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九)文综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反映某农产品当前的市场供求状况(当前价格为Po)。若此时政府对该农产品进行最低价格限制,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6/09/2dc50a7d/SYS201904160949591499557563_ST/SYS201904160949591499557563_ST.001.png" width="172" height="18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寿最低限价为P1时,则该农产品可能导供大于需,引起过剩</p><p>②若最低限价为P1时,则限价对该农产品供求不产生影响</p><p>③若最低限价为P2时,则该农产品价格下降,可能出现市场短缺</p><p>④若最低限价为P2时,则限价对该农产品供求不产生影响</p><p>A. ①③</p><p>B. ①④</p><p>C. ②③</p><p>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最低限价应该高于P0,对市场才能起作用,最低限价为P2时对供求不产生影响,④正确,②③错误;最低限价为P1时,生产农产品收益会增加,农产品供给会增加,可能引起供大于求,①正确;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オ红利”是指由于人オ的规模増长及其充分利用所产生的超过同样数量简单劳动力投入所获得的经济收益。我国过去40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凭借的是“人口红利”,但未来更多要靠“人オ红利”,用好人オ至关重要。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看,充分释放“人オ红利”,政府需要</p><p>①完善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p><p>②完善海外人才引进机制,健全技术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机制</p><p>③提高科技人员的劳动报酬在企业分配中的比重</p><p>④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人才红利”是指由于人才的规模增长及其充分利用所产生的超过同样数量简单劳动力投入所获得的经济收益。这说明释放人才红利需要激发科技、劳动者素质等要素,健全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②④适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按劳分配,①错误;提高科技人员的劳动报酬的主体是企业,不是政府,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零工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有志者自主创业的主基调。它是由工作量不多的自由职业者构成的经济领域,利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快速匹配供需方。近年来兴起的滴滴快车、美团外卖、共享单车等行业中“潮汐工”就属于零工经济的表现。对于“零工经济”理解正确的是</p><p>①分享自己空闲的资源、特长,增强了劳动者就业的灵活性</p><p>②增加就业方式,大大增加劳动者收入</p><p>③更新就业观念,树立竞争就业观</p><p>④打破传统用工关系,给社会保障建设带来挑战</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零工经济”是由工作量不多的自由职业者构成的经济领域,利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快速匹配供需方。“零工经济”增强了就业的灵活性,同时也打破了传统的用工关系,对劳动、就业、培训、社保等机制都提出了巨大挑战,①④适合题意;“零工经济”可以增加劳动者收入,但不是大大增加,②错误;“零工经济”需要更新就业观念,应该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竞争就业观在材料中不体现,排除③;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3月23日-,美国对中国进口的商品进行大规模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并将相关问题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对于此举措,中国政府的态度是希望不要爆发贸易战,但如果美国政府一定要如此,中国既不会怕,也不会躲,而是已有准备,奉陪到底,希望美方悬崖勒马,慎重决策。对此认识正确的是</p><p>①世贸组织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组织,负责解决世界贸易摩擦和冲突一</p><p>②贸易保护主义能给政策国带来短期利益,但最终会影响世界经济发展</p><p>③中美贸易摩擦后我国应该放弃对外经济发展战略,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p><p>④经济全球化加强国与国的经济联系但也会加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威胁</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材料反映中美贸易摩擦,并诉诸世贸组织。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会使其短期受益,但是不利于美国与世界经济的长期发展,同时,贸易摩擦表明国与国的经济关系越来越紧密但也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经济安全威胁,②④适合题意;世贸组织是当今世界三大经济组织,负责解决成员国间的贸易摩擦和冲突,①错误;我国不会因为中美贸易摩擦放弃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和战略,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题文)检察机关全面推进网上检察院、掌上检察院和检察服务大厅建设,已全部实现案件信息公开系统、电子卷宗系统、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新闻发言人4个全覆盖,普遍开展检察开放日活动。检察机关高度重视舆论监督是因为</p><p>①具有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等特点</p><p>②可以帮助各级检察机关发现行政工作中的问题</p><p>③可以监督各级检察机关的工作,有利于维护司法公正</p><p>④可以保障公民的知情权,监督检察机关及工作人员的工作</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司法机关重视舆论监督,是为了改进司法机关的工作,维护司法公正,同时舆论监督具有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的特点,①③适合题意;检察机关指的是检察院和法院,政府是我国的行政机关,②错误;材料未体现公民的知情权,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这表明</p><p>①我国的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睦</p><p>②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基础</p><p>③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斗</p><p>④民族团结是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线</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材料体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③④适合题意;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①错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②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香港已经回归祖国20年,已经融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我们要始终准确把握“一国”和“两制”的关系,始终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始终聚焦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始终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上述材料表明</p><p>①维护国家主权是香港长期稳定的根本</p><p>②公民都必须维护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权威</p><p>③寻找中央和香港的共同国家利益是共赢的基础</p><p>④“一国两制”是我国要长期坚持的根本政治制度</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香港实行一国两制,要坚定地维护“一国”就是要维护国家主权,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就是要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的权威,①②正确;中央和香港不是国与国的关系,③错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灯彩藏着中国梦。2018年,各地的灯会都在尝试用具象的灯彩作品表达中华民族的主流价值观。比如体现 “仁”的“孔子杏坛讲学”、体现“义”的“关公千里走单骑”、体现“礼”的“孔融让梨”、体现“智”的“曹冲称象”、体现“信”的“商鞅立木建信”以及体现“廉”的“包公断案”,都在问人们讲述着中 华传统美德故事。