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1 23:55:19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安福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无论身处繁华的都市,还是偏远的乡村,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文化现象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p><p>①中学生参观湖南省博物馆      ②除夕之夜观看央视春节联欢晚会  </p><p>③某企业生产劳动防护产品      ④某市民就城市规划向政府提出建议</p><p>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①②</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①②项属于文化现象;③项属于经济现象;④项属于政治现象;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它可以是祖上传下来的一本书,一幅字,也可以是长辈们的一句话。它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材料体现了家风</p><p>①作为一种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作为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个人发展</p><p>③对个人的影响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  ④能促进个人发展进而推动社会发展</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②选项错误,传统文化也有优秀与糟粕之分,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促进社会和个人发展。④选项错误,“推动社会发展”的表述过于夸大家风的作用。题目中,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它可以是祖上传下来的一本书,一幅字,也可以是长辈们的一句话。它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这说明了家风作为一种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对个人的影响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故①③入选。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看,下列句子体现的道理与之相一致的是</p><p>A.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p><p>B.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p><p>C. 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p><p>D.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体现了没有文化到年老时要后悔,即没有文化是不行的,所以我们要用优秀的文化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体现了文化塑造人生;“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体现了我们要学习伟大的诗篇,从中得到精神的洗礼,体现了文化塑造人生,C正确;A强调了求学要实事求是、B强调了勤奋、D强调了坚持,均不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著名作家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讲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普通人追求梦想的故事。近期,根据原著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播出后,再度引发共鸣,为广大观众喜爱。这告诉我们</p><p>①社会实践活动是文化创新的基础与源泉②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文化创新的根基</p><p>③优秀的文艺作品能转化成促进人的发展的物质力量④优秀的文艺作品能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p><p>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著名作家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讲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普通人追求梦想的故事,这说明社会实践活动是文化创新的基础与源泉,①适合题意;根据原著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播出后,再度引发共鸣,为广大观众喜爱。这告诉我们优秀的文艺作品能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④适合题意;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②是不科学的;③不适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历时3个月的“徐悲鸿——现代中国绘画的开拓者”艺术展在美国丹佛圆满闭幕,徐悲鸿的历史巨作《田横五百士兵》和《愚公移山》代表了时代精神,描绘出中国人民为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斗争的决心,许多美国观众为之震撼。材料表明</p><p>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p><p>②优秀文化作品具有其独特的感染力</p><p>③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p><p>④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徐悲鸿的历史巨作许多美国观众为之震撼,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①正确;徐悲鸿的历史巨作描绘出中国人民为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斗争的决心,说明优秀文化作品具有特有的感染力,②正确;③是文化创新的途径,与题意不符;文化创作的源泉和动力是社会实践,④错误。该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歌舞是中国戏曲的特色,歌舞本身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其著作《戏曲考原》中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戏”是“技”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戏曲的着重点是故事,而歌舞只是“技”,“技”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但“戏”中之“技”从来不能脱离剧情和人物而存在,当“戏”被忽视,“技”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更无法精进了。王国维先生的这一论述说明</p><p>①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技与戏可单独存在</p><p>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戏决定着技的发展</p><p>③戏是技存在和发展的前提,要丰富戏的内涵</p><p>④要积极推动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既重戏也重技</p><p>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戏”是“技”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戏曲的着重点是故事,而歌舞只是“技”,“技”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但“戏”中之“技”从来不能脱离剧情和人物而存在,当“戏”被忽视,“技”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更无法精进了。王国维先生的这一论述说明戏是技存在和发展的前提,要丰富戏的内涵,要积极推动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既重戏也重技,③④适合题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体现内容,①是错误的;②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题文)中国和西方国家对国际关系的理解对比</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2.75pt"><td style="width:195.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中国</p></td><td style="width:189.4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西方国家</p></td></tr><tr style="height:30.75pt"><td style="width:195.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讲究“将心比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合作共赢、计利当计天下利。</p></td><td style="width:189.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信奉人性自私、权利制衡、利益博弈,宣扬文明冲突、历史终结论、“修昔底德陷阱”论</p></td></tr></table><p>&#xa0;</p><p>对表中信息的正确认识是:</p><p>①中国对国际关系的理解传承了崇德向善的中华文化基因</p><p>②西方对国际关系的理解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经济政治根源</p><p>③中国对国际关系的理解体现了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特征</p><p>④西方对国际关系的理解印证了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的知识。