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01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等级考)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p><p>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p><p>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p><p>C. 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p><p>D. 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根据题意,题中朱熹的观念“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是客观唯心主义,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是主观唯心主义,朱陆之争实质上是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故C入选。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故排除。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朱熹和陆九渊的观点都是唯心主义,没有唯物主义,故排除。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朱熹与陆九渊的观点都是唯心主义观点,没有唯物主义观点,不存在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故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改革开放之所以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强大生命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把握了我国的国情与实际。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p><p>A. 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p><p>B. 是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p><p>C. 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p><p>D. 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基本规律</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本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的相关知识。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A表述错误;题干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不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B不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观点本身并没有错误。题中事例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基本规律,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而并不是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基本特征,C不合题意;改革开放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强大生命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把握了我国的国情,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基本规律,D符合题意。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端奔月等古代神话,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勇于追求梦想的执着精神。如今,神舟、天宫、天眼、悟空、墨子等重大空间科技成果的相继问世,体现着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的逐步实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p><p>A. 神话故事是在改变世界的强烈愿望中产生的</p><p>B. 坚定的理想信念能够推动人类实践活动发展</p><p>C. 征服自然的理念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p><p>D. 有了伟大的梦想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A表述错误,神话故事产生于社会实践,而不是产生于强烈愿望; B符合题意,材料中,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端奔月等古代神话,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勇于追求梦想的执着精神,而神舟、天宫、天眼、悟空、墨子等重大空间科技成果的相继问世,体现着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的逐步实现,说明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坚定的理想信念能够推动人类实践活动发展; C表述错误,自然界是客观的,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征服自然; D表述错误,“有了伟大的梦想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说法太绝对。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p><p>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p><p>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以雪莱的诗句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哲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分析材料可知,材料认为:一切都处于不断的凋谢、飞逸、短促过程中,是强调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形而上学的观点。A项错误,属唯心主义观点;B项承认了绝对运动,但是否认相对静止,与题干相符,正确;C项认为承认运动,但认为是概念中的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排除;D项强调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属辩证法观点,舍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意识能动性的有( )</p><p>A. 人口结构变化、老龄化趋势导致储蓄、消费结构变化</p><p>B. 