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浙江专版):每课滚动检测(二)百舸争流的思想
题型:辨析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p></div></div>
<div><p>【答案】错误</p><p>【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等于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是存在决定思维(物质决定意识),思维对存在具有反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是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正确认识。而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认识既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故题目观点错误。</p></div>
题型:辨析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人的意识,人的意识决定物质。( )</p></div></div>
<div><p>【答案】正确</p><p>【解析】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p><p>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世界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主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的一种形式,故题目观点正确。</p></div>
题型:辨析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唯物主义是完全正确的,唯心主义是完全错误的。( )</p></div></div>
<div><p>【答案】错误</p><p>【解析】根本观点上说,唯物主义是正确的,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从根本观点上说,唯心主义是错误的,但唯心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一定意义上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思想,因而也有其正确、进步的因素。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故题目观点错误。</p></div>
题型:辨析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p></div></div>
<div><p>【答案】错误</p><p>【解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可惜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根据。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故题目观点错误。</p></div>
题型:辨析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二元论是独立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第三大哲学派别。( )</p></div></div>
<div><p>【答案】错误</p><p>【解析】关于什么是世界本原的问题,除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回答外,还有一种二元论的观点,它把物质和精神看作两个彼此独立的本原。二元论其实不是一个独立的哲学派别,它要么走向唯物论,要么滑向唯心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p><p>A. 哲学的基本问题</p><p>B. 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p><p>C. 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p><p>D. 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A、D不适合题意。故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思维与存在(或者意识与物质)何者为本原或者何者为第一性,C适合题意。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排除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这段话从哲学上看是( )</p><p>A. 唯心主义 B. 唯物主义</p><p>C. 悲观主义 D. 乐观主义</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材料主要是体现了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体现了唯物主义的思想,B适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不合题意,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有的干部不研究市场,不懂行情,拍脑袋决策,造成工作上的严重失误。这种“拍脑袋决策”从哲学上说,是( )</p><p>A. 否认意识决定物质的客观唯心主义</p><p>B. 否认物质决定意识的主观唯心主义</p><p>C. 否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p><p>D. 否认意识决定物质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世界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拍脑袋决策”,自己想怎样就怎样,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B适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不合题意,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下面漫画可以看出(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2/11/10/ddd76bdf/SYS201902111003023320103494_ST/SYS201902111003023320103494_ST.001.png" width="101" height="8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②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乙的观点是唯心主义</p><p>③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对认识发展动力的对立 ④甲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p><p>A. ①② B. ①④</p><p>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漫画型选择题利用生动形象的漫画对某些思想、行为进行辛辣而又不失幽默的讽刺或赞扬,从而给人以启迪和教育。本题是漫画类试题,要坚持“漫画要看全、褒贬弄明先、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的原则。我在故我思属于唯物主义,我思故我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①②适合题意,③④不合题意;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哲学基本派别的角度对下列观点进行分类,正确的是 ( )</p><p>①万物皆备于我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 ③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④要命令自然就得服从自然</p><p>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万物皆备于我”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天地合而万物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观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要命令自然就得服从自然”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点。②④同属于唯物主义哲学观点,答案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观点一:美学中的“移情”说法——人们高兴的时候,就仿佛觉得太阳在笑,青松在招手,花儿在点头;悲伤的时候,又觉得雨如泪,风如烟。观点二:“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两种观点( )</p><p>①同属唯心主义观点 ②都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p><p>③同属唯物主义观点 ④都无法回避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p><p>A. ①② B. ③④</p><p>C. ②④ D. ①③</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哲学两大基本派别的认识。观点一是唯物主义观点,观点二是唯心主义观点,因此①③错误,②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神话故事常常反映人类童年时期对自然界、人与自然关系等方面的思考。下列古代神话中,反映了我国先民对世界本原问题的思考的是</p><p>A.