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二上学期政治9月月考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朱熹小时候就问其父亲“天上有何物”;陆九渊三四岁时就问父亲“天地有没有尽头”,并为此废寝忘食地思索;波普尔八岁时就在思考“空间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这些人后来成为大思想家,与他们从小善于思考不无关系。这说明( )<br />A.哲学源于人们对自然万物的惊讶<br />B.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br />C.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br />D.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更好的生活</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朱熹、陆九渊、波普尔等从小善于思考,后来成为大思想家,说明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故C选项符合题意;<br />A说法错误,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不是源于人们对自然万物的惊讶,排除;<br />B不符合题意,排除;<br />D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哲学的产生,而不是哲学的任务,排除。<br />所以答案是: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要让他耽误了哲学的研究;当他年老的时候,也不要让他对他的研究产生厌倦。因为要获得灵魂的健康,谁也不会有太早或太晚的问题。”他把研究哲学与灵魂的健康联系在一起,是因为( )<br />①哲学使人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br />②哲学可以使我们聪明,给我们生活智慧<br />③真正的哲学能指导人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br />④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科学之和<br />A.①②<br />B.②③<br />C.③④<br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材料中,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和年老的时候都要哲学研究,这体现了哲学的作用,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故选项②③符合题意;<br />选项①说法错误,真正的哲学使人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排除;<br />选项④说法错误,哲学既不是“科学之科学”,也不是科学之和,排除;<br />所以答案是: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德国物理学家朗克说:“研究人员的世界观将永远决定着他的工作方向。”这说明( )<br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②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br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br />A.①②<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题目中,德国物理学家朗克说:“研究人员的世界观将永远决定着他的工作方向”,这句话表明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也说明了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故①④选项入选;<br />②选项错误,表述与题意无关;<br />③选项错误,哲学不提供具体的方法论的指导;<br />所以答案是: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说法:当你为未知的未来许下一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如同预料的情况发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强的措施,更加强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的结果,如同你自己的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眼前。这说明( )<br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r />B.方法论体现世界观<br />C.世界观决定实践结果<br />D.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材料说明有了预言,并付诸行动,最后经过努力使预言实现,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A项符合题意;<br />材料强调思想指挥行动,即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没有体现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故B项与题意不符;<br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但决定不了实践结果,C项错误;<br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便本题侧重强调世界观决定方法论,D项与题意不符;<br />所以答案是: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数学家怀特海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一书的序言中说,“时代思潮是由社会的有教养阶层中实际占统治地位的宇宙观所产生的。人类活动中如科学、美学和伦理学都可能产生宇宙观,而又受宇宙观的影响……哲学具有批判宇宙观的功用……哲学的功用是缓慢的。思想往往要潜伏好几个世纪,然后人类几乎是突然间发现它们已经在习惯中体现出来了。”这一段话体现了( )<br />①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汇总 <br />②哲学是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br />③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 <br />④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br />A.①②<br />B.②④<br />C.①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材料描述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指出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同时指出哲学具有批判宇宙观的功用……哲学的功用是缓慢的,思想往往要潜伏好几个世纪,然后人类几乎是突然间发现它们已经在习惯中体现出来了,说明了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③④项符合题意;<br />哲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并不是各门具体科学的简单汇总,也不是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①②项说法错误;<br />所以答案是: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br />A.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br />B.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br />C.思维与存在有没有斗争性<br />D.追求物质满足还是精神满足</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B正确;<br />ACD选项不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排除;<br />所以答案是: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们如何才能了解世界呢?看?听?想?那不过是视觉、听觉和大脑中的化学反应。这些完全有可能是假的。你永远也没办法确信眼前的是真实,不过是凭经验猜测而已。”这种观点( )<br />①认为世界是可以正确认识的 <br />②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 <br />③否认了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br />④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你永远也没办法确信眼前的是真实”,这句话认为世界不能被人们认识,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否认了思维能够正确的认识世界,是不可知论,②③正确;<br />①④与题意不符;<br />所以答案是: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塞尔日.罗什和大卫. J .维因兰德。他们分别独立发明 并拓展了在保持单个粒子量子力学特性的前提下,测量和操纵它们的方法,开辟了量子物理学的新时代,为制造新型超髙速基于量子物理的计竟机迈出了第一步。这表明( )<br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br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br />C.人类能够创造联系<br />D.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体决定的</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塞尔日.罗什和大卫. J .维因兰德开辟了量子物理学的新时代,为制造新型超髙速基于量子物理的计竟机迈出了第一步,这说明人的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这体现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A项正确;<br />意识不一定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B项不选;<br />材料中所体现的关于粒子的联系是客观的,不是人类创造的,C项不选;<br />人们的认识结果并不是由认识的主体决定的,D项不选。<br />所以答案是: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哲学命题中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是( )<br />①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②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br />③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④气之所以能动静者,理为之宰也。<br />A.①③<br />B.②④<br />C.②③<br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br />①③认为世界起源于气,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适合题意;<br />②④认为世界起源于理,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不适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与“掩耳盗铃”这一成语蕴含相同哲学道理的是( )<br />A.