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1 21:22:24

燕博园届高三3月综合能力测试(CAT)(二)政治试卷(全国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8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的新个税法,将个人所得基本减除费用标准(即个税起征点)从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据此可知,新个税法</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26/08/9f783dd0/SYS201906260804544360378820_ST/SYS201906260804544360378820_ST.001.png" width="451" height="23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xa0;</p><p>A. 源于我国居民收入来源日趋扩大的现实要求</p><p>B. 有助于调节不同社会群体间收入水平的差异</p><p>C. 旨在关注低收入者需要,防止社会两极分化</p><p>D. 体现了高收入者多纳税,中低收入者不纳税</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个人所得税的作用。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B项正确且符合题意。个税改革的根源是国民经济的发展,目的是减轻人民群众负担,A项错误,排除;个税改革不仅仅关注低收入者,也关注中等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C项表述错误,排除;个税实行比例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低,图表体现了高收入者多纳税,但中低收入者不是不纳税,而是少纳税或者不纳税,D项表述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2018年9月24日,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美国送来了一份“厚礼”:对我国2000亿美元输美商品征收10%的关税;随即中国“回礼”,对美国600亿美元商品征收10%或5%的关税。甲、乙商品是互补品。甲商品名列于中国“回礼”的商品目录中,乙商品在中国市场的需求量将发生的变化是</p><p>A.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26/08/9f783dd0/SYS201906260804545992507381_ST/SYS201906260804545992507381_ST.001.png" width="132" height="13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B.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26/08/9f783dd0/SYS201906260804545992507381_ST/SYS201906260804545992507381_ST.002.png" width="128" height="14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C.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26/08/9f783dd0/SYS201906260804545992507381_ST/SYS201906260804545992507381_ST.003.png" width="126" height="13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D.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26/08/9f783dd0/SYS201906260804545992507381_ST/SYS201906260804545992507381_ST.004.png" width="121" height="13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本题考查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在具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需求减少。本题中根据箭头方向,应该是乙商品价格不变。甲商品因加征关税,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甲乙是互补商品,那么乙商品需求量也减少,需求曲线应该是向左平移,故A项和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D项符合题意;B项是供给曲线示意图,反映的是商品价格越高,供给越多,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少子老龄化”包含“少子化”和“老龄化”两个方面。据统计,2017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9亿,比上年末增长73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43%。60周岁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应对“少子老龄化”将是中国社会面临的长期课题。以下政策有助于解决“少子老龄化”的有</p><p>①通过税收专项附加扣除政策,从经济上鼓励生育</p><p>②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供养老服务基本保障</p><p>③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大幅度提高老年人的养老金</p><p>④将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控制我国人口增长率</p><p>A. ①②&#xa0;B. ①④&#xa0;C. ②③&#xa0;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本题以人口“少子老龄化”的社会现实为背景,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题肢①“通过税收专项附加扣除政策,从经济上鼓励生育”利于“人口少子化”问题的解决,符合题意;题肢②“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供养老服务基本保障”目的是鼓励适育夫妇生育,增加出生人口数量,同时通过提供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保障,符合题意;题肢③表述错误,大幅度增加养老金,会增加财政负担,而且属于再分配,过分侧重公平,阻碍了效率和市场活力,排除;题肢④“将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控制我国人口增长率”是导致“人口少子化”的一个原因,不是解决“人口少子化”的措施,而且会加剧老龄化进程,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下表是2017年到2018年部分外币与人民币的汇率变化情况。据此分析,2018年</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26/08/9f783dd0/SYS201906260804548104460276_ST/SYS201906260804548104460276_ST.001.png" width="497" height="11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我国的美元外汇储备贬值了</p><p>B. 我国居民去欧洲旅游更加划算了</p><p>C. 我国商品出口英国价格下降</p><p>D. 我国进口澳大利亚商品价格上涨</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汇率变动的影响。从图表可以看出,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升高,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图中欧元兑人民币汇率升高,欧元升值,人民币贬值,我国居民赴欧旅游成本增加,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同样,英镑兑人民币汇率升高,英镑升值,人民币贬值,我国商品出口英国下降,C项符合题意;图中澳元对人民币汇率下跌,澳元贬值,人民币升值,我国进口澳大利亚商品价格下降,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市政府提出“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作要求。近一年来,他们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探索乡镇基层与行政部门、街道社区与职能部门统筹协调、联合执法的工作机制,解决了许多地区的环境“痼疾顽症”和安全隐患乱点,有效破解了基层治理抓落实“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这一做法</p><p>A. 