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同步练习: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中国菜肴流派众多,极具代表性的有鲁、川、粤、闽、苏、浙、湘、徽八大菜系。八大菜系从味型、选材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p><p>A. 薪火相传,一脉相承</p><p>B.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p><p>C.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p><p>D.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八大菜系的不同特点,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地域性特点,B符合题意,排除C。材料未涉及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排除A、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p><p>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p><p>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错误;各民族文化各有自身的特点,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不能逐渐趋同,④错误; 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答案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出门在外,最难改的是乡音,最亲切的是方言。方言被称作我国民间文化的活化石。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方言却日渐式微,流失严重。一些人士和地方疾呼,保护方言刻不容缓,这是因为我国方言( )</p><p>①魅力独特,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②因时而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p><p>③绚丽多彩,是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运用广泛,是不同民族间沟通交流的工具</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方言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我国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故选项①③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魅力。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汉字之美在于三美的统一与和谐。由此可见,汉字</p><p>①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②是中华文化优越性的集中展示</p><p>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④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文字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不是汉字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①不选;我们应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不应认为自身的文化具有优越性,优于其它民族文化,②不选;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③正确;汉字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孝”的字形(如下图):从老,表示长者老人;从子,在老之下,意谓顺从、侍奉长辈。从汉字“孝”的由来我们可以领悟到(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4/18/1c9d29c2/SYS201904141817141211512815_ST/SYS201904141817141211512815_ST.001.png" width="157" height="6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p><p>B. 中国各民族都对中华文化作出了贡献</p><p>C. 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p><p>D.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并且是唯一延续至今的文化,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内涵丰富,文化色彩浓厚。所以,从汉字“孝”的由来我们既可以领悟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也可以领悟到其博大精深,D项当选;ABC三项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均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华文化在起源上是多元的,并非只有黄河文化一源,长江文化同样是中华文化的主要源头,但二者具有不同的特征。”“中华文化在学术思想上也是多元的,儒、释、道三家并存,就是学术思想多元的体现。”这两段文字最能够体现中华文化( )</p><p>A. 源远流长,历久不衰而有时代性</p><p>B. 具有包容性,兼收并蓄而富有活力</p><p>C. 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中独具特色</p><p>D. 具有地域性,多元一体而各有特色</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中华文化在起源上是多元的,在学术思想上也是多元的”,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兼收并蓄而富有活力,故B项当选;A、C、D三项不符合题意,均排除。</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大型历史古装电视剧《芈月传》中的这个“芈”(mǐ)字夺人眼球,该剧中大量的生僻字更是引发网友热议。对待生僻字,人们的看法存在差异。甲方认为:生僻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当代人的历史文化素养,因为在生僻字中往往蕴含着历史文化信息,或是有着时代的印记,可以勾起人们的历史记忆。乙方认为:语言的意义在于运用,文字用于交际追求的是简捷和效率,而生僻字影响了文字交际的使用价值,这些不常用的汉字已经没有意义了。</p><p>对于生僻字的上述观点,你赞同哪一种?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阐明理由。</p></div></div>
<div><p>【答案】赞成甲方观点,支持“使用生僻字”。</p><p>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历史见证。生僻字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使用生僻字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②文化是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生僻字中往往蕴含着历史文化信息,可以勾起人们的历史记忆。③生僻字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使用生僻字有利于表达民族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p><p>赞成乙方观点,反对“使用生僻字”。</p><p>①语言和文字是文化传播的媒介,生僻字不利于文化的传播。②文化是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与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随着时代变迁,一些生僻字被淘汰符合文字发展的规律,过度推崇生僻字有悖于现代汉语的规范和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③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生僻字阻碍人们之间的交际、沟通和了解。</p><p>【解析】</p><p>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以任选一个观点进行分析,如果赞成甲观点,可以从汉字本身的作用,文化的传承,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传统文化的特点等角度来分析。如果赞同乙的观点,则应该看到生僻字在阻碍文化交流与传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