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理论推动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发展</p><p>C. 面临低碳经济的冲击,全球资源、能源需求将趋于减少</p><p>D. 国际经济秩序处于新的转型期,全球经济的复杂性上升</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能动的改造世界,B中的理论属于意识的范畴,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适合题意;人口结构的变化、能源资源减少、社会转型都属于客观现实的变化,不是意识的范畴,排除A、C、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一直受到污水排放问题的困扰。一位“草根发明家”转变思路,经过反复试验,研制成无水清洗的废旧塑料自动化生产线,脏兮兮的废旧塑料进入生产线,变成了“新鲜、干净”的塑料颗粒。这表明</p><p>①实践的需要推动人的创新能力不断发展</p><p>②批判性思维能够促进认识发展和实践创新</p><p>③观念创新决定着创新思维活动的内容和性质</p><p>④能否应用于实践是衡量创新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本题考查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以及创新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一直受到污水排放问题的困扰,这推动了“草根发明家”的创新,表明实践的需要推动人的创新能力不断发展,①正确切题。“草根发明家”转变思路是其创新成功的重要原因,表明批判性思维能够促进认识发展和实践创新,②正确切题。③夸大了认识的作用,观念创新不能决定创新思维活动的内容和性质,实践决定创新思维活动的内容和性质;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衡量创新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是正确指导实践,而不是能否应用于实践,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几年,徒步、登山和骑行等体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这些项目既充满活力又新鲜刺激,既放松精神又锻炼身体,但并不是人人都适合的。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对参与者而言最重要的是</p><p>A.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体能局限</p><p>B. 坚持从实际出发,理性评估自身状况</p><p>C. 认识潜在的优势,抓住时机赢得胜利</p><p>D. 劳逸结合,做到运动与休息相互协调</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体能局限”违背了客观规律,A错误;“认识潜在的优势,抓住时机赢得胜利”说明要坚持矛盾观点、全面认识自身缺点与长处,遵循量变质变关系原理、抓住时机促成事物质变,材料未体现,C不符合题意;徒步、登山和骑行等体育旅游项目“并不是人人都适合”,说明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既要从体育旅游项目的特点出发,又要从自身的身体特点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B符合题意;“劳逸结合,做到运动与休息相互协调”说明规律是客观的,参与者按规律办事才能成功,D有一定道理;比较BD,设问要求对参与者而言“最重要”的,B项“理性评估自身状况”与“体育旅游项目并不是人人都适合”直接关联,是最佳选项。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谷雨谷雨源自“雨生百谷”之说,古人将谷雨分为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每年4月19日至21日,当太阳到达黄经30度时为谷雨节气,此后气温迅速回升,雨量增多,适合农作物生长,农业生产进入繁忙时期,人们食香椿,赏牡丹,开始采摘谷雨茶。这说明在我国古代人们:</p><p>①认识到了节气与农业关系生产的客观联系</p><p>②将节气智慧融入生产和生活实践中</p><p>③顺应自然节律,对自然的征服</p><p>④在实践中获得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完整认识</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谷雨资料卡”说明,在我国古代人们认识到了节气与农业生产关系的客观联系,将节气智慧融入生产和生活实践中,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人们顺应自然节律进行生产和生活,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不是对自然的征服,③不符合题意,排除;④说法错误,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告打破。这启示我们</p><p>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p><p>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p><p>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告打破。这说明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正确,应选。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只有一个。BD本身说法不对。C与题意不符。故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说完这句话后在乌江边自刎而亡。唐朝诗人杜牧为此蹉叹:“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宋朝政治家王安石则认为:“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可见 ( )</p><p>①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p><p>②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的真理性取决于主体本身</p><p>③不同主体对同一客体的认识具有同样的真理性</p><p>④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受主体的知识、情感和价值观的影响</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意识活动的特点、影响认识的因素。①④:材料中的项羽、唐代诗人杜牧、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对项羽的乌江自刎的行为的认识各有所不同,这说明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同时也能够说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到了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④④正确。</p><p>②: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的真理性取决于实践,②错误。</p><p>③:不同主体对同一客体的认识可能不同,不一定都具有真理性,③错误。