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0:40:19

湖北省荆州成丰学校高二5月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中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p><p>A. 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B. 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p><p>C. 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D.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的道理,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分析能力。主要注意社会客观性的“集中”体现,故选D。A、B、C都能体现社会的客观性,但不是集中体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p><p>①世界是物质的         ②物质是运动的 </p><p>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p><p>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世界是物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①②③正确且适合题意;④说法正确但要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完成下面小题。</p><p>【1】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p><p>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p><p>②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p><p>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p><p>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p><p>【2】“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p><p>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p><p>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p><p>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p><p>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p><p>【1】B</p><p>【2】D</p><p>【解析】</p><p>【1】此题考查规律的相关知识。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这表明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其运动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同时也表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①③正确;②中“偶然性向必然性转化”说法错误;④中“完全掌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p><p>【2】此题考查真理的相对性和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的相关知识。“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人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③④正确;①中“永远不能达到”说法错误;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截至2009年12月6日,全球有62.2万多人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死亡9 596人。目前,从全球普遍状况来看,甲型流感发病症状通常较轻微,绝大多数病例可以一周内治愈,甚至不治而愈;与此同时,甲型流感疫苗已开始有序接种。对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专家表示是可防、可控、可治的,不必过于惊慌。这说明</p><p>①追求真理是认识活动的目的和归宿 ②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p><p>③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④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p><p>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此题考查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的相关知识。对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专家表示是可防、可控、可治的,不必过于惊慌。这说明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是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③④正确;实践是认识活动的目的和归宿,①说法错误;②说法正确但材料中未体现。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我国沙尘暴源地之一的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大力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有力地保障了该地区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上述做法的哲学依据是</p><p>A.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B. 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p><p>C. 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界    D.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密不可分</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此题考查自然界的物质性的相关知识。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大力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有力地保障了该地区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这样做的哲学依据是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A项正确;B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排除;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不是被动地适应自然界,C项说法错误;D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老子的这一观点</p><p>A. 认为通过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更有意义    B. 否认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p><p>C. 主张知识的获得不需要通过思维加工    D. 揭示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对立性</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此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相关知识。“不出户,知天下”、“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老子认为书本知识是一切认识的来源,圣贤之人不用实践就可以获得知识,不需要看到(东西)就能说出它的名字,不必去做就可以取得成功。该观点直接否定了实践的重要性,否认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B项符合题意;A项与题意相反,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和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原始艺术史提供的资料显示,原始狩猎民族在花草极为繁盛的地方却偏偏以动物为其艺术题材,而不去理睬这些美丽的花草。这说明</p><p>A. 审美思想具有主观性,没有规律可循    B. 自然领域的客观对象不具有美学价值</p><p>C. 人的审美意识最终决定于现实的生活    D. 原始人的审美思想源于主观想象和创造</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此题考查意识的本质的相关知识。原始狩猎民族在花草极为繁盛的地方却偏偏以动物为其艺术题材,而不去理睬这些美丽的花草。这说明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人的审美意识最终决定于现实的生活,C项符合题意;审美思想虽然是主观的,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A项说法错误;B项中“不具有美学价值”说法错误;D项中“源于主观想象和创造”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都要关注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对发展观和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说明</p><p>①真理都是具体的 </p><p>②认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p><p>③认识到的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 </p><p>④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p><p>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此题考查真理的相关知识。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都要关注社会公平”。这表明真理都是具体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①④正确;只有正确的认识去向不明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说法错误;真理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超越自身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不断被否定过程,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关资料显示,若将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或者随手丢弃,伸出的汞等重金属物质就会渗进土壤,污染地下水,进而影响到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动物和植物,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并最终危及人类的健康。