助力。 “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如何开展不同化的对话与沟通,让不同文明相向而行,如何把合作共赢的理念,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把中国梦和世界各国梦融通的种子播种到沿线国家,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需要我们有高度的文化自觉,这也是我们的责任担当。</p><p>(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我们该如何让不同文明相向而行?</p><p>(2)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一带一路”建设对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p><p>(3)我们作为当代中国的青少年学生,应当怎样把中国梦的种子播种到沿线国家?(至少提两条建议)</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在“一带一路” 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尊重沿线国家的文化,相互学习、求同存异才能让不同文明相向而行。</p><p>②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在“一带一路” 建设过程中,文明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把中国梦和世界各国梦融通的种子播种到沿线国家,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p><p>③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一带一路” 建设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开展文化交流,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p><p>(2)①通过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文化在沿线国家的传播,从而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各种文化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在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同时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p><p>②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各国经济贸易和人员往来,拓宽文化交流的途径,推动文化交流传播。</p><p>③“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不同文化的交流沟通,增进交流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p><p>(3)①首先要努力学习,理解把握好中国梦的内涵,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做中国梦的传播使者;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大众传媒,发挥其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来传播中国梦。(言之有理即可,每点2分)</p><p>【解析】本题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交流传播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1)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我们该如何让不同文明相向而行,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可以从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遵循的原则、文化交流传播的途径和媒介等角度思考,并注意结合材料进行分析。</p><p>(2)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一带一路”建设对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属于意义类试题。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等句型。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对人、文化交流传播、世界文化繁荣等知识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统一。</p><p>(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本题设问指向我们作为当代中国的青少年学生,应当怎样把中国梦的种子播种到沿线国家,可以从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做中国梦的传播使者、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大众传媒角度分析。</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材料一 中国梦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期许和追求。但是,在当今世界,涵盖经济政治、价值文化等领域在内的“软实力”竞争越来越激烈。对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强调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p><p>(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分析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p><p>材料二 近年来,“诗和远方”渐回公众视野。当今科技发达,物质资源丰富,但随着各类电子产品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很多人终日沉浸于网络,渐行渐远地偏离了心灵和自然。所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仿佛是物质和技术构筑的丛林里的丝丝清风,给人们带来了自然的气息和心灵的抚慰,引起了无数人的精神共鸣。</p><p>(2)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经典诗歌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精神共鸣?</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只有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促进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助力“中国梦”的实现。</p><p>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强大的综合国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可以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p><p>③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发展中国家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3 分)“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只有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解决好软实力不足的问题,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p><p> (2) ①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经典诗歌能使人获得精神享受和思想启示,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p><p>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经典诗歌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p><p>③优秀的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经典诗歌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p><p>【解析】本题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的作用和意义、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1)本题考查文化与社会的知识,设问指向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等句型。文化与社会指的是文化生活的第一课,主要从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等角度思考,并注意结合实现中国梦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统一。</p><p>(2)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经典诗歌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精神共鸣,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该题的原理指向性明确,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识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和理解,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等几个方面,结合材料经典诗歌引起人们的精神共鸣具有阐释。</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川省泸州市泸化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