</p><p>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大数据算法分析可以精准推送用户感兴趣的信息,实现高效的“私人订制”;但这种个性化推送技术让用户看到的仅仅是被过滤后的信息,使用户的信息领域逐渐成为一个个“信息茧房”。长期生活在“信息茧房”中,人容易盲目自信,只相信为自己量身推送的信息,听不进其他声音。打破“信息茧房”,用户需要</p><p>①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理性对待不同声音</p><p>②坚持发展的观点,等待推送技术的自我更新</p><p>③提高自身素养,拓宽信息接收来源</p><p>④借助个性化推送技术,充分满足个体特定需求</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题目中,长期生活在“信息茧房”中,人容易盲目自信,只相信为自己量身推送的信息,听不进其他声音,因此,打破“信息茧房”,用户需要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理性对待不同声音,提高自身素养,拓宽信息接收来源。①③选项正确。②选项错误,题目中“信息茧房”的产生不是因为推送技术落后才产生的,因此,作为用户如果只是一味等待推送技术的自我更新,则不能打破“信息茧房”。④选项错误,借助个性化推送技术,充分满足个体特定需求不仅不会打破“信息茧房”,反而会助长“信息茧房”的产生。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澳大利亚,受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的“侵害”,桉树生长缓慢,成为一种优质木材。19世纪被引进美国后,桉树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又有好的水土环境,生长极快,成为易开裂和弯曲的“废材”。桉树从优质木材变成“废材”进一步印证了( )</p><p>①事物的联系是多变的,稳定的联系不存在</p><p>②人能够改变人为事物的联系,但不能建立人为事物的新联系</p><p>③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一切以条件为转移</p><p>④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愿而改变</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①:稳定的联系存在,①错误。</p><p>②:联系是客观的,包括人为事物的联系和自在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但人在联系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②错误。</p><p>③: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受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的“侵害”桉树成为优质木材,桉树被引进美国后,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又有好的环境,成为“废材”说明联系多种多样,一切以条件为转移,③符合题意。</p><p>④:桉树被引进到美国,桉树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变成了“废材”,这说明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④正确。</p><p>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漫画(文字为:书上说摘苹果要用梯子)主要讽刺了</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16/14/5b29a455/SYS201906161406549997975068_ST/SYS201906161406549997975068_ST.001.png" width="323" height="12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现象</p><p>②脱离生活实际而拘泥于书本知识的现象</p><p>③否认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的现象</p><p>④书本知识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现象</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本题考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题中漫画强调照搬照抄书本知识,脱离生活实际的现象,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②符合题意;漫画中的照搬书本,没有涉及其是否否认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③不符合题意;④选项观点表述错误,并不是所有的书本知识都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现象,排除。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科技创新中,时常存在“管理孤岛”“资源孤岛”“信息孤岛”“技术孤岛”等现象,各子系统之间的资源、信息、人才等流动不畅,导致科技创新效率低下。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就要</p><p>①立足关键部分,充分发挥其对整体功能的决定作用</p><p>②克服封闭观念,实现系统中各个要素功能的最大化</p><p>③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处理问题,促进系统优化</p><p>④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本题考查系统优化、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题中要消除科技创新的孤岛现象,就要用综合思维方式来认识和处理问题,促进系统优化,入选。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孤岛现象就是部分之间存在障碍,无法实现整体功能最大化,应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入选。①选项观点表述错误且与题干不符,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看,应该立足整体,而不是立足关键部分,且本题题干强调整体的重要性,而不是强调关键部分对整体功能的决定作用,排除。②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题中强调诸多孤岛,是强调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缺乏密切联系,而不是强调各个要素功能的最大化,排除。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毛泽东说:“战争历史中有在连战皆捷之后吃了一个败仗以至全功尽弃的,有在吃了许多败仗之后打了一个胜仗因而开展了新局面的。”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p><p>A. 处于非支配地位的部分及其变化不影响整体的功能</p><p>B. 在一些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中,整体服从和服务于部分</p><p>C.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p><p>D. 