这表明</p><p>①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p><p>②孤立存在的事物是不存在的</p><p>③联系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p><p>④联系有主观联系和客观联系之分</p><p>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略</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集聚效应”是一种常见的经济现象,它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它能增加群体竞争优势。“集聚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30/08/f7860d25/SYS201904300845136121495377_ST/SYS201904300845136121495377_ST.001.png" width="264" height="21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看重整体就能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p><p>②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p><p>③要学会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 </p><p>④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p><p>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此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相关知识。“集聚效应”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它能增加群体竞争优势。这启示我们要学会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②③④正确;只有在部分以有序的合理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①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You and Me,From one world,We are family.Travel dream,A thousand miles,Meeting in Beijing.Come together.Put your hand in mine.You and Me,From one world,We are family.”《You and Me》这首歌词,主要揭示了</p><p>A.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p><p>B. 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p><p>C. 不同事物存在着不同的矛盾</p><p>D. 不同人的世界观是不同的</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此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的相关知识。《You and Me》是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其中文歌词大意是: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歌词提示的哲理是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A项正确;B、C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不同人的世界观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D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韩非认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下列说法与此包含哲学观点一致的是</p><p>A. 《易经》:“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p><p>B. 董仲舒:“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p><p>C. 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p><p>D. 孔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体现矛盾的特殊性,A选项观点与题意相符,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说明矛盾的特殊性,故入选。B选项观点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体现形而上学静止观点,故排除。C选项观点存在就是被感知是主观唯心主义,故排除。D选项观点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矛盾对立统一,故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下列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p><p>①自然界是物质的 </p><p>②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物质性 </p><p>③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p><p>④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物质性、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因而整个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①②③正确;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静止状态无论怎么解决公正的问题,贫困的人口总不可能摆脱拮据的状况,只有在发展和进步的状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的困难。”因为</p><p>A. 静止状态不可能发生任何变化</p><p>B.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p><p>C. 发展是一种前进上升性的运动</p><p>D. 任何事物都处于发展过程之中</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此题考查发展的相关知识。在静止状态无论怎么解决公正的问题,贫困的人口总不可能摆脱拮据的状况,只有在发展和进步的状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的困难。这是因为发展是一种前进上升性的运动,C项正确;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一种不显著的变化,A项说法错误;B项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只有处理于上升的前进的运动中的事物才处于发展过程之中,D项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评价原则之间常存在矛盾。要提高产品的性能,就要增加成本,使产品的价格上升;要考虑经济性原则,就制约了产品性能的提升。此时最好的办法是分析产品的性价比,找到一个较好的平衡点。如图:A点就是一个较好的选择点。这启示我们,企业确定一个好的选择点所运用的哲学方法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30/08/f7860d25/SYS201904300845140945834026_ST/SYS201904300845140945834026_ST.001.jpeg" width="216" height="13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某产品性价比线</p><p>A. 两点论    B. 重点论</p><p>C. 均衡论    D. 一点论</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产品的性价比是指产品的性能和价格,即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既要注重产品的性能,又要注重价格,做到了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答案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事物的发展从实质上讲,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飞跃,是根本性质的变化。而这些,只有通过否定这个环节才能实现。这是因为</p><p>A. 事物内部的否定方面,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新生力量、积极因素</p><p>B. 新旧事物之间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又有着必然的联系</p><p>C. 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克服和保留</p><p>D.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此题考查辩证法的实质的相关知识。事物的发展从实质上讲,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飞跃,是根本性质的变化。而这些只有通过否定这个环节才能实现。这是因为事物内部的否定方面,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新生力量、积极因素,A项正确;B、D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排除;辩证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克服和保留,C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0年是‘寡妇年’、‘无春年’,不宜结婚”。因为这个说法,不少“80后”情侣们在父母、爷奶的催促下,纷纷在新年到来前结婚。其实,“无春”只是正常的历法演变,与吉凶无关,更不可能影响到婚姻的幸福与否。这是因为</p><p>A.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p><p>B. 基于主观目的的行为不会产生客观的联系</p><p>C.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p><p>D.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此题考查联系的客观的相关知识。“无春”只是正常的历法演变,与吉凶无关,更不可能影响到婚姻的幸福与否。