我国历来崇德向善,秉承“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与我国坚持和平发展的外交关系的观点相一致,①符合题意。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西方文化中“信奉人性自私、宣扬文明冲突”与其“权利制衡、利益博弈”政治经济观点相一致,②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特征,也不体现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③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中华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回文诗是中国文苑一朵奇葩,西晋以来历代诗家争相效仿,如《后园》(南朝齐•王融): 正读:斜峰绕径曲,耸石带山连。花余拂戏鸟,树密隐鸣蝉。逆读:蝉鸣隐密树,鸟戏拂余花。连山带石耸,曲径绕峰斜。了解并阅读回文诗,我们可以感受到( )</p><p>①古代诗人崇尚自然、道法自然</p><p>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p><p>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p><p>④古典诗词注重实用、整体性强</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品味回文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汉字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②③两项符合题意;古代诗人字里行间多有自然风光的描写,崇尚自然,但这首回文诗没有体现道法自然这一哲理,①项不合题意;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1月22日,纪录片《创新中国》在央视播出。该片聚焦我国在信息技术、中国制造、生命科学、航空航天与海洋探索等最前沿领域的科学突破和最新潮的科技热点探索,通过真实生动的故事,描绘出中国科技创新实践的宏伟与浩大,以小切口、全视野、大立意记录中国在创新驱动的战略下,逐步迈向“中国创造”的辉煌成就,鼓舞士气,提振信心,引起社会各界热议和赞誉。这说明</p><p>①纪录片等现实主义作品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方向</p><p>②人民真正需要的是健康有益的社会主义文化</p><p>③人民群众是否认同是检验文化创新的唯一标准</p><p>④社会实践是人们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的源泉</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纪录片《创新中国》通过真实生动的故事,描绘出中国科技创新实践的宏伟与浩大,以小切口、全视野、大立意记录中国在创新驱动的战略下,逐步迈向“中国创造”的辉煌成就,鼓舞士气,提振信心,引起社会各界热议和赞誉。这说明社会实践是人们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的源泉,人民真正需要的是健康有益的社会主义文化,②④项符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方向,①项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唯一标准,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当今,看似繁荣的国内儿童书市场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孩子们“如数家珍”的大多数童书都是外国书籍,如美国的《贝贝熊》、法国的《不一样的卡梅拉》等,“西餐”悄然成为孩子们“餐桌上的主菜”。这引发了很多有识之士的担忧。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p><p>①要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这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p><p>②依托深厚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发展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文化</p><p>③应坚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自觉抵制“西餐”文化的传播</p><p>④开发反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本土原创童书,增强文化认同感</p><p>A. ①②&#xa0;B. ①③&#xa0;C. ②④&#xa0;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材料强调的是要充分发掘本民族的文化,没体现要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故①不符合题意;“西餐”文化中也有优秀的文化,不能一概抵制,故③错误;材料表明,在国内儿童书市场,孩子们“如数家珍”的大多数童书都是外国书籍,这说明我们应依托深厚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发展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文化,应该开发反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本土原创童书,增强文化认同感,故②④正确。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2018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55周年纪念日”和“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为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某单位开展学雷锋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p><p>①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p><p>②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p><p>③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p><p>④是进行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开展学雷锋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①②符合题意;活动的开展与建设学习型社会无关,③排除;大众传媒是进行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说法错误。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千百年来,蒙古马驰骋于风霜雨雪,不仅成为马背民族的交通工具和心爱伙伴,也积淀下民族文化的精神特征。蒙古马虽然没有国外名马那样的高大个头,但生命力强、耐力强及体魄健壮。我们干事创业就要像蒙古马那样,有一种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下列选项的表述与材料中“蒙古马精神”一致的是</p><p>①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p><p>②浮生六十度春秋,无辱无荣尽自由</p><p>③力猛者乃一世英雄,智勇者乃万世英雄</p><p>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蒙古马生命力强、耐力强、体魄健壮。我们干事创业就要像蒙古马那样,有一种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的意思是:路程即使很近,但不走就不能到达。事情即使很小,但不做就不能成功。这体现了干事创业要像蒙古马那样吃苦耐劳、一往无前。①项与题意相符;“浮生六十度春秋,无辱无荣尽自由”的意思是:自己过了六十年没有荣耀没有侮辱的日子,但就是拥有自由。这体现的是人生自由,与蒙古马精神无关。②项与题意不符;“力猛者乃一世英雄,智勇者乃万世英雄”的意思是:力气过人的勇猛壮士是一世的英雄,智勇双全的人则是流传千古的英雄。这是蒙古民族崇尚智慧的高度概括和具体体现。③项与题意不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思是: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这体现了做人做事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与蒙古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相符。④项与题意相符;正确选项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黄大年把自己变成“科研疯子”,只愿“中国由大国变成强国”;李保国把自己变成农民,只想果农早日脱贫致富;南仁东仰望星空,脚踏实地,20年做一件事,只为打造世界最大单口径巨型射电望远镜;钟扬一生追寻高原种子,只求守护祖国植物基因宝库。从材料可以看出</p><p>①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博大精深的特质</p><p>②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p><p>③爱国主义鞭策着中华儿女自强不息</p><p>④爱国主义贯穿中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质,①说法错误;题干没有体现中国人民的团结精神,②与题意无关;“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的精神,说明爱国主义鞭策着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爱国主义贯穿中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③④符合题意。