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0:18:10

湖南省茶陵县三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学考科)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校内外,我们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在城镇乡村遍布服务队。不同的区域,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文化生活。这说明(   )</p><p>A.文化现象无处不在&#xa0;B.文化生活丰富多彩</p><p>C.文化环境各不相同&#xa0;D.文化活动需人人参与</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A:在城镇乡村遍布服务队。不同的区域,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文化生活。这说明文化现象无处不在,A符合题意。</p><p>BCD:选项BCD均不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p><p>(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p><p>(3)文化就是经济、政治           (4)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p><p>A.(1)(2)(3)&#xa0;B.(1)(2)(4)</p><p>C.(2)(3)(4)&#xa0;D.(1)(3)(4)</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1)(2)(4):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1)(2)(4)正确。</p><p>(3):文化就是经济、政治的说法错误,(3)不选。</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p><p>A.潜移默化&#xa0;B.深远持久&#xa0;C.积极向上&#xa0;D.文明健康</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A符合题意,BCD不合题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br />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      )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p><p>A、理想、信念、价值          B、道德、文化、法律</p><p>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D、科学观、社会观、道德观</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略</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孟子小时家住在墓地旁,因而与同伴经常学祭祀。孟母于是把家搬到街市住,于是孟子又学商人做起买卖来。后来孟母又搬到学堂边,于是孟子又学起了读书人的样子。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 )</p><p>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持久深远的&#xa0;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积极向上</p><p>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阶段性的&#xa0;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A不合题意,D符合题意,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不能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持久深远的;<br />B说法错误,只有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是积极向上;<br />C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阶段性的。<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一首歌名字叫《中国志气》,歌里唱道:娘教我要对得起先人,我自个教我站着做人,鲤鱼那个跳龙门,跳过去就是那龙的传人,中华好儿孙落地就生根,脚踏三山和五岳,手托日月和星辰,来带一腔血,去带清白身,活着为祖先争气,死不留悔恨,有啥也别有病,没啥也别没精神。人有精神老变少,地有精神土生金,宁肯咱少长肉,瘦也要先长筋……精神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至关重要,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主流的是(  )</p><p>①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意识</p><p>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p><p>③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 </p><p>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p><p>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精神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空前繁荣,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逐步形成,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大大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等都成为了我国人民精神世界主流。故①②③④选项入选。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重要标志的是</p><p>A. 文化的力量    B. 政治的力量</p><p>C. 经济的力量    D. 军事的力量</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A项正确;政治的力量、经济的力量、军事的力量不能说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B、C、D三项均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下列属于文化的是(   )</p><p>(1)思想    (2)信念    (3)道德   (4)沙漠   (5)海洋</p><p>A.(1)(2)(3)&#xa0;B.(2)(3)(4)</p><p>C.(3)(4)(5)&#xa0;D.(1)(2)(5)</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1)(2)(3):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下列属于文化的是思想、信念、道德,(1)(2)(3)正确。</p><p>(4)(5):选项(4)(5)属于自然现象,不是文化,不选。</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掀开历史的画卷,文化有古今和地域之分,又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别。不同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这段话体现了(    )</p><p>A.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xa0;B.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p><p>C.文化属于物质范畴&#xa0;D.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AD不合题意,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p><p>C说法错误,文化不属于物质范畴。<br />B符合题意,不同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这段话体现了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p><p>A. 唯一道路    B. 根本途径</p><p>C. 唯一手段    D. 重要途径</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D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说法都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看到各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品尝不同文化生活的韵味,我们更想探究文化的意义,更关注文化的内涵。下列说法中哪些内容揭示了文化的内涵(    )</p><p>(1)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产品         (2)文化就是吃饭、穿衣</p><p>(3)文化节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文化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p><p>A.(1)(2)(3)&#xa0;B.(2)(3)(4)</p><p>C.(1)(3)(4)&#xa0;D.(1)(2)(4)</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1)(3)(4):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1)(3)(4)正确。</p><p>(2):文化不是吃饭、穿衣,(2)错误。