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平谷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p><p>A.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p><p>B. 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p><p>C. 物质存在是否依赖意识的问题</p><p>D.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A项符合题意;BC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p><p>A. 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p><p>B.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p><p>C.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文化生活</p><p>D. 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自然界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B适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不合题意,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观点的划分,属于同一哲学阵营的一组是</p><p>①“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p><p>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p><p>③“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范缜</p><p>④“未有此事,巳有此理”——朱熹</p><p>A. ②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②</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哲学上分为两大阵营,①④项属于唯心主义,②③项属于唯物主义,A项符合题意;BCD项均不符合题意;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恩格斯指出:“……哲学革命也做了政治崩溃的前导。”说明反映时代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对社会变苹起巨大促进作用。下列史实与恩格斯上述观点相一致的有</p><p>①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是反封建反神权的思想文化运动,促进了欧洲文化的繁荣,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p><p>②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异常复杂,各种思想流派展开了激烈的论争,出现了百家争鸣、群星璀璨的思想繁荣局面</p><p>③18世纪法国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高举自由、平等、人权和理性的旗帜,确立了战斗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迎来了轰轰烈烈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p><p>④1978年5月10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发表,开启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这场大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我国全面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p><p>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恩格斯的观点强调了真正的哲学对于社会变革的巨大促进作用,①③④项均强调了反映时代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对社会变革起巨大促进作用,与恩格斯的观点相一致;②项强调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与恩格斯的观点不一致;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平面解析几何中,当动点到一个定点的距离与它到一条定直线(定点不在定直线上)的距离之比是常数时,该动点的轨迹为圆锥曲线。常数的值不同,圆锥曲线的形状就不同。当常数小于1时,轨迹是椭圆;当常数等于1时,轨迹是抛物线;当常数大于1时,轨迹是双曲线。上述结论表明</p><p>①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p><p>②矛盾的同一性推动事物的发展</p><p>③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p><p>④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多样的</p><p>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材料中结论表明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多样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①③④项符合题意;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红灯停,绿灯行”,能不能改成“红灯行,绿灯停”? “不行”!专家解释道,从颜色的色谱理论讲,红色的色谱最长,也就是说各种颜色放在同样地方,最远最先看到红色,而且红色透雾性好,因而采用红灯停,绿灯行,可使驾驶员很远就可看见,提前作准备,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现在的公路和铁路都采用“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法规。材料说明了</p><p>A. 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p><p>B. 人为规律、自在规律都具有客观性</p><p>C. 科学的规则要正确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p><p>D. 规律是事物固有的、表面的、长远的、稳定的联系</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现在的公路和铁路都采用“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法规,说明了一个好的规则是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的规则要正确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C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如何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A项与题意不符;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存在人为规律,B项说法错误;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必然的联系联系,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SWOT分析法,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内部的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挑战等,通过调査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的分析方法。“SWOT分析法的哲学启示是</p><p>SWOT分析模型</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30pt"><td style="width:73.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优势</p></td><td style="width:73.9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机会</p></td></tr><tr style="height:30pt"><td style="width:73.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劣势</p></td><td style="width:73.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挑战</p></td></tr></table><p> </p><p>①要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p><p>②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p><p>③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p><p>④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p><p>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SWOT分析法的哲学启示是要运用综合思维的方法,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要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①③④项符合题意;SWOT分析法强调的综合思维方法,不体现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问题,②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经验告诉我们,手接触到火会感觉到烫。甚至被灼伤。《庄予•天下》中的辩者却提出了“火不热”命题。分析这一看上去荒谬的命题,可以使我们在一般与个别、主观与客观关系等问题上得到一些有益启示.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p><p>①“一般的火”独立于“个别的火”,前者不热,后者热 </p><p>②“一般的火”寓于“个别的火”之中,不能说“火不热” </p><p>③“热”的感觉由“火”引起,但不存在于“火"中,所以说“火不热” </p><p>④“热”与“不热”因人而异、没有标准,所以可说“火不热” </p><p>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一般的火”寓于“个别的火”之中,不能说“火不热”, “热”的感觉由“火”引起,但不存在于“火"中,所以说“火不热”。 ②③正确且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①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虽只描述了红军的—次战斗,却是对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折射。下列对该词及创作过程的哲学分析合理的是</p><p>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该词的创作源于作者的内心感悟</p><p>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词中蕴含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乐观自信精神</p><p>③意识是对存在的能动反映,该词的创作说明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p><p>④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此词今天仍能激励中国人民走好当代的长征路</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虽只描述了红军的—次战斗,却是对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折射。说明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词中蕴含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乐观自信精神,此词今天仍能激励中国人民走好当代的长征路,②④项符合题意;该词的创作源于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不是作者的内心感悟,①项说法错误;意识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高二文班同学围绕某一哲学知识,谈学完之后的体会,赵爽同学作了如下的发言</p><p> </p><p>感悟一:班级由同学组成,班级好有助于同学进步;同学团结和谐,班级才有凝聚力。同学出类拔萃,能够给班级带来更大荣誉</p><p> </p><p> </p><p>感悟二:每位同学都要从班集体出发,维护班集体利益;同时通过自身努力,促进优秀班集体建设</p><p>根据赵爽同学的发言推断,该班同学学习的哲学知识可能是</p><p>A.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p><p>B.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统一</p><p>C.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p><p>D.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统一</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根据赵爽同学的发言推断,该班同学学习的哲学知识可能是整体和部分的辩证统一,班级是整体,每一个学生就是部分,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D项符合题意;ABC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教师在讲授“意识的作用”时,选取“生涯规划”这一主题,以它的制定、作用和实现路径为探究主线,让学生在探究中领悟意识的作用。“职业生涯”的内容包括“我的职业规划”、“我的高中学业目标”、“我的学习评价”、“我的改进措施”等内容。</p><p>同学们依据自己的实际和个性特点,制定了不同的规划与目标,这体现了意识活动的 。</p><p>同学们在反思中对自己的认识从肤浅走向深刻,既反思当前,又展望未来,这体现了意识活动的 。</p><p>A. 自觉选择性 主动创造性</p><p>B. 社会历史性 主动创造性</p><p>C. 自觉选择性 直接现实性</p><p>D. 目的性 自觉选择性</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同学们依据自己的实际和个性特点,制定了不同的规划与目标,这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同学们在反思中对自己的认识从肤浅走向深刻,既反思当前,又展望未来,这体现了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A项符合题意;BC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11月5日,我国成功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20多年来,北斗人凭借自信,凭借创新,凭借拼搏,凭借脚踏实地,终于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北斗卫星的成功发射体现了</p><p>A. 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克服一切障碍</p><p>B. 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p><p>C.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规律的前提</p><p>D. 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20多年来,北斗人凭借自信,凭借创新,凭借拼搏,凭借脚踏实地,终于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北斗卫星的成功发射体现了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B项符合题意;A项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C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二者的统一,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a和图b分别反映1995年和2014年亚太区主要国家的贸易依存网络。图a到图b 的变化说明</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10/18/10/3f15e00e/SYS201810181003137873129920_ST/SYS201810181003137873129920_ST.001.png" width="545" height="18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p><p>②事物之间的联系随人的愿望而改变</p><p>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休的有条件的</p><p>④新事物在旧事物中产生,并优于旧事物</p><p>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图a到图b 的变化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休的有条件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①③项符合题意;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项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新旧事物之间的关系,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千百年来,北京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科技和文化成就,这座城市也以厚重的文化底蕴,向世界诠释着一个城市的创新和进取精神。创新极大地增强了北京的城市活力,这主要表现在</p><p>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p><p>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p><p>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p><p>④创新能彻底否定旧事物并推动事物发展</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创新极大地增强了北京的城市活力,这主要表现在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①②③项符合题意;创新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显微摄影是一门使用照相机拍摄显微镜下一般用肉眼无法看清的标本的技术。肉眼中千篇一律的细沙,在显微镜下,却是“一沙一世界' 有的晶莹剔透像宝石,有的金黄醉脆像饼干。显微镜下能够观察到“一沙一世界”是由于</p><p>A. 完备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p><p>B.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p><p>C. 事物的本质随着人们认识的发展而改变</p><p>D. 认识具有反复性、上升性</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肉眼中千篇一律的细沙,显微镜下却能够观察到“一沙一世界”,是由于完备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A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为什么借助显微镜能够观察到“一沙一世界”,B项强调人的认识能力,与题意不符;事物的本质是客观的,不会随着人们认识的发展而改变,C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认识工具的重要性,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材料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表明</p><p>A. 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其特殊性</p><p>B.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p><p>C. 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这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p><p>D. 矛盾普遍性和特诛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材料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表明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B项符合题意;AC项均与题意不符;材料不体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问题,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中国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组合中,两者都蕴含相同哲学道理的选项是</p><p>A.