有力地拓宽了政府依法行政的渠道</p><p>B. 提高了当地政府的工作效能</p><p>C. 实现了政府和街乡基层职能的融合</p><p>D. 创新了街乡民主管理的途径</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根据材料,“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是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效率的一个有效尝试并不是拓宽政府依法行政的渠道,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有效破解了基层治理抓落实“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使政府工作效能显著提高,B项符合题意;“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探索乡镇基层与行政部门、街道社区与职能部门统筹协调、联合执法的工作机制,不是政府和街乡基层职能的融合,政府有行政机关的职能,街道社区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不是行政机关,其职能与政府职能性质不同,有严格界限,C项表述错误,排除;民主管理是指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是政府集中相关部门联合执法,不是创新街乡民主管理,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广深港高铁投入运营以后在西九龙总站实施“一地两检"。香港有人提出,“一地两检”的方案违反了香港特区基本法第18条第二款规定。但根据香港基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之规定:“本法的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这直接宣告了“一地两检”安排的合宪性,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这说明</p><p>A.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我国具有最高法律地位</p><p>B. 我国的任何大事,最终必须由人大常委会进行解释</p><p>C. 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p><p>D. 香港基本法中与宪法相悖内容要由人大常委会解释</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本题考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的相关知识。“一地两检”安排的合宪性,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A项正确且符合题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国家重大事项,B项表述错误,排除;民主集中制的表现主要是人大与人民的关系、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题中材料并未体现民主集中制,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条款无效,不需要解释,D项表述错误。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个别西方国家将“一带一路”倡议看作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并刻意强调两者形式上的相似,实质上与马歇尔计划不同,“一带一路”绝不会导致中国在相关区域形成一个军事集团,中国完全是和平意图。这种经济合作,并不会改变现存的安全格局。对此,以下观点正确的是</p><p>①个别西方国家强调二者的一致性,是受西方“国强必霸”惯性思维的影响</p><p>②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主导该世界太久,“一带一路”正力求突破这一法则</p><p>③二者本质区别是以全球霸权为图谋,还是兼顾各方利益,力求互利共赢</p><p>④“一带一路”就是要改变“马歇尔计划”划分的势力范围,维护我国根本利益</p><p>A. ①②&#xa0;B. ①③&#xa0;C. ②④&#xa0;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西方国家将“一带一路”倡议看作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刻意指责“一带一路”构想,反映了西方国家坚持“国强必霸”惯性思维,①符合题意;“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行,是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外交宗旨的具体体现,“一带一路”并不会改变现存的安全格局,说明中国在政治上维护“一带一路”沿线现状前提下致力于加速本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符合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权益,题肢②④不符合题意;“马歇尔计划”是西方霸权主义的产物,“一带一路”倡议是兼顾沿线各方利益,促进共同发展,③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7月4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银龄讲学计划实施方案》,决定从2018年起,以自愿、择优原则,公开招募优秀退休校长、教研员、特级教师、高级教师等到贫困地区农村学校讲学。此举对实现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于</p><p>①可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城乡间教育公平</p><p>②拓宽农村优秀教师补充渠道,促进农村教师成长</p><p>③提高农村教育发展质量,助推农村学生建康发展</p><p>④为优秀银龄教师搭建平台,让他们能够发挥余热</p><p>A. ①②&#xa0;B. ①④&#xa0;C. ②③&#xa0;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协调发展理念的相关知识。贯彻协调发展理念要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解题的着眼点在于银龄讲学计划对实现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实现城乡间教育公平,最根本的是加快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缩小区域、城乡经济发展差距,为加快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银龄讲学计划有利于实现城乡间教育公平,题肢①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与题意不符,排除;招募优秀退休校长、教研员、特级教师、高级教师等到贫困地区农村学校讲学,可以拓宽农村优秀教师补充渠道,促进农村教师成长,提高农村教育发展质量,助推农村学生建康发展,题肢②和③符合题意;题目指向是银龄讲学计划对实现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实施目的是加速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发展,而不是对城里教师发展的意义,题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在15年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科技工作者共开展了300余项科研攻关,创造了40多项新专利,使大桥创造了7项“世界之最”。在隧管安装结束后,开出天价指导费的外国公司专门邀请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进行经验交流,并主动升起中国国旗、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以示敬重与欢迎。这说明</p><p>①文化生产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显</p><p>②科学技术发展已成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p><p>③我国科学技术和文化产业已经全面领先西方国家</p><p>④文化发展可以提高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p><p>A. ①②&#xa0;B. ①④&#xa0;C. ②③&#xa0;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的相关知识。港珠澳大桥的建设,隧管难题的解决都是科研工作者进行科研攻关,发明创造的结果,也赢得了外国人的尊重,题肢①正确且符合题意;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题肢②表述错误,排除;我国科学技术和文化产业在很多方面已经领先西方国家,题肢③“全面领先”表述错误,排除;港珠澳大桥的建设,隧管难题的解决赢得了外国人的尊重,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一个具体体现,题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流行语不断更新。