</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们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可见诸  (   )等各方面。</p><p>(1)语言文字      (2)自然风光     (3)宗教信仰 </p><p>(4)思想理论    (5)文学艺术   (6)民居建筑   (7)风俗习惯</p><p>A.(1)(2)(3)(4)(5)(6)&#xa0;B.(2)(3)(4)(5)(6)(7)</p><p>C.(1)(3)(4)(5)(6)(7)&#xa0;D.(1)(2)(4)(5)(6)(7)</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1)(3)(4)(5)(6)(7):我们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可见诸语言文字、宗教信仰 、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各方面,(1)(3)(4)(5)(6)(7)正确。</p><p>(2):自然风光不是文化,不选。</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传媒大体经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传媒真正开始传递信息的标志是</p><p>A.文字的发明&#xa0;B.印刷媒体的推广</p><p>C.广播的出现&#xa0;D.电子网络的推广</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A不符合题意,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但不是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br />B符合题意,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是印刷媒体的推广;<br />C、D不合题意,都是传媒,但都不是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现在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p><p>A.人际传播&#xa0;B.商业贸易传播&#xa0;C.人口迁徙&#xa0;D.大众传媒</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现在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文化传播途径和方式的有(&#xa0;&#xa0;&#xa0; )</p><p>(1)商贸活动&#xa0;&#xa0; (2)学术交流&#xa0;&#xa0; (3)人口迁徙&#xa0;&#xa0;&#xa0; (4)教育</p><p>A. (1)</p><p>B. (1)(2)</p><p>C. (1)(2)(3)</p><p>D. (1)(2)(3)(4)</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于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商贸活动、人口迁徙、教育、学术交流都能起到文化传播的作用,都属于文化传播的方式,(1)(2)(3)(4)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安徽金寨县的山区小学迎来5名来自英国的英语教师,十乡百里村民蜂拥而来,把学校围得水泄不通。这是因为,过去城里才有的外教,今天第一次来到了山村。材料中的文化交流是通过(  )形式实现的。</p><p>A.商业活动&#xa0;B.人口迁徙&#xa0;C.网络&#xa0;D.教育</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ABC不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商业活动、人口迁徙和网络进行文化交流。<br />D符合题意,过去城里才有的外教,今天第一次来到了山村,这里的文化交流是通过教育实现的。<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p><p>A. 传统文化是财富,对传统文化要全部继承</p><p>B. 传统文化是包袱,对传统文化要全部抛弃</p><p>C. 传统文化有精华,有糟粕,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p><p>D. 传统文化束缚我们的思想,因此我们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传统文化有精华,有糟粕,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C项认识正确;ABD项均认识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这句话主要是强调了文化的</p><p>A. 继承性    B. 民族性    C. 稳定性    D. 积累性</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这句话主要是强调了文化的继承性,A项符合题意;这句话不强调文化的民族性和稳定性,BC项与题意不符;积累性不是传统文化的特点,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今天我们应如何看待孔子的儒家思想</p><p>①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有深刻的影响</p><p>②其消极作用已随时代的发展而消失</p><p>③已经不适应今天时代的发展要求</p><p>④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的继承</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①④适合题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②③是错误的,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p><p>A.社会实践&#xa0;B.理论应用&#xa0;C.理论发现&#xa0;D.人的智慧</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A正确。</p><p>BCD:选项BCD均不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     )</p><p>A.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xa0;B.实现文化繁荣,提高人的素质</p><p>C.促进社会制度的变革&#xa0;D.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A不合题意,文化创新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但不是根本目的; </p><p>B不合题意,文化创新有利于实现文化繁荣,提高人的素质,但不是根本目的; </p><p>C不合题意,社会的变革只是社会实践的形式之一; </p><p>D符合题意,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 </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传统文化具有的特征是(   )</p><p>(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2)传统文化具有可变性</p><p>(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4)传统文化具有世界性</p><p>A.(1)(2)&#xa0;B.(2)(3)&#xa0;C.(1)(4)&#xa0;D.(1)(3)</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①③符合题意,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是传统文化具有特征;<br />②表述错误,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而不是可变性;<br />④表述错误,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而不是世界性。<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  )</p><p>(1)社会制度的更替(2)经济发展水平(3)科学技术水的进步(4)思想运动</p><p>A.(1)(2)(3)</p><p>B.(2)(3)(4)</p><p>C.(1)(3)(4)</p><p>D.(1)(2)(4)</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水的进步,思想运动,①③④正确;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文化发展水平的因素,②不符合题意。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中华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p><p>(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p><p>(2)中华文化有其特有的包容性</p><p>(3)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p><p>(4)是中华民族延续的重要标识</p><p>A.(1)(2)(3)&#xa0;B.(2)(3)(4)</p><p>C.(1)(2)(4)&#xa0;D.(1)(3)(4)</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1)(2)(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其特有的包容性,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的重要标识,(1)(2)(4)正确。</p><p>(3):在古代中国,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3)错误。</p><p>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能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p><p>A.