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欧豪年先生是当代著名画家。他通过对水墨和色彩的大胆运用,把中国画的笔墨气韵与民族文化精神高度融合,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发挥到了极致。这说明 (    )</p><p>A.哲学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其任务就是遏示具体必事物发展的规律</p><p>B.哲学为促进人们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p><p>C.哲学是对人们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p><p>D.哲学能够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本题考查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A:哲学揭示的是世界的一般规律,A错误。</p><p>B: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并不是所有的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B错误。</p><p>C:哲学是对人们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C排除。</p><p>D:“哲学能够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正确揭示了哲学的作用,通过对水墨和色彩的大胆运用,把中国画的笔墨气韵与民族文化精神高度融合,体现哲学的作用,D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句话表明 ( )</p><p>A. 哲学决定着具体科学的发展方向</p><p>B. 具体科学决定着哲学的发展程度</p><p>C. 哲学与具体科学二者互为基础</p><p>D.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材料强调了哲学与具体科学谁也离不开谁,一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D符合题意;哲学和具体科学谁也不能决定谁,AB错误。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而不是两者互为基础,C错误。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11月5日,北斗三号首组卫星的成功发射,拉开了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组网的序幕,也为我国北斗相关产业大发展带来了曙光。这一成功表明(   )</p><p>①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②不可知论者是不存在的</p><p>③整个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④物质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①④:北斗三号首组卫星的成功发射,拉开了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组网的序幕,也为我国北斗相关产业大发展带来了曙光,这说明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也说明了物质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p><p>②:不可知论者是存在的,②错误。</p><p>③:整个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这仅仅阐释了世界的物质性,未揭示材料的主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③不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哲学的性质注定了它必须做“在黄昏中起飞的猫头鹰”,也就是“事后诸葛亮”;但它一旦产生又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成为“高鸣报晓的雄鸡”,也就是“事前诸葛亮”。哲学成为“事前诸葛亮”,体现在( )</p><p>①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br />②为社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p><p>③批判旧制度和旧思想,更新人的观念<br />④直接改造客观世界</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体现在: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预见和指明社会发展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人民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①③适合题意;②中的物质基础错误,排除;哲学不直接改造客观世界,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做好2018年经济工作,“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要长期坚持。“稳”和“进”是辩证统一的,要把握好工作节奏和力度 “稳中求进”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p><p>A.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是运动的承担者</p><p>C.运动的绝对性和永恒性是无条件的 D.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本题考查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A: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这仅仅阐释了规律的普遍性,未涉及运动和静止的关系,A不符合题意。</p><p>B:材料阐释的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而不是阐释物质与运动的关系,B不符合题意。</p><p>C:运动的绝对性和永恒性是无条件的,这仅仅阐释了运动的特征,未阐释运动和静止的关系,C不符合题意。</p><p>D:“稳”意味着相对静止,“进”意味着绝对运动,“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表明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正确且符合题意。</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11月,美国《时代》杂志亚洲版推出“中国贏了”封面报道。中国之所以能“贏”,就在于一以贯之的首创精神,催动中国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骄人成就,让世界为之惊叹。由此可见(   )</p><p>①正确意识能指导人们在改造世界过程中取得成功</p><p>②创新意识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p><p>③骄人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p><p>④只有正确意识才能在催动中国改革方面发挥作用</p><p>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本题考查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①③:中国之所以能“贏”,就在于一以贯之的首创精神,催动中国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骄人成就,让世界为之惊叹,说明了正确意识能指导人们在改造世界过程中取得成功,也说明骄人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p><p>②:意识不能起决定作用,②错误。</p><p>④:无论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能在催动中国改革方面发挥作用,只不过正确意识起推动作用,错误意识起阻碍作用,④错误。</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巨型稻”是夏新界团队历经10年之功,在现有优异种源的基础上,运用突变体诱导、野生稻远缘杂交、分子标记定向选育等一系列育种新技术,而获得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稻新种质材料,具有产量高、抗倒伏和综合效益高的特点。由此可见,“巨型稻”的研制成功( )</p><p>①标志着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正由低级向高级转变</p><p>②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发挥意识创造性的表现</p><p>③体现了客观事物的发展是依赖于科技创新来实现的</p><p>④是在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巨型稻”的研制成功是将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结果,是发挥意识创造性的表现,故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但并不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正由低级向高级转变的标志,①错误;客观事物的发展是依赖于科技创新来实现的,夸大了科技创新的作用,③错误。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金刚石是最硬的物质,但这种神话现在正在被打破。美国伯克利大学的A.Y.Liu和M.L.Cohen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在理论上预言了一种自然界并不存在的物质β—C3N4,理论计算表明,这种C3N4物质比金刚石的硬度还大。由此可见(   )</p><p>A.科学预言是真理产生的源泉动力 B.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p><p>C.要获得事物的认识必须借助于预言 D.人类在实践中推翻已有的真理认识</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A: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A错误。</p><p>B:过去,人们对金刚石是一种认识,现在人们对金刚石的认识神话被打破,并且科学家预言了一种自然界并不存在的物质比金刚石的硬度还大,这说明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B符合题意。</p><p>C:“预言”属于意识,而且不一定是正确的意识,因此“要获得事物的认识必须借助于预言”说法错误,C排除。</p><p>D:人类在实践中发展已有的真理认识,而不是推翻已有的真理,D错误。