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5-11 20:48:02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文科综合政治期末考试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9月1日,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宣布在杭州KFC首推“刷脸支付”服务,“刷脸支付开通后,即便忘带钱包、手机没电,也能进行支付。在自助点餐机上选好餐,进入支付页面,选择“支付宝刷脸付”,然后进行人脸识别,大约需要1-2秒,再输入与支付宝账号绑定的手机号,确认后即可支付。无需输入密码,也不再需要掏出手机打开任何App,整个支付过程不到10秒。“刷脸支付”的落地,意味着继现金、银行卡、手机支付之后,又多了一种新的支付方式,这种支付方式( )①改变了货币本质,实现直接交易 ②没有改变货币的基本职能<br />③创新了服务模式,方便购物消费 ④能减少现金使用,防止通货膨胀<br />A.①③<br />B.②③<br />C.①④<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刷脸支付”这种支付方式并没有改变货币的本质,①不选;<br />“刷脸支付”这种支付方式没有改变货币的基本职能,②正确;<br />“刷脸支付”这种支付方式创新了服务模式,方便购物消费,③正确;<br />“刷脸支付”这种支付方式并不能防止通货膨胀,④错误;<br />所以答案是: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2017年10月,在热点地区严厉的政策调整下,热点城市房价涨速整体回落。不考虑其他因素,房价理性回落的积极效应是( )<br />A.房价理性回落——楼市供求关系回归真实——居民购房需求减少<br />B.房价理性回落——消除市场调节弊端——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br />C.房价理性回落——引导资金“脱虚向实”——促进实体经济发展<br />D.房价理性回落——遏制市场投资行为——民间资金流出房地产市场</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房价理性回落,会引导资金“脱虚向实”,离开房地产市场投向实体经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C项符合题意;<br />楼市供求关系回归真实,居民购房需求不一定减少,A项说法错误;<br />市场弊端是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通过宏观调控可以弥补,但不能消除,B项说法错误;<br />房价理性回落,会引导投资方向,但不会遏制市场投资行为,D项说法错误;<br />所以答案是: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公地悲剧”理论认为,公地作为一种公共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使用权,但没有权利阻止其他人使用,从而造成资源过度使用甚至导致枯竭。这一理论对我国经济改革的启示是( )①要完善产权制度,保障市场主体的财产所有权<br />②要完善市场体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br />③要完善法律法规,强力规范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br />④要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和健全失信惩戒机制<br />A.①③<br />B.②④<br />C.①②<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公地悲剧”理论说明如果产权问题处理不好,会对整个社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这启示我们要完善产权制度,保障市场主体的财产所有权,①正确;<br />“公地悲剧”理论说明国家要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并不是强调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②不选;<br />“公地悲剧”理论说明如果市场经济要健康有序发展,就必须完善法律法规,强力规范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③正确;<br />“公地悲剧”并不是由失信等行为造成的,“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和健全失信惩戒机制”与材料无关,④不选;<br />所以答案是: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自2017年7月起,住房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平台已全面投人使用,使住房公积金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账随人走,钱随账走”。同时,我国还实现了身份证全国范围内可异地办理,全国1870家医院可跨省就医直接结算,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经费“钱随人走”。一系列事例进一步证明( )<br />A.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br />B.公民的民主权利有切实的制度保障<br />C.政府实现了从管理到服务的职能转变<br />D.城乡“二元制”的制度障碍已被打破</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材料中列举的事例进一步证明社会主义民主是真实的,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A项符合题意;<br />材料反映的是政府便民利民,我国正在努力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BC项与题意不符;<br />城乡“二元制”的制度障碍正在破除,D项说法错误;<br />所以答案是: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国家的每一分努力和进步,都能激发起人们内心深处深沉的民族自豪感。小华了解到我国在多个领域的成就,认为应该为以下内容点赞,其中点赞的内容和分析不一致的是( )</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margin-left:0.03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tr><td style="width:258.7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内容</p></td><td style="width:186.7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分析</p></td></tr><tr><td style="width:258.7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①为中国蓝盔点赞﹣﹣中国派出19批维和部队,勘察修复道路7500公里,架设维修桥梁69座,运送各类物资93万吨,接收诊治患者5万余例</p></td><td style="width:186.7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中国践行联合国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联合国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工作</p></td></tr><tr><td style="width:258.7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②为中国责任点赞﹣﹣多米尼克遭遇五级强飓风“玛丽亚”袭击,我国政府包机飞越19国,赶赴受飓风严重影响的加勒比海地区,接回被困的400多名中方人员。</p></td><td style="width:186.7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动承担国际责任</p></td></tr><tr><td style="width:258.7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③为中国航天点赞﹣﹣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p></td><td style="width:186.7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我国的科技实力不断增长,国际竞争力提高</p></td></tr><tr><td style="width:258.7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④为中国事业点赞﹣﹣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向着全面小康阔步迈进</p></td><td style="width:186.7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深化改革、贯彻共享发展理念,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p></td></tr></table><p><br />A.①<br />B.②<br />C.③<br />D.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①③④项点赞的内容和分析相一致;<br />②项的内容为“为中国责任点赞﹣﹣我国政府包机飞越19国,赶赴受飓风严重影响的加勒比海地区,接回被困的400多名中方人员。”分析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紧密相联,祖国是我们强大的后盾,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说明内容与分析不一致,但与题意要求相符;<br />所以答案是: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10月9日晚,央视一套《中国民歌大会》迎来收官之夜。作为国庆期间陪伴了观众8个夜晚的一档综艺节目,《中国民歌大会》在圆满完成节目使命的同时,收获观众好评无数。