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六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文综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绿羊羊,喜羊羊,穿着绿色新衣裳。小街走,大街站,有谁需要赶快上。帮助老,扶持幼,宾至如归暖洋洋。”这首童谣也表达了人们对广州亚运志愿者“绿羊羊”的赞许和认可。这表明</p><p>①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p><p>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的素质</p><p>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不断砥砺自我 </p><p>④人生价值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p><p>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根据题意,本题考查人生价值的实现,题中四个选项都是人生价值实现的举措,但其中符合题中强调的有①④选项。题中“有谁需要赶快上”、“帮助老,扶持幼”,志愿者的行为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奉献社会,个人在奉献中得到社会的赞许和认可,即实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故①④入选。②③观点正确,但在题中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胡锦涛主席在2010年6月7日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说明</p><p>A.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 B.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p><p>C.办事情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D.创新的实质是“扬弃”</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略</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荷兰是世界上围海造地最多的国家,在拓展发展空间的同时,也造成了海洋水体交换能力削弱、环境容量降低,加剧了海洋环境污染。这启示我们( )</p><p>A. 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B. 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p><p>C. 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 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荷兰围海造地,在拓展发展空间的同时,也造成了海洋水体交换能力削弱、环境容量降低,加剧了海洋环境污染。这说明人们在改造世界的时候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D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人们改造世界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A选项只强调自然变化的规律性,不够全面,不合题意;客观规律可以被认识,但不可以被改造,B项观点错误;材料强调人们必须尊重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C选项强调社会发展的规律客观性,是片面的,不合题意。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两个对子”相对应的是 </p><p>①指鹿为马 乐极生悲 ②形谢神灭 理生万物 ③盲人摸象 削足适履 ④沧海桑田 断章取义</p><p>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②</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指鹿为马”体现的是唯心主义, “乐极生悲”体现的是辩证法,二者并不构成“对子”,①不选;“形谢神灭”体现了唯物主义思想,“理生万物”体现的是唯心主义思想,二者构成了“对子”,②正确;盲人摸象、削足适履体现的是都是形而上学思想,不构成“对子”,③不选;“沧海桑田”体现了辩证法,“断章取义”体现的是形而上学,二者构成了对子,因些②④正确,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青霉素的发现和提纯被视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大规模使用,越来越多的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因此,有专家指出,正是人类对抗生素的滥用塑造了超级细菌。这启示我们( )</p><p>A. 办事情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B. 正确的价值选择应遵循客观规律</p><p>C.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法改变的 D.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道路是不平坦的</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规律的知识。正是人类对抗生素的滥用塑造了超级细菌,说明细菌有自己的生存和生命规律,人们应该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科学使用抗生素,才能发挥抗生素应有的价值,B项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要抓住时机的问题,更不能促成细菌的质变,A项不合题意;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已有的联系建立新联系,说联系是无法改变的是错误的,C项观点错误;材料不涉及新事物,不能说超级细菌是新事物,新事物指的是符合发展规律,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D项不合题意。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从哲学角度看,"和合故能谐"体现了( )</p><p>A. 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B. 要重视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p><p>C.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D. 要重视部分对整体的作用</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和合故能谐”强调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部分和、合,即以合理的顺序排列,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只有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才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B项符合题意;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条件是:各部分优化组合,A项观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C项不合题意;材料强调各部分应该怎样组合,才能发挥整体功能,而不是强调部分对整体的重要性,D项不合题意。答案选B。</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rowspan="2" style="width:71.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系统的</p><p>基本特征</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337.2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系统优化方法</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166.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实践方面</p></td><td style="width:159.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认识方面</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71.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整体性</p></td><td style="width:166.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重视整体的功能</p></td><td rowspan="3" style="width:159.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71.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有序性</p></td><td style="width:166.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使各要素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71.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p></td><td style="width:166.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力求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p></td></tr></table><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被称为"中国首善"的陈光标多年来积极投身社会慈善事业,他在其公司网站上称将 捐出全部50多亿元人民币财产。