只要充分发挥部分的作用,就能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连战皆捷,吃了一个败仗以致全功尽弃。吃了许多败仗之后,一个胜仗打开新局面。可见这里所强调的一个败仗和胜仗均属于关键部分,它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C正确切题。处于非支配地位的部分及其变化也会影响整体的功能,A说法错误;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B说法错误;充分发挥部分的作用,但没有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及优化趋向,也有可能无法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在谈到领导工作的方法时强调,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部署,要一以贯之地贯彻。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这一论述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p><p>①量变比质变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p><p>②只有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才能引起质变</p><p>③量的变化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p><p>④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关系。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题中钉钉子的事例表明量变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入选。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题中事例钉钉子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是从量变到质变,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是从新的量变再到新的质变,说明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入选。①选项观点表述错误,对于事物的发展而言,量变和质变都很重要,不存在量变比质变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的结论,排除。②选项观点表述错误,只有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实现质变,且量变既包括数量的增减,还包括场所的变化,并不是只有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才能引起质变,排除。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墨菲定律”是一种心理学效应,其主要内容是: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墨菲定律告诉我们,容易犯错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不论科技多发达,事故都会发生,技术风险能够由可能性变为突发性的事实。这警示我们</p><p>A.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勇于承认矛盾,寻找正确方法解决问题</p><p>B.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决定事物的性质</p><p>C.分析事物存在状态及发展趋势时应重点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p><p>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A:“墨菲定律”认为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不论科技多发达,事故都会发生,技术风险能够由可能性变为突发性的事实。这警示我们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勇于承认矛盾,寻找正确方法解决问题,A符合题意。</p><p>B: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但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B说法错误。</p><p>C:分析事物存在状态及发展趋势时应重点把握主要矛盾及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C说法错误。</p><p>D:材料强调的是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要回避矛盾,不强调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D与题意不符。</p><p>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张照片诞生于19世纪20年代。此前,记录形象的任务主要由绘画来承担。随着照相术的产生和普及,许多画家不得不放弃拍照式的古典画法,另外选择道路,从侧重描绘客观对象形态转向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有人形容说,是照相术叩开了现代绘画的大门。这表明</p><p>A. 现代绘画的追求在于使主观映象符合客观对象</p><p>B. 内在矛盾的发现和解决是传统绘画实现变革的根据</p><p>C. 照相术作为新事物产生,则绘画作为旧事物消亡</p><p>D. 技术是从事摄影和绘画的艺术家们推崇的信条</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的相关知识。“随着照相术的产生和普及,许多画家不得不放弃拍照式的古典画法,另外选择道路,从侧重描绘客观对象形态转向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表明现代绘画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A与题意不符,排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B正确且符合题意;判断新旧事物不能以出现时间的先后为标准,“照相术作为新事物产生,则绘画作为旧事物消亡”表述错误,C错误,排除;“从侧重描绘客观对象形态转向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表明描绘或表现的内容是艺术家们推崇的信条,D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饮茶有益于健康,但“饮茗不与四时同”。一般认为春饮花茶长精神,夏饮绿茶身清凉,秋饮青茶可润燥,冬饮红茶暖心田。上述茶文化中蕴含的哲理是( )</p><p>①矛盾具有特殊性 ②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p><p>③矛盾的斗争性是相对的 ④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①符合题意,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矛盾。