民歌作为文化的一种承载形式,是民族精神的积淀,也是民族性格的诠释。中国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因为地域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歌文化。一个个富有民族韵味的节目明快奔放、异彩纷呈。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由于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br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br />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br />④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br />A.①②<br />B.②③<br />C.①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中华文化的民族性。①是区域性,不选;<br />材料没有体现世界性,故②无关;<br />③④是民族性的体现,正确。<br />所以答案是: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s),也称慕课,从教学大块上分成视频单元和非视频单元,视频单元多是3至8分钟的教学视频片段。这些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催生的教学创新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师生认可和接受。这说明( )①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br />②大众传媒是以互联网的推广为标志的<br />③新兴媒体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br />④网络文化是适应大众真正需要的先进文化<br />A.①③<br />B.②③<br />C.①④<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等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催生的教学创新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师生认可和接受,这说明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新兴媒体作为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br />传媒真正开始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②说法错误;<br />网络文化也有先进和落后之分,④说法错误;<br />所以答案是: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8世纪欧洲人发现澳洲大陆之前,认为天鹅只有白色品种,因为他们只见过白色的天鹅。欧洲人发现澳洲之后,惊讶的发现居然还有黑色的天鹅。一只黑天鹅突然间就推翻了人们久远以来的固有结论,从而引发了对认知本身的反思。上述材料说明( )<br />①得到多数认识主体认同的判断才具有真理性<br />②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br />③同一事物因为人的理解的不同而不同<br />④新的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不断相互作用中产生的<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本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如果不同客观实际相符合也不是真理,①说法错误。事物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但不会导致该事物的变化,③说法错误; 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抓好各项重大改革举措,既抓重要领域、重要任务、重要试点,又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以重点带动全局,把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上述材料体现了( )<br />①把握主要矛盾,抓好推动事物发展的关键因素<br />②把握矛盾普遍性,统一部署各项重大改革举措<br />③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着重抓住主流带动全局<br />④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起来,处理好个别和一般的关系<br />A.①③<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本题考查主要矛盾、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以重点带动全局,体现了把握主要矛盾,抓好推动事物发展的关键因素,①正确且符合题意;抓重要试点,体现了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起来,处理好个别和一般的关系,④正确且符合题意;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②③;故本题答案选B。</p><p>&#xa0;</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当前,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变革迅猛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日益成为制造业的主要趋势。到2025年,3D打印、智能硬件(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VR(虚拟现实)等,将和智能手机一样快速成为普通人的消费品.甚至一把日常使用的牙刷,也将不仅仅可以清洁口腔,还可以分析口腔的健康数据,成为一个握在手里的“口腔医生”。<br />材料二:《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制造确定为主攻方向,“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速培育我国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中国版的制造业“2025” 以市场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必然会给有智能制造概念的企业带来更大市场空间。<br />当前,我国企业在迈向智能制造化过程中遇到很多瓶颈,如:缺乏统一的标准、核心技术亟待突破、产业政策缺乏顶层设计、工业网络安全防护脆弱等等。<br />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智能制造工程的实施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如果某企业要进军智能制造领域,你认为应主要考虑哪些因素?</p></div></div>
<div><p>【答案】作用:①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br />②有利于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提升质量,打造品牌;<br />③有利于增加有效供给,扩大产品销量,提高企业竞争力。应考虑的因素:①国家智能制造的产业政策和导向;<br />②企业面向市场个性化需求开发智能产品(市场前景);<br />③企业智能转型的技术研发、人才的储备;<br />④智能制造对企业管理、组织架构的要求;<br />⑤企业智能转型的投入产出效益及风险承受能力。<br />【解析】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智能制造工程的实施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如果某企业要进军智能制造领域,你认为应主要考虑哪些因素,本题的知识范围是经济生活知识,本题有两问,一是分析智能制造工程的实施对企业发展的作用,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设问中的“经济生活”、“智能制造工程”、“企业发展”为信息点来分析说明,只要言之有理就可得分;二是要求考生回答某企业要进军智能制造领域,应主要考虑哪些因素,考生可结合材料从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导向、企业产品与智能技术的有效对接、技术和人才储备、企业管理和组织结构、企业的经济效益等方面来回答。<br />所以答案是:作用:①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利润;<br />②有利于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提升质量,打造品牌;<br />③有利于增加有效供给,扩大产品销量,提高企业竞争力。应考虑的因素:①国家智能制造的产业政策和导向;<br />②企业面向市场个性化需求开发智能产品(市场前景);<br />③企业智能转型的技术研发、人才的储备;<br />④智能制造对企业管理、组织架构的要求;<br />⑤企业智能转型的投入产出效益及风险承受能力。</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我国国有土地的征收征用越来越多,并受到民众的广泛关注,其中暴力征收征用、补偿条款规定简单等问题成了主要关注点。如何平衡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得失,是保护国有土地征收征用的核心,也是相关法律法规关注的重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指出,合理界定征收征用适用的公共利益范围,遵循及时合理补偿原则,完善国家补偿制度,进一步明确补偿的范围、形式和标准,给予被征收征用者公平合理补偿。<br />结合材料,运用公民的有关知识,说明在国有土地征收征用中应如何平衡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得失?</p></div></div>