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20/01fbc0d6/SYS201801022022248125812744_ST/SYS201801022022248125812744_ST.001.png" width="161" height="15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B.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20/01fbc0d6/SYS201801022022248125812744_ST/SYS201801022022248125812744_ST.002.png" width="150" height="15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C.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20/01fbc0d6/SYS201801022022248125812744_ST/SYS201801022022248125812744_ST.003.png" width="168" height="16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D.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20/01fbc0d6/SYS201801022022248125812744_ST/SYS201801022022248125812744_ST.004.png" width="134" height="15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的本原。ABD题肢强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C题肢是唯心主义世界观,反映了世界的本原问题,入选。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公孙龙《坚白论》中辩言,对于一块白色而坚硬的石头,人们可以看得到“白”,但看不到“坚”;可以摸得到“坚”,但摸不到“白”。“白”与“坚”都是可以独立于所有白色坚硬的东西而存在的。这一观点是( )</p><p>①唯心主义观点 ②唯物主义观点</p><p>③形而上学的观点 ④辩证的观点</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题干中的“白”“坚”指向的是意识,石头指向的是物质,认为“白”“坚”可以独立于所有白色坚硬的东西而存在,强调意识可以离开物质,是唯心主义的体现,故①正确,②错误;认为“白”“坚”可以独立于所有白色坚硬的东西而存在,是孤立的观点看问题,这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而不是辩证的观点,故③正确,④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与漫画《高考压力》蕴含的哲学道理一致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2/11/10/ddd76bdf/SYS201902111003027463156542_ST/SYS201902111003027463156542_ST.001.jpeg" width="254" height="18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②气者,理之依也</p><p>③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④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材料中体现了一些学生和家长通过烧香拜佛等迷信活动来祈求高考成功,缓解高考压力,这是唯心主义思想,所以“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符合题意,是唯心主义观点;“气者,理之依也”“天地之变,阴阳之化”都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认为,意识和物质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意识的本质在于思想,物质的本质在于广袤;物质不能思想,意识不会广袤;二者彼此完全独立,不能由一个决定或派生另一个。能正确指出此观点错误之处的是</p><p>①笛卡尔彻底否认了物质的独立性 ②笛卡尔部分承认了物质独立于意识</p><p>③笛卡尔不承认物质是世界的唯一本源 ④笛卡尔将意识独立于物质走向了二元论</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笛卡尔认为物质与意识相互独立,一方不是另一方的派生,就否认了物质是世界的本源,否认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走向了二元论,故③④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①②不符合题意,题文要求回答此观点的错误之处,而①②并非是其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班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以“世界的本原”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他们搜集到这样一则材料:</p><p>《圣经·旧约·创世纪》上说,上帝第一天创造出了白天和黑夜,第二天创造出了空气和水,第三天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植物,第四天创造出了日月星辰,第五天创造出了水中的各种动物,第六天创造出了地上的各种生物和人。天地万物都造齐了,第七天就被定为休息日。</p><p>小组中一个同学由此材料得出一个结论:整个世界都是上帝创造的。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联系我们的生活对此进行评析。</p></div></div>
<div><p>【答案】(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圣经•旧约•创世纪》上的这段话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这个同学得出的结论犯了唯心主义错误,在根本方向上是错误的。</p><p>(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这在根本方向上是正确的,可以使我们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p><p>(3)就局部的作用而言,唯心主义哲学虽然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但从根本上不具有真正的哲学对我们生活的指导意义。</p><p>【解析】本题以某班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以“世界的本原”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作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本题设问指向小组中一个同学由此材料得出一个结论:整个世界都是上帝创造的。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联系我们的生活对此进行评析。解答此类试题,应肯定题中观点的合理性,并说明依据;同时指出题中观点的不足,并说明理由,最后得出结论。解答时首先明确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然后细化分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这在根本方向上是正确的,可以使我们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最后得出结论:就局部的作用而言,唯心主义哲学虽然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但从根本上不具有真正的哲学对我们生活的指导意义。</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随着国家实行“单独二孩”政策,很多家庭准备生育第二胎。因 2015年是农历羊年,不少家庭迷信“十羊九不全”的说法,觉得属羊的孩子命不好,所以会选择剖宫产把宝宝生在马年。这导致不少准妈妈剖宫产也要赶上马年末班车,使得 2014 年年底剖宫产的比率有所上升。对此,妇产科专家表示:“十羊九不全”这种迷信的说法不可取,盲目剖宫产存在隐患。建议孕妇自然分娩,切勿赶在马年盲目剖宫产。</p><p>结合材料,从哲学的基本派别角度,谈谈你对避开羊年生孩子这一做法的认识。</p></div></div>
<div><p>【答案】从哲学上看,避开羊年生孩子的做法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是客观唯心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客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的形式之一,它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避开羊年生孩子是受“十羊九不全”迷信思想的影响,这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这样的观点对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克服唯心主义世界观。</p><p>【解析】本题以随着国家实行“单独二孩”政策,很多家庭准备生育第二胎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哲学的基本派别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本题要求从哲学的基本派别角度,即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方面,分析这一观点。这一观点属于唯心主义,因此应首先回答其错误所在,然后指出这一观点的基本内涵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最后回答我们的正确态度。</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