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今年是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年,全国有9亿多选民参加这次县乡人大换届选举,选举产生了250多万名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并在此基础上依法产生新一届县乡两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在我国</p><p>①县乡人大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务</p><p>②人大代表要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真代善表,为人民服务</p><p>③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鲜明特色</p><p>④基于国情,我国县乡人大代表选举实行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此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的知识。该题属于四选二组合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选举民主的鲜明特色,而不是协商民主,故排除③;我国县乡人大代表选举实行直接选举,而不是间接选择,故排除④;2016年是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年,全国将有9亿多选民参加这次县乡人大换届选举,选举产生250多万名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并在此基础上依法产生新一届县乡两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县乡人大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务;人大代表要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真代善表,为人民服务,故①②符合题意。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是歌手》作为湖南卫视重头戏,集结了乐坛资深唱将和新生代佼佼者,打造独一无二的顶级豪华音乐盛宴。仅凭冠名广告,就创收8.7亿。它如同冬天里的一把火,推高了湖南卫视的收视率,也令人重燃对中国流行音乐的热情。其成功之处在于</p><p>①独特的节目定位完全颠覆了从前的选秀节目</p><p>②其新颖的演绎形式符合人民群众的艺术需求</p><p>③电视节目的创作充分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p><p>④将专业的视听盛宴与商业运作有机联系起来</p><p>A. ②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创新的知识。《我是歌手》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其形式符合人民大众的需求,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所以②入选;其创新了以往此类节目的形式,既体现了专业艺术,又抓住了商业机遇,所以④入选;①不符,节目版权是从韩国引进的,夸大了作用,与现实不符;③错,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要由政府承担。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两个对子”相对应的是( )</p><p>①指鹿为马 乐极生悲 </p><p>②形谢神灭 理生万物</p><p>③新陈代谢 固步自封 </p><p>④盲人摸象 削足适履</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指鹿为马”体现了意识决定物质,是唯心主义观点;“乐极生悲”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是辩证法观点,①没有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不选;“形谢神灭”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观点;“理生万物”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这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②正确;“新陈代谢”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固步自封”体现了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属于形而上学观点,③体现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正确;“盲人摸象”体现了意识决定物质,是唯心主义观点,“削足适履”体现了没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形而上学观点,④没有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直以来人们都在宣传“氢燃料”的优越性,氢燃料无污染,效率高,可以循环利用,在航空领域已经占有一席之地。而今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又有学者提出,电动汽车比氢燃料汽车更加环保,而且可以预见未来将更加绿色,更能满足循环低碳发展的需要。这从一个侧面表明</p><p>①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③真理在谬误的基础上不断超越自身 ④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p><p>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可用排除法来做。一直以来人们都在宣传“氢燃料”的优越性,而今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又有学者提出,电动汽车比氢燃料汽车更加环保,而且可以预见未来将更加绿色,更能满足循环低碳发展的需要。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真理是具体的,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同时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①②适合题意;真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超越自身,③错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10月18日,DeepMind团队公布了最强版AlphaGo ,代号AlphaGo Zero。它的独门秘籍,是“自学成才”。而且,是从一张白纸开始,零基础学习,在短短3天内,成为顶级高手。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p>①“AlphaGo Zero”独立于意识之外并可以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p><p>②“AlphaGo Zero”是人类智慧的物化,可以成长为新的实践主体</p><p>③“AlphaGo Zero”的诞生体现了人类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p><p>④“AlphaGo Zero”的诞生表明实践的发展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p><p>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意识活动的特点、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工智能阿尔法狗进化版自学3天就成为顶级高手,AlphaGo Zero”的诞生体现了人类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表明实践的发展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只有人的意识才具有能动性,“AlphaGo Zero”独立于意识之外,但AlphaGo Zero”不可以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①说法错误;“AlphaGo Zero”是人类智慧的物化,但不可以成长为新的实践主体,实践的主体是人类,②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面粉、水量的比例对发面很重要。水少面多,面团就硬;水多面少,面团软踏踏。经济运行也是如此,货币流通量与待售商品总量也要保持适度的比例,这说明</p><p>①物质的反应特性成为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p><p>②联系是有条件的,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p><p>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促进新事物的产生</p><p>④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要按客观规律办事</p><p>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此题考查对规律客观性、联系的条件性以及发展观的认识。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内容主旨。水少面多,面团就硬,水多面少,面团软踏踏,说明了联系是有条件的,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故②符合题意;面粉、水量的比例对发面很重要,货币流通量与待售商品总量也要保持适度的比例,说明了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故④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意识的产生,故排除①;质变是双向的,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质变才能促进新事物的产生,故③错误。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战国策》的名篇《冯谖客盂尝君》中,冯谖说:“狡兔三窟,仅得兔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意思是狡兔三窟才免去死亡危险,你只有一处安身之所,不能高枕无忧啊!此即成语“狡兔三窟”和“高枕无忧”的来历。由材料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有</p><p>①“狡兔”具有无异于人的居安思危的智慧</p><p>②“高枕无忧”者忽略了事物联系的条件性</p><p>③“狡兔”行为启示我们要抓住时机促质变</p><p>④“三窟”之行为启迪我们应儆到有备无患</p><p>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②</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此题考查联系的条件性。本题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难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抓住题干。动物本能和人的意识有本质区别,①说法错误;“只有一处安身之所,不能高枕无忧啊”,意味着“高枕无忧”者忽略了事物联系的条件性,②符合题意;材料是强调防止事物向相反方向的质变而不是相反,③不符合题意;“狡兔三窟才免去死亡危险”启迪我们应做到有备无患,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④符合题意。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扶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任务依然艰巨。