天地合而万物生<br />B.存在就是被感知<br />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br />D.气者,理之依也</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掩耳盗铃”体现的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天地合而万物生”是唯物主义思想,与题意不符,A项不选;<br />“存在就是被感知”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与题意相符,B项正确;<br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与题意不符,C项不选;<br />“气者,理之依也”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与题意不符,D项不选。<br />所以答案是: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习近平主席指出,马克思主义尽管诞生在一个半多世纪之前,但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它是科学的理论,迄今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它坚持了( )<br />A.实践的观点<br />B.革命的观点<br />C.阶级的观点<br />D.历史的观点</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它坚持了实践的观点,就在于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A项正确;<br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项与题意要求不符;<br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项与题意不符;<br />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历史的看问题,但不是之所以是科学的理由,D项与题意不符;<br />所以答案是: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_,固有的根本属性是________。( )<br />A.主观能动性  运动<br />B.相对独立性  联系<br />C.客观实在性  联系<br />D.客观实在性  运动</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物质没有主观能动性,A项错误;<br />物质没有相对独立性,联系也不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BC项错误;<br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是运动,D项正确;<br />所以答案是: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美国科研人员于2016年2月11日宣布,他们利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于去年9月首次探测到引力波,证实了爱因斯坦100年前所做的预测。对引力波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br />①它是人们预测的产物 ②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br />③它的唯一特性是运动 ④它能够被人的意识所反映<br />A.①②<br />B.②④<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意识的相关知识。<br />①错误,引力波是客观的,不是人们主观预测的产物;<br />②正确,通过科学家的科学实验,捕捉到了引力波,证实了爱因斯坦的预测,这说明引力波是客观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br />③错误,引力波属于物质范畴,而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br />④正确,材料表明,通过科学家的科学实验,捕捉到了引力波,证实了爱因斯坦的预测,这说明引力波能够被人的意识所反映;<br />所以答案是: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了“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著名命题。他的弟子克拉底鲁认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人观点的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br />A.运动的绝对性<br />B.事物是运动变化的<br />C.相对静止的存在<br />D.物质是运动的主体</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题目中,“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既看到了事物的绝对运动,也看到了事物的相对静止,“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只看到了绝对运动,否认了相对静止,故两人观点的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C选项入选;<br />ABD表述错误;<br />所以答案是: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说明( )<br />A.人的意识是能动的,动物的意识是不能动<br />B.人的意识水平比动物的意识水平高得多<br />C.动物没有意识,意识是人类特有的<br />D.蜜蜂的智慧在某些方面比人类高得多</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动物无意识,意识是人类特有的,故排除AB;<br />C选项正确,“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说明动物没有意识,意识是人类特有的;<br />D选项表述错误,与客观实际不符;<br />所以答案是: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撸起袖子加油干”,网络流行用语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事实上,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br />①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离<br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br />③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r />④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br />A.①②<br />B.②④<br />C.①③<br />D.②③</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①是错误的;<br />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是错误的;<br />流行热词的出现与变化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说明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②④适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7月26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讲话指出: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这一观点的唯物论依据是( )<br />A.要在矛盾的普遍性指导下,分析矛盾的特殊性<br />B.正确的意识是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归宿<br />C.物质决定意识,主观符合客观<br />D.事物的联系形式是多种多样的</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在矛盾普遍性指导下,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是唯物物道理,A项与设问要求不符;<br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B项错误;<br />“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这一观点的唯物论依据是物质决定意识,主观要符合客观,C项正确;<br />事物的联系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是唯物论观点,D项与设问要求不相符;<br />所以答案是:C。</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这首关于张献忠千船沉银位置的童谣在眉山市江口镇流传了数百年。2017年4月,张献忠千船沉银抢救性发掘工作到一段落,目前的开掘面积共2万余平方米,出水包括佥册、“西王赏功”金币、银锭、铁矛等3万余件文物。“沉银”面目的揭开,有助于了解张献忠的行军路线、征饷方式以及与地方官府的关系,乃至从一个侧面反映明末的社会经济、社会生活和经济制度等,这说明( )<br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br />②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和主观能动性<br />③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br />④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br />A.①②<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本题使用的相关知识有意识的本质: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根源于客观存在,其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使用的知识还有意识的作用:意识能使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①④正确;<br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②错误;<br />③不符合题意,排除;<br />所以答案是:B。</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9月25号,中国启用了世界上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它将带领我们更深入地探索宇宙。这主要体现了( )<br />A.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br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r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r />D.