2018年以来,“安排的明明白白,“一首凉凉送给你”、“家里有矿”、“C位出道”等流行语被快速刷屏,深受网民追捧。这说明</p><p>A. 人们对同类事物生往会形成相同看法</p><p>B. 意识起源的客观性决定认识的客观性</p><p>C. 同一历史时期会出现相似的认识理念</p><p>D.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本题以网络流行语为背景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A项表述错误,排除;实践决定认识,B项表述错误,排除;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流行语不断更新。说明网络流行语是在社会生活的实际中出现并随之变化的,D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老乌鸦通过丢石子顺畅喝到了瓶子里的水的方法被写到教科书里。忽然有一天,飞来了另外一群乌鸦。这群乌鸦根本不会衔石子,但个个嘴里带着一根吸管。“新乌鸦喝水”的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26/08/9f783dd0/SYS201906260804555440946113_ST/SYS201906260804555440946113_ST.001.png" width="257" height="19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对规律的认识要随着规律的变化而变化</p><p>B. 问题解决方法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p><p>C. 老乌鸦没有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p><p>D. 改革创新应打破原有的套路,另辟他径</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创新的有关知识。题中材料通过“新乌鸦喝水”启示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坚持用创新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A项和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符合题意;创新应在原有基础上突破成规陈说,寻找新思路,运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D项表述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通常,人们普遍认为,爱挑毛病的人是“刺儿头”,沉默寡言的人城府深;活泼的人毛躁,内向的人老实;青年人开化,老年人迂腐。这种对某人或某一类人产生定性看法的现象,被称为“刻板效应”。然而,“刻板”往往与事实不符,影响人们对人和事做出客观评价。这说明</p><p>①矛盾双方不断运动变化,对事物不宜有定性看法</p><p>②要全面地看问题,不能用同类中的重点代替两点</p><p>③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不能以点带面、以偏概全</p><p>④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用共性掩盖个性</p><p>A. ①②&#xa0;B. ①③&#xa0;C. ②④&#xa0;D. 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本题考查矛盾的有关知识。“刻板”往往与事实不符,说明题中“沉默寡言的人城府深;活泼的人毛躁,内向的人老实;青年人开化,老年人迂腐。”现象都不尽然。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事物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题肢①中“对事物不宜有定性看法”说法错误,排除;题肢②中“不能用同类中的重点代替两点”,这是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的延伸,不符合题意,排除;题肢③和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CCTV《新闻联播》曾在头条报道BOE(京东方),将其作为供给侧改革成功案例。作为全球半导体显示领域领先企业,京东方提出的行业“生存定律”已被业界公认:如果产品的价格不变,产品性能必须每36个月提升一倍以上,否则就会被市场淘汰。在京东方内部,技术进步速度要求提到18个月。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说:“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疲软的产品。”关于供给侧改革,他说:“我理解的供給侧改革就是说,要不断地利用产品和技术的创新,去发现新的市场需求,然后通过拓展新的市场需求,进一步来支撑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2018年上半年,BOE(京东方)电视面板总出货量高达到2250万片,同比增长47%。这背后最重要原因正是因为BOE(京东方)不断丰富产品结构,积极布局大尺寸市场主流机种,49英寸、55英寸、65英寸等大尺寸面板出货同比暴涨了176.2%。</p><p>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京东方“生存定律”对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启示。</p></div></div>
<div><p>【答案】①深化供给侧改革必须树立创新发展理念,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避免低价竞争,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的直接目的—利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p><p>②深化供给侧改革必须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面向市场优化产品结构,不断提升企业产品性能(质量),用高质量发展引领市场需求的变化发展,从而增强企业市场占有力。</p><p>【解析】</p><p>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试题结构为试题情境(材料)+运用xx知识+分析某主体行为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本题是分析怎么样,即行为主体是怎么做的。解答时要注意试题的知识逻辑,即材料中和设问中包含或者暗含的教材知识体系。</p><p>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疲软的产品。”发现新的市场需求,然后通过拓展新的市场需求,说明企业要面向市场,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吸引消费者,优化产品结构,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京东方技术进步速度远远快于产品性能提升速度。不断地利用产品和技术的创新,去发现新的市场需求,然后通过拓展新的市场需求,进一步来支撑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说明企业要想经营成功就必须坚持不断进行科技研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企业经营成功还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联系本题材料,要贯彻创新发展理念。</p></div>

    题型: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枫桥经验”诞生时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基层党组织发动群众,对存在破坏行为和潜藏破坏活动的人进行“评审和说理”,由群众监督改造他们,不把矛盾和尖锐问题“上交”,最终把他们中间的绝大多数改造成新人。由此进一步扩展到在基层社会管理中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依靠基层组织和广大群众,就地解决当地发生的各种矛盾、化解纠纷,最大限度地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1963年11月毛泽东同志批示总结和推广“枫桥经验”;2003年11月以后,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对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说,“枫桥经验”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却具有经久不衰的历史意义和新鲜的时代内涵;“枫桥经验”诞生于浙江农村,却有着全国性的广泛影响和全局性的指导作用;“枫桥经验”出自基层干部群众的创造,却成为我们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的一面旗帜和一个标杆。</p><p>结合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的两代领导人为什么要大力推广“枫桥经验”。</p></div></div>
