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南木林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p><p>A. 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 B.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p><p>C.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D.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故B正确;选项ACD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具体内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上,如果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则这种观点属于( )</p><p>A.不可知论 B.形而上学 C.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上,如果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则这种观点属于不可知论,A项符合题意;BC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物质的唯一特性是</p><p>A.客观实在性 B.可知性 C.运动 D.联系</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故答案是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意识的表述,正确的是</p><p>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B.意识是与物质同时产生的</p><p>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意识是先于物质而产生的</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意识。A:意识可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也可能是错误的反映,A错误。</p><p>BD: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不是与物质同时产生的,BD错误。</p><p>C: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的产物,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C正确。</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们对物质的认识就是认识物质运动的形式,认识了物质运动的形式,也就认识了事物本身。”这是因为( )</p><p>A.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p><p>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p><p>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p><p>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ABD:该选项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排除ABD。</p><p>C:认识了物质运动的形式,也就认识了事物本身,这是因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C正确。</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实践的特点包括( )</p><p>①客观物质性</p><p>②主观能动性</p><p>③社会历史性</p><p>④不可捉摸性</p><p>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②③: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故①②③正确。</p><p>④: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人们有目的的活动,故④说法错误。</p><p>故本题选A。</p><p>实践</p><p>1、实践的含义: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p><p>2、特点</p><p>(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即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都具有客观性。)</p><p>(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即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人的有目的的活动。)</p><p>(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即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历史上每个阶段实践的内容、规模、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克思主义产生前,唯物主义往往是形而上学的,辩证法往往是唯心主义的,同样,自然观与历史观不能有机统一,即使自然观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没有与历史辩证法统一,历史观往往导致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三个“统一”,它们是</p><p>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p><p>②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p><p>③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p><p>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统一</p><p>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①②③: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①②③正确。</p><p>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真正的哲学,不是唯心主义的哲学,④错误。</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观点属于</p><p>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p><p>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当作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现阶段很多人开始逐步接受“绿色生活”理念,并加入到“绿色餐饮”“绿色出行”“绿色住宅”等行列。这反映了( )</p><p>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p><p>C.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艺术升华</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A:很多人接受“绿色生活”理念,并加入到“绿色餐饮”“绿色出行”“绿色住宅”等行列说明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A符合题意。</p><p>B: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B观点错误。</p><p>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不是方法论决定世界观,C与题意不符。</p><p>D:材料没有体现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艺术升华,D与题意不符。</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哲学史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p><p>A. 一元论与二元论</p><p>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p><p>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p><p>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故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适合题意;其他选项不合题意,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直以来,我们常和朋友开玩笑说,你牛你刷脸啊!今天,支付宝“刷脸支付”让这个调侃变成了现实。这主要表明实践</p><p>A. 具有客观物质性</p><p>B. 具有直接现实性</p><p>C. 具有社会历史性</p><p>D. 是认识发展的动力</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在把握实践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实践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科技的进步,刷脸支付让曾经的调侃今天得以成为现实,体现了实践的直接现实性,B适合题意;其他选项说法正确均不合题意,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人说:“纸箱是物质,被火烧后变成灰;树木是物质,人们可以把它加工成家具、纸张,这说明物质是可以改变的。”此观点的片面性在于</p><p>A.看到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可以改变的</p><p>B.承认了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联系</p><p>C.否认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p><p>D.把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混为一谈</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本题考查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AC:材料未涉及是否“看到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可以改变的”,也未涉及是否“否认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AC排除。</p><p>B:“承认了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联系”与题意不符,B排除。</p><p>D:材料中的观点把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混为一谈,D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宇宙是由元气所构成的物质实体,“气者,理之依也”。这种观点属于</p><p>A. 客观唯心主义</p><p>B. 主观唯心主义</p><p>C.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p><p>D.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王夫之认为宇宙是由元气所构成的物质实体,“气者,理之依也”。这种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C项符合题意;AB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其根本区别在于</p><p>A. 是否承认物质决定意识</p><p>B. 是否承认世界具有可知性</p><p>C. 是否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p><p>D. 是否承认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物质</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物质决定意识,A项符合题意;B、 C、D三项观点均不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不合题意。答案选A。</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材料一:有一次,哲学家贝克莱与一位朋友在花园里散步,不小心踢在一块石头上,他说,因为我踢到了石头,石头才存在,因而他提出了“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观点。</p><p>材料二:据《坛经》记载,神宗五祖要选拔接班人,就命弟子们每个人做一首诗,以考查对佛家教义的理解。神秀写下了这样四句:“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当时有一个打杂的和尚看了这首诗,很不满意,在旁边又写了四句:“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他认为,世界上本来什么也没有,所以也没有什么尘埃。神宗五祖认为这个和尚对佛家教义心领神会,于是把衣钵传给了他。这个和尚就是神宗六祖:慧能和尚。</p><p>结合材料,请回答:</p><p>(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哲学观点? </p><p>(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p><p>(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什么?</p></div></div>
