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0:20:46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莆田七中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属于文化的是(    )  </p><p>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p><p>②科学发展观          </p><p>③古代四大发明  </p><p>④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p><p>⑤受保护的千年古树    </p><p>⑥园林雕塑</p><p>A. ①③④⑤    B. ②③⑥    C. ②③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纯粹的自然现象不是文化现象。故②③⑥选项属于文化现象,①选项属于经济现象。④选项属于政治现象。⑤选项属于自然现象。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都市,有繁华的文化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间,通过集市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具有特有的乡土气息。以上材料说明了 (  )</p><p>A.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p><p>B.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p><p>C.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p><p>D. 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题目中,在都市,有繁华的文化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间,通过集市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具有特有的乡土气息。以上材料说明了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故B选项正确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和埃及两国互办文化年,是双方承传统友谊、扩大友好交往的重要单措,按照方商定,2016年在埃及举办中国文化年,在中国举办埃及文化年,中国、埃及都十分重视文化年的举办,这说明</p><p>A.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体现</p><p>B.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p><p>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p><p>D.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B:中国、埃及都十分重视文化年的举办,这说明文化是国家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B符合题意。</p><p>A:材料强调文化交往对于国家的作用和意义,不体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体现,A与题意不符。</p><p>CD:材料强调文化交往的意义,不体现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不体现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CD与题意不符。</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一代文学巨匠巴金永远离开了我们,但在他身后,却给我们留下了1500万字的文学作品。也许,追寻和纪念巴金的最好方式就是阅读他的优秀作品,因为唯有阅读,才能让我们感受到那属于他的永恒的青春。巴金的优秀作品能够</p><p>①丰富人的精神境界                ②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食粮</p><p>③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④确保我国的文化安全</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巴金的优秀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境界,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食粮,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①②③项符合题意;④项夸大了巴金优秀作品的作用,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因为</p><p>A.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p><p>B.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成果</p><p>C. 我国的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最先进的</p><p>D. 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生活</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A选项不是题目的原因,排除。B选项错误,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C选项表述不恰当。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因为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生活。D选项入选。</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72.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style="width:146.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丰富人的精神世界</p></td><td style="width:178.9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增强人的精神力量</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rowspan="3" style="width:16.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不</p><p>同</p><p>点</p></td><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体现</p></td><td style="width:146.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只体现在主观领域</p></td><td style="width:178.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体现在人的具体行动中</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侧重点</p></td><td style="width:146.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强调优秀文化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充实和完善,侧重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广度</p></td><td style="width:178.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强调优秀文化作品对人的激励作用,侧重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力度</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46.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途径</p></td><td style="width:146.7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p></td><td style="width:178.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主动接受优秀文化作品的熏陶</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width:72.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相同点</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36.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丰富的精神世界必然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发人们更加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的影响。②优秀文化作品在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同时,又能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③二者都是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都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td></tr></table><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私有制和旧的分工,消灭阶级和剥削,实现所有人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真正平等,才能使每个人都获得自由和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能力的机会。这一论述表明</p><p>A.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集合体</p><p>B.个人与社会是相互决定的</p><p>C.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p><p>D.