<div><p>【答案】理论依据: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②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③中国共产党坚持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中。“枫桥经验”核心就是通过基层党组织发动群众,依靠基层组织和广大群众,就地解决当地发生的各种矛盾。</p><p>现实意义:①有利于巩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威信,加强党的领导。②有利于提高基层组织的工作主动性和工作效率,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③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主人翁意识和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p><p>【解析】</p><p>本题限定的知识范围是政治生活,分析的行为主体是中国共产党,试题指向是“为什么”,即理论依据+意义(积极影响),解答时应构建中国共产党的知识体系,然后结合材料包含的知识点作答。</p><p>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治国方略。本题以毛泽东主席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55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15周年为背景,考查考生对党的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解读材料的能力。其意图是了解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组织答案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材料与理论的有机结合,并对相应知识进行适当拓展,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两个方面作答。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中国人民和中户民族的先锋队,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治国方略是依法治国,地位是中国的执政党。材料中通过基层党组织发动群众,对存在破坏行为和潜藏破坏活动的人进行“评审和说理”,由群众监督改造他们,不把矛盾和尖锐问题“上交”,最终把他们中间的绝大多数改造成新人。说明党依靠群众,坚持群众路线。“就地解决当地发生的各种矛盾、化解纠纷,最大限度地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说明党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枫桥经验”出自基层干部群众的创造,却成为我们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的一面旗帜和一个标杆。说明党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p></div>

    题型: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26/08/9f783dd0/SYS201906260804560825256132_ST/SYS201906260804560825256132_ST.001.png" width="478" height="28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分析小餐桌见证了我国居民生活消费的哪些大变化。</p><p>(2)请结合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饮食文化不断发展的重要作用。</p><p>(3)请另举两个“以小见大”的实例,介绍你所知道的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果。</p></div></div>
<div><p>【答案】(1)①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我们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小餐桌见证了我国居民生活消费理念的大变化。从吃为生存,到吃讲胃口,再到吃论健康养生,改革开放40年来居民生活消费理念的变化,与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和谐等因素紧密相连,相互促进。②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我们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小餐桌见证了我国居民生活消费质量的大变化。改革开放40年来餐桌上品种和数量的增多、品质的提升,体现了我国居民物质生活的前进和上升,见证了我国从低收入国家前进到中等收入偏上(或较高水平)国家的过程。</p><p>(2)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饮食文化能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促进餐饮产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提高经济发展水平。②文化塑造人生。饮食文化的发展在推动人民生活消费升级换代的同时,也丰富了人民的精神世界,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③饮食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④饮食文化的发展,有利于让人们记住乡愁,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显示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p><p>(3)答案示例:①改革开放40年小剪纸见证大变迁;②改革开放四十年小门票记录大时代;</p><p>【解析】</p><p>本题以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人餐桌消费和餐桌文化为背景,主要考查考生学科综合能力,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读时政信息的能力。第一问,知识限定明确,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相关知识,题目类型为体现类试题,问题指向是我国居民生活消费的大变化;第二问,知识限定为文化生活,问题指向为我国饮食文化不断发展的重要作用,属于意义类试题,解答时把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和材料结合起来,一般用“有利于……”的句型组织答案;第三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时坚持发散思维,但要形散神聚,讲求学科性。</p><p>本题属于学科综合试题,要求考生分别从哲学、文化生活知识进行解答,并用时政性语言概括材料。第一问,需要运用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分析材料,需要用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和发展的普遍性与发展的实质对材料进行解读。随着经济的提升,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折射社会的变迁,说明我国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变化,从为生存到讲胃口到讲健康养生,这些都与我国经济社会情况密切相关,相互促进,反映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餐桌上菜品的丰富,品质的提升,说明居民收入水平在提高,物质生活水平在提高,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第二问,试题限定范围为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问题指向为我国不断变化发展的重要作用,根据材料需要用文化的作用的有关知识分析饮食文化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人生生活水平,人的发展,文化本身的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的积极影响;第三问,属于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但可以有范例,回答此类题目要结合材料,坚持学科性、时效性、创新性、精炼性、宣传性的原则,传播正能量,不可口语化。</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燕博园届高三3月综合能力测试(CAT)(二)政治试卷(全国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