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1 23:06:12

届江西新余第四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汽车企业确立海外发展从“走出去”向“走进去”的战略转型,在国外投资兴建整车工厂,形成涵盖研发中心、主机厂、零部件厂等在内的全产业链体系,实现生产、研发、员工的属地化。这一战略转型</p><p>①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产品的质量</p><p>②能够更加适应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增加市场份额</p><p>③有利于企业提高利用外资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p><p>④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和国际竞争力</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材料说明的是某企业生产属地化,有利于面向当地市场制定经营战略,增强竞争力,而没有体现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来提高竞争力,①不符合题意;投资③强调“利用外资”,这属于“引进来”战略,而材料中企业作法是“走进去”战略,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发展智慧城市,是为了让生活更便利;保护传承历史和地域文化,是为了让生活更丰富厚重,二者都要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发展智慧城市应根据城市自身的发展特点把握节奏性,不要盲目铺项目、搞基建,而应给城市文化留够位置和空间。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p><p>①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问题关键</p><p>②事物的质变发生在无形的量变之中</p><p>③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p><p>④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材料中未体现出把握主要矛盾,故题肢①与题意不符,排除。题肢②说法错误,因为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事物的质变,故排除;发展智慧城市应根据城市自身的发展特点把握节奏性,这说明要尊重客观规律,故题肢③正确。人们对发展智慧城市的认识说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故题肢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2016年“两会”上,“微博问政”进一步得到人大代表的青睐。很多代表通过博客、微信、电子邮件等方式与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联系,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广大网友认为今年人大代表提案的质量普遍高于往年,更接地气。“微博问政”              </p><p>①有利于人大代表更好地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p><p>②有利于人大代表更好地行使监督权</p><p>③有利于人民代表大会更好地行使提案权</p><p>④密切了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p><p>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肢②说法错误,因为人大代表没有监督权,监督权是人大的权利,故排除;微博问政没有体现人大代表的提案权,故排除题肢③;微博问政有利于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更好的行使权利,故题肢①④正确。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企业2016年上半年M商品产量为1000万件,每件商品成本为200元,市场售价为400元。2016年下半年以来,M商品原材料价格上涨20%,市场售价提高10%,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企业2016年下半年的利润比2016年上半年</p><p>A. 下降50%    B. 提高50%    C. 下降100%    D. 提高100%</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根据题意可知,2015年上半年该企业利润为(400﹣200)×1000=200000(万元);2015年下半年该企业利润为×1000×(1+50%)=300000(万元);该企业2015年下半年利润比上半年提高(300000﹣200000)÷200000=50%。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去产能”列为2016年五大结构性改革任务之首。</p><p>材料一 “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对“十三五”时期开好局起好步,推动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革命,为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p><p>材料二 2008年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央作出拉动内需的决策,“4万亿”主要投向钢铁、煤炭、汽车等制造业。再加上20多亿元的银行贷款,总规模超过了30万亿元。2009年之后,这些产能逐渐释放,逐渐形成了部分行业的过度投资。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不少重化工产品的需求规模已经达到了峰值或进入峰值区间。根据中钢协统计,2013年我国粗钢消费量7.64亿吨,是近年来的峰值,2014年为7.38亿吨,下降3.37%,2015年为7.0亿吨,再次下降5.5%。和钢铁行业一样,煤炭、水泥、平板玻璃、多晶硅等产能过剩行业都面临严峻形势,产能过剩行业也是亏损最为严重和环境污染较重的行业。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痼疾,经济步入新常态后,这个问题越发成为转型升级的羁绊。</p><p>在这一轮化解产能过剩的过程中,要落实财税支持,通过社会政策兜底,在遵循市场配置资源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好保障职工安置,化解失业风险,与“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和“一带一路”等战略相配合。</p><p>(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提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p><p>(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如此强调“去产能”的合理性,并说明如何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和领导核心,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与时俱进,体现了党的先进性,有利于提高执政能力,发挥总揽全局的领导核心作用。②中国共产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为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③这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反映了党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坚持科学执政。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④这是中国共产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彰显了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高超智慧与能力,有利于提高治理国家的能力。