<div><p>【答案】(1)材料一反映的是主观唯心主义;材料二反映的是客观唯心主义。</p><p>(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p><p>(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p><p>【解析】</p><p>本题以两则哲学故事为背景材料,考查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标准等。</p><p>第(1)问可从“存在就是被感知”的意思,说明强调个人的主观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指出贝克莱的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从“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说明六祖慧能和尚的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p><p>第(2)和第(3)问都属于问答题,而且两个问题是连在一起的,可直接回答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说明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p><p>(1)本题要求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哲学观点。 </p><p>材料一中贝克莱提出了“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观点,意思是因为自己的感知事物才存在,自己如果没有感知事物就不会存在,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p><p>材料二中神宗六祖慧能和尚认为,世界上本来什么也没有,所以也没有什么尘埃,否定了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p><p>(2)本题要求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p><p>可运用教材知识直接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p><p>(3)本题要求回答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什么。</p><p>可运用教材知识直接回答: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p></div>
题型: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材料: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湖北省武汉市等多个地区发生。疫情来势汹汹,已经出现人传人和医务人员感染,病毒存在着变异的可能,疫情存在进一步扩散的风险。截至2020年1月23日1时,湖北已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554例,死亡17例,疫情已迅速传播至国内外多地。</p><p>人们对病毒的认识和斗争是不断前进的。最早暴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时人们不知道病毒的来源和传播方式,因此没有有效防制手段;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在可以确定病毒来源于动物,人与人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因此主要防止疫情蔓延的办法是把患者隔离,切断传染源,控制疫情。目前尚无有效抗病毒疫苗和治疗药物,防止疫情暴发也无有效办法,人类对该病毒的认识防控还是一个相当长期艰巨的任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人类与病毒的斗争会在不远将来最终取得成功。</p><p>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说明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是如何体现这一过程的。</p></div></div>
<div><p>【答案】①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的。人们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p><p>②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们从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一无所知,到逐步认识,体现出人认识具有反复性。</p><p>③认识具有无限性。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能力也是无限发展的,人们对疫情的认识防控是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随着条件的不断变化,逐步认识到病毒的来源、传播等,今后还会不断深入认识,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p><p>④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和预防,逐步深入和取得成效,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p><p>【解析】</p><p>本题以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过程为背景材料,考查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p><p>可结合材料,从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具有上升性等方面,说明人们从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一无所知,到逐步认识到病毒的来源、传播等,今后还会不断深入认识,逐步取得成效,说明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的,人们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p><p>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说明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是如何体现这一过程的。</p><p>从材料可以看出,人们从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一无所知,到逐步认识,体现出人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疫情的认识防控是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随着条件的不断变化,逐步认识到病毒的来源、传播等,今后还会不断深入认识,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和预防,逐步深入和取得成效,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p><p>可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从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能力也是无限发展的;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等方面,说明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的,人们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该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是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里程碑之作,其被英国《卫报》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通车后,香港、澳门和珠海形成了一小时经济圈。</p><p>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超级工程”大桥。其中,自主研制的世界最大尺寸的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可抗16级台风、八级地震及三十万吨巨轮撞击。这种支座不但能提供稳定可靠的承载力,还能吸收地震能量,大大降低了地震对大桥的破坏力。港珠澳大桥还是一座有“颜值”的“生态”桥。三座通航斜拉桥——“中国结”“海豚”“风帆”各具特色,兼顾了人文与自然的融合。为不影响白海豚的生长环境,施工前就对白海豚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观测,施工过程中也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立于大桥上,可见白海豚水中跃起,白海豚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多。</p><p>“超级工程”背后有“超级创新”。港珠澳大桥建设难度极大,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穷,仅申请专利就达400项之多,在多个领域填补了空白,造出了世界上最难、最长、最深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世界最大规模钢桥段建造、世界最长海底隧道的生产浮运安装等技术创下多项世界纪录。</p><p>结合材料,说明港珠澳大桥建设是如何体现意识能动作用的。</p></div></div>
<div><p>【答案】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能够认识现象,而且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港珠澳大桥的修建,不仅事先充分考虑了对港珠澳三地经济社会的联系,更对超强台风、地震、生态等各方面因素做了前瞻性的设计和规划,充分体现了意识的目的性、选择性和创造性。</p><p>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港珠澳大桥建设难度极大,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穷,仅专利就达400项之多,通车后,港珠澳将形成“一小时生活圈”,广阔的伶仃洋,将由天堑变为通途,充分展现了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p><p>③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要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港珠澳大桥建设做到了从实际出发,设计科学合理,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穷,不断创新,做到了尊重客观规律,从而正确地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p><p>【解析】</p><p>本题以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为背景材料,从哲学生活角度设题,主要考查了意识能动作用的相关知识。</p><p>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说明港珠澳大桥建设是如何体现意识能动作用的。解答本题,需要对材料进行解读,进而利用相关的哲学原理来进行说明。</p><p>材料中明确指出,港珠澳大桥的修建,不仅事先充分考虑了对港珠澳三地经济社会的联系,更对超强台风、地震、生态等各方面因素做了前瞻性的设计和规划,充分体现了意识的目的性、选择性和创造性。说明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能够认识现象,而且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p><p>材料中提到,港珠澳大桥建设难度极大,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穷,仅专利就达400项之多,通车后,港珠澳将形成“一小时生活圈”,广阔的伶仃洋,将由天堑变为通途,充分展现了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这就说明了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p><p>最后,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港珠澳大桥建设做到了从实际出发,设计科学合理,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穷,不断创新,做到了尊重客观规律,从而正确地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说明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要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