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1 21:28:32

年高考政治重要考点练习卷: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三步走”战略,目前已顺利实现头两步目标;世纪之交党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也即将实现。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上述战略部署的哲学依据是;</p><p>①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征</p><p>②事物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p><p>③事物的发展最终要通过量变得以实现</p><p>④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要经历曲折的过程</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此题考查发展的普遍性、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本题需要学生准确把握题干主旨,结合教材所学,选出答案。世纪之交党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也即将实现。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说明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反映了事物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①②正确;事物的发展最终通过质变得以实现,③说法错误;材料中揭示了发展的普遍性,并没有强调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我国在确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提出在21世纪实现三个“零增长”:2030年实现人口规模“零增长”;2040年实现能源资源消耗速率的“零增长”;2050年实现生态环境退化速率的“零增长”。这一目标的确立,从哲学上看 ()</p><p>A. 坚持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变规律的观点</p><p>B. 坚持了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p><p>C. 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和发展</p><p>D. 否认了事物的运动、变化与发展</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国家在确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提出三个“零增长”,表明国家坚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故B选项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改变,排除;C属于政治生活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D说法错误,提出三个“零增长”,承认了事物的运动、变化与发展,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20年间,“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就像一棵幼苗,在风雨中茁壮成长,结出了累累硕果。我们要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恒心,推动“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更大成就。下列诗句与材料蕴含哲理一致的是(  )</p><p>①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p><p>②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p><p>③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 </p><p>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p><p>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材料主旨和引用的古诗蕴含的哲理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体现了用发展观点看问题,①项符合题意;“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体现了事物是绝对运动的,②项不合题意;“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体现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③项符合题意;“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体现了事物是绝对运动的,④项不合题意。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1982年到2017年,从金水河到国旗杆,2,5万多次升旗任务,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创下了高标准、零失误的奇迹。辉煌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是不间断的付出,是“一天一个两万五,两年一个新长征”的艰苦磨砺。这表明</p><p>①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必然导致质变</p><p>②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p><p>③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p><p>④意识对于人们认识世界具有促进作用</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量变必然导致质变”观点错误,①不选;“辉煌背后是不间断的付出”表明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②正确;责任感促使国旗护卫队艰苦训练,创下了零失误的奇迹,这表明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③正确;正确的意识才对人们认识世界具有促进作用,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面临难得机遇,具备坚实基础,拥有无比信心。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前进道路从来不会是一片坦途,必然会面对各种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同志在庆祝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表明</p><p>①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p><p>②实现民族复兴的自信源于对事物发展趋势的深刻把握</p><p>③善于分析复杂事物的主要矛盾才能推动中国梦的实现</p><p>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决矛盾是我们取得胜利的法宝</p><p>&#xa0;</p><p>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①选项表述本身错误,排除。③选项强调抓主要矛盾,与题意不符。题目中,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前进道路从来不会是一片坦途,必然会面对各种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这说明了实现民族复兴的自信源于对事物发展趋势的深刻把握,故②入选。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进行伟大斗争,表明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决矛盾是我们取得胜利的法宝;故④入选。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日常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大局息息相关。“选择绿色的生活方式,只在举手之劳间:换用节能灯、使用再生纸、尽量乘坐公交车……我们能否逃脱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灾难?答案由你我的行动决定!”这段话启示我们( )</p><p>①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p><p>②必须重视局部作用,推动整体的发展</p><p>③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p><p>④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强调用部分影响整体,用量变促进质变,并没有涉及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没有涉及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故排除题肢①③。材料强调日常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大局息息相关,启示我们必须重视局部作用,推动整体的发展,同时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故题肢②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寓言故事、成语俗语、诗词中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据此回答问题。</p><p>【1】郑板桥有诗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其中的哲学寓意是</p><p>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xa0;&#xa0;&#xa0;&#xa0;&#xa0;&#xa0; </p><p>②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p><p>③旧事物不符合发展规律&#xa0;&#xa0;&#xa0;&#xa0;&#xa0;&#xa0;&#xa0;&#xa0; </p><p>④新事物的成长要靠人们的热情扶持</p><p>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p><p>【2】许多成语典故中蕴含着不同学派的哲学思考。