陈光标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是( )</p><p>A. 人的价值就在于满足他人的需要<br />B.物质贡献是衡量人的价值大小的唯一标准<br />C.人的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br />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人的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两部分,A项不合题意;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既包括物质贡献也包括精神贡献,物质贡献并不是衡量人的价值大小的唯一标准,B项观点错误;陈光标多年来积极投身社会慈善事业,为社会做出了很大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C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陈光标顽强奋斗的精神, D项不合题意。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这段话主要告诉我们 </p><p>①理想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br />②理想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p><p>③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r />④崇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p><p>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理想能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①项观点错误;关注天空指的是人的哲学思考,人的理想和志向等,这对人类社会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②④项符合题意;材料只强调人应该有理想有目标,而不涉及社会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③项不合题意。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这是因为</p><p>A、人能认识世界,但并不一定能正确认识世界 </p><p>B、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p><p>C、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p><p>D、客观世界是无限变化发展的,人们的实践也是发展的</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本题要说明的是真理不断发展的原因,真理属于认识,而认识由实践决定,实践的发展带来认识的发展和真理的发展,D适合题意。A的说法错误,排除;B、C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排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是( )</p><p>A.画饼充饥 B.唇亡齿寒 </p><p>C.吐故纳新 D.青出于蓝而胜于蓝</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指学生通过跟老师学习,不断进步,最终超过了老师,这体现了事物是不断发展的观点,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有了老师的帮助与教导,学生才取得进步,这体现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因此,D既体现了联系的观点,又体现了发展的观点,D符合题意;画饼充饥与唇亡齿寒没有体现发展的观点,AB不符合题意;吐故纳新没有体现联系的观点,C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 2013年8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司法改革》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国司法制度迫切需要改革、完善和发展,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在此之前国家组织国内司法部门和大量法律专家深入调查司法现状,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系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八大报告,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提出司法新对策、新举措;努力做到司法政策建议符合规律、符合国情。专家分多个调研组分赴13个省区市,并到上百个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实地调研,为顺利制定白皮书奠定了重要基础。</p><p>材料二: 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这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不失时机地深化重要领域改革,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p><p>(1)结合材料一,分析相关部门和专家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p><p>(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的知识,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什么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系统进行理论学习,并深入基层单位实地调研,做到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p><p>②深入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做到了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p><p>③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提出司法新对策、新举措,努力做到司法政策建议符合规律、符合国情,既反对了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反对了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p><p>(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情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动力和制度保障。</p><p>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只能通过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通过改革要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全面进步。</p><p>【解析】本题以党和国家推动社会发展的做法为背景,从两个角度呈现出推动社会发展做出的努力,要求学生从不同的哲学角度分析设问,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哲学素养。设问范围明确,难度不大。</p><p>第一问要求学生分析相关部门和专家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可以结合教材中“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提出司法新对策、新举措,努力做到司法政策建议符合规律、符合国情,做到了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系统进行理论学习,并深入基层单位实地调研,做到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深入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做到了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p><p>第二问要求学生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的知识,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什么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本题知识限定明确,社会历史观,题目类型原因类,问题指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解读设问,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社会存在,推进改革开放是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然后联系材料,组织语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我们坚持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开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动力和制度保障;其次,知识限定范围内关于改革的基本理论,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只能通过改革,改革能够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坚持改革开放,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要求。