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1 22:22:27

届四川省成都市9校高三第四次联合模拟文综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扭住“精准”,找对“穷根”,进行靶向治疗,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到户、精准到人,以期脱贫攻坚见真效、见长效,不断提高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可见,不断提高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表明:</p><p>①狠抓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问题    </p><p>②正视矛盾的客观性,并抓住问题的核心</p><p>③攻克主要矛盾,将措施落实到位     </p><p>④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p><p>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到户、精准到人,以期脱贫攻坚见真效、见长效,不断提高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这说明不断提高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要正视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③适合题意;①材料没有体现,排除;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低碳环保生活”是指人们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    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如果说环境保护、    保护动物、节约资源等已经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那么低碳生活则是我们需要建立    的绿色生活方式。“低碳环保生活”是一种态度,我们应当积极提倡并去实践这种新    型的生活。这表明</p><p>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p><p>②尊重客观规律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p><p>③自然生态与人类发展的矛盾不可协调 </p><p>④人存在于自然系统之中并给予重大影响</p><p>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来做。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②是错误的,排除;自然生态与人类发展可以实现和谐相处,③是错误的,排除;“低碳环保生活”的出现和践行表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人与自然相互影响,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①④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精神,为加强铁路普通旅客列车运输定价成本监审,提高政府价格监管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透明度。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方面研究拟定了《铁路普通旅客列车运输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2016年11月30日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此,公民可以</p><p>①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为完善相关政策提出建议 </p><p>②通过行使表达意愿的权利,为政府积极建言献策 </p><p>③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p><p>④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行使基本民主权利</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可用排除法来做。通过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方面研究拟定了《铁路普通旅客列车运输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看出,这是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行使表达意愿的权利,②③适合题意;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是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方式,①不适合题意;公民基本民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央视《2016年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百姓投资领域前三名分别是:保险(36.79%)、股票(33.05%)、理财产品(32.69%),其余依次为黄金、楼市、创业、 期货、基金、国债等。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p><p>①投资理财渠道呈现多元化 &#xa0;&#xa0;&#xa0; &#xa0; ②我国金融市场体系逐步完善</p><p>③居民有较强的风险规避意识 &#xa0;    &#xa0;④居民偏重于风险小收益高的投资</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从题干可得,居民投资品种较多,说明投资理财渠道呈现多元化,故①符合题意,应选;投资保险处于居民投资意愿的第一位,说明居民有较强的风险规避意识,故③符合题意,应选;②从材料不能得出,排除;④说法错误,股票是高风险的投资方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在国内外出版译著《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逝水流年》等六十本,是有史以来将中国历代诗词译成英、法韵文的唯一专家。许老先生尽毕生之力所做的,就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之美,永无止境。中外名著互译共存说明</p><p>①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p><p>②不同民族文化相互融通,趋向一致</p><p>③个性寓于共性之中,并通过共性表现出来</p><p>④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文化具有多样性,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①④适合题意;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借鉴、融合,②是错误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中国古诗词中既有修身明志的警言佳句,也有风花雪月的绵柔细语,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基。</p><p>《中国诗词大会》是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激发了大众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兴趣,甚至诗词创作热情,增加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自豪之情。《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吸引了国内媒体的关注,也引起了外国媒体的报道。</p><p>(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央视播出《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积极影响。</p><p>(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分析如何正确对待中国古诗词。</p><p>(3)班级举行“品读诗词  涵养心灵”主题活动,请你提出两条具体的建议。</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彰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提升公民综合素质,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提高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③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复兴与发展;④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p><p>(2)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p><p>②对中国古诗词辩证的否定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产生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它需要吸收、保留和改造中国古诗词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p><p>③我们要克服中国古诗词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p>(3)答案须围绕主题,符合实际,科学、积极、可行。</p><p>【解析】本题以《中国诗词大会》这一文化益智节目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点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强国这一主题。试题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中华文化、文化传播、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辩证否定观系等知识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p><p>(1)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央视播出《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积极影响,属于意义类试题。解答时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运用中华文化的特点、文化交流传播、继承与发展、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有关知识进行分析。</p><p>(2)本题考查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设问指向如何正确对待中国古诗词,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范围: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中国古诗词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统一。</p><p>(3)本题是开放型题型,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发散思维能力,是一道限制性开放式问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届四川省成都市9校高三第四次联合模拟文综政治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