这是因为联系具有客观性,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项正确;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A项说法错误;人们可以在事物固有联系的基础上改变或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B项说法错误;C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温家宝总理曾强调:对“新农保”试点,中央确定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由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办法。各地要充分调研、多方论证、周密测算,提出切实可行的试点实施方案。这主要强调了</p><p>A.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p>B. 矛盾的特殊性寓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p><p>C. 结合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才具有真正指导意义</p><p>D. 矛盾的特殊性中包含着矛盾的普遍性</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此题考查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关知识。对“新农保”试点,中央确定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由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办法。这主要强调了结合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才具有真正指导意义,C项正确;A、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普遍寓于特殊性之中,B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难题征集活动有利于激发青少年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培育青少年科技创新意识,引导他们</p><p>①超越已有书本知识,否定科学理论权威 </p><p>②拓展自由想象空间,摆脱已有思想观念 </p><p>③关注当代科学现状,探寻科学发展的新思路 </p><p>④培育科学问题意识,发现科学发展的突破点</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辩证的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要有创新意识,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题干中 “科技创新” 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当代科学现状,探寻科学发展的新思路,培育科学问题意识,发现科学发展的突破点,③④适合题意;片面地否定科学理论权威是错误的,排除①;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对待“已有观念”,排除②。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位老师上课时津津有味地介绍蔷薇,讲完后老师问学生:“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第一位学生回答:“是可怕的刺!”第二位学生回答:“是美丽的花!”而第三位学生的回答是:“我想我们要培育出一种不带刺的蔷薇。”多年以后,前两位学生无所作为,而第三位学生以其突出的成就闻名远近。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p><p>A. 要敢于超越自我</p><p>B. 要努力培养创造性思维</p><p>C. 要坚持分析和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p><p>D. 要勇于冲破一切传统观念</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此题考查创新的相关知识。材料中的三位同学,第三位同学的回答显然超载了前两位同学的答案,是一种创新性答案。而最后这位同学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启示我们要努力培养创造性思维,B项正确;A、C项说法正确但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中“冲破一切”说法绝对化,排除。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两千多年前,我国有个叫公孙龙的思想家,牵着一匹马出关,把关的对他说,按照法令规定,不许带马出关。公孙龙却说:“我牵的是马吗?我牵的是白马,不是马!”经过一番舌战,公孙龙还是牵着白马出关去了。下列选项与此蕴含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是</p><p>A.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p><p>B.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医疗卫生体制,满足社会发展需要</p><p>C. 探索更合理的假日制度安排,促进旅游业发展</p><p>D. 扩大对外投资领域,搭建互利共赢合作新平台</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此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把握题意。“白马”是强调马的特殊性,但无论什么颜色的马,都是马,因此“白马非马”只承认矛盾的特殊性,而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医疗卫生体制, 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故B符合题意;ACD均与题意无关,故排除ACD。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名句所蕴含的哲理与漫画一致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8d5db7fd/SYS201801021832145140844529_ST/SYS201801021832145140844529_ST.001.png" width="128" height="9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意从来高难问,人生由命非由他</p><p>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p><p>③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p><p>④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力量的获得只能来自两个方面,要么是希望,要是绝望”体现了通过希望和绝望激发自身潜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取得事业的成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D正确;①不选,因为该观点是唯心主义的观点;③强调了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不选。</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有人说:“自然界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类社会则是由人构成的,而人是有意识的,所以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由人的意志决定的,尤其是杰出人物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p><p>请从哲学生活的角度分析这一观点。</p></div></div>
<div><p>【答案】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自然界是客观的。②人类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是有意识的,但是不能据此认为人类社会是主观的。这是因为,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③我们不能否定人的意识的作用,也不能低估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但是人的意识始终是第二位的,只能影响社会生活,不能决定社会生活,不能改变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④总之,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p><p>【解析】</p><p>此题以人类社会的物质性问题为话题,考查《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设问要求“请从哲学生活的角度分析这一观点。”属于辨析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世界的物质性”的知识,属微观考查。其次要明确此人的观点有两点,即“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由人的意志决定的”。然后从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原理分别对两个观点进行具体分析即可。</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习近平在中央水利工作会议2017年7月8日至9日在北京举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促进水利发展更好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二是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统筹安排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科学管理。三是坚持人水和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高效利用水资源,合理安排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四是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大幅增加水利建设投资。五是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水利体制机制。</p><p>请分析上述材料所包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p></div></div>