</p><p>(2)合理性:①由于部分行业投资过度,出现供远大于求。“去产能”既尊重了市场规律,又实行了科学的宏观调控。②“去产能”有利于推动行业结构优化和脱困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③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树立发展新理念,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p><p>措施:①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去产能”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坚持法治化和市场化原则。②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增加有效供给,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③政府要加大财税和金融政策的支持,严控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存量产能,开拓产能利用空间,支持企业积极“走出去”,拓展国外市场。④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再就业。</p><p>【解析】</p><p>(1)本题要求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提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属于原因类阶段题。考试在解答时,要注意本题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联系党的知识结构,结合材料一,可从党的地位、作用、指导思想、性质、宗旨、执政理念、执政能力等角度回答。</p><p>(2)本题要求考生分析现阶段我国强调“去产能”的合理性,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可从行业现状,“去产能”符合市场规律和宏观调控的要求,对行业结构优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意义组织答案。第二小问要求说明如何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属于措施类非选择题。结合材料二,可从市场、企业、政府、劳动者等角度组织答案即可。</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p><p>材料一 人口问题跟消费、就业、养老密切相关。“十三五”期间,“全面放开二孩”的生育政策一定会成为最受关注的一项公共政策。中国从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到2013年底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但没想到遇冷,2014年仅增加出生人口47万,远低于预计中的200万左右出生人口。尽管依然顶着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帽子,中国的人口结构已经出现严重扭曲。数据显示,中国人口已经进入了老龄化与少子化并存的新常态:一方面,中国已经处于深度老龄化阶段;另一方面,青少年人口减少将对未来的消费、劳动力供应、创新等经济活动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直接给未来养老带来挑战。由于低生育率对经济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导致人们对低生育率的严重后果估计不足:低生育的前几十年是享受人口红利,后面可能上百年要还债,拖累经济发展。</p><p>材料二  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说文解字》对孝的解释是:“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孝文化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有效途径。</p><p>(1)请运用联系观的知识,谈谈对材料一的认识。</p><p>(2)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如何促进孝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p><p>(3)某学校高一(5)班同学准备到某社区进行敬老宣传活动,请帮助他们拟订一条标语并设计一个具体活动方案。</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人口问题与消费、就业、养老密切相关。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党和国家根据国家发展状况,及时调整人口政策,促进科学发展。③关键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决定整体功能,要求搞好局部,推动整体发展。人口问题对国家长远发展有重要影响。④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国家的长远发展要求合理的人口结构。</p><p>(2)①孝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要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需要赋予孝文化新的内涵、促进孝文化创新。②增加“民主”“平等”“法治”“公正”的元素,促使孝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③辩证地分析传统孝文化的现代价值,剔除糟粕,吸取精华,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让孝文化在现代社会继续发挥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④营造孝文化的社会氛围,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崇尚孝道的社会风尚。⑤加强思想教育,重视舆论宣传,发挥孝老敬老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回答“制定关于孝文化的法律和制度建设”“提供孝文化的物质保障”等也可)</p><p>(3)标语:长情是陪伴,百善孝为先</p><p>方案:1.组织志愿者;2.募集善款;3.事前了解敬老院老人的作息时间及需要;4.准备一定的慰问品,准备一定的慰问节目;5.为老人服务(可以帮助洗理、聊天或演出)等。回答合理即可。</p><p>【解析】</p><p>(1)本题要求考生运用联系观的知识,谈谈对材料一的认识,属于认识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联系观”,因此考生在解答时,首先要明确联系观的理论体系,具体包括: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系统优化方法;然后,审读材料,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选取联系的相关知识,理论结合材料分析即可。由于本问的知识限定比较具体,故可采用以理论知识寻找材料的思路进行作答。</p><p>(2)本题要求考生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如何促进孝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属于措施类解答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本问可以从孝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元素;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古为今用;营造社会氛围,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等角度组织答案。</p><p>(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活动方案具体可行即可得分。</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届江西新余第四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