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陆川县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9月1日,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宣布在杭州KFC首推“刷脸支付”服务,“刷脸支付开通后,即便忘带钱包、手机没电,也能进行支付。在自助点餐机上选好餐,进入支付页面,选择“支付宝刷脸付”,然后进行人脸识别,大约需要1-2秒,再输入与支付宝账号绑定的手机号,确认后即可支付。无需输入密码,也不再需要掏出手机打开任何App,整个支付过程不到10秒。“刷脸支付”的落地,意味着继现金、银行卡、手机支付之后,又多了一种新的支付方式,这种支付方式</p><p>①改变了货币本质,实现直接交易    ②没有改变货币的基本职能</p><p>③创新了服务模式,方便购物消费    ④能减少现金使用,防止通货膨胀</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刷脸支付”这种支付方式并没有改变货币的本质,①不选;“刷脸支付”这种支付方式没有改变货币的基本职能,②正确;“刷脸支付”这种支付方式创新了服务模式,方便购物消费,③正确;“刷脸支付”这种支付方式并不能防止通货膨胀,④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公地悲剧”理论认为,公地作为一种公共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使用权,但没有权利阻止其他人使用,从而造成资源过度使用甚至导致枯竭。这一理论对我国经济改革的启示是</p><p>①要完善产权制度,保障市场主体的财产所有权</p><p>②要完善市场体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p><p>③要完善法律法规,强力规范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p><p>④要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和健全失信惩戒机制</p><p>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公地悲剧”理论说明如果产权问题处理不好,会对整个社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这启示我们要完善产权制度,保障市场主体的财产所有权,①正确;“公地悲剧”理论说明国家要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并不是强调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②不选;“公地悲剧”理论说明如果市场经济要健康有序发展,就必须完善法律法规,强力规范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③正确;“公地悲剧”并不是由失信等行为造成的,“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和健全失信惩戒机制”与材料无关,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 年 10 月 9 日晚,央视一套《中国民歌大会》迎来收官之夜。作为国庆期间陪伴了观众 8 个夜晚的一档综艺节目,《中国民歌大会》在圆满完成节目使命的同时,收获观众好评无数。民歌作为文化的一种承载形式,是民族精神的积淀,也是民族性格的诠释。中国 56 个民族,每个民族都因为地域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歌文化。一个个富有民族韵味的节目明快奔放、异彩纷呈。这从一个侧面表明</p><p>①由于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p><p>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p><p>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p><p>④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文化的特点的知识。材料体现的是中华文化的区域性。①是地域性,不选;材料没有体现世界性,故②无关;③④是民族性的体现,正确。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会见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时强调,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国共两党要对民族、对历史负责,巩固“九二共识”政治基础,坚决反对“台独”,持续推动各领域交流合作,不断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和亲情。两岸同胞止独促统说明了</p><p>①人们可以在实践基础上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p><p>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联系,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p><p>③人们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的活动都是有条件的   </p><p>④人为事物的联系的本质在于改变事物的原有属性</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两岸同胞止独促统,才能不断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和亲情,说明了人们可以在现有条件下,在实践基础上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尽管它们呈现“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说法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并不能改变事物的原有属性,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在即将过去2017年,人工智能无疑是最热门的领域。</p><p>材料一: 7月20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其中提到,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成为改善民生的新途径,有力支撑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形成一批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p><p>材料二:人工智能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一方面,人工智能人才还比较稀缺,整体上的人才储备比较落后,在基础研究、产业链等方面存在较大挑战。另外,大量人工智能产品缺少相关标准,相关法规还不完善。而且市场上一些人工智能产品良莠不齐,有些甚至带来消费者人身和财产的损失。</p><p>(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p><p> </p><p>(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应该如何推进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p></div></div>
<div><p>【答案】(1)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经济发展;</p><p>改善民生,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发展;</p><p>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创新驱动;</p><p>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p><p>(2)人大完善修改相关法律法规,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法律依据;</p><p>政府加强市场监管,建立行业标准,保护消费者权益;</p><p>政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支持人工智能车产业的发展;</p><p>发展科学、教育,加强人工智能产业人才的培养。</p><p>【解析】本题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生产与消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驱动战略、政府、人大等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p><p>(1)本题考查经济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等句型。解答时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等知识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统一。</p><p>(2)本题考查《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设问指向应该如何推进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措施类试题一般“一审、二定,三落实”的方法。所以“一审”就是要审读设问和材料,明确设问和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二定”在审读的基础上,依据材料信息或者设问信息,明确此题的知识指向和主体指向。“三落实”就是通过对材料和设问的分析,实现从设问到教材知识的落实,明确具体的知识体系。政治生活解决问题的主体主要有公民、政府、人大、中国共产党等,调动运用上述主体的地位、作用等知识,结合推进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p><p>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后称“红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红船,是一条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光芒万丈的信念之船、理想之船、精神之船。红船精神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p><p>回顾我党每个重大历史关头,总有精神力量的鼓舞和激励。“红船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道,共同构成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是近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p><p>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就要深入挖掘“红船精神”的时代价值。今天,首创精神昭示我们:创新是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之源,只有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精神创新发展理念,才能焕发蓬勃生机和无限活力。奋斗精神昭示我们: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意志坚强、品节刚毅。奉献精神昭示我们: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我们党才能保持根本性质、恪守根本宗旨、牢记根本使命、巩固执政地位。</p><p>(1)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弘扬红船精神的时代价值。</p><p>(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红船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p><p>(3)班级召开“弘扬红船精神”的主题班会,请就如何学习红船精神列出发言要点。</p></div></div>
<div><p>【答案】(1)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发扬首创精神,培养创新意识,能够促进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p><p>发扬奋斗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动力。</p><p>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发扬奉献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p><p>(2)红船精神是精神力量和精神财富,是近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p><p>红船精神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p><p>红船精神体现了爱国主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p><p>红船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p><p>(3)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p><p>勤奋学习,努力奋斗,掌握为国家、社会、为人民作贡献的本领;</p><p>深入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增长才干。</p><p>【解析】本题以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历史的主体、人生价值观等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p><p>(1)本题考查“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设问指向弘扬红船精神的时代价值,属于意义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主要包括: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规律、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历史的主体、人生价值观等;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等知识回答,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p><p>(2)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说明红船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是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红船精神体现了爱国主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红船精神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p><p>(3)本题设问指向班级召开“弘扬红船精神”的主题班会,请就如何学习红船精神列出发言要点。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