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材料可以看出强调了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没体现社会的组成问题,A不符合题意;个人与社会是相互影响的,不是相互决定,B表述错误;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为个人的自由、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可以看出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C正确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物质文化发展为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提供充分的发展条件,D选项正确,但主要体现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新旧体制转换、经济结构调整时期,就业竞争很激烈,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也更高。例如,现在有些用人单位提出了这样的就业条件:当司机要兼外联,当电工要有驾照,当秘书要懂外语。这反映了社会发展进步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见(  )</p><p>A.人们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自觉主动的</p><p>B.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不同,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的要求也不同</p><p>C.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是消极被动的</p><p>D.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A:材料不能表明人们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自觉主动的,A不合题意。</p><p>B:社会发展进步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见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不同,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的要求也不同,B符合题意。</p><p>C: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并不是消极被动的,往往是自觉主动的,C说法错误。</p><p>D:只有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说法错误。</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民族过年的年俗有所不同,这体现了(    )</p><p>A.民族文化具有多姿多彩的魅力&#xa0;B.民族文化的多样性</p><p>C.民族文化充满了生机&#xa0;D.世界文化的多样性</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ACD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民族文化具有多姿多彩的魅力、民族文化充满了生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br />B符合题意,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民族过年的年俗有所不同,这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3月,中国一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创新技术研讨会在重庆开幕,两国文物专家就文物保护经验进行交流并达成合作共识,对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造像进行修复与保护。我国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p><p>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p><p>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p><p>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p><p>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促进人类文明的趋同</p><p>A.①②&#xa0;B.②③&#xa0;C.③④&#xa0;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②③:我国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利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③符合题意。</p><p>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①说法错误。</p><p>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是趋同,④说法错误。</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入选名单中,我国的古琴艺术名列其中。可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活史”。上述材料体现了( )</p><p>A.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p><p>B. 传统文化在今天得到了充分的发展</p><p>C. 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不会因时而变</p><p>D. 传统文化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活史”可以看出,本题考查文化遗产的地位和作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A适合题意;B、D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C是错误的。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孔墨老庄,都是中华文化史上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他们以巨大的热情、雄伟的气魄和无畏的勇气,开创学派,并对宇宙、社会、人生等无比广阔的领域发表纵横八极的议论。正是经由各具特色的诸子百家的争鸣,中华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得到充分的展开和升华,中华民族的文化走向大致确定。这表明</p><p>A.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p><p>B. 文化的发展根源于社会实践</p><p>C. 思想只要对立就可以走向统一</p><p>D. 思想文化运动促进了文化的发展</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不选;文化的发展根源于社会实践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不选;思想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思想只要对立就可以走向统一”观点错误,C项不选;“正是经由各具特色的诸子百家的争鸣,中华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得到充分的展开和升华”这表明思想文化运动促进了文化的发展,D项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是一位生物学家,他曾经解剖过几百种动物,从外部结构、生活习性、生殖方式,到毛发、血液、皮肤、筋、肉都进行详尽的研究。通过研究,他发现他的老师柏拉图的“理念论”是错误的。有人批评他背叛师门,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可见</p><p>A.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    B. 文化创新必然推翻前人的观点</p><p>C. 真理比老师更重要    D. 亚里士多德从柏拉图的学说中得到了启发</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是一位生物学家,他曾经解剖过几百种动物,从外部结构、生活习性、生殖方式,到毛发、血液、皮肤、筋、肉都进行详尽的研究。通过研究,他发现他的老师柏拉图的“理念论”是错误的。这说明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A适合题意;B、C是错误的;D不适合题意,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古代中华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p><p>① 殷周时期是中华文化最初的形成时期 ② 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得到大发展 ③ 秦朝的统一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④ 宋朝时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 ⑤ 隋唐中华文化达到全盛时期 ⑥ 元朝时中国文化开始走向衰落</p><p>A.①③④⑤&#xa0;B.②④⑤⑥&#xa0;C.②③⑤&#xa0;D.①②③④⑤⑥</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①错误,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不是中华文化最初的形成时期;<br />②③⑤正确,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得到大发展,秦朝的统一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隋唐时期中华文化达到全盛;<br />④错误,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而不是宋朝;<br />⑥错误,明清时期中国文化开始走向衰落,而不是元朝时。<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 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的是</p><p>A.绘画&#xa0;B.史书典籍&#xa0;C.文字&#xa0;D.音乐</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C符合题意,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的是文字;<br />ABD不符合题意,均排除。<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p><p>A.源远流长&#xa0;B.博大精深</p><p>C.创造性&#xa0;D.