<div><p>【答案】①矛盾的观点,抓主要矛盾。材料中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体现了抓主要矛盾。</p><p>② 联系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坚持人水和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高效利用水资源,合理安排生活、生产、生态用水体现了联系、矛盾和全面的观点。</p><p>③ 辨证否定的观点。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水利体制机制体现了辨证否定的观点。</p><p>④ 发展的观点。材料中胡锦涛提出的五项原则是我国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整个材料体现了发展的观点。</p><p>【解析】</p><p>此题以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为背景材料,考查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设问要求“请分析上述材料所包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属于体现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属中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相关信息分别从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和辩证否定的观点进行具体分析即可。</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国务院批准成都和重庆成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党和国家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举措。</p><p>中央设立改革试验区,其目的在于为成都、重庆两地提供一个“创新机制和体制”的平台,为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建立城乡协调发展的机制,缩小以至消除城乡差距探索出一条具有普遍性的发展道路。国家发改委要求成渝两市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根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两市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也为推动全国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成渝两市选择所辖的部分城市进行改革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在面上推广。</p><p>(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中央对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要求。</p><p>(2)运用哲学知识,说明国家“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以及推进这一战略先在“点”上试验,然后再到“面”上推广的依据。</p></div></div>
<div><p>【答案】(1)①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既要在普遍性指导下研究特殊性,又要在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成渝改革试验区要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出一条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普遍性发展道路,为全国其他地区的发展作出示范,提供借鉴。②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成渝改革试验区要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同时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③坚持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成渝改革试验区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建立起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模式,促进两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p><p>(2)①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有其整体和部分,办事情既要从整体着眼,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当城市、工业化达到一定水平后,就应该拿出更多力量解决“三农”问题,使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只有城乡协调发展,才能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优目标。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二者既相互联结,在不同场合又可以相互转化。“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大量的具体事实概括出来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在推进这一战略时,先行试点就是注重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点上取得了成功经验,再在“面”上推广,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一次比一次提高。因此,“试点”即“解剖麻雀”的工作方法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具体运用。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通过试“点”,可以检验“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措施是否正确,再在面上推广,可以少走弯路,以保证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健康推进。</p><p>【解析】</p><p>此题以我国统筹城乡发展为背景材料,考查《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p><p>第(1)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中央对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要求。”属于分析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矛盾分析法”的知识,属中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相关信息分别从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p><p>第(2)问要求“运用哲学知识,说明国家‘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以及推进这一战略先在‘点’上试验,然后再到‘面’上推广的依据。”设置有两个问题,即“说明国家‘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依据”“说明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先在‘点’上试验,然后再到‘面’上推广的依据”均属于依据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哲学”的知识,属宏观考查。然后分别对两个问题进行分析。对于第一个问题,考生可分别从联系的普遍性、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对于第二个问题,考生可分别从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两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材料一 20世纪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有5%依靠科技进步,而在21世纪初的发达国家,这一比例是70%至80%。另据统计,全球高新技术专利及其巨额利润的70%以上均被发达国家掌握、分享;尽管我国GDP占世界比重已升至9.5%,但高新技术产值占世界比重仅约为6%。</p><p>材料二 2012年6月16日,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在贺电中勉励全体参研参试人员,继续发扬载人航天精神,精心 做好各项后续工作,奋力夺取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全面胜利,为推进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再立新功。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在这种大背景下,各国为掌握国际竞争主动,纷纷把深度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战略选择。 青年学生要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p><p>(1)结合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谈谈我国为什么要重视创新。</p><p>(2)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思考:青年学生怎样做到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p></div></div>
<div><p>【答案】(1)①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辩证否定观原理以及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不断进行创新。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③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p><p>(2)①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敏于创新,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创新思 维能力,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②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加强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p><p>【解析】</p><p>此题以我国加强创新发展战略为背景材料,考查《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p><p>第(1)问要求“结合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谈谈我国为什么要重视创新。”属于原因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创新”的知识,属宏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分别从创新的世界观依据和创新的作用两个角度进行具体分析即可。</p><p>第(2)问要求“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思考:青年学生怎样做到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属于措施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哲学”的相关知识,属宏观考查。其次要明确从哲学角度回答措施类试题要着重分析方法论。然后结合材料相关信息分别从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立足于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湖北省荆州成丰学校高二5月月考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