这种特别的灯彩</p><p>①紧扣了文化建设中心环节,创新了道德教育形式</p><p>②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要求</p><p>③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集中体现</p><p>④蕴含着中华各个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追求</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新颖的灯彩形式讲述了“仁”“义”“礼”“智”“信”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紧扣了文化建设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体现了中华各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追求,①④适合题意;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要求是为人民服务,②错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灯彩不是集中体现,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高等数学里蕴含着许多哲学思想:量变与质变、微分与积分、有限与无限、离散与连续、直线与曲线、特殊与一般等,它们既对立又统一,其内在的哲学思想是人类心灵的智慧结晶,给人类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正确的方法论,对人类的思维发展又提供更大的启迪作用。上述材料表明:</p><p>①科学的哲学能够被其他学科知识证明</p><p>②哲学思想与其他学科思想符合共性和个性的关系</p><p>③其他学科思想充实和发展了哲学思想</p><p>④其他学科的思想方法蕴含在哲学思想之中</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材料讲述高等数学中印证了哲学思想,这体现了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关系,二者是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①②正确;材料不涉及哲学对其他科学的概括和总结,③错误;哲学中不包含其他学科的思想方法,只能是哲学思想体现在具体科学的思想方法中,④错误;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美术馆馆长曾这样描述艺术创作:“艺术家们以时间为刻刀,用心立意、用心创作、用心打磨的这些雕塑作品,体现了艺术的温度,这是‘匠’与‘意’在不断相互交替中所释放的能量,是艺术家心系生活、根植人民的生命热情。”上述材料告诉我们</p><p>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客观物质性</p><p>②艺术创作受到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影响</p><p>③艺术创作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摆脱事物属性的束缚</p><p>④艺术创作中要发挥主动创造性,实现心中所想</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与客观事物会完全一致,客观世界中没有的东西,意识能反映出来,恰恰说明了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一种能动的反映,不是照镜子式的机械反映。“匠”与“意”的交替打造雕塑作品,体现了艺术创作受到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影响,艺术创作应该发挥主观能动,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情感,②④适合题意;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但不具有客观物质性,①错误;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排除;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河北雄安新区地处京津冀腹地,目前正着力将其打造成一个紧密联系,有机协同城市建设典范。它将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建设雄安新区的联系观依据在于</p><p>①雄安新区在京津冀地区的发展中起统帅作用</p><p>②雄安新区建设有利于京津冀各方优化组合,彼此协调发展</p><p>③建设雄安新区属于人为联系,具有主观性</p><p>④建设雄安新区的探索体现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固有联系建立新联系</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雄安新区建设有机协调了京津冀地区发展,是对城市建设的新探索,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固有联系建立的新联系,利于京津冀各方优化组合,②④适合题意;雄安新区不是整体地位,不起统帅作用,①错误;人为联系是客观的,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红海行动》是根据“也门撤侨”的真实事件改编的影片。作为一部专业的战争电影,制作团队力求在题材、情节、枪械上做到无懈可击。为此,制作团队花费大量心血,不怕苦累、精益求精,最终实现影片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制作团队的努力付出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p><p>①前途是光明的,青年人要矢志不渝、坚持奋斗</p><p>②道路是曲折的,青年人要耐住寂寞、甘于平淡</p><p>③梦想导航人生,青年人要树立远大理想、逆境成才 </p><p>④人生重在贡献,青年人要努力奋斗、奉献社会</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红海行动》制作团队努力付出,最终取得影片制作和票房的成功,体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同时团队的努力付出表明人生价值重在贡献,青年要努力奋斗,①④适合题意;材料不涉及事物发展道路的曲折性,不涉及逆境成才,甘于平淡也不是青年人应有的态度,②③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p><p>材料一1978年11月底的一个夜晚,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神情严峻地立下“生死状”,在一张秘密契约上一一按上了鲜红的手印,实行“户户包田,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波澜壮阔的改革序幕。</p><p>40年后,小岗村新一轮改革再一次发力。为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2012年小岗村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为“三权分置”迈开了第一步;2016年,小岗村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实现了“人人持股”;同年,小岗村开展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实施6个产业项目,新建3个股份合作实体。通过改革,打包农村盘存的现有资产,引导大企业、大公司或能人志士入住农村,组建、发展龙头企业,以公司+集体+农户的模式,同呼吸,共命运,共同发展,形成共同享受改革红利的强大“综合体”,确保致富的路上一个也不掉队。</p><p>材料二习近平主席在2018新年贺词中说到,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凭着一股连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遇到过困难,我们遇到过挑战,但我们不懈奋斗、与时俱进,用勤劳、勇敢、智慧书写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故事。这就是中国的改革开放精神。</p><p>(1)结合材料一,运用,“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分析从“户户包田”到“人人持股”的变化,并对小岗村继续深化改革提出建议。</p><p>(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改革开放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p></div></div>
<div><p>【答案】(1)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三权分置”促进土地资源流转,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p><p>②国家加强宏观调控,运用“三权分置”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推动集体经济发展。</p><p>③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三权分置”都可以释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生活水平。</p><p>④创新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公司+集体+农户”的模式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维护了农民、集体和经营主体的权益。 </p><p>建议: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继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其他符合题意的建议也可给分)</p><p>(2)①改革开放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与时俱进,新时期的改革开放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p><p>②改革开放精神集中体现爱国主义,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坚持改革开放精神,努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表现。