包容性</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D符合题意,“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意为:万物同时生长而不相妨害;日月运行四时更替而不相违背,寓意包容精神与和合之道随处可见,这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br />ABC不符合题意,均排除。<br />故选:D。</p><p>【点晴】</p><p>中华文化的包容性</p><p>(1)求同存异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p><p>(2)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而是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另外,包容性也并非是说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p><p>(3)判断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常见标志词:广泛吸纳、博采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完美结合、融入、借鉴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对“包容性”理解正确的是()</p><p>①包容性使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p><p>②包容性使中华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p><p>③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实现中外文化的趋同</p><p>④包容性是指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p><p>A.①②③④&#xa0;B.①③④&#xa0;C.①②③&#xa0;D.①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①②④: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包容性是指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是指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①②④符合题意。</p><p>③: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实现中外文化的共同发展而不是趋同,③说法错误。</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纲要》强调:“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努力为人民抒写、抒情、抒怀。抓好中国梦和爱国主义主题文艺创作,讲好国家民族法大故事,讲好百姓身边日常故事。建立支持文艺工作者长期深入生活扎根基层的长效保障机制。”这是因为</p><p>A.中国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p><p>B.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的作用</p><p>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的辉煌</p><p>D.中国的文学艺术有着辉煌而悠久的历史</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B:《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纲要》之所以强调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建立支持文艺工作者长期深入生活扎根基层的长效保障机制。”是因为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的作用,B符合题意。</p><p>A:材料强调文艺作品的重要作用,不体现中国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A与题意不符。</p><p>C:创造中华文化的辉煌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说法错误。</p><p>D:材料强调文艺作品的重要作用,不体现中国的文学艺术有着辉煌而悠久的历史,D与题意不符。</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湖北日报》曾载文指出,一个民族,疏离了历史,自然就无希望,舍弃了文化,也就失去了前进的灵魂。这句话告诉我们(  )</p><p>A.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志&#xa0;B.只有回归历史,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p><p>C.实现民族振兴,必须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xa0;D.文化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由题知“舍弃了文化,也就失去了前进的灵魂”可看出中华文化的发展对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性,C正确。A本身正确但不是对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性。B回归历史说法错误。D项文化应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故错误。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休现在</p><p>①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p><p>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p><p>③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p><p>④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p><p>A.①②③&#xa0;B.②③④&#xa0;C.①②④&#xa0;D.①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①②④: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①②④符合题意。</p><p>③:材料强调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不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③与题意不符。</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只有在与其他文明的相互激荡中,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保持长盛不衰的命运。这表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    )</p><p>A.珍惜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p><p>B.借鉴世界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p><p>C.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p><p>D.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的作用</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A: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A不合题意。</p><p>B: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只有在与其他文明的相互激荡中,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保持长盛不衰的命运。这表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借鉴世界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B符合题意。</p><p>C: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p><p>D: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的作用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措施,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置身于文化市场,我们看到:宣传广告五颜六色,各种图书报刊异彩纷呈,网吧聊天室生意火爆,电视节目丰富多彩……这些表明</p><p>A.社会生活纷繁复杂</p><p>B.政治生活丰富多彩</p><p>C.经济生活复杂多样</p><p>D.文化生活丰富多彩</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D:置身于文化市场,我们看到:宣传广告五颜六色,各种图书报刊异彩纷呈,网吧聊天室生意火爆,电视节目丰富多彩……这些表明我国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异彩纷呈,D符合题意。</p><p>ABC:材料反映了我国文化市场丰富多彩,异彩纷呈,不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状况,ABC与题意不符。</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人们在文化生活中</p><p>A.得到精神的陶冶</p><p>B.面对着多种选择</p><p>C.受到消极的影响</p><p>D.感到无所适从</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市场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有先进文化,也有落后文化,有民族文化,有外来文化,有健康文化,有腐朽文化,所以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临着多种选择,B正确。A错误,只有优秀的文化才让人们得到精神的陶冶;C错误,多种文化中有先进文化;D错误,我们要牢牢把握住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不是无所适从。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崇尚时尚就是崇尚新文化。”这一观点()</p><p>A. 正确,因为崇尚新文化与崇尚时尚是完全一致的</p><p>B. 错误,因为时尚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是新文化</p><p>C. 正确,因为新文化总是比较时尚的东西</p><p>D. 