春夏秋冬四季饮茶各有各的好处,体现了这一点;</p><p>②符合题意,饮茶有益于健康,这是矛盾的普遍性,但“饮茗不与四时同”,又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总之,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p><p>③表述错误,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p><p>④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主次矛盾的关系。</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家庭,每个人的价值追求不尽相同,只有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才能将13亿不同的“原子”凝聚成有序的整体。这段话启示我们,认识事物</p><p>A. 既要侧重与抓住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p><p>B. 既要承认运动的相对性,又要承认静止的绝对性</p><p>C. 既要重视矛盾的特殊性,又要着重把握矛盾的普遍性</p><p>D. 既要看到发展的前进性,又要注意克服前进中的曲折性</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材料中“每个人的价值追求不尽相同”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只有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才能将13亿不同的“原子”凝聚成有序的整体”说明矛盾具有普遍性,C适合题意;A、B、D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象棋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先秦时期已有记载。象棋规则简明易懂,内涵博大精深。人们在下象棋的过程中总结了许多经验性的富有哲理的象棋谚语,如“彼强击帅,我弱求和”、“兵贵神速,抢先入局”、“棋忌只看一角”等,这些象棋谚语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p><p>①学会运用综合的分析方法</p><p>②胜败在速度,还要看局部</p><p>③掌握全局,善于抓住时机</p><p>④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①③符合题意,“彼强击帅,我弱求和”“兵贵神速,抢先入局”、“棋忌只看一角”,这些谚语体现了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立足全局,统筹考虑,学会运用综合的分析方法来认识事物,要善于抓住制胜的时机。②错误,速度很重要,但不是决定因素,谚语强调整体的重要性,没有强调局部。④错误,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故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月宫一号”是我国第一个“空间基地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地基实验装置”,由1个综合舱和2个植物舱组成,可以在高闭合度环境下栽培多种粮食作物、蔬菜、水果、蘑菇等,还可利用植物中人不吃的部分,比如作物的秸秆、蔬菜的败叶等培养黄粉虫。在“月宫一号”内全天候封闭、长期驻留的志愿者,要在舱内生活、学习,开展科研、娱乐等活动。对于这项实验,以下认识正确的有</p><p>①科学实验是探索未知的主观认识活动 ②实验能深化、检验对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的认识</p><p>③志愿者既是实践主体,又是实践对象 ④科学研究追求的是真理,不允许谬误存在</p><p>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月宫一号”所进行的各项实验说明,志愿者既是实践主体,又是实践对象,科学实验能深化、检验对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的认识,②③项符合题意;科学实验是探索未知的客观实践活动,是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①项说法错误;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科学研究就是在不断的排除谬误中追求真理,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针对学生群体中的“拖延症”现象,某校学生“创客”社团设计了一款手机应用软件,该软件具有如下功能:</p><p>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8/09/10/78474315/SYS201808091004266749241104_ST/SYS201808091004266749241104_ST.001.png" width="554" height="15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同学们从哲学角度对这一设计进行讨论,下列分析合理的有</p><p>①“目标”强调意识的目的性,能使我心无旁骛,抓紧时间</p><p>②“任务拆分”把整体分解成部分,避免因为任务庞大而畏难不前</p><p>③ “量化评估”创造了新的规律,督促我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p><p>④“同伴激励”强调外部矛盾的作用更为重要,大家会因此不甘落后</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目标”专注强调了意识的目的性,“任务拆分”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①②正确;规律是客观的,是不能被创造的,③错误;“同伴激励”强调了外因(即外部矛盾)对事物发展的重要性,但外因只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因(内部矛盾)才是事物发展的根据,不能说外部矛盾的作用更重要,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学校开展模拟创业大赛,学生们对创业项目展开了热烈的讨论。</p><p>如何才能找准市场定位?企业经营什么产品和服务?大家各抒己见,难以定夺。其中一位同学找来SWOT分析模型并介绍说:公司要根据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客观分析自己的长处、短处、机遇、威胁,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相应的结论,合理确定市场目标,赢得市场。</p><p>SWOT分析示意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10/02/06/42beb551/SYS202010020602340892360259_ST/SYS202010020602340892360259_ST.001.png" width="515" height="17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运用所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相关知识,说明SWOT分析过程的合理性。要求:结合图示相关内容,写出分析过程。</p></div></div>
