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执信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发展核电是我国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供给侧改革的战略选择,对确保能源安全、推动绿色发展有重要作用。但核电“邻避效应”日益凸显,公众的担忧和恐惧成为了核电发展的制约因素,核电的选址和建设困难重重。走出核电“邻避效应”的困局,下列做法中适合的是( )①项目决策阶段听取专家意见,在项目开建时向民众公示<br />②主动公开环境信息,搞好常态化的科普宣传,加强监管<br />③如果当地居民强烈反对,则应尊重民意将选址改到他处<br />④设计合理的补偿机制,让利益相关方共享核电发展成果<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不能在项目开建时才向民众公示,①不选;<br />为走出这一困局,应主动公开环境信息,搞好常态化的科普宣传,加强监管,②正确;<br />尊重民意不代表民意一定是科学的,如果决策是科学的,应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不必将选址改到他处,③不选;<br />走出这一困局,应设计合理的补偿机制,让利益相关方共享核电发展成果,④正确。<br />所以答案是:C。</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建立预算审查前听取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的机制的意见》,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在对预算草案的初步方案进行初步审查时,应邀请人大代表参加,代表建议应作为财经委员会提出初步审查意见的重要参考。此举有利于( )①尊重代表主体作用,增强预算审查的有效性<br />②财经委员会海纳建议,审慎行使预算审批权<br />③提高预算编制质量,为人大批准预算奠定基础<br />④拓宽代表提案的渠道,激发代表履职的积极性<br />A.①③<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应邀请人大代表参加,代表建议应作为财经委员会提出初步审查意见的重要参考。这有利于尊重代表主体作用,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增强预算审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人大批准预算奠定基础,①③适合题意;<br />②中的预算审批权说法错误;<br />④没有拓宽代表提案的渠道,而是拓宽代表和公众对预算审查工作的参与,故排除。<br />所以答案是:A。</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3月中旬,美国国务卿蒂勒森相继展开韩日之行,在韩国表示将继续推进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在日本重申《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这表明( )①维护本国国家利益是美国此次外交活动的重要目标<br />②主权国家具有保卫自己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权力<br />③和平问题尚未真正解决,霸权主义威胁着世界和平<br />④美日韩相互间在东亚安全问题上存在共同国家利益<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此题考查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此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简单,可用直选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材料中“美国国务卿蒂勒森相继展开韩日之行,在韩国表示将继续推进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在日本重申《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本国国家利益,①正确;<br />美国这一行为是对中国主权的威胁,是霸权主义的表现,表明和平问题尚未真正解决,霸权主义威胁着世界和平,故③正确,②错误;<br />④项不符合题干的指向性和规定性,排除。<br />所以答案是:B。</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女排精神是中国女排的历史遗产,她已经深深扎根在中国人的心中,化作浓浓的解不开的情结,显示了强大的生活力和感召力,它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不断前行。对女排精神理解正确的是( )①历久弥新,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诠释和具体表现<br />②顺应时代,展现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br />③植根群众,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br />④凝聚理论,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br />A.①③<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此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此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简单,可用直选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女排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丰富与发展,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诠释和具体表现,同时女排精神植根群众,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故①③正确;<br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②表述错误;<br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并不是女排精神,④表述错误。<br />所以答案是:A。</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更好发挥为群众服务的功能,某地红军长征纪念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讲解员,具体要求(部分)如下Ⅰ热爱祖国,热爱文博事业;<br />Ⅱ熟悉抗日战争历史知识及相关专业知识;<br />Ⅲ普通话流利、吐字清晰、语言规范,表达能力强,善于与观众沟通交流;<br />Ⅳ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有较强的事业心;<br />由此看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讲解员,应聘者应该( )<br />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提高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水平<br />②努力弘扬民族精神,将爱国主义情怀融入到工作中去<br />③积极投身文化产业,推动其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br />④立足文博工作实践,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br />A.①②<br />B.②③<br />C.①④<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从要求可以看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讲解员,应聘者应该立足文博工作实践,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努力弘扬民族精神,将爱国主义情怀融入到工作中去,更好地发挥为群众服务的本领。②④项符合题意;<br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是国家,①项与题意不符;<br />讲解员应积极投身文化事业而不是文化产业,也无法推动其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③项说法错误。<br />所以答案是:D。</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虚实作为一对相反而又相成的范畴,普遍存在于中国文化之中.譬如齐白石的《虾》(下图),画中无水,却让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水的存在,此为虚实相生。下列选项强调“虚实相生”的有(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4/1c1da819/SYS201802240413416250695036_ST/SYS201802240413416250695036_ST.001.png" width="189" height="16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①中医:病之虚实者,出者为虚,入者为实<br />②兵法: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br />③古诗词:写景为实,抒情为虚,虚由实生,实仗虚行<br />④书法:以虚明实,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br />A.