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2 00:12:01

人教版全国高三必修4 第77练 意识的本质与特点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发现三十多个由各种兽类哺育成长的婴孩,其中狼孩最多。他们虽然为人所生,但是由于生活在动物群体中,长期脱离社会实践,不可能参加任何社会活动,所以虽然客观存在作用于他们的头脑,但是并没有形成人的意识。上述事实充分表明(    )</p><p>A. 人脑并非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xa0;B. 意识并非是客观存在的反映</p><p>C. 只有正常的大脑才能产生意识&#xa0;D. 意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A: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A错误。</p><p>B: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B错误。</p><p>C: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人脑才能产生意识,而不是大脑,C错误。</p><p>D:狼孩之所以没有意识,主要是脱离社会实践,缺少社会性的活动,这表明意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D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家发现,在面对危险或者恐怖场景的时候,人的大脑深处一小团叫作“杏仁核”的区域总是会进入兴奋状态。“杏仁核”受损的患者,即使面对威胁,也不再产生“害怕”的情感。这表明</p><p>A. 意识的内容是由人脑决定的    B. 意识对生理活动有调节作用</p><p>C.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 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生理基础</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杏仁核”受损的患者,即使面对威胁,也不再产生“害怕”的情感。这表明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生理基础,D正确且符合题意;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而不是由人脑决定的,A说法错误;B C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苏州园林,其设计源自江南风景中的曲径流水、雕窗匾额、楹联书画……置身于其中,“风载书声出藕花”的江南情思油然而生。 材料蕴含的哲理是</p><p>A. 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B. 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p><p>C.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D. 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意识的作用表现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但不是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因此A说法错误;实践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而不是意识,因此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的调节作用,D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其设计源自江南风景中的……”,体现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答案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人工智能各方面的发展都在逐渐完善,应用也越来越多,并且在很多方面的表现都超越了人类,引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威胁人类生存的担优。有专家指出,机器人或人工智能系统要完全达到人类的水平,有自发的情感和创造性,是很难实现的,或者说是不可能实现的。该观点是基于</p><p>①人工智能不具备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无法跨越到意识领域</p><p>②人工智能只是一种物质工具,和人的意识有着本质区别</p><p>③意识具有超越时空的特性,而人工智能不具备这一特性</p><p>④人工智能只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类制造物,无法取代人脑</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意识的能动作用。题干中有专家指出,机器人或人工智能系统要完全达到人类的水平,有自发的情感和创造性,是很难实现的,或者说是不可能实现的。该观点是基于人工智能不具备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无法跨越到意识领域;人工智能只是一种物质工具,和人的意识有着本质区别,故①②正确;意识没有超越时空的特性,③错误;人工智能知识一种工具,没有人所特有的意识,④错误。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画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国画的“写意”,能将万千山水收于尺幅,这正是中国画的奇妙之处。国画创作的这种特点表明</p><p>①画家的意识直接改造了物质世界</p><p>②画家的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p><p>③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p><p>④意识的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p><p>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中国画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国画创作的这种特点表明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内容来自于客观世界,但带有主观的色彩,且以主观的形式表现出来,达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故④项符合题意;国画的“写意”,能将万千山水收于尺幅,这正是中国画的奇妙之处。表明画家的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故②项符合题意;意识不能直接改造物质世界,①项说法错误;物质不依赖于意识,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全唐诗》共48900余首,作者2200余人,而《唐诗三百首》是后人的选编之作。读《全唐诗》可以读到整个唐代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状况。这其中有高峰有低谷,有平面也有坑洼。但读《唐诗三百首》只会领悟到唐诗和唐朝那些没有阴影的伟大。这说明</p><p>A.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选择的    B. 书本和实践都是认识形成的源泉</p><p>C. 认识事物的角度决定认识的真理性    D. 基于书本的间接经验没有真理性</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读《唐诗三百首》只会领悟到唐诗和唐朝那些没有阴影的伟大。这说明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选择性的,A项正确;书本不是认识形成的源泉,B项错误;认识事物的角度并不决定认识的真理性,C项错误;基于书本的间接经验也是别人从实践中得到的,也可能具有真理性,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们常见的柳絮纷飞,在诗人笔下却是“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这表明意识活动具有</p><p>A.客观实在性&#xa0;B.主动创造性&#xa0;C.直接现实性&#xa0;D.目的性</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B:我们常见的柳絮纷飞,在诗人笔下却是“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这表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B符合题意。</p><p>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意识不具有客观实在性,排除A。</p><p>C: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活动不具有直接现实性,排除C。    </p><p>D: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捂脸”表情以它丰富的情感内涵,委婉的表达方式,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一千个人眼中便有一千种“捂脸”:遇到好事了,捂脸;遇到坏事了,捂脸;认错的时候,捂脸;太尴尬了,捂脸。材料表明</p><p>①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p><p>②认识具有能动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p><p>③认识因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p><p>④意识受主观因素影响,正确性往往因人而异</p><p>A. ①③&#xa0;B. ①④&#xa0;C. ②③&#xa0;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一千个人眼中便有一千种“捂脸”:“遇到好事了,捂脸;遇到坏事了,捂脸;认错的时候,捂脸;太尴尬了,捂脸”说明人们选择性“捂脸”,反映了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①符合题意;正确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②错误;一千个人眼中便有一千种“捂脸”,这表明认识因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③正确;“正确性往往因人而异”说法错误,④错误。故选A。</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教版全国高三必修4 第77练 意识的本质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