<div><p>【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企业确定市场定位,必须要考虑企业的内部和外部客观情况。</p><p>②矛盾是对立统一的,要求我们一分为二看问题,企业在确定市场定位时既要考虑内部的长处和短处,又要考虑外部的机遇和威胁。</p><p>③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优化趋向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企业的整体,把各种影响企业经营的因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从而在整体上确定企业的市场定位。</p><p>【解析】</p><p>本题以利用SWOT分析法确定企业市场定位为背景材料,考查辩证唯物主义相关知识。</p><p>可紧扣材料,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等方面,说明SWOT在给企业市场定位过程中,充分考虑企业的内部和外部客观情况,既要考虑内部的长处和短处,又要考虑外部的机遇和威胁。在分析企业内外情况后,着眼于企业的整体,把各种影响企业经营的因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从而在整体上确定企业的市场定位。</p><p>本题要求运用所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相关知识,说明SWOT分析过程的合理性。要求:结合图示相关内容,写出分析过程。</p><p>从材料可以看出,SWOT在分析过程中充分考虑企业的内部和外部客观情况。在确定市场定位时既要考虑内部的长处和短处,又要考虑外部的机遇和威胁。在分析企业内外情况后,着眼于企业的整体,把各种影响企业经营的因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从而在整体上确定企业的市场定位。</p><p>可运用所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相关知识,从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矛盾是对立统一的,要求我们一分为二看问题;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优化趋向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等方面,说明SWOT分析过程的合理性。</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 如何获得真知?明朝书画家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写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南宋大诗人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指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毛泽东同志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p><p>教育部在2017年颁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方案指出普通高中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高中生要积极参与社会考察、职业体验、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共计14学分。</p><p>根据材料提示,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论证高中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必要性。</p></div></div>
<div><p>【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高中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了解社会,获得对社会的直接经验。</p><p>②实践是认识发展动力,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深化所学。</p><p>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检验所学。</p><p>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可以学以致用,克服“死读书”、“读死书”的弊端,增长本领。</p><p>【解析】</p><p>本题以高中生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背景材料,考查认识论的相关知识。</p><p>可结合材料,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检验标准、目的和归宿等方面,论证高中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了解社会,可以深化所学并在实践中检验所学,可以学以致用,克服“死读书”、“读死书”的弊端,增长实际本领。</p><p>根据材料提示,本题要求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论证高中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必要性。</p><p>从材料可以看出,高中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了解社会,获得对社会的直接经验。可以深化所学并在实践中检验所学,可以学以致用,克服“死读书”、“读死书”的弊端,增长本领。</p><p>可运用认识论的知识,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等方面,论证高中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必要性。</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辩论通常指双方彼此用一定理由来说明自己对辩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得到正确的认识。辩论双方一辨的主要任务是开篇立论,简明托要地阐明本方观点。</p><p>以“成大事者必拘小节”(正方)VS“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反方)为辩题,任选正方或反方,</p><p>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撰写一辩的辩词。</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9/20/10/645d40a0/SYS201809201005234639563765_ST/SYS201809201005234639563765_ST.001.png" width="548" height="15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本题答案不唯一。</p><p>水平一:理论运用准确,阐述问题条理清楚,逻辑严密,事例恰当,显示出较高的学科素养。</p><p>水平二:理论运用比较准确,阐述问题有条理,能用事例说明问题,显示出基本的学科素养。</p><p>(3—4分)</p><p>水平三:理论与事例存在明显欠缺。(1--2分)</p><p>水平四:答非所问或观点错误。</p><p>【解析】本题以辩论通常指双方彼此用一定理由来说明自己对辩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得到正确的认识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等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p><p>本题考查《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撰写一辩的辩词。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果从正方分析,理由主要是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这启示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对小节不可大意。如果选择反方,理由是整体和部分是有区别的,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这启示我们,应着眼于整体和全局。现实生活角度的原因,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分析。</p></div>