错误,因为新文化不可能是时尚的东西</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新事物指的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所以,时尚不一定就是新文化,故选B。A表述错误,崇尚新文化与崇尚时尚不是完全一致的。C表述错误,新文化是符合客观规律、强大生命力的事物,不一定是时尚的东西。D表述错误,新文化有可能是时尚的,也有可能不是时尚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春节联欢晚会节目丰富多彩,有歌舞、相声、戏曲、武术、小品、杂技等,从不同角度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们的文化需求日益呈现出的特点。</p><p>A. 差异性、多元化、时尚化</p><p>B.民族性、统一性、生活化 </p><p>C.求异性、多样化、丰富性</p><p>D. 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A不合题意,时尚化不是当今人们的文化需求的特点。B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统一性和生活化。C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求异性。D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人们当前文化需求日益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p>①要为我所用,抵制一切外来文化②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p><p>③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p><p>A.①②③&#xa0;B.①②④&#xa0;C.①③④&#xa0;D.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②③④:发展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②③④符合题意。</p><p>①:发展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吸收优秀的文化成果,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①说法错误。</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    《经典咏流传》将中华经典的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网络平台有机结合,兼顾诗词文化上的意境悠远和表现形式的通俗易懂。经典传唱人不仅有艺术名家,也有后起之秀,还有许多热爱生活的普通人,他们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通过鉴赏团成员对传唱歌曲的专业点评,将经典和流行有机结合在一起,挖掘诗词背后的故事,以现代人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学习诗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全国各地许多学校也开展“书香遍校园•经典咏流传”校园读书活动,让经典诗歌成为学生们平时随口道来、张口就唱的作品。</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让古诗文重新焕发时代魅力。</p></div></div>
<div><p>【答案】①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古诗文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反之则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p><p>②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p><p>③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立足学生实际,创新古诗文的教育教学形式,激发学生身上的“诗性”,让古诗文重新焕发时代魅力。</p><p>【解析】</p><p>本题以《经典咏流传》的成功演出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p><p>可结合材料,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独特作用等方面,说明我们对于古诗文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反之则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要立足学生实际,创新古诗文的教育教学形式,激发学生身上的“诗性”,让古诗文重新焕发时代魅力。</p><p>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让古诗文重新焕发时代魅力。</p><p>从材料可以看出,对于古诗文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反之则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要立足学生实际,创新古诗文的教育教学形式,激发学生身上的“诗性”,让古诗文重新焕发时代魅力。</p><p>可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有关知识,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等方面,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让古诗文重新焕发时代魅力。</p></div>

    题型: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2015年9月3日上午10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70年前,,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抗日战争残酷惨烈,艰苦卓绝,绝无仅有。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不屈不挠。中华民族达到了空前的觉醒,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终于取得了最后胜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在这场敌强我弱、力量悬殊的生死搏斗中,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打败日本侵略者,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坚持和弘扬了伟大的民族精神,锤炼和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胜利日阅兵对于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表达了我国与国际社会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p><p>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弘扬抗战精神的原因。</p></div></div>
<div><p>【答案】①抗战精神属于民族精神。</p><p>②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p><p>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p><p>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p><p>⑤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p><p>【解析】</p><p>本题以弘扬抗战精神为背景材料,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和意义。</p><p>可结合材料,从抗战精神属于民族精神、“三精一魂”、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等方面,说明弘扬抗战精神的原因。</p><p>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弘扬抗战精神的原因。</p><p>从材料可以看出,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锤炼和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今天我们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对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与国际社会共同维护世界和平有关十分重要的意义。</p><p>可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等方面,说明弘扬抗战精神的原因。</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 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p><p>请你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应该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p></div></div>
<div><p>【答案】(1)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p><p>(2)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p><p>(3)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p><p>(4)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p><p>(5)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p><p>(6)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用中特论武装头脑。</p><p>(言之有理即可得分,答对5点即可得满分)</p><p>【解析】</p><p>此题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话题,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考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相关知识。</p><p>该题是措施类题目,学生需要根据材料内容,结合设问要求,选择合适的知识点回答。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立足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莆田七中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