①②<br />B.①③<br />C.②④<br />D.③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虚实相生”这是意境的结构特征。虚境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通过实境来实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虚实相生成为意境独特的结构方式,这体现了矛盾的观点,即矛盾就是对立统一,③④适合题意;<br />①②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适合题意,排除。<br />所以答案是:D。</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人说,“1+1=2”是数学,“l+l>2"是哲学。从哲学视角理解“l+l>2",其合理解释是( )<br />A.组织协调好已有的要素,能使整体的功能得到更大的发挥<br />B.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能使各要素的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br />C.用批判性思维怀疑一切、推翻一切,可以开拓出崭新境界<br />D.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创新推动人类思维的发展</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1+1>2”是立足整体,统筹全局,组织协调好已有的要素,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故A选项符合题意,应选;<br />B、D不符合题意,排除;<br />C说法错误,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而不是否定一切、推翻一切,排除。<br />所以答案是:A。</p><p> </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买买买”伴随着的是“扔扔扔”。每年国人扔掉的旧衣服有2600万吨,绝大多数是按普通垃圾处理,填埋或焚烧了事,极少部分是捐到贫困地区,但消毒运输成本高,衣服也并不一定适用。某校学生以“旧衣物的二次利用”为探究课题,提出了以下方案,准备提交给政府相关部门。<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4/1c1da819/SYS201802240413419600804901_ST/SYS201802240413419600804901_ST.001.png" width="472" height="10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为提交该方案,同学们确定了如下行动步骤:<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4/1c1da819/SYS201802240413419600804901_ST/SYS201802240413419600804901_ST.002.png" width="475" height="9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别说明第一步和第三步的合理性,帮助他们提炼出该“旧衣物二次利用”方案的亮点。</p></div></div>
<div><p>【答案】第一步:公民应树立法治意识,依法参与政治生活;</p><p>第三步: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应密切联系群众,公民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反映给人大代表,有利于推动方案的实施.</p><p>方案的亮点:政府与社会协同,发挥合力,利用市场激励机制,推动旧衣物的二次利用,创新社会管理.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建设生态文明.降低了打工者的生活成本,支持保障打工者群体的文化权益,有利于社会和谐。</p><p><br />【解析】此题考查公民依法参与政治生活、人大代表的义务、政府的职能等相关知识。此题包括两问,第一问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别说明第一步和第三步的合理性,第一步查询相关法律法规,看方案的内容是否与现行法规相适应,这说明公民应树立法治意识,依法参与政治生活;第三步联系本区的人大代表,请代为提交给政府相关部门,这说明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应密切联系群众,公民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反映给人大代表,有利于推动方案的实施。第二问提炼出该“旧衣物二次利用”方案的亮点。政府与社会协同,发挥合力,利用市场激励机制,推动旧衣物的二次利用;创新社会管理,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建设生态文明;降低了打工者的生活成本,支持保障打工者群体的文化权益,有利于社会和谐。<br />所以答案是:第一步:公民应树立法治意识,依法参与政治生活;</p><p>第三步: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应密切联系群众,公民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反映给人大代表,有利于推动方案的实施.</p><p>方案的亮点:政府与社会协同,发挥合力,利用市场激励机制,推动旧衣物的二次利用,创新社会管理.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建设生态文明.降低了打工者的生活成本,支持保障打工者群体的文化权益,有利于社会和谐。</p><p> </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 “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中国提出以来,一直受到全世界的高度关注。4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一带一路”倡议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发展的创新之举,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符合各国人民利益。<br />结合材料,运用国际社会知识,说明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对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意义。</p></div></div>
<div><p>【答案】①“一带一路”建设使相关国家的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br />②有利于打破原有的国际贸易格局和规则,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br />③有利于促进相关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促进发展问题的解决。<br />④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有利于推动世界和平发展。<br /><br />【解析】此题以“一带一路”倡议作为背景材料,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考查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知识。此题要求运用国际社会知识,属于有明确知识范围限定的主观试题;设问要求说明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对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意义,属于意义类的主观试题。考生作答时结合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进行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考生可从以下角度作答:<br />①“一带一路”建设使相关国家的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br />②有利于打破原有的国际贸易格局和规则,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br />③有利于促进相关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促进发展问题的解决。<br />④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有利于推动世界和平发展。考生围绕这些自行组织语言作答即可。<br />所以答案是:①“一带一路”建设使相关国家的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br />②有利于打破原有的国际贸易格局和规则,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br />③有利于促进相关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促进发展问题的解决。<br />④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有利于推动世界和平发展。</p><p> </p></div>