题型: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 什么是好电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电影经常出现“叫好”和“叫座”的矛盾,有些电影的艺术价值很高,但是票房却遭到冷遇;有些电影过度关注“眼球效应”,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立得住的文化内核,虽获得高票房,却是“低口碑”。</p><p>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表示,9月30日至10月7日我国电影票房为50. 5亿元,创同期历史新高,比此前的同档期纪录增长86.42%。三部重点影片:《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和《攀登者》8天的票房分别为22.23亿元、19.75亿元、8.23亿元。</p><p>结合材料,回答下题:</p><p>有人认为,只要能“叫座”的电影就是好电影。请运用矛盾的观点对此加以评析。</p></div></div>
<div><p>【答案】①“叫座”与“叫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叫座”固然重要,但离开“叫好”,“叫座”将不能持续,好电影应该既“叫座”又“叫好”。</p><p>②在“叫座”与“叫好”两个方面中,“叫好”体现了电影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p><p>③题中观点不仅割裂了矛盾双方的依存关系,也颠倒了主次。我们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p><p>【解析】</p><p>本题围绕好电视“叫好”和“叫座”的矛盾为背景材料,考查对立统一观点。</p><p>可结合材料,从矛盾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说明“叫座”与“叫好”作为矛盾的双方,“叫座”固然重要,但离开“叫好”,“叫座”将不能持续,好电影应该既“叫座”又“叫好”。在“叫座”与“叫好”两个方面中,“叫好”体现了电影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说明题中观点不仅割裂了矛盾双方的依存关系,也颠倒了主次,是错误的。</p><p>有人认为,只要能“叫座”的电影就是好电影。本题要求运用矛盾的观点对此加以评析。</p><p>从材料可以看出,在什么是好电影问题上,经常出现“叫好”和“叫座”的矛盾,有些电影的艺术价值很高,但是票房却遭到冷遇;有些电影过度关注“眼球效应”,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立得住的文化内核,虽获得高票房,却是“低口碑”。</p><p>因此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创作更多像《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和《攀登者》这样既叫座又叫好的影视作品。</p><p>可运用矛盾的观点,从矛盾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我们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说明“叫座”与“叫好”作为矛盾的双方,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叫座”固然重要,但离开“叫好”,“叫座”将不能持续,好电影应该既“叫座”又“叫好”。同时分析在“叫座”与“叫好”两个方面中,“叫好”体现了电影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说明题中观点不仅割裂了矛盾双方的依存关系,也颠倒了主次,是错误的。</p></div>
题型: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 新中国七十年的辉煌历程,是一段上下探索、自我革新的历史。</p><p>七十年中,我们走过弯路、绕过远路,有过“大跃进”的急于求成,有过“十年内乱”的惨痛教训,但最终我们党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实践中摸索出正确的航线。</p><p>经过七十年的砥砺奋斗,我国经济实力从建国之初的600多亿元到2018年突破90万亿元;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从解决温饱到实现总体小康,正在迈向全面小康。</p><p>习近平主席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年大会上发表讲话。习近平强调:70年来,中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成就!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p><p>结合材料,谈谈如何运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新中国七十年的辉煌历程?</p></div></div>
<div><p>【答案】①新中国七十年的历程,是自我革新的历史,这体现了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p><p>②七十年走过弯路、绕过远路,但最终我们党在实践中摸索出正确的航线,这体现了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p><p>③通过七十年的艰辛奋斗,我们党、国家、人民一步步走向了成熟,这体现了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p><p>④七十年辉煌成就的取得主要依靠我们自己艰苦奋斗,体现了在发展中,抓住了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p><p>【解析】</p><p>本题以新中国七十年的历程为背景材料,考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p><p>可结合材料,从发展的实质、发展途径、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发展的状态等方面,说明新中国七十年的历程,是自我革新的历史。既走过弯路、绕过远路,又能实践中摸索出正确的航线,依靠艰苦奋斗取得辉煌成就并一步步走向了成熟。</p><p>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谈谈如何运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新中国七十年的辉煌历程?</p><p>从材料可以看出,新中国七十年的历程,是自我革新的历史。七十年走过弯路、绕过远路,但最终我们党在实践中摸索出正确的航线。七十年辉煌成就的取得主要依靠我们自己艰苦奋斗。通过七十年的艰辛奋斗,我们党、国家、人民一步步走向了成熟。</p><p>可运用发展的观点,从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等方面,谈谈如何运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新中国七十年的辉煌历程。</p></div>
