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四川省射洪中学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试卷 文综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我国提出培育工匠精神旨在</p><p>①实现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梦想</p><p>②促进劳动者形成严谨、敬业、技艺精湛的职业追求</p><p>③实现劳动者就业,保障劳动者权益</p><p>④促进大众创业,增强市场活力</p><p>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我国提出培育工匠精神旨在促进劳动者形成严谨、敬业、技艺精湛的职业追求,实现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梦想,①②适合题意;③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工匠精神与大众创业、市场活力无关,排除④;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p><p>材料一: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剧,企业投资萎缩,缺乏活力,这使得“供给跟不上需求”的矛盾逐渐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障碍。与此同时,中国消费品供需正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失衡:一方面,衣服鞋帽玩具等传统的中低端消费品供给严重过剩,价格持续下滑;另一方面,高品质消费品供给不足,中国居民在海外疯狂扫货。</p><p>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要求在适度扩大内需的同时,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这意味着我国经济治理思路出现重大转变。</p><p>材料二:2015年12月24日至25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要牢固树立强烈的短板意识,切实拉长农业这条“四化同步”的短腿、补齐农村这块全面小康的短板。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连年高产,粮食实现创历史的“十二连增”,但是农产品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要充分发展多种形式农业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的结构性改革。</p><p>(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同一性原理,说明“在适度扩大内需的同时加强供给侧改革”的合理性。 </p><p>(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央高度重视深化农业改革,补齐农村短板的依据。</p><p>(3)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此过程中,某省充分用好了“善行义举榜”。“善行义举榜”主要展现基层群众涌现出的“好人好事”,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中华传统美德。请你从个人品德和职业道德两个角度为评选“善行义举榜”设定合理的评选依据。</p><p> </p></div></div>
<div><p>【答案】</p><p>(1)①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p><p>②供给和需求是现代经济活动互为关联的两个方面,扩大内需能够引领和推动供给,加强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推动消费升级。</p><p>③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剧的情况下,由原来着重扩大内需转向加强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p><p>(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面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农村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需要牢固树立短板意识,积极推动农业的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p><p>②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重视深化农业改革,补齐农村短板,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助推全面小康的实现。</p><p>③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多种形式农业规模经营等,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基本规律,有利于促进农业的结构性改革。</p><p>④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通过深化农业改革,补齐农村短板,解决农产品质量等问题,有利于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率,促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p><p>(3)个人品德:爱国励志、好学上进、团结友善、修身律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p><p>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清正廉洁、办事公道等。</p><p>【解析】</p><p>试题分析:</p><p>(1)本题考查矛盾同一性原理,设问指向“在适度扩大内需的同时加强供给侧改革”的合理性。回答合理性的问题,也即是回答某某政策或者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最近几年高考频繁出现的设问方式,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解答时先明确矛盾的同一性原理,然后结合材料分析现实意义,实现知识与材料的有机统一。</p><p>(2)本题考查社会发展规律的有关知识,设问指向中央高度重视深化农业改革,补齐农村短板的依据,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解答时首先明确社会发展规律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规律、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深化农业改革,补齐农村短板分析现实意义,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统一。</p><p>(3)本题是开放型题型,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发散思维能力,是一道限制性开放式问题。设问指向从个人品德和职业道德两个角度为评选“善行义举榜”设定合理的评选依据。回答时要符合个人品德和职业道德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细化分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在1000美元以下,居民消费主要以物质消费为主;人均GDP在3000美元左右,进入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并重时期;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居民的消费转向精神文化消费为主的时期。这说明了</p><p>①消费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p><p>②正确的消费观决定消费的水平与质量</p><p>③随着经济的发展,恩格尔系数会升高</p><p>④经济水平的提高使人们追求身心愉悦和全面发展</p><p>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经济发展水平是消费水平高低的决定因素。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消费结构的不同。经济水平的提高促使人们追求身心愉悦和全面发展,①④适合题意;消费观具有主观性。不能说正确的消费观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随着经济的发展,恩格尔系数降低,②③项错误;故本题选A项。 </p><p>考点:消费结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果2015年甲、乙两国货币兑换比是1:6,且甲国货币发行量恰好等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2016年乙国货币对甲国货币升值20%,同时预计2016年甲国通货膨胀率为3%。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5年标价10元的甲国商品2016年用乙国货币表示,其价格为</p><p>A.48.5元 B.55元 C.49.44元 D.51.5元</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检测学生经济学中的基本计算能力。解题思路为:第一步,“2015年甲、乙两国货币兑换比是1:6,2016年乙国货币对甲国货币升值20%”意味着乙国货币升值,甲国货币贬值,现在甲、乙两国货币汇率是(1+20%):6,即1:5。第二步,“预计2016年甲国通货膨胀率为3%”意味着该商品用甲国货币表示时价格上涨了,即10×(1+3%)=10.3。第三步,甲国商品在2016年用乙国货币表示为10.3×5=51.5,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8月11日,央行宣布决定完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这一消息使得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应声回落。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对进口奶粉需求曲线(D1)和国产奶粉需求曲线(D2)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7/42c4f1f1/SYS201801021750476322436627_ST/SYS201801021750476322436627_ST.001.jpeg" width="529" height="12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材料中强调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应声回落”,即人民币相对贬值,这不利于我国对奶粉的进口,会使国外奶粉的价格相对提高,需求减少;同时消费者会转向消费国内奶粉,其需求量会增加,选D;其余三项不合题意。</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