</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材料一:面对汽车发展带来的能源和环境压力,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目前,世界主要汽车生产企业都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重大战略举措,我国众多汽车生产厂家也加大了新能源汽车研发的力度。但据一项调查显示,尽管新能源汽车耗能成本低,但鉴于其比较高的价格、充电等配套设施不完善、技术还不够成熟等原因,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面临诸多制约。</p><p>材料二: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出席第九届中国公民道德论论坛讲话时强调,雷锋精神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根本支撑,蕴含着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赤诚真情,始终具有激发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雷锋精神以人民至上为价值取向,把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当作最大幸福,始终具有感动人心、温暖社会的道德温度。新形势下弘扬雷锋精神,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迫切要求,是时代和人民的热切呼唤。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激扬人民心中蕴藏的美好思想品德,焕发人们建设文明风尚的巨大热情,把公民道德建设不断引向深入,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的思想道德支撑。</p><p>材料三:春节期间,延续上千年的燃放烟花爆竹习俗因为一场旷日持久且影响范围甚广的雾霾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新浪微博发起的“持续雾霾是否该禁放鞭炮”话题引发500多万条讨论:一种观点认为“应该禁放,燃放烟花爆竹会加重污染、增加安全事故”,另一种观点则认为 “不应禁放,不放鞭炮,就没了年味儿”。</p><p>(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谈谈你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认识。</p><p>(2)结合材料二,从 “寻觅社会的真谛”角度,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大力弘扬雷锋精神?</p><p>(3)结合材料三,你支持哪种观点,请说出3点理论依据。</p><p> </p></div></div>
<div><p>【答案】(1)①发展的实质,发展新能源汽车具有历史必然性。</p><p>②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坚持发展的观点,积极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p><p>③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坚持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勇敢接受挫折与考验。正确对待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诸多制约。</p><p>④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坚持积极做好量的准备,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坚定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举措,扎实做好各项工作。</p><p>⑤辩证的否定原理。树立创新意识。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过程中,突破成规陈说,寻找新思路,确定新观念,开拓新境界。</p><p>(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新形势下弘扬雷锋精神,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迫切要求,是时代和人民的热切呼唤。</p><p>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能激扬人民心中蕴藏的美好思想品德,焕发人们建设文明风尚的巨大热情,激发人民团结奋进,为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的思想道德支撑。 </p><p>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有利于引领社会文明风尚,推动公民道德建设,顺应社会发展规律,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p><p>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雷锋精神以人民至上为价值取向,把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当作最大幸福。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有助于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p><p>(3)参考答案一:支持禁放</p><p>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p><p>②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该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p><p>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p><p>④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p><p>⑤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社会</p><p>参考答案一:反对禁放</p><p>①文化对人的生活方式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p><p>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p><p>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p><p>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p><p>⑤坚持辩证否定观,反对简单的否定一切</p><p>【解析】本题三则材料凑在一起,材料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所以学生只需认真分析每段材料思考问题即可。第一和第二问知识范围限定明确,比较容易组织答案;第三问属于开放性问题,言之成理即可,这种设问形式灵活,学生可以发挥的余地大些,但也容易偏离设问要求。这三问都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总体难度不大。</p><p>第一问以我国新能源汽车先行试点城市面临的问题为背景,要求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谈谈你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认识。考查学生对辩证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设问知识范围限定明确,即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属于小切口深分析类型。首先分析知识范围,发展观对应的知识点有: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发展的总趋势;发展的状态;发展的环节。然后把知识对接材料:1.新能源汽车必然要代替传统汽车,这符合发展的实质;2.新能源汽车也是不断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新能源汽车;3.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诸多制约,说明新能源车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要准备克服新能源车发展过程中的困难,也要对其充满信心;4.要扎实做好新能源车的研究,逐步完善,新能源车代替传统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坚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注重量的积累;5. 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过程中,突破成规陈说,寻找新思路,确定新观念,开拓新境界,要树立创新意识,打破常规。然后组织成完整答案即可。</p><p>第二问要求从 “寻觅社会的真谛”角度,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大力弘扬雷锋精神。这是知识范围是《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的内容,最常用的原理和方法论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改革的实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者等。把这些原理对接材料进行取舍即可。</p><p>第三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需要学生需要学生材料中的两种观点进行分析,并从中选取任一观点说明其理由。本题并未限定学生答题所用知识的范围,学生可以从文化生活角度进行说明,也可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甚至可以从经济生活角度进行分析,学生所选理论只要能够说明该观点即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