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1 21:00:02

届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高三8月(开学)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十三五”期间,我国要以侧重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引领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当前及今后较长时间里,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将从以往的偏重需求侧调控转为偏重供给侧调控。用认识论的观点分析,这是因为</p><p>①真理的获得必须以谬误的纠正为基础</p><p>②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p><p>③实践是在认识的指导下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p><p>④人的认识源自实践最终要转化为实践</p><p>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认识论的相关知识。真理的获得并不是以谬误的纠正为基础的,故排除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要最终用于指导实践,不是要转化为实践,故④错误。②③选项表述与题意相符。故B入选。</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舆论是强有力的武器。</p><p>材料一:过去10多年来,随着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第一时间获取信息的方式已从传统媒体更多转向了以微博、微信、客户端为主的网络新媒体。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 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 3%。每天大量的社会热点,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都是在网络媒体上迅速生成、扩散、发酵的,加之新媒体的快捷性、虚拟性、趋利性,常常导致各种信息真假难辨、鱼蛇混杂。当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健康、催人奋进、给人力量、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p><p>材料二:我们党始终注重运用新闻媒体传播真理、组织群众、推动工作,形成了“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的强大力量。今年2月,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强调: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应肩负起: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和使命。</p><p>(l)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对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必要性的认识。</p><p>(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所肩负的职责和使命的合理性。</p><p>(3)在网络新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请就个人如何传播正能量提出两条合理建议。</p><p>&#xa0;</p></div></div>
<div><p>【答案】(1)①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网民的急剧增加,文化生活呈现多样、多元、多变的特点,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有利于抵制新传媒的弊端。</p><p>②随着文化思想交流、交织与交锋,不同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的碰撞,需要通过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来凝魂聚气,强基固本。</p><p>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及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求必须通过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p><p>④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和体现。</p><p>(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的观点。</p><p>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舆论工作事关重大,影响较广。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在处理舆论问题上必须从全局的高度把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遵循系统内部优化趋向,达到凝心聚力、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效果。</p><p>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并与时俱进,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状态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新闻舆论工作使命光荣,但要澄清谬误,明辨是非则充满各种挑战。因此必须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团结人民,鼓舞士气。只有这样才能传播真理,推动工作。</p><p>(3)①积极传播好人事迹。</p><p>②对坏人、坏事就批评。</p><p>③拒绝转发诋毁国家的政府的信息。</p><p>【解析】(1)本题限定的知识范围为文化生活,属原因类主观题。此问知识范围较宽泛,故考生需要认真审读材料,以提取有效信息,来确定答题要点:“每天大量社会热点,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新媒体的快捷性、虚拟性、趋利性,常常导致各种信息真假难辨、鱼蛇混杂”“为实现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可从大众传媒、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等角度组织答案。</p><p>(2)本题限定知识范围为“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解答此问,要先构建唯物辩证法总特征即联系观与发展观的知识体系,然后审读材料,抓住关键词句确定属于知识范围内的答题要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凝心聚力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和使命”,可从联系的特点、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角度组织答案;结合材料“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澄清谬误、明辨是非,”可从发展的实质、前进性与曲折性、量变和质变的角度组织答案。</p><p>(3)本题属于开放式主观题,要抓住“网络传媒”“传播正能量”这两个关键信息,并注意建议的可操作性。</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的科学家们在2月11日宣布,他们发现了引力波: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1个世纪前就预言的时空涟漪。1916年6月爱因斯坦创立广义相对论时预测,时空会产生涟漪并产生“引力波”,以光速从物体向外扩张。很多科学家怀疑这种波是否真实存在。1969年6月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的物理学家约瑟夫·韦伯宣布发现在引力波撞击探测装置时发出了“声响”。但他的实验结果从未被再现过,最终所有人都不认同这种结论。1974年马萨诸塞州大学艾姆赫斯特学院教授约瑟夫·泰勒和他的学生拉塞尔·赫尔斯,首次发现了脉冲双星PSR B1913+16,以爱因斯坦预测的速度螺旋式向内靠拢。此次发现被认为是引力波存在的间接观测证据,获得199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p><p>材料二:钱学森先生临终之前曾发出牵动整个中国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有教育专家认为这与中美两国中小学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关联性。美国教育界受知识主要是学生在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渐自我领悟的影响,教师很少给学生讲解知识点,而是不断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学生的阅读、思考和写作的量很大,但很少被要求去背诵什么东西,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较强,但缺乏系统的知识体系。与之相比,中国学校教育深受孔子“学而时习之”思想的影响,老师把知识点一遍又一遍地教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不断地复习背诵,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但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不强。</p><p>面对中国等其他国家基础教育的挑战,美国教育界呼吁建立一个更严格的教育体系。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当中国正在大规模从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模式转向美国教育模式的时候,美国教育界却似乎在通过统一课程标准等方式从相反的方向向中国式教育靠拢。</p><p>(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论的知识,阐释人类对引力波探测历经百年才探测到的原因。</p><p>(2)“当中国正在大规模从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模式转向美国教育模式的时候,美国教育界却似乎在通过统一课程标准等方式从相反的方向向中国式教育靠拢。”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这一现象的原因。</p><p>(3)某中学高三学生以“钱学森之问”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围绕该活动主题提两条合理化建议。</p><p>&#xa0;</p></div></div>