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p><p>①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      </p><p>②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p><p>③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      </p><p>④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②选项表述错误,排除。④选项表述错误,题目强调了通过现代传媒,让我们的中华餐饮文化更具有魅力而不是内涵。《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而且通过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故①③入选。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画为不语诗,诗是能言画”、“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这表明</p><p>①绘画和诗歌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p><p>②文化创新的源泉在于诗画艺术结合</p><p>③文学和艺术可以相互渗透、相互借鉴    </p><p>④中华文学形式多样、风格独特</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材料表明诗与画的关系密切,作为文学的诗和作为艺术的画可以相互渗透、相互借鉴,也表明中华文学形式多样、风格独特,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文言文注重典故、音律工整,行文简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宝藏。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用古诗词为“为什么要学古文”作出注解:看到美景时,我们可以感叹“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只会说“哇,真美”;遇到感情纠葛时,我们可以感叹“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古人心易变”,而不只会说“蓝瘦香菇”。这意在说明</p><p>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其独特魅力而内化为国人文化基因</p><p>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其博大精深而优于其他民族的文化</p><p>③中华经典古文内在表情达意上有其特有功能而不可忽视</p><p>④中华经典古文因其源远流长而应在继承中不断推陈出新</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材料中,文言文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宝藏,在看到美景和遇到感情纠葛时,用古诗词表达心情与用大白话表达心情,意境完全不同,这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其独特魅力而内化为国人文化基因,中华经典古文内在表情达意上有其特有功能而不可忽视,故①③正确;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没有优劣之分,故②错误;材料没体现在继承中不断推陈出新,故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地处华东的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处于内陆的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p><p>A. 中华文化寓于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之中</p><p>B. 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寓于中华文化之中</p><p>C. 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中华文化</p><p>D. 由中华文化演化出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中华文化和区域文化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所以中华文化寓于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之中,不是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寓于中华文化之中,所以A正确,B表述错误。C表述错误,中华文化是从区域文化中抽象出来的共性的一般的内涵,不是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中华文化。D表述错误,由于地理的、政治、经济、人口等因素的不同,才形成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不是由中华文化演化出来。</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今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这任务要求我们</p><p>①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坚决抵制和取缔落后文化</p><p>②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p><p>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民</p><p>④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坚决抵制和取缔腐朽文化,①说法错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④说法错误;“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我们要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民,②③符合题意。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近些年来,在资本热潮冲击下,部分粗制滥造的影视剧产品借助工业化生产流程,通过高片酬、“捞快钱”的方式获得了不错的回报,导致影视剧高片酬陷入积重难返的境地。由此可见</p><p>①市场调节的自发性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p><p>②影视剧制作要满足所有观众的审美需求</p><p>③工业化生产不利于影视产业健康发展</p><p>④强化对影视市场的监管迫在眉睫</p><p>A. ②④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③</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通过高片酬、“捞快钱”的方式获得了不错的回报,导致影视剧高片酬陷入积重难返的境地’,说明市场调节的自发性是造成影视剧高片酬的重要原因,①符合题意;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②中“满足所有观众的审美需求”说法错误;工业化生产合理利用,有利于影视产业健康发展,③说法错误;影视剧高片酬现象的出现,需要政府强化对影视市场的监管,④符合题意。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社会文化,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城市中的草根艺人用努力和汗水,为疲劳一整天的人们带来轻松和欢笑。虽谈不上高大上,也传递真善美。由此可见</p><p>①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享用着</p><p>②草根文化就是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p><p>③人的文化素养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p><p>④文化需求具有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①符合题意,草根艺人创造文化,为人民带来轻松和欢笑,体现着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享用着。②表述错误,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是面向大众的、反映人们利益与呼声的社会主义文化。③表述错误,人们接受文化知识的熏陶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的过程。④符合题意,社会文化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体现了文化需求具有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日:“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人者变,其色亦变。五人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这给我国的启示是</p><p>①反对文化建设的多元化取向,阻断不良文化对人们的影响</p><p>②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产品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p>③加强社会文化建设,提高人们文化的辨别能力</p><p>④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能量的熏陶</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题干中墨子的话大意是:(丝)染了青颜料就变成青色,染了黄颜料就变成黄色,染料不同,丝的颜色也跟着变化。经过五次之后,就变为五种颜色了。所以染这件事是不可不谨慎的,不仅染丝如此,国家也有“染”。这给我国的启示是加强社会文化建设,提高人们文化的辨别能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能量的熏陶,③④符合题意;①与题意无关;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说法错误。本题选D。</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2017年5月5日,中国上海,完全按照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成功进行首飞,几经反复,历经风雨,中国自主研制大型客机的梦想,终于开创性地成为现实!中国的大飞机实现了“一飞冲天”!C919的研制是非常复杂的系统集成工程,研制人员共规划了102项关键技术攻关,包括飞机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电传飞控系统控制设计、主动控制技术等。不同的系统集成绝不是简单的拼接,如何关联,取决于飞机的整体设计方案。在C919完成首飞、实现量产后,还将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航空制造业是航空产业的根基,也是我国高端制造业的重要标志之一,有着相当广阔的市场空间,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名片。</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简要说明C919首飞成功的意义</p></div></div>