题型: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垃圾分类,势在必行。</p><p>材料一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1吨废纸可以造出850公斤好纸;1吨塑料可回炼300公斤无铅汽油和柴油;1吨废玻璃能造出2万个500毫升容量的玻璃瓶。</p><p>(1)结合材料一,运用哲学知识阐述你对“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的理解。</p><p>材料二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市规定垃圾分为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北京市则规定垃圾分为: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对此网友有不同的观点:</p><p>网友小李:全国垃圾分类标准应该统一,这样便于宣传、实施,也有利于支持垃圾桶生产企业、垃圾回收利用企业规模化生产。</p><p>网友小赵:不同地方因为人们生活习惯、地理环境等因素不同,应该因地制宜制定垃圾分类标准,这样不仅不会影响垃圾分类工作展开,反而还会使人们在对垃圾分类的不同标准问题的讨论中,使垃圾分类更加科学。</p><p>(2)你支持小李还是小赵的观点?运用哲学原理,说明理由。</p><p>材料三 北京市生活垃圾全年产生约902万吨,日均2. 47万吨,全市垃圾填埋场的填埋容量基本饱和,日益增长的生活垃圾产生量与现实垃圾处理能力存在很大缺口。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势在必行。这项工作需要我们每个人积极参与,贡献智慧和心力。</p><p>(3)北京市如何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两点意见和建议,并阐明哲学理由。</p></div></div>
<div><p>【答案】(1)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垃圾和资源是矛盾双方,如果将垃圾回收利用就可以“变废为宝”,将其转化为宝贵的资源。</p><p>(2)答案示例:</p><p>我同意小李观点。</p><p>因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都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全国垃圾分类标准制定具有共性,如果统一标准,更有利于垃圾分类的推广和实施。</p><p>我同意小赵的观点。</p><p>因为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各个地方因为生活习惯、地理环境不同,就应该因地制宜制定垃圾分类标准,这样才有利于垃圾分类的开展。</p><p>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不同地方制定不同的垃圾分类标准,使人们在对垃圾分类的不同标准问题的讨论中,使垃圾分类更加科学。</p><p>(3)①要加强宣传,在群众中树立垃圾分类的意识。因为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推动事物的发展。</p><p>②垃圾分类要建立起社区、物业和回收企业之间的联系,多方形成合力,共同解决垃圾分类难题,因为联系构成发展。</p><p>其他意见和建议言之有理,也可以酌情给分。</p><p>【解析】</p><p>本题以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为背景材料,考查哲学相关知识。</p><p>第(1)问可结合材料,从矛盾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等方面,说明如果将垃圾回收利用就可以“变废为宝”,将其转化为宝贵的资源。</p><p>第(2)问可结合材料中两人的观点,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等方面,说明全国垃圾分类标准制定具有共性,如果统一标准,更有利于垃圾分类的推广和实施。由此说明同意小李的观点。</p><p>可从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方面,说明各个地方因为生活习惯、地理环境不同,应该因地制宜制定垃圾分类标准,这样才有利于垃圾分类的开展。由此说明如同意小赵的观点。</p><p>第(3)问可结合材料,从正确的意识推动事物的发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等方面,建议北京市应加强宣传,提高群众的垃圾分类意识,同时建立起社区、物业和回收企业之间的联系,多方形成合力,既解决了生活中垃圾困境,又能够变废为宝,节约资源。</p><p>(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哲学知识阐述你对“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的理解。</p><p>从材料可以看出,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如果将垃圾回收利用就可以“变废为宝”,将其转化为宝贵的资源。</p><p>可运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对材料加以理解。</p><p>(2)你支持小李还是小赵的观点?本题要求运用哲学原理,说明理由。</p><p>从材料可以看出,网友小李认为全国垃圾分类标准应该统一,这样便于宣传、实施,也有利于支持垃圾桶生产企业、垃圾回收利用企业规模化生产。</p><p>网友小赵认为不同地方因为人们生活习惯、地理环境等因素不同,应该因地制宜制定垃圾分类标准,这样不仅不会影响垃圾分类工作展开,反而还会使人们在对垃圾分类的不同标准问题的讨论中,使垃圾分类更加科学。</p><p>如同意小李观点,可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的道理,说明全国垃圾分类标准制定具有共性,如果统一标准,更有利于垃圾分类的推广和实施。</p><p>如同意小赵的观点,可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说明各个地方因为生活习惯、地理环境不同,就应该因地制宜制定垃圾分类标准,这样才有利于垃圾分类的开展。</p><p>(3)北京市如何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本题要求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两点意见和建议,并阐明哲学理由。</p><p>从材料可以看出,北京市人口众多,生活垃圾量大,全市垃圾填埋场的填埋容量基本饱和,日益增长的生活垃圾产生量与现实垃圾处理能力存在很大缺口。因此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势在必行。</p><p>可从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推动事物的发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等方面,建议北京市应加强宣传,提高群众的垃圾分类意识,同时建立起社区、物业和回收企业之间的联系,多方形成合力,共同解决垃圾分类难题。</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