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p><p>B.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p><p>C.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p><p>D.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儿人</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和“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都包含着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A项符合题意;“两句三年得”主要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主要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B项与题意不符;“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强调的是意识的作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主要强调量变与质变的关系,C项与题意不符;“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体现了发展的观点,“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体现了实践决定认识的道理,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南仁东——“中国天眼”的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为国之重器“天眼”的建造,献出了自己的毕生精力。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国家需要人才的时候,南仁东毅然舍弃国外高薪,回归祖国。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们,凭借开拓创新,争创一流,报效祖国的信念,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终于建成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南仁东的事迹启示我们</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10/18/10/3f15e00e/SYS201810181003143928418422_ST/SYS201810181003143928418422_ST.001.png" width="215" height="14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p><p>②重视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p><p>③在碓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p><p>④在实现自我满足的基础上创造社会价值</p><p>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南仁东的事迹启示我们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正确的导向作用,人生真正的价值在于贡献,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②③项符合题意;人生应在创造社会价值的基础上实现自我满足,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搭载“百度大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挑战号称人类最强大脑的名人选手。最终机器人凭借在人工智能和人脸识别领域的深厚积累,以3:2险胜。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p>①人工智能的分析记忆能力可以超过个人</p><p>②科技发展使人工智能具备了意识的能动性</p><p>③人工智能与人脑有相似的信息处理与决策过程</p><p>④科技进步使人工智能超越了对人脑的模拟阶段</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机器人凭借在人工智能和人脸识别领域的深厚积累,胜出号称人类最强大脑的名人选手,说明人工智能与人脑有相似的信息处理与决策过程,人工智能的分析记忆能力可以超过个人,①③项符合题意;意识是人类特有的,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的模拟,不具备意识的能动性,②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最早的1G手机只能进行语音通话;2G手机增加了短信、WAP上网等功能;3G、4G智能手机又增添了网页浏览、视频电话等功能手机的问世不会很久远。手机的发展历程表明</p><p>①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向前的</p><p>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p><p>③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p><p>④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p><p>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手机的发展历程表明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向前的、上升的,①②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科技的发展,不体现中华民族的进步,③项与题意不符;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清代文学家纪晓岚才思敏捷,常随乾隆皇帝出巡江南。有一次乾隆皇帝见江面上有一条渔船,船上有一个渔夫垂钓,很有诗意,便让纪晓岚以“一”字赋诗。纪稍加思索便脱口吟到: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四句诗不仅都用了“一”字,而且一连串用了十个“一”字,不但毫无重复单调之感,反而描绘了一幅恬淡怡人的江船垂钓图,让人觉得妙趣横生。假如我们把诗句的位置调换,这首 诗可能就不再别有情趣了。这表明我们要</p><p>A. 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p><p>B. 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新的联系</p><p>C. 把握人为事物的联系</p><p>D. 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四句诗不仅都用了“一”字,而且一连串用了十个“一”字,不但毫无重复单调之感,反而描绘了一幅恬淡怡人的江船垂钓图,让人觉得妙趣横生。假如我们把诗句的位置调换,这首诗可能就不再别有情趣了。这表明我们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以优化整体功能,D项符合题意;题意强调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A项与题意不符;联系具有客观性,不能人为创造,B项说法错误;C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科学界提出土壤呈现流体状态还是固体状态取决于土壤颗粒之间是否存在0DI约束(即万向结合约束)的假说之后,中国科学家率先在沙漠进行“沙子土壤化”试验,利用某种梢物纤维合剂给沙子引入OD1约束。5年后,所试验的4000亩沙漠变成了良田,假说变成了科学。上述材料表明</p><p>A.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p><p>B. 人们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认识</p><p>C.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p><p>D. 科学实验是为了探索世界规律</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中国科学家率先在沙漠进行“沙子土壤化”试验,利用某种梢物纤维合剂给沙子引入OD1约束。5年后,所试验的4000亩沙漠变成了良田,假说变成了科学。上述材料表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C项符合题意;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是亲身实践,即获得直接经验。二是从书本或他人那里获得,即获得间接经验,B项说法错误;科学实验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道德经》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孙子兵法》云:“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增广贤文》有言:“知止常止,终身不耻。”上述材料对我们的启示有 </p><p>①遵守规则,不必去改变已有现状 ②严守底线,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p><p>③明辨是非,生活中不应见利忘义 ④适可而止,要防止出现过犹不及</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与其相符合。《道德经》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孙子兵法》云:“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增广贤文》有言:“知止常止,终身不耻。”上述材料对我们的启示有严守底线,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明辨是非,生活中不应见利忘义;适可而止,要防止出现过犹不及,②③④适合题意;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①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十三五”期间,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要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这主要体现的哲学道理是</p><p>A. 恰当处理次要矛盾</p><p>B. 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p><p>C. 善于抓住主要矛盾</p><p>D. 