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实践不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A项错误;<br />启用了世界上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它将带领我们更深入地探索宇宙,这主要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项正确;<br />材料没有体现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没有体现出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CD项不选评;<br />所以答案是: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华盛顿总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卡西尼”土星探测器发现(Enceladus)上具备生命所需的所有元素,而情况相似的木卫二(Europa)同样有潜力。这表明( )<br />①世界上没有不可被认识的事物<br />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r />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br />④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人们发现(Enceladus)上具备生命所需的所有元素,这表明世界上没有不可被认识的事物,①正确;<br />经过科学探测,人们取得了(Enceladus)和木卫二(Europa)具备生命所需要的元素的认识,这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②正确;<br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不选;<br />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④错误;<br />所以答案是: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漫画表明(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2/e6c66b14/SYS201802240257404305614356_ST/SYS201802240257404305614356_ST.001.png" width="213" height="18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br />B.认识受到各种条件限制<br />C.主观认识没有是非标准<br />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漫画告诉我们,生活在不同高度的人会有不同的视野,表明了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B项符合题意;<br />AD项与题意不符;<br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C项说法错误;<br />所以答案是: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0月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3位美国科学家。三名获奖者将拓扑概念应用于物理研究,推翻了“超导性和超流体不能在薄层中存在”的理论。这说明( )<br />A.真理具有客观性<br />B.真理具有主观性<br />C.真理是不断变化的<br />D.真理也会转化为谬误</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三名获奖者推翻了“超导性和超流体不能在薄层中存在”的理论,这说明真理就是真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表明了真理具有客观性,A项正确;<br />真理不具有主观性,B项错误;<br />材料是说明以往的结论是错误的,不是真理,并不是说明真理是不断变化的,也不能说明真理也会转化为谬误,CD项不选;<br />所以答案是: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体现的辩证法的道理是( )<br />A.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br />B.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着必然联系<br />C.联系是无条件的<br />D.事物的联系是无法改变的</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因为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煽动了它的翅膀结果导致了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故可以看出蝴蝶效应体现了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的哲学原理,故A选项入选;<br />B选项错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是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着必然联系;<br />C错误,联系是有条件的;<br />D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br />所以答案是: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条锁链,最脆弱的一环决定其强度;一只木桶,最短的一片决定其容量;一个人,素质最差的一面决定其发展。”这段话主要是强调( )<br />A.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br />B.要看到整体的统率和决定地位<br />C.要重视局部对整体的制约作用<br />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最脆弱的链环,木桶的最短板,人素质最差的一面都是关键部分,都影响了整体的功能,所以我们要重视局部对整体的制约作用,C正确;<br />AB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C。</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中有动,动中有静。<br />所以答案是: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总和就是哲学。( )</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而不是总和。<br />所以答案是: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br />所以答案是: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世界上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 )</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也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br />所以答案是:错误。<br /></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本题属于判断类题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br />所以答案是: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br />所以答案是: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但是这不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br />所以答案是:错误。</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城际铁路作为一种高效、快捷、节能、环保的新型交通运输方式,将为打造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形成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带动中原崛起具有重要的意义。2015年6 月26 日,郑焦城际高铁正式通车运营。郑焦线全长78km,设计时速250km/h,全程预计50 分钟左右。<br />一大学生网友在博客上留下了他的高铁体验,请你跟帖,指出其相应的哲学道理。</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margin-left:0.03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tr><td style="width:392.2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高铁体验</p></td></tr><tr><td style="width:392.2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A、一路上我兴奋、激动又有些紧张,手心直冒汗。</p></td></tr><tr><td style="width:392.2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B、列车运行平稳,如果不注意窗外唰唰远去的村镇田野,根本没感觉我是在地上飞。</p></td></tr><tr><td style="width:392.2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C、现在从郑州到焦作只需要52 分钟,感觉就是在同一座城市。</p></td></tr></table><p> </p></div></div>
<div><p>【答案】意识有能动作用,对人体生理活动、精神状态具有调节作用;</p><p>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p><p>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起新的联系。</p><p><br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所学哲学道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属于体现类主观试题,要根据材料中的体验,找到所体现的哲学道理。乘坐高铁“一路上我兴奋、激动又有些紧张,手心直冒汗”,体现了意识具有的能动性作用,即:意识对人的生理机能所具有的调节和控制作用;列车运行“平稳”,说明事物的相对静止,,根本没感觉我是在地上“飞”,说明事物运动的绝对性,所以学生可以从运动和静止关系角度组织答案;乘坐高铁“从郑州到焦作”只需要52分钟,说明人们可以依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加强原有的联系。<br />所以答案是:意识有能动作用,对人体生理活动、精神状态具有调节作用;</p><p>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p><p>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起新的联系。</p><p> </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4月12日,是人类载人航天活动55周年纪念日。我国的载人航天还处于发展阶段,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的结果。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证明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br />(1)结合材料说明我国航天人是如何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的。<br />(2)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div></div>