下列能体现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是</p><p>①纸上谈兵&#xa0;&#xa0;&#xa0;&#xa0;            ②士别三日&#xa0;&#xa0;&#xa0;&#xa0;&#xa0;&#xa0;           ③庄周梦蝶&#xa0;&#xa0;&#xa0;&#xa0;&#xa0;&#xa0;          ④刻舟求剑</p><p>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p><p>【3】人们经常引用老话儿支持自己的观点。但有些老话儿之间似乎也有冲突,如“好马不吃回头草”与“浪子回头金不换”,“退一步海阔天空”与“狭路相逢勇者胜”等等。这些看似相互冲突的老话儿</p><p>①各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xa0;&#xa0;&#xa0;&#xa0;&#xa0;&#xa0;                       ②其正确性无法被检验</p><p>③不应被机械地照搬套用&#xa0;&#xa0;&#xa0;&#xa0;&#xa0;&#xa0;                       ④会导致人们无所适从</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p><p>【1】C</p><p>【2】D</p><p>【3】B</p><p>【解析】本题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寓言故事、成语俗语、诗词中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为话题设置情境,考查发展的实质、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真理的条件性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p><p>【1】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郑板桥有诗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这体现了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同时说明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①②④适合题意;③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p><p>【2】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二者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矛盾。纸上谈兵是唯心主义;士别三日是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庄周梦蝶是不可知论,刻舟求剑是否认运动,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②④体现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①③不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p><p>【3】真理具有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具有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些看似相互冲突的老话儿各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不应被机械地照搬套用,①③适合题意;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错误;④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创新驱动发展要依靠知识创新,而知识产权在保护、促进知识创新中起重要作用。用好知识产权这个重要杠杆,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这说明知识产权是创新驱动发展的</p><p>A. 根据    B. 条件    C. 源泉    D. 结果</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知识产权是创新驱动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也就是说知识产权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条件,故B符合题意;国内外现实的客观实际是创新驱动发展的依据,A项不选;社会实践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源泉,C项不选;保护知识产权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前提与条件,不是它的结果,D不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与普通微信群不一样,“日行一善”微信群有个特别的群规,群友发出的红包不能抢。所有微信红包里的钱,都被用来帮助贫困人群,日行一善,积小善成大善,弘扬社会正能量。材料表明</p><p>①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p><p>②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p><p>③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因时而变的    </p><p>④量变引起质变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日行一善”微信群用红包来帮助贫困人群,这体现了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①当选;日行一善,积小善成大善,这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②当选;③说法过于绝对;④说法错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上升性。正确答案是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因奋进,始得辉煌。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拿出“滴水穿石”的决心和信心,勇于面对和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既要敢予出招又要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这说明</p><p>①任何事物的最终发展都是通过一个个量变实现的</p><p>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p><p>③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p><p>④勇毅和奋进是改革取得成功的前提</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拿出“滴水穿石”的决心和信心,勇于面对和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既要敢予出招又要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这说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既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时刻准备走曲折的路,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②③适合题意;任何事物的最终发展都是通过质变实现的,①错误;尊重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④错误;故选C。</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内话于心,外化于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材料:公务员为群众办好每一件事,商家为消费者提供货真价实的商品,你看见需要帮助的人就热心搭把手……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每个人担负起一份道德责任,就会将社会的道德水准托起一分,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早日实现。</p><p>结合材料,运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诠释个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意义。</p><p>&#xa0;</p></div></div>
<div><p>【答案】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这就要求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重视量的积累,只有每个人都积极践行社会主义道德,才能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创造条件;</p><p>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就要求我们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积极促成质变,每个人都应该勇于承担道德责任,不断促进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争取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p><p>【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诠释个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意义,属于意义类的解答题。本题答题知识范围明确,即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考生在分析说明时要回忆有关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的内容,然后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考生在分析说明时可从量变与质变两个角度分别思考回答即可。</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年高考政治重要考点练习卷: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