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1 23:07:27

届广东佛山第一中学高三模拟考试三文科综合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4年和2015年我国GDP增速分别为7.3%和6.9%。结合下图,下列推断正确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01a39e6c/SYS201801021804539477267880_ST/SYS201801021804539477267880_ST.001.png" width="650" height="25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①物价持续上涨,通货膨胀预期增大                </p><p>②消费总额增加,经济结构趋于优化</p><p>③经济总体平稳,物价处在合理区间                </p><p>④产能过剩凸显,经济下滑压力增大</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读图可知,2015年与2014年相比我国GDP仍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总体平稳,消费总额增加,经济结构趋于优化,CPI同比处在1%---3%之间,物价处在合理区间,②③说法符合题意。①中“物价持续上涨,通货膨胀预期增大”与题意不符。④中“产能过剩凸显”,材料没有体现。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意义重大。要让“容错”成为改革创新的“护身符”与“发动机”,我们应该有的哲学思考是    </p><p>①坚持两点论, 既要鼓励改革创新又要敢于包容各种错误 </p><p>②把握矛盾的对立统一,要在“容错”过程中及时“纠错”</p><p>③坚持共性与个性统一,坚持民主集中,反对拍脑袋决策</p><p>④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明确“容错”的界限、级别和对象</p><p>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要让“容错”成为改革创新的“护身符”与“发动机”,我们应该把握矛盾的对立统一,在“容错”过程中及时“纠错”,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明确“容错”的界限、级别和对象,②④符合题意。①中包容各种错误的说法不对。③中“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材料没有体现。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8月12日,天津滨海新区集装箱码头发生剧烈爆炸。在这样一个令举国人民悲恸万分的事故面前,天津消防人员冲在险情第一线,不顾生死,忘我战斗。他们的一句又一句朴实无华的言语,直戳我们的累点。泰达医院的医生在给一位消防队员做检查的时候,他满身烧伤,戴着氧气面罩吃力地问了一句:“大夫,火灭了吗?”医院肾内科医生李青说有一个消防队员告诉她:“现场进去了有可能就出不来,可没有办法,这就是我们的职责。”悲情下的正能量,显得更为壮烈,激励着更多的人去奉献。这告诉我们               </p><p>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p><p>②倡导奉献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p><p>③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p><p>④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p><p>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一句:“大夫,火灭了吗?”“现场进去了有可能就出不来,可没有办法,这就是我们的职责。”悲情下的正能量,激励着更多的人去奉献,这告诉我们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①④符合题意。②说法不对,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不是倡导奉献。③说法不对,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主流网站联合其他网站共同开展的“2016中国好网民”系列活动,得到了广大网民的积极响应。线下,做中国好公民;线上,做中国好网民,已经形成共识,深人人心。在互联网时代,做中国好网民要有(     )</p><p>①高度的安全意识,自觉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p><p>②文明的网络素养,不传播和使用网络流行语</p><p>③守法的行为习惯,用法律衡量个人的网上言行</p><p>④必备的防护技能,不要轻信和转发各类信息</p><p>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在互联网时代,做中国好网民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自觉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做中国好网民要有守法的行为习惯,用法律衡量个人的网上言行,①③说法符合题意。②说法不对,不传播和使用不良的网络流行语。④说法不对,不要轻信和转发各类不良信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自2016年5月1日起,“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届时,现行营业税纳税人全部改征增值税,实现了增值税对货物和服务的全覆盖。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意在</p><p>①减少重复纳税,支持服务业健康发展               </p><p>②减轻企业负担,适度提高财政赤字率</p><p>③推进全面减税,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p><p>④促进社会分工,打通增值税抵扣链条</p><p>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现行营业税纳税人全部改征增值税,实现了增值税对货物和服务的全覆盖,说明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意在减少重复纳税,支持服务业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分工,打通增值税抵扣链条,①④说法符合题意。②中“提高财政赤字率”与题意无关。③中“全面减税”的说法材料没有体现。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将于2016年9月1日起施行。</p><p>材料一  作为中国首部慈善法,是经中共中央建议,最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2016年3月16日通过的;该法规定,慈善组织应当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建立健全会计监督制度,并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等。</p><p>材料二  针对有人利用慈善名义骗人钱财,社会信用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该法对慈善活动进行了明确界定;同时在规范慈善组织设立运营、慈善财产来源和使用、开展慈善服务、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等方面作出规定。但在慈善组织的行为准则和内部治理方面,以及慈善法出台后在税收减免、宣传传播、队伍建设等方面仍需完善细则办法。尤其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我国现行税法针对捐赠方的税收优惠力度不够,甚至政策缺乏、流程繁琐,不利于慈善事业的展开。</p><p>(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慈善法的出台过程及该法的内容是如何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p><p>(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出现利用慈善名义骗人钱财的主要原因,并谈谈政府与企业在慈善事业中所应发挥的作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中国共产党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提出建议,坚持了依法执政;②全国人大行使最高立法权,坚持民主立法体现人民意志;③政府执行人大法律规定监督管理慈善组织,坚持了依法行政;④慈善组织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做到了遵守法律;⑤整个过程做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p><p>(2)原因:市场调节的自发性是出现利用慈善名义骗人钱财主要原因。(2分)</p><p>作用:①政府要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规范慈善事业;②发挥财政税收的调节作用,加大阁法及政策支持力度(4分)③形成以道德为支持、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建立慈善事业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4分)④企业要遵守法律法规,诚信经营,积极投身慈善事业,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4分)</p><p>【解析】(1)此题设问范围较大,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但设问指向具体,谈谈慈善法的出台过程及该法的内容是如何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考查的知识点是依法治国,属于措施类的题。解答时,首先解读和获取材料慈善法出台过程及该法内容的信息,找出主体:中国共产党、全国人大、政府、慈善组织;然后依据信息回扣教材知识,从:党的地位及执政方式、全国人大的职权、政府依法行政、慈善组织做到了遵守法律等方面,精心组织答案即可。</p><p>(2)此题有两小问,第一小问要求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出现利用慈善名义骗人钱财的主要原因,可从:市场调节的自发性方面思考;第二小问要求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政府与企业在慈善事业中所应发挥的作用,可从:政府的宏观调控、财政税收的调节作用、社会信用制度建设,企业要遵守法律法规、诚信经营、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方面,组织答案即可。</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届广东佛山第一中学高三模拟考试三文科综合政治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