<div><p>【答案】①公民应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自觉维护国家发展的大局;<br />②坚持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土地征收征用及补偿中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br />③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在分享国家改革发展成果的同时,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br />④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br />【解析】本题以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和依法保护产权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政治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回答本题,考生可从公民应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自觉维护国家发展的大局;公民应坚持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土地征收征用及补偿中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公民应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在分享国家改革发展成果的同时,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公民应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等角度进行回答。</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丁酉年春节,“传统文化”再次成为社会话语系统的热词。<br />中央电视台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火了,“00后”女孩儿吴亦舒和有1000多年历史的“飞花令”同时火了。学者评论,诗词搭建起中国人的心理结构,稍一吟咏便激荡起文化共鸣。<br />BBC拍摄的纪录片《中国春节》火了,以“归乡”“团圆”和“欢庆”为主题的家庭叙事,让世界看到一个民族血液里的伦理观和价值观。观者评论,《中国春节》让外国人看“嗨”了,让中国人流泪了。<br />我们也看到,中华传统文化正在主动走向世界。以传播规律表达乡土中国视角,让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全球刮起了一阵中华美食旋风;以国际化视角展示中国哲学,让中英联合摄制的大型纪录片《孔子》在海外广获好评。同样,中华医药、中华烹饪、中华武术、中华典籍,正以各种创新性的方式走近各国人民;中国戏曲、民乐、书法、国画,正以文化的方式向世界讲述中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中华文化传播格局的新模式下,中国智慧,中国资源和中国技艺,在实现“洋为中用”的同时,也通过“中为洋用”,彰显出中国“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的大同情怀。<br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传统文化”成为社会话语系统的热词的原因。<br />(2)中华传统文化正在不断彰显其强大魅力。有人认为,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全盘继承中华传统文化。请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对此观点进行评析。<br />(3)请就如何更好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提出两条具体建议。</p></div></div>
<div><p>【答案】<br />(1)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引起国内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关注。<br />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文化传播方式、内容,形式的创新,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br />③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弘扬传统文化能凝聚人心、坚定文化自信、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们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br />(2)①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实质是“扬弃”。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我们要辩证看待我国传统文化,既要看到其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积极合理的部分,也要看到其阻碍社会和个人发展的消极过时的部分;<br />②要坚持和发扬积极成分,摒弃、克服其消极成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动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等的创新,才能更好的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全盘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反而会阻碍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阻碍传统文化作用的发挥。<br />(3)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周活动;举办校园中华典籍诵读比赛。<br />【解析】本题以传统文化的传播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br />(1)回答本题,考生可从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引起国内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关注;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文化传播方式、内容,形式的创新,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弘扬传统文化能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人们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br />(2)回答本题,考生可从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实质是“扬弃”。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我们要辩证看待我国传统文化,既要看到其积极合理的部分,也要看到其消极过时的部分,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动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等的创新,更好的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等角度进行说明。<br />(3)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生可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周活动、举办校园中华典籍诵读比赛等角度提出具体建议。<br />所以答案是:(1)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引起国内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关注。<br />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文化传播方式、内容,形式的创新,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br />③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弘扬传统文化能凝聚人心、坚定文化自信、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们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br />(2)①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实质是“扬弃”。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我们要辩证看待我国传统文化,既要看到其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积极合理的部分,也要看到其阻碍社会和个人发展的消极过时的部分;<br />②要坚持和发扬积极成分,摒弃、克服其消极成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动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等的创新,才能更好的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全盘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反而会阻碍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阻碍传统文化作用的发挥。<br />(3)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周活动;举办校园中华典籍诵读比赛。</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文科综合政治期末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