<div><p>【答案】</p><p>(1)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探测活动的水平是各不相同的。</p><p>②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物理学界对引力波的认识也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p><p>③认识具有无限性。随着引力波探测实践水平不断提高,探测设备的更新,人们在引力波探测问题上的认识会不断发展。</p><p>④人类的认识是在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中不断发展的。人们对引力波探测和认识也是一个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变化过程。</p><p>(2)①文化具有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中美两国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差异是文化多样性的具体表现。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中美两国教育界相互借鉴对方教学模式的优点有利于发展本国的教育事业。</p><p>②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各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同时又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中美两国教育界在结合本国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推动中美教育模式的相互借鉴,相互融合。</p><p>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中美两国相互借鉴对方的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本国教育事业的发展。</p><p>(3)示例: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创新能力;转变学习方式,注重思维过程。</p><p>要求:围绕教与学的改革这一主题,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p><p>【解析】</p><p>试题分析:</p><p>(1)本题设问知识限定为认识论的知识,要求说明人类对引力波探测历经百年才探测到的原因,属于原因类非选择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解答本问,首先要熟练掌握认识论的知识体系;其次,通过把握设问的切入点和材料的关键信息,选择相关的知识分析;本问具体可以从实践的社会历史性、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和认识的上升性等角度阐释人类对引力波探测的曲折漫长的过程,要做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p><p>(2)本题考查中美两国相互借鉴对方的教学模式的文化生活原因,属于原因类非选择题。解答本问,首先要理解设问的实质是中美之间文化的交流,故可以从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等角度分析,并要结合理论说明对中美两国教育的意义。</p><p>(3)本题是开放型题型,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发散思维能力,是一道限制性开放式问题。本题要求考生围绕“钱学森之问”的主题为该探究活动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注意针对教与学的改革提出建议,主旨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古代青花瓷绘画装饰清秀素雅,各个时期的款识均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元青花绘画精美生动,其纹样特点既带有一些西亚美术的装饰形式,又带有浓厚的我国民间图案的面貌,布局繁密,风格华丽,与当时织金锦的图案和效果极为相似。元青花的特点表明</p><p>①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制约着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p><p>②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条件</p><p>③矛盾特殊性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p><p>④实践活动的社会历史性决定着人们认识活动的无限性</p><p>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元青花兼有西亚美术装饰形式和我国民间图案面貌,与当时织金锦的图案和效果相似,这意味着事物总是在联系中存在和发展,元青花离不开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元青花图案的特点体现着当时时代的特征,这种特殊性使得它与历史上其他时代的青花瓷相区别,②③适合题意;元青花的特点正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①不符合题意;认识活动的无限性是由事物变化的无限性、人类的无限延续性和实践的发展性决定的,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唐代韩愈读书用的是“提要钩玄”法,他说:“记事者(记事的书籍)必提其要,纂言者(理论的书籍)必钩其玄。”读一部书,要善于把握各部分的内在逻辑,从而提出纲要,钩出精义。这样,一本“厚”书可能变成简单的几张图表,书也就读“薄”了。上述读书方法告诉我们</p><p>①要比较记事书籍和理论书籍的异同        </p><p>②要把握“厚”与“薄”的对立统一</p><p>③要善于抓住书籍中的重点和主要内容      </p><p>④要注意遵循一部书内部结构的有序性</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记事书籍和理论书籍阅读方法不同,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纲挚领地将书中的主要内容抽出来,是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把各个部分联系起来进行考虑,体现了系统优化的方法;探究深奥的观点,抓住精髓,体现了抓主要矛盾、抓关键,③④适合题意;①②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删除了与国法相重复的内容,增加了“拉帮结派”等违纪条款,并将原条例进行整合修订。这是我党顺应不断变化的形势,真正在全党树立党规党纪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这表明中国共产党</p><p>①切实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p><p>②注重民主执政,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p><p>③全面坚持从严治党、制度治党、依规管党      </p><p>④让全国人民有了道德的高线和纪律的底线</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共中央修订《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体现了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有利于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①③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民主执政、民主集中制,②与题意无关;党内两大法规的修订,针对的是全体党员而不是全国人民,④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医药工作者民间老中医采用中药砒霜、轻粉、蟾酥等几味剧毒之物配制药物治疗癌症进行探索研究,制成“731”的抗癌新药。受此启示,我国医学科学家张亭栋教授率领他的课题组大胆创新,将砒霜提纯,最终制成亚砷酸注射液,专门攻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挽救了不少被判“死刑”的癌症病患者。这种以毒攻毒的做法表明</p><p>①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其功能是不断变化的    </p><p>②人的意识作用是促成矛盾双方转化的重要条件</p><p>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p><p>④联系是多样的,发明创造要善于建立起事物新的联系</p><p>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这种以毒攻毒的做法表明矛盾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向着相反的方向转化,同时说明联系是多样的,发明创造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建立起事物新的联系,②④适合题意;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①是错误的;③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届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高三8月(开学)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