文化具有继承性&#xa0;B.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多</p><p>C.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并被本土化&#xa0;D.汉代时的《史记》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D: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汉代时的《史记》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D符合题意。</p><p>A:文化具有继承性与题意不符,不选。</p><p>B: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多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表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B不符合题意。</p><p>C: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并被本土化表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C不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p><p>(1)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2)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p><p>(3)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4)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p><p>A.(1)(2)(3)&#xa0;B.(2)(3)(4)</p><p>C.(1)(2)(4)&#xa0;D.(1)(3)(4)</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1)(2)(3):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是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1)(2)(3)正确。</p><p>(4):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4)错误。</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文化传播方式中对文化交流起直接作用的是</p><p>A. 商业活动</p><p>B. 汉代“丝绸之路”</p><p>C. 人口迁徙</p><p>D. 教育,特别是国际间互派留学生</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D适合题意;其他选项不合题意,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除了客家文化外,我们还可以将文化分为齐鲁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闽台文化等,这种分法的标准是(   )</p><p>A.民族&#xa0;B.时代&#xa0;C.国家&#xa0;D.地域</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D:除了客家文化外,我们还可以将文化分为齐鲁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闽台文化等,这种分法的标准是地域,D符合题意。</p><p>ABC:选项ABC均不符合题意,不选。</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
    ※难度:
    <div><div><p>【题目】在学习和借鉴其它民族优秀文化时,要(   )</p><p>A、全部吸收,共同发展              B、兼收并蓄,古为今用</p><p>C、全盘否定,拒绝危害              D、以我为主,为我所用</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略</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随着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成为中国票房榜亚军,“哪吒故里”之争再次引发热议。“哪吒故里”之争实则为经济之争。</p><p>请简述经济与文化的关系。</p></div></div>
<div><p>【答案】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经济发展</p><p>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有利于提高文化生产力水平、科技水平、劳动者素质。</p><p>【解析】</p><p>本题以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为话题,考查考生有关经济与文化的关系。</p><p>本题要求简述经济与文化的关系。</p><p>本题比较简单,解答本题,考生可依据教材所学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和交融的角度作答即可。</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2019年8月11日,第九届中国儿童戏剧节在北京闭幕。本届中国儿童戏剧节挑选题材多样、形式丰富的国内外优秀儿童剧参演,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儿童戏剧文化。</p><p>请简述文化怎样塑造人生?</p></div></div>
<div><p>【答案】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p>【解析】</p><p>本题以第九届中国儿童戏剧节为话题,考生有关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p><p>本题要求简述文化怎样塑造人生?</p><p>针对材料本届中国儿童戏剧节挑选题材多样、形式丰富的国内外优秀儿童剧参演,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儿童戏剧文化,考生可从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作答。</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正在热播中的仙侠剧《宸汐缘》掀起了一波观看热潮。该剧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从志怪古籍《山海经》中汲取灵感,从400多个神怪畏兽中筛选出白泽、梼杌、应龙、烛阴等奇珍异兽搬上荧幕,并利用中西先进技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打造虚实结合、灵动缥缈却不虚浮的东方世界意境,为观众呈现出了一幅极美画卷。仙侠剧《宸汐缘》的成功告诉我们要实现文化创新</p><p>请简述怎样实现文化创新?(从源泉、途径、主体等角度思考)</p></div></div>
<div><p>【答案】(1)根本途径:立足社会实践</p><p>(2)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p><p>(3)发挥主体作用: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汲取营养</p><p>(4)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p><p>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等不断创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p><p>(5)克服错误倾向:</p><p>坚持正确方向,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 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倾向。</p><p>(6)顺应世界文化发展潮流,及时了解国外文化发展动向,抢占文化发展的制高点。</p><p>【解析】</p><p>本题以仙侠剧《宸汐缘》的热播为素材,考查考生有关文化创新的知识。</p><p>本题要求简述怎样实现文化创新?(从源泉、途径、主体等角度思考)</p><p>实际本题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考生可依据教材知识,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基本途径、文化创新的主体、方向等角度作答即可。</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p><p>请简述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重要原因。</p></div></div>
<div><p>【答案】①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p><p>②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具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p><p>【解析】</p><p>本题以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为话题,考查考生有关中华文化的知识。</p><p>本题要求简述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重要原因。</p><p>试题比较基础,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考生依据教材知识,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以及包容性的原因作答即可。</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湖南省茶陵县三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学考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