题型:探究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6年是鲁迅逝世80周年。80年间,斗转星移,世事变迁,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鲁迅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却始终如一条涓涓细流,从未间断。<br />鲁迅的价值在于对中国文化的一次重要的改写,把“立人”和国民性改造、新文化建设联系起来。他清楚地看出中国文化里的问题,又能以现代的眼光重新调整自己的思路。他的每一篇文章都不重复,其创新笔法显出现代中国人罕有的高度。<br />鲁迅文化观的确立经历了一个过程,其间一以贯之的是,着眼于在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之间进行调适和兼容,以及在此之上的创造性发展。鲁迅早先倡导“取今复古,别立新宗”,后来高举“拿来主义”,并且向往一种“自由驱使,绝不介怀”的汉唐气魄,这些无一处是引导人们去割裂中国文化的,反而是促使人发挥文化创造的主体性和自信力,中西兼顾,相生相合,进而去创造一种属于新时代和新世纪的中国文化。<br />(1)请结合材料,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探究鲁迅能够创造出一种属于新时代和新世纪的中国文化的原因。<br />(2)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鲁迅文化观对我们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启示。<br />(3)结合材料,请就如何增强和提升中华文化自信提出两条建议。</p></div></div>
<div><p>【答案】<br />(1)①坚持联系的观点,把“立人”和国民性、新文化建设联系起来;<br />②坚持用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认识到中国文化里的问题,又发挥出人的文化创造的主体性和自信力;<br />③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形成独特的文化观;<br />④再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始终着眼于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调适和兼容;<br />⑤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高举“拿来主义”创造一种属于新时代和新世纪的中国文化。<br /><br />(2)①把握时代发展潮流,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价值;<br />②正确认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把握文化发展规律,主动担当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br />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br />④勇于创新,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充满信心。<br /><br />(3)①清除“文化虚无主义”的不良影响,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br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对外来文化持开放、包容、借鉴、吸收的态度。<br />③充分肯定自身文化价值,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坚定信念。<br /><br />【解析】此题以鲁迅逝世80周年作为话题,分别从哲学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角度考查我们联系、发展、矛盾、创新、文化创新和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等相关知识。<br />(1)此题考查联系、发展、矛盾和创新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用知识的能力和对材料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需要考生准确理解材料主旨。此题范围指向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要求学生结合材料探究鲁迅能够创造出一种属于新时代和新世纪的中国文化的原因,属于原因类解答题。首先学生要明确知识范围包括联系、发展、矛盾和创新,其次,通过分析可知:把“立人”和国民性、新文化建设联系起来,可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原因;既认识到中国文化里的问题,又能发挥出人的文化创造的主体性和自信力,可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原因;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形成独特的文化观,可用发展的观点来分析原因;始终着眼于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调适和兼容,可用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来分析原因;高举“拿来主义”创造一种属于新时代和新世纪的中国文化,可用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来分析原因。<br />(2)此题考查文化创新和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考查学生调用知识的能力和对材料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需要考生准确理解材料主旨。此题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知识,要求学生说明鲁迅文化观对我们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启示,要紧紧围绕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来回答。在文化自觉方面可以围绕对文化地位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对时代发展潮流的把握等方面来回答;在文化自信方面可以从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等方面来回答;还可以从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等方面来回答。<br />(3)此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开放型试题。考生可就如何增强和提升中华文化自信提出两条具体建议。如:①清除“文化虚无主义”的不良影响,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对外来文化持开放、包容、借鉴、吸收的态度。③充分肯定自身文化价值,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坚定信念。<br />所以答案是:(1)①坚持联系的观点,把“立人”和国民性、新文化建设联系起来;<br />②坚持用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认识到中国文化里的问题,又发挥出人的文化创造的主体性和自信力;<br />③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形成独特的文化观;<br />④再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始终着眼于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调适和兼容;<br />⑤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高举“拿来主义”创造一种属于新时代和新世纪的中国文化。<br />(2)①把握时代发展潮流,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价值;<br />②正确认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把握文化发展规律,主动担当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br />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br />④勇于创新,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充满信心。<br />(3)①清除“文化虚无主义”的不良影响,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br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对外来文化持开放、包容、借鉴、吸收的态度。<br />③充分肯定自身文化价值,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坚定信念。</p><p> </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