把握好运动和静止的关系</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十三五”期间,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要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这主要体现了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解决问题的道理,C项符合题意;A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不涉及矛盾的主次方面,B项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的是抓重点,不体现运动和静止的关系,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注发展质量,增加民生福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在城市形象宣传中,“幸福”“活力”“生态”等成了常见的宣传语。这说明</p><p>A. 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p><p>B.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p><p>C. 语言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p><p>D. 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注发展质量,增加民生福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在城市形象宣传中,“幸福”“活力”“生态”等成了常见的宣传语。这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A项符合题意;材料不强调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B项与题意不符;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C项说法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社会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幸福是什么?恋爱中的人说,幸福像花儿一样;远行的人说,幸福是家人关爱的短信;快乐的人说,幸福尽管抓不到、摸不着,但实实在在。上述回答说明了</p><p>A. 幸福的感觉离不开物质载体</p><p>B.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p><p>C. 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选择往往因人而异</p><p>D. 价值判断和选择属于价值观,源于人们的主观想象</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不同人对幸福的不同理解说明价值判断具有主观差异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选择往往因人而异,C项符合题意;幸福是一种主观体验,材料强调的是感觉不同的原因,A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不体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B项与题意不符;价值判断和选择属于价值观,源于社会存在,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下图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的“包产到户”契约。</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10/18/10/3f15e00e/SYS201810181003155128662792_ST/SYS201810181003155128662792_ST.001.png" width="424" height="22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实践证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中国广大农民获得了充分的经营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的发展。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产生和实行</p><p>①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p><p>②表明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p><p>③表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p><p>④目的是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要求</p><p>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产生和实行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表明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①③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项与题意不符;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产生和实行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不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俗语“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成语“邯郸学步”从正反两方面启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 。</p></div></div>
<div><p>【答案】一切从实际出发。替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p>【解析】俗语“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成语“邯郸学步”从正反两方面启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 。</p></div></div>
<div><p>【答案】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p><p>【解析】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观点和 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p></div></div>
<div><p>【答案】联系、发展</p><p>【解析】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10.18在北京召开,会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p><p>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材料</p></div></div>
<div><p>【答案】(1)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新发展。</p><p>(替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在实践中发展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p><p>(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p><p>【解析】本题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材料。</p><p>要认真研读材料,要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体现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因此我们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要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体现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今天,科技进步越来越广泛深入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上海洋山深水港,是世界最大的全自动化码头,港口的集装箱从港区装卸到码头运输、仓储均实现自动化运作,作业效率极大提高,同时生产作业实现零排放,成为绿色港口。京东的自动化仓库和智能分拣中心的建成使用,使劳动生产率提高85% ,减少了劳动力的使用,极大降低成本。</p><p>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样了不起的应用科学,它既节约了劳动,又使生活更加舒适,为什么带给我们的幸福却那么少呢?坦率的回答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学会怎样正当地去使用它。科学工作者只懂得应用科学技术本身是不够的,还要关心人的本身,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p><p>阅读上述材料,围绕“人与科技”这一主题,自拟题目,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写一篇100—150字的短文。</p></div></div>