</p><p>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集安高句丽壁画》一书中,作者称图一为“剁肉图”,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看作菜刀;后有研究者结合该书图二“烤肉串”和图三“厨师扇风”,认为古人右手拿的是史称“便面”的中国古扇,因此图一应叫“烤肉图”。对文物图像命名中存在的不同见解,应坚持观点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6/23/06/94deaf87/SYS202006230602535378984921_ST/SYS202006230602535378984921_ST.001.png" width="263" height="8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真理是客观的,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p><p>B.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p><p>C.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p><p>D.真理是具体的,是相对特定的过程而言的</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A项片面,真理是对客观对象的正确认识,排除A;<br />B项符合题意,题干中起初人们把图一称为“剁肉图”,后来又把图一称为“烤肉图”,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人作出了不同的反映,虽然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真理具有客观性,对同一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B当选;<br />C、D两项观点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涉及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排除CD。<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从2017年8月至今,一场院士之间的科学争论在互联网上“刷屏”了。争论的焦点是:我国拟耗资几十亿元建设的12米望远镜,究竟用3镜系统还是4镜系统?前者强调“成熟”,后者强调“创新”。这样的争论印证了:</p><p>A. 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已具备直接的现实性</p><p>B. 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事物的影响更加显著</p><p>C. 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过程</p><p>D. 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客观性</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对于建设12米望远镜出现3镜系统还是4镜系统的争论,各有其理由,3镜系统更加成熟,是国际主流的望远镜系统,而4镜系统瞄准未来,很可能成为未来新一代天文望远镜,说明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过程,C符合题意;A认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错误;材料未体现“人们的主观世界”,排除B;D说法错误。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存在滥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行为,对农作物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构成较大威胁。植物生长调节剂有稳产增产、改善品质、增强作物抗逆性等作用,但如果使用剂量超过了允许的范围,不仅起不到生长调节的作用,反而会影响植物的产量和品质。之所以不能滥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因为</p><p>①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p><p>②人在客观联系面前是无能为力的</p><p>③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p><p>④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p><p>A. ①③</p><p>B. ①④</p><p>C. ②③</p><p>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植物生长调节剂,用好了能够产生积极作用,用不好就会起破坏作用,体现了联系的多样性,①正确;过度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产生破坏性的影响,产生不利的质变,体现了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③符合题意;人在客观联系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能够改变事物联系的具体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②观点错误;题中没有涉及事物发展的道路,④与题意无关;正确选项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资源诅咒”是一个经济学术语,指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因过度依赖资源而导致经济落后,引发诸多社会问题。这警示我们( )</p><p>①要根据人们的需要,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p><p>②要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p><p>③要坚持联系观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p><p>④要重视有利条件,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p><p>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①说法错误,联系是客观的不能说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②正确,③正确,④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不是发挥自然资源的优势,而是强调的人们对资源过度依赖带来的后果,需要转变观念,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秘鲁国会发表演讲表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拉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共同打造好中拉命运共同体这艘大船,引领中拉友好关系驶入新的航程。这表明</p><p>A.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p><p>B.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p><p>C.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前进的、上升的</p><p>D.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说尽管前进道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到达理想的彼岸,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联系的普遍性,A不符合题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说法错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C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西汉学者桓宽在《盐铁论》中说:“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下列成语与这句话包含的哲理相近的有</p><p>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p><p>②积羽沉舟,群轻折轴</p><p>③量体裁衣,入乡随俗</p><p>④对症下药,因地制宜</p><p>A. ②④</p><p>B. ③④</p><p>C. ①②</p><p>D. ①③</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包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①是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的表现,与题意不符;②体现的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不符合题意;③④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道理,符合题意;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我国成功发射了全球第一颗量子卫星,这颗量子卫星承载着率先探索星地量子通信可能性的使命。</p><p>材料一:安全地进行信息传递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之一,然而即使在信息技术飞速进步的今天,安全通信也没有完全实现。潘建伟团队在多次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证明被爱因斯坦否定的量子纠缠的存在,并证明在太空与地面之间开展远距离量子通信是有可能的。利用量子的不可分割和不可克隆,从根本上、永久性解决信息安全问题不再遥远。未来,量子科技将在金融、通信等领域率先得到应用。</p><p>材料二:随着量子信息科学的发展,科学界出现许多对于量子通信的质疑。潘建伟说,他欢迎基于科学实验的严肃的质疑。同时他表示,尽管目前中国量子通信已走在世界前列,但在量子计算、量子模拟和量子精密测量等量子技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p><p>(1)结合材料一,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说明实践在量子通信技术发展中的作用</p><p>(2)结合材料二,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潘建伟对待量子信息科学发展的态度的正确性。</p></div></div>