<div><p>【答案】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触。在经济发展中,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C919完成首飞、实现量产后,将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p><p>②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0919拥有完全知识产权,首飞成功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文化创造力。</p><p>③文化是人创造的,又影响每一个人。C919首飞成功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p><p>④C919,首飞成功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推动文化创新,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p><p>【解析】</p><p>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作用,简要说明C919首飞成功的意义。可运用文化对经济、政治和综合国力的作用,文化对个人成长的作用加以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C919完成首飞、实现量产后,将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C919拥有完全知识产权,首飞成功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文化创造力;C919首飞成功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919首飞成功能激励人们努力工作,推动文化创新,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2018年的春节,全景展示了一个充满年俗味、科技感和国际范的新年。除夕之夜,春晚舞台上中外群星共唱《我爱你中国》,多国领导人祝福中国。“欢乐春节”活动遍及140个国家和地区,受众近30亿人;全球2300余座城市数以亿计的人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参与具有中国特色的“集福送红包”等春节活动。在世界很多地方,春节正成为本土化节日。</p><p>从丝路驼队到“一带一路”,从太平洋到大西洋,从非洲到欧洲,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机会和信心。承载着中国特色、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又反映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华文化,跨越时空,推动世界各国利相融、民相亲、心相通,为人类文明再添华章。</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如此自信地走向世界。</p></div></div>
<div><p>【答案】经济、政治决定主化,中国经济政治实力的增强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和时代性,契合了世界人民的共同的价值追求;我们借助文化节庆活动和现代科技,拓宽传播渠道,增强传播能力,提高了文化的国际影响力。</p><p>【解析】此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中华文化的特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等相关知识。此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如此自信地走向世界。从知识范围看,属于无明确知识范围限定的主观试题,考生作答时首先要依据材料判定考查的知识范围;从设问的指向性看,属于原因类的主观试题。考生作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进行。依据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考生可围绕以下角度作答: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中国经济政治实力的增强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和时代性,契合了世界人民的共同的价值追求;我们借助文化节庆活动和现代科技,拓宽传播渠道,增强传播能力,提高了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考生围绕这些自行组织语言作答即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教育部通知,从201 7年春季开始,在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学科、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利中,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把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落实到学生教利当中去。史学专家根据大量史实研究发现:“14年抗战”的概念更科学,过去“八年抗战”的概念仅是指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开始的全国性抗战,只是十四年抗战中从局部抗战进入全面抗战的一个阶段。</p><p>    我们修正历史概念,不是记住仇恨,而是要呈现历史本来而目,客观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反映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特殊贡献和巨大牺牲,惊醒日本右翼、维护世界和平;是为了让中国人民铭记血泪史、屈辱史和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的斗争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爱国热情、凝聚民族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顽强奋斗、裔发图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p><p>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传承性与民旗精神”的知识,说明“把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落丈到学生教材当中”的必要性。</p></div></div>
<div><p>【答案】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没有文化继承就没有文化积累。把弘扬民族精神落实到教材当中,有利于学生积极继承中华民族精神,发扬爱国传统,提高政治认同。 </p><p>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把弘扬民族精神落实到教材当中,有利于学生从小形成对祖国的强烈认同感,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p><p>③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把弘扬民族精神落实到教材当中,有利于传道、授业、解惑,把中华民族精神传递给下一代,在群众中发扬光大。</p><p>④把弘扬民族精神落实到教材当中,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p><p>③把弘扬民族精神落实到教材当中,有利于对全体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有助于警醒各国牢记历史、珍惜和平。</p><p>【解析】本题的知识限定是“文化的传承性与民族精神”,设问指向是说明“把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落实到学生教材当中”的必要性。首先分析设问,要求调用的知识是“文化的传承性和民族精神”两部分知识,关键词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进教材”。由此可知,需要把“传统文化”、“教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三者建立横向联系,才能形成较为完整的答案。首先,“传统文化+教育”的角度:传统文化有继承性,教育能推动传统文化继承和传播;传统文化的特点,通过教育可以形成认同感和归属感。其次,“教育+民族精神”的角度:教育的传承功能有利于民族精神传给下一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最后展开、整合成为完整答案即可。</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安福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