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1 20:58:48

届陕西省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文综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互联网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互联网+”正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新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p><p>&#xa0;</p><p>材料一</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1/02/18/e043d37f/SYS201801021852118124609609_ST/SYS201801021852118124609609_ST.001.png" width="410" height="22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注:“互联网+”显示出强大的威力。最先被互联网改变的,是第三产业及第二产业的服务环节,淘宝、微店、打车软件、P2P、O2O等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p><p>材料二 在“互联网+”的风口上,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人认为,目前中国“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大多依靠“用免费拉人气、用刷单求上位、用低价抢市场、用爆款搏利润”,忽略了技术和质量这个根本,而制造业更需要踏实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其实,“互联网+”与传统的“工匠精神”并不矛盾,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生产制造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而且能够拉近用户和制造商的距离。从用户的需求、体验出发,继而提升技术水平和精准程度,产品的功能和质量都有可能跨出一大步。真正的融合不是彻底的取代或颠覆,而是在冲击和适应的过程中彼此影响、各取所需、取长补短,最终实现相互的促进和提升。</p><p>(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p><p>(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如何在“互联网+”的风口上坚持“工匠精神”。</p><p>(3)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互联网+”与“工匠精神”能够实现融合的哲学依据。</p><p>&#xa0;</p></div></div>
<div><p>【答案】(1)2010—2014年,我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逐年增长;(2分)互联网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商机。(2分)</p><p>(2)①抓住“互联网+”提供的机遇,进行准确的战略定位,适应市场发展趋势不断推出高质量产品。(4分)</p><p>②借助“互联网+”实现技术和管理的自主创新,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3分)</p><p>③借助“互联网+”关切用户需求和体验,形成良好口碑,树立企业信誉和形象,打造品牌。(3分)</p><p>说明:若答出“通过正当竞争,诚信经营”等可以替代要点③中的“企业信誉和形象”给分。</p><p>(3)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贯通。“互联网+”与传统“工匠精神”既存在相互冲击,也可以相互适应,双方不是彻底的取代或颠覆。(6分)</p><p>②矛盾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可以拉近用户和制造商的距离,提升技术水平和精准程度,让“互联网+”与传统“工匠精神”在取长补短中促进企业发展。(6分)说明:若答出“相互联结”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可以替代要点①中的“相互贯通”给分。</p><p>【解析】(1)本题以“互联网+”为话题,探讨了“互联网+”如何与各个产业尤其是制造业融合的问题。本问要求学生能准确提取柱状图、折线图以及注释的信息,属于图表类的解答题。</p><p>(2)本问要求学生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探究我国的制造业如何实现“互联网+”与“工匠精神”的融合,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本题材料着力探讨了“互联网+”与“工匠精神”的关系,旨在说明这两者不是对立的。“互联网+”代表着创新,它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所带来的效益,显现了互联网思维的开放、便捷、注重用户体验等特点和强大优势;而所谓“工匠精神”代表了一种注重质量,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态度。不能认为“互联网+”就是简单追求“短、平、快”的效益,也不能认为“工匠精神”就是缺乏创新,保守僵化,两者可以在相互的冲击和适应中实现相互促进和提升。回答问题既需要学生熟练掌握企业经营的相关知识,又要善于从试题材料中把握“互联网+”与“工匠精神”的各自特点,并实现由一般向个别的演绎。如果学生仅仅停留在用“企业经营”的相关知识进行简单的观点铺陈而缺少演绎分析,是不够的。</p><p>(3)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互联网+”与“工匠精神”能够实现融合的哲学依据,属于依据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矛盾的观点,然后问是从哲学的角度考查学生对“互联网+”与“工匠精神”的辩证关系的认识和理解。首先,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矛盾的相关知识;其次,需要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再次,需要学生善于提取和解读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最后,要能准确定位知识,有针对性地依据材料和设问来组织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现阶段应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假如你要向有关决策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最佳的参与方式是</p><p>A. 社会听证制度,因为听证于民能迅速及时解决社会矛盾</p><p>B.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因为知情权是公民参与决策的前提</p><p>C. 信访举报制度,因为举报是公民行使建议权的重要途径</p><p>D.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因为民意是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有四种: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材料说的是向有关决策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我们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决策,因为民意是作出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故D选项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公民个人不可以召开听证会,排除;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说法错误,信访制度属于民主监督的内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W市加大投入力度,新建或扩建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工程,精心打造“名家论坛”,邀请梁晓声、易中天、李培根等一大批名流大家开展了数百场公益性文化讲座,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开阔了文化视野。这说明该市政府(  )</p><p>①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大力发展文化产业</p><p>②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为市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p><p>③丰富市民文化生活,保障市民基本文化权益</p><p>④大力宣传先进文化,弱化大众文化的影响力</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材料表明该市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不是发展文化产业,①不选;“新建或扩建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工程”说明该市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为市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②正确;该市开展数百场公益性文化讲座,说明该市保障市民基本文化权益,丰富市民文化生活,③正确;“弱化大众文化的影响力”说法错误,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应客户申请,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管理规定,中国银行可以为己获批准开展相关业务的进出口企业提供各类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如各种信贷、结算、融资、担保、资金及理财产品等。人民币跨境结算(  )</p><p>①有利于我国企业规避汇率波动风险    ②强化了人民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p><p>③表明人民币已经成为世界货币        ④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p><p>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该题以“人民币跨境结算”这一经济热点问题为背景,考查了有关“货币”以及“汇率变动的影响”的相关知识。①④均正确表明了人民币跨境结算对于企业经营的积极影响,②混淆了纸币和货币的本质,③夸大了当前人民币的地位和作用(混淆了时态),因此正确答案为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我国强化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人民群众通过各种渠道检举腐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在这样背景下,“老虎”和“苍蝇”纷纷被绳之以法。这表明</p><p>① 行使监督权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的基础和标志</p><p>② 参与政治生活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p><p>③ 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既要健全法制又要发扬民主 </p><p>④ 拓宽监督渠道就能调动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p><p>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参与政治生活应坚持的原则等知识,无论是“老虎”还是“苍蝇”,只要违法就要受到法律的惩罚,这表明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故应选②;“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和“人民群众通过各种渠道检举腐败”表明我国通过法制和民主实现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故应选③;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的基础和标志,故①表述错误,不能入选;④夸大了“拓宽监督渠道”的作用,故不能入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湖北省各地方政府积极制定相关政策,为创新创业“添柴加薪”。武汉某区打造年轻政务团队,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青春创业生力军。襄阳市给予大学生创业多项补贴。宜昌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政府的上述举措</p><p>A. 激发了大学毕业生的创业积极性,是解决“就业难”问题的根本途径</p><p>B. 充分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p><p>C. 是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促进就业鼓励创业的具体体现</p><p>D. 有利于引导劳动者树立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该题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时政背景,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考查了学生对政府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表现和作用的认识和理解。解决“就业难”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故A错误;B、D与题意无关。</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届陕西省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文综政治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