<div><p>【答案】<br />(1)①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理念、方法、机制推动工作,做到了按客观规律办事。</p><p>②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航天人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p><p><br />(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br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重大科技创新成果。<br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证明了我国探月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br />【解析】本题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br />(1)本问要求考生说明我国航天人是如何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的。解答本题分两步走,首先要求考生对材料中体现的尊重客观规律的做法从材料中提取出来,即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理念、方法、机制推动工作,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的问题。其次,将材料中我国航天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做法表述出来,即航天人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然后分别说明其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即可。<br />(2)本问要求考生分析说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题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故考生主要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以及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三个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br />所以答案是:(1)①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理念、方法、机制推动工作,做到了按客观规律办事。</p><p>②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航天人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p><p>(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br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重大科技创新成果。<br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证明了我国探月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br />(1)材料一:近十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战略构想的发展</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margin-left:0.03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tr><td style="width:143.2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战略构想</p></td><td style="width:86.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提出</p></td><td style="width:218.2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p></td></tr><tr><td style="width:143.2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p></td><td style="width:86.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十六大</p></td><td style="width:218.2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p></td></tr><tr><td style="width:143.2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建设和谐文化</p></td><td style="width:86.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十六届六中全会</p></td><td style="width:218.2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p></td></tr><tr><td style="width:143.2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p></td><td style="width:86.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十七大</p></td><td style="width:218.2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p></td></tr><tr><td style="width:143.2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部署“文化强国”战略</p></td><td style="width:86.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十七届六中全会</p></td><td style="width:218.2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p></td></tr><tr><td style="width:143.2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p></td><td style="width:86.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十八大</p></td><td style="width:218.2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p></td></tr></table><p>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构想是怎样发展的?<br />(2)材料二:十八大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br />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说明中共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依据。</p></div></div>
<div><p>【答案】<br />(1)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不同时期文化建设有不同特点,从而形成了相应的指导思想,推动了文化建设战略构想的发展。</p><p>②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十六大到十八大“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提出,是逐步积累发展的过程。</p><p><br />(2)①物质决定意识,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因此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决定。<br />②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这一决定对我国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有重要的指导意义。<br />③ 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我们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遵循发展规律的表现。<br />【解析】本题以近十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战略构想的发展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br />(1)本问要求考生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构想是怎样发展的。本题属于说明类主观解析试题。这类题的思维特点是从一般性、规律性的结论去推知与其相关的、特殊的、个别的对象。它首先考查的是考生对知识的再现能力,要求考生能再现这些知识点;其次考查考生对材料(事件)的分析能力,要求从材料中分析出这些观点;最后要求考生能分析出材料与观点的关系,能够运用材料印证观点即可,故考生可以分别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认识的特点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br />(2)本问要求考生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说明中共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依据。解答本题需要考生首先要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其次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向范围或者主体指向,第三,结合材料的表述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总结即可。故考生在全面解读材料的基础上可以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要求、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以及规律的特点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br />所以答案是:(1)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不同时期文化建设有不同特点,从而形成了相应的指导思想,推动了文化建设战略构想的发展。</p><p>②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十六大到十八大“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提出,是逐步积累发展的过程。<br />(2)①物质决定意识,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因此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决定。<br />②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这一决定对我国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有重要的指导意义。<br />③ 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我们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遵循发展规律的表现。</p><p> </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