对此,“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六大精准”: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述“精准扶贫”思想蕴含的哲理是:</p><p>①在突破传统中实现发展        </p><p>②坚持系统优化方法,把握事物的整体性、有序性</p><p>③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好主流   </p><p>④把握矛盾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p>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突破传统”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①不选;“六大精准”体现了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把握事物的整体性和有序性,②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而是强调要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精准扶贫,故③不选,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人教诲我们要慎独、慎微、慎初,其实身处团队最难做到的还有“慎众”。有时候,在众人脚步的裹挟下,往往会在相互映衬的善恶含混中迷失自我。怎样“慎众”?永存善念,不为众人裹挟,始终保持独立的人格,内心始终有盏“良知”的明灯。这表明</p><p>①正确的价值判断往往来自于多数人的意志 </p><p>②正确的价值选择必须自觉遵循个人的内心</p><p>③正确价值观的坚守需要排除外界的不良干扰 </p><p>④团队成员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对团队建设十分重要</p><p>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此题考查价值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把握材料主旨。价值判断不是凭空产生的,是社会存在在不同的人的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正确的价值判断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而不是来自于多数人的意志,故①错误;正确的价值判断必须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而不是必须自觉遵循个人的内心,故②错误;题干中提到永存善念,不为众人裹挟,始终保持独立的人格,内心始终有盏“良知”的明灯,体现了对于正确的价值观的坚守需要排除外界的不良干扰,故③正确;题干中强调身处团队最难做到的还有“慎众”。可见团队成员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对于团队的建设是很重要的,会影响到团队的发展方向,团队成员要自觉树立正确价值观,故④正确。故选D。</p><p>收藏至个人题库 加入试题篮 二维码</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以来,我国陆续推出了一系列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政策措施:政府简政放权,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积极推进铁路工程建设、金融、能源等领域对民间资本开放;在上海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等等,这些措施有力推动了我国经济健康、有序、稳步发展。</p><p>结合材料,谈谈我国出台以上改革政策措施的经济学依据。</p><p> </p></div></div>
<div><p>【答案】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起决定性作用。取消和下放审批项目有利于更好地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p><p>②财政、税收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有利于促进社会分工专业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p><p>③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要求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建立自贸区有利于培育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拓展经济增长空间;</p><p>④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相关领域对民间资本开放有利于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优化投资结构,促进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p><p>【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谈谈我国出台以上改革政策措施的经济学依据。</p><p>这类题关键是找准材料中改革措施,对应相关的经济学理论。</p><p>如材料中取消和下放审批项目有利于更好地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理论依据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起决定性作用;材料中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理论依据一是宏观调控的手段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增值税的作用;有利于促进社会分工专业化;材料中建立自贸区有利于培育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拓展经济增长空间。理论依据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要求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材料中推进相关领域对民间资本开放有利于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优化投资结构,促进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理论依据是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实施是继家庭联产承包制后土地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三权分置”是将农民家庭承包经营权分解为承包权和经营权,从而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并行。</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37.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1982年</p></td><td style="width:439.9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中国共产党第—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正式出台,明确提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37.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1986年</p></td><td style="width:439.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将土地的所有权、经营权分开</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37.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002年</p></td><td style="width:439.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37.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011年</p></td><td style="width:439.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十一届全国人大开展对《农村土地承包法》运行情况的执法检查</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37.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016年</p></td><td style="width:439.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共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要求土地深化农村土地改革、依法推行“二权分置”</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37.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017年</p></td><td style="width:439.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落实农村土地所有权、在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办法</p></td></tr></table><p> </p><p>(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大在推进农村土地改革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p><p> </p><p>材料二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民法总则》吸收了民法通则规定的民事基本制度和一般性规则,同时作了补充、完善和发展。《民法总则》最大的变破,就是在编纂民法典的统一的思路之下、把已有的分则各个部分单行法共同适用的规则集中起来,用提取心因式的方法,规定民法的基本规则。这样就能够把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等各编统一协调起来,将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民法典的体系。</p><p>(2)根据材料二,提炼《民法总则》制定中蕴含的辩证法思想。</p></div></div>