</p><p>③民族精神是中华之魂,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p><p>【解析】</p><p>本题以习近平主席在2018新年贺词中说到,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市场与宏观调控、中华民族精神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1)本题考查“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设问指向分析从“户户包田”到“人人持股”的变化,并对小岗村继续深化改革提出建议。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范围,主要包括:市场配置资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的宏观调控;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三权分置”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对小岗村继续深化改革的建议可以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角度思考分析。</p><p>(2)本题设问指向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改革开放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实际是考查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解答时首先明确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民族精神是中华之魂,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改革然后分析开放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改革开放精神集中体现爱国主义,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坚持改革开放精神,努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表现。</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p><p>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是党中央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对于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p><p>材料一</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6/09/995dde22/SYS201904160950010306150282_ST/SYS201904160950010306150282_ST.001.png" width="555" height="21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材料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实体产业发展的制胜法宝。实体经济创新首先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应用基础研究,交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支持企业布局前沿技术,加快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战略产品;其次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市场化转化机制,着力打造开放共享的跨界协同创新裁体,充分调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领军人才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再次要倡导创新文化发展。落实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搭建优质平台,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在全社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文化氛围,引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p><p>(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上述材料体现的道理。</p><p>(2)结合材料二,运用“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的知识,分析创新对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p><p>(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当前中国社会生活的热点。请以“创新进校园”为主题,结合中学生活特点,自拟2个校园创新活动,包括活动主题和形式说明。(要求所列活动贴近中学生活实际,有可行性,语言简明扼要。</p></div></div>
<div><p>【答案】(1)①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会议确定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着力点是发展实体经济,人大依法进行决议并监督政府落实,政协积极建言献策。</p><p>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十九大对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布局,确定发展实体经济作为着力点。</p><p>③人大是国家的权力机关,拥有决定权和监督权。人大依法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并对发展实体经济提出建议措施。</p><p>④政府是行政机构,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政府落实人大的报告,具体部署实体行业税费减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p><p>⑤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政府具体部署实体行业税费减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p><p>⑥人民政协旅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职能;列席人大会议的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对发展实体经济建言献策。</p><p>(2)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促进技术革新,劳动者素质提高,从而推动实体经济发展。</p><p>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科技体制改革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发挥主体作用,从而引领新一轮的生产关系变革。</p><p>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培育科技人才队伍,搭建创新平台,营造创业氛围,在全社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文化氛围,引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p><p>(3)网络微课——利用“互联网+教学”的形式,创新教学形式,丰富课堂外的师生交流;</p><p>食堂预约小灶——利用“互联网+餐饮”的形式,同学可以根据个人饮食习惯和需求,提前3日向食堂提前预约餐点;</p><p>网络约课——创新教务系统,实现同学网络选课、选教师和选教室。</p><p>【解析】</p><p>本题以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人大、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创新的作用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p><p>(1)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上述材料体现的道理,属于体现类试题。“体现类”题目的要求是:抽象出设问指定的材料内容所联系的理论知识,实现材料内容与相关知识的正确联结,并将其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解答这类题目可采用“定点—透联—作答”的三步解答法,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透联、作答。按照上述原则,把握材料关键信息“党的十九大”“人大会议”“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国务院”,调动运用各个主体的地位、作用和意义等知识进行分析。</p><p>(2)本题考查“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的知识,设问指向创新对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指向: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实体经济发展分析。</p><p>(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当前中国社会生活的热点。请以“创新进校园”为主题,结合中学生活特点,自拟2个校园创新活动,包括活动主题和形式说明。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