<div><p>【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多次科学实验的基础上, 潘建伟团队证明在太空与地面之间开展远距离量子通信是有可能的,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安全地进行信息传递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之一,由此推动着人们不断探索,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在多次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证明被爱因斯坦否定的量子纠缠的存在,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未来,量子科技将在金融、通信等领域率先得到应用,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p><p>(2)①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的根本属性是客观性,对于一个确定的客观事物,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②真理与谬误是相伴而行的,对于某一具体事物进行争论,有利于人们明晰真理,克服谬误,使真理在辩论中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或接受。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真理的认识也会存在偏差,需要在辩论中得以纠正或澄淸。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欢迎基于科学实验的严肃的质疑,并在量子技术研究上不断探索,有利于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p><p>【解析】</p><p>本题以量子卫星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量子信息科学的发展和应用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p><p>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说明实践在量子通信技术发展中的作用。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两个层次:实践的决定作用、认识的反作用,结合材料分析,可知解答本题的知识角度主要是实践的决定作用,包括来源、动力、标准、目的。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基础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在多次科学实验的基础上, 潘建伟团队证明在太空与地面之间开展远距离量子通信是有可能的。</p><p>②动力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安全地进行信息传递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之一,由此推动着人们不断探索。</p><p>③标准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在多次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证明被爱因斯坦否定的量子纠缠的存在。</p><p>④目的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未来,量子科技将在金融、通信等领域率先得到应用。</p><p>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潘建伟对待量子信息科学发展的态度的正确性。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真理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试题设问与试题情境圈定解题的知识角度: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真理和谬误、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客观性角度:联想主干知识: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的根本属性是客观性。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对于一个确定的客观事物,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②真理和谬误角度:联想主干知识:真理与谬误是相伴而行的。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对于某一具体事物进行争论,有利于人们明晰真理,克服谬误,使真理在辩论中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或接受。③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角度:联想主干知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真理的认识也会存在偏差,需要在辩论中得以纠正或澄淸。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角度:联想主干知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欢迎基于科学实验的严肃的质疑,并在量子技术研究上不断探索,有利于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p></div>
题型: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革陋习、树新风是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的重要内容。</p><p>材料一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文明程度日益提高,按理说,传统习俗也该顺应时代进步革旧立新,少些陈规陋习,多些文明新风。但在现实生活中,传统习俗中有些陋习却依然“张扬”行事,比如一些地方的高额彩礼、高价人情,已让群众苦不堪言,成为“生活不能承受之重”。</p><p>(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谈谈有些陋习为什么能够依然“张扬”行事。</p><p>材料二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不车窗抛物,不携宠物到公共场所……这些看似极小的举动,却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折射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是人的立身之本,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强化自律意识,尊重他人,自觉摒弃不文明行为,养成良好习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推动社会文明持续进步,我们这个社会才能更和谐,更宜居。</p><p>(2)结合材料二,运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的知识,诠释革陋习、树新风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的意义。</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联系具有多样性。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加上人们的传统观念、文明素质等还有待提高,陈规陋习一时还难以根除。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人们对陋习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革陋习、树新风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挫折,还需要更多群众的支持、理解和参与。</p><p>(2)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做好量的积累。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养成良好习惯,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只有从我做起,每个人自觉摒弃不文明行为,才能推动社会文明持续进步。</p><p>【解析】</p><p>本题以革陋习、树新风,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背景材料,考查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解答第(1)问,要结合材料信息和理论知识分析。“按理说,传统习俗也该顺应时代进步革旧立新,少些陈规陋习,多些文明新风”,但是“陋习”是根深蒂固的,并没有随着时代发展而销声匿迹,这体现了联系的多样性和发展道路的曲折性。第(2)问,结合知识限定分析设问。从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看,“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体现了重视量的积累,本题应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等方面,诠释革陋习、树新风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的意义。</p><p>(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谈谈有些陋习为什么能够依然“张扬”行事。</p><p>从材料可以看出,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加上人们的传统观念、文明素质等还有待提高,陈规陋习一时还难以根除。同时人们对陋习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革陋习、树新风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挫折,还需要更多群众的支持、理解和参与。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从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等方面,谈谈有些陋习为什么能够依然“张扬”行事。</p><p>(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的知识,诠释革陋习、树新风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的意义。</p><p>从材料可以看出, “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是人的立身之本,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强化自律意识,尊重他人,自觉摒弃不文明行为,养成良好习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推动社会文明持续进步,我们这个社会才能更和谐,更宜居。可运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的知识,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等方面,说明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养成良好习惯,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只有从我做起,每个人自觉摒弃不文明行为,才能推动社会文明持续进步。</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