<div><p>【答案】(1)①中国共产党在三权分置改革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为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开辟了新路径。②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依法执政,党不断适应新形势,对农村改革进行了全面政策部署,依法推进农村土地改革,实现城乡协调发展。③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党的领导下应正确行使立法权,制定和完善《土地承包法》. 开展执法检查,行使监督权,促进相关法律贯彻落实。</p><p>(2)①《民法总则》的制定坚持了创新理念,既保留了民法通则中的积极因素,又作了有益的补充和发展,体现了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②《民法总则》的制定坚持了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集中各个部分单行法共同适用的规则,提炼出基本规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③《民法总则》的制定坚持了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统一协调民法各编,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民法典,体现了系统优化理论。</p><p>【解析】此题以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作为背景材料,分别从政治生活和哲学生活的角度考查人大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辩证的否定观、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等相关知识。</p><p>(1)此题考查人大代表大会和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调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设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大在推进农村土地改革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考查方向,学生可从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执政方式、执政理念和全国人大的职权(行使立法权和监督权)的角度,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在三权分置改革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为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开辟了新路径;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依法执政,党不断适应新形势,对农村改革进行了全面政策部署,依法推进农村土地改革,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党的领导下应正确行使立法权,制定和完善《土地承包法》;全国人大行使监督权,开展执法检查,促进相关法律贯彻落实。</p><p>(2)本题要求根据材料,提炼《民法总则》制定中蕴含的辩证法思想,此为体现类试题,考生需要从材料中找答案:首先,《民法总则》的制定坚持了创新理念产,既保留了民法通则中的积极因素,又作了有益的补充和发展,体现了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其次,《民法总则》的制定坚持了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集中各个部分单行法共同适用的规则,提炼出基本规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最后,《民法总则》的制定坚持了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统一协调民法各编,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民法典,体现了系统化理论。</p></div>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一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供需关系结构失衡,“供需错位”。一方面,过剩产能制约中国经济转型;另一方面,中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因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真正启动内需,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资源要素最优配置,提高生产力水平,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p><p>供给侧改革是有历史成功先例的,20世纪70-80年代,美、英相继陷入“滞胀”,“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分别采用减税和国企改革等措施帮助经济走出衰退的泥沼,供给经济学坚持“小政府,大市场”、自由竞争和企业家精神的理念,认为经济一般不会发生任何生产过剩的危机,更不可能出现就业不足,因为供培会创造自己的需求。</p><p>(1)有学者认为,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借鉴供给经济学理论、又不能简单照搬别国的成功模式和先例。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p><p> </p><p>材料二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窭基础。明镜照形,古事知夸。回顾长征历史,不是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不忘初心、弘扬长征精神、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p><p>下面是三位普通群众,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弘扬长征精神,发表的“长征永远在路上”的感言。</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86.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人物</p></td><td style="width:389.7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感言</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86.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158”雷锋服务站黄某某</p></td><td style="width:389.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把旅客的需求和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坚守全心全意服务广人旅客的初心</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86.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广告公司周某某</p></td><td style="width:389.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只有将自身的奋斗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个人的价值才能实现;将个人的奋斗形成合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实现,这就是我们这代人新的长征路。</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86.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地税职工信某某</p></td><td style="width:389.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的支撑,就会在困难而前退缩,在前进道路上失去战斗力。</p></td></tr></table><p> </p><p>(2)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任选两段感言,谈谈其哲学依据。(每段感言写一个哲学依据即可)</p></div></div>
<div><p>【答案】(1)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供给经济学,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性认识,具有普遍性的品格,对我国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借鉴作用。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真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因此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照搬别国模式。③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而不能囿于既有的认识。</p><p>(2)感言哲学依据:</p><p>①黄某某感言哲学依据示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相结合;黄某某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坚守全心全意服务广大旅客的初心,在普通岗位上劳动奉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②周某某感言哲学依据示例: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实现人生价值要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理想。③信某某感言哲学依据示例: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精神指引下走向成功。(答对任意两点即可)</p><p>【解析】此题以供给侧结构改革和二万五千里长征作为背景材料,从哲学生活的角度考查真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人生价值实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等相关知识。</p><p>(1)此题考查真理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设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借鉴供给经济学理论,又不能简单照搬别国的成功模式和先例”,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考查方向,学生可从以下角度作答:从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的角度看,供给经济学,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性认识,具有普遍性的品格,对我国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借鉴作用;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角度看,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真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因此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照搬别国模式;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的角度看,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而不能囿于既有的认识。</p><p>(2)此题考查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此题设问指向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任选两段感言,谈谈其哲学依据。此题共两小问,第一小问是开放性设问,没有固定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第二小问分析感言的哲学依据,任选一个感言根据其内容去思考哲学依据。黄某某的感言可从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及人生价值的实现等知识点方面去分析;周某某的感言可从人生价值的实现及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方面去分析;林某某的感言可从意识的能动作用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方面去分析。 </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