<div><p>【答案】涉及的知识点:(1)矛盾普遍性,要坚持两点论两分法;矛盾主次方面辩证统一,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p><p>(2)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科技发展是大势所趋;矛盾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科学作用要具体分析。</p><p>(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导向作用,要坚持正确价值观,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尊重规律和站在广大人民立场上,使科技造福人类。</p><p>(注:题目和观点要有一致性;学生所答试卷分析深入,逻辑性强)</p><p>【解析】本题要求阅读上述材料,围绕“人与科技”这一主题,自拟题目,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写一篇100—150字的短文。</p><p>属于开放性试题,要结合材料,围绕主题,从一分为二的角度看待科技带给人类的便利和问题,分清主流和支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科技发展是大势所趋,要顺应时代潮流,按客观规律办事;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站在人民利益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积极利用科技为人类造福。</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辩论通常是指双方各自用一定理由来说明自己对辩题的见解,揭谣对方的矛盾,以得到正确的认识。辩论双方一辩的主要任务是开篇立论,简明扼要地阐明本方观点。</p><p>以“顺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正方)VS“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反方)为辩题,任选正方或反方,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撰写一辩的辩词。要求从理论和现实角度分析。</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487.9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辨题: </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487.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从理论依据看:</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487.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从现实情况看:</p></td></tr></table><p> </p><p> </p></div></div>
<div><p>【答案】正方示例:辩题:</p><p>理论依据: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积极条件,促进个人成长;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促进个人成长。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促进事物发展。</p><p>现实情况:利用国家和社会提供的条件走向成功的案例。</p><p>反方示例:辩题:</p><p>理论依据:意识对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逆境能激发人的毅力,促进成功;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成功关键在自身努力;矛盾双方的对立统和统一促进事物发展。</p><p>现实情况:个人在逆境中成功的案例。</p><p>【解析】本题要求以“顺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正方)VS“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反方)为辩题,任选正方或反方,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撰写一辩的辩词。要求从理论和现实角度分析。</p><p>这类试题无论站在正方的角度还是站在反方的角度,关键是辩词必须按照知识要求从理论和现实角度进行分析。如站在正方的角度,即“顺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为辩题,可运用联系的多样性、外部联系对人成长的作用、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促进事物发展等知识,从理论角度回答为什么;可利用国家和社会提供的条件走向成功的各种案例,从现实角度进行论证。</p><p>如本题选择反方,即“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为辩题,可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转化等知识,从理论角度分析依据;利用个人在逆境中成功的案例从现实角度进行论证。</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某校高二年级以“垃圾分类”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p><p>以下是该年级同学的探究过程(节选)</p><p>(一)实地探访、达成共识 </p><p>该年级同学走访了五个大型居民小区,发现大多数居民对垃圾分类标识(下图)了解得不很清楚。有的小区尽管在门口摆放了不同颜色的垃圾桶,但仍然是各种垃圾混杂。</p><p>在垃圾处理站,大部分垃圾都有两个去向,能烧的送到发电厂焚烧,不能烧的就送到垃圾填埋场,这也意味着前期居民的垃圾分类做了无用功。</p><p>通过探访,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垃圾分类任重道远”。</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10/18/10/3f15e00e/SYS201810181003165648251601_ST/SYS201810181003165648251601_ST.001.png" width="410" height="13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请运用实践的有关知识谈谈对这一探究活动的认识。</p><p>(二)合作交流、成果并享</p><p>(2)该班同学召开了“垃圾分类任重道远”的主题班会,以下是部分同学的发言要点。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分析发言要点。</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302.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发言要点</p></td><td style="width:174.4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哲学知识</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302.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要点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p><p>在有关垃圾分类的调查问卷中,针对不分类扔垃圾的原因,有76. 3%的被访者认为没有找到相应的垃圾分类箱。而以德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都有一套完整的垃圾回收系统,垃圾回收箱随处可见,如商店、公园、停车场、街头和广场等,并有专人负责。借鉴发达国家的回收经验,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必须加 大政府的投入。</p></td><td style="width:174.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302.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要点二:垃圾分类,观念先行 </p><p>在调查问卷中,有74. 6%的被访者承认没有垃圾分类的观念;对分类回收垃圾的意义不太了解的占41.6%。促进垃圾分类,必须加强宣传教育,树立绿色消费理念,倡导绿色生态、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p></td><td style="width:174.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②</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302.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要点:垃圾分类,你我同行 </p><p>垃圾分类利国利民,但真正落实到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可能一蹴时就。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才能共创绿色生活。</p></td><td style="width:174.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③</p></td></tr></table><p> </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实践具有能动性,围绕“垃圾分类”这一主题进行探究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p><p>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垃圾分类”的来源于探究活动,并在探究活动中又得到了深化。</p><p>(2)①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并和我国的实际相结合,有助于促进垃圾分类的开展。</p><p>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树立绿色消费理念,有利于促进垃圾分类的开展。替代:社会意识的反作用。</p><p>③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垃圾分类必须从小事做起,做好量的积累,才能促进垃圾分类的全面落实。</p><p>替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接受挫折和考验。垃圾分类不会一帆风顺,只有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才能促进发展。</p><p>【解析】(1)本题要求运用实践的有关知识谈谈对这一探究活动的认识。</p><p>要认真阅读材料,以“垃圾分类”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可运用实践的有关知识,从实践具有能动性的角度,说明探究活动的目的;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角度,说明探究活动的来源及其发展。</p><p>(2)该班同学召开了“垃圾分类任重道远”的主题班会,以下是部分同学的发言要点。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分析发言要点。</p><p>本题要求根据主题班会中部分同学的发言要点,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如要点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运用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关系原理进行分析;如要点二:垃圾分类,观念先行。可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知识进行分析;如要点三:垃圾分类,你我同行。可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以及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进行分析。</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