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丰城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其原因是( )</p><p>A.可以使人的脑发育完善 B.使人体各部分协调发展</p><p>C.为一生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D.是思维判断能力最强的阶段</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人体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进入青春期之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也都迅速发育,青春期是为一生的健康打下良好基础的最好时期。</p><p>故A、B、D错误, C正确,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不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的物质是 ( )</p><p>A.尿素 B.葡萄糖 C.无机盐 D.水</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不重吸收尿素,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由输尿管随排出。因此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被全部吸收的物质是葡萄糖。</p><p>故B、C、D错误, A正确,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和主要成分分别是( )</p><p>A.蛋白质、糖类 B.糖类、水</p><p>C.蛋白质、无机盐 D.蛋白质、水</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水约占体重的60%~70%,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p><p>故A、B、C错误, D正确,故选D。</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p><p>前些年,在上海等地区发生了由H7N9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目前已知H7N9禽流感主要传染途径为人与带病禽畜接触传播,商未发现人传染人的病例.有关专家建议普通人预防禽流感应做到:(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加强体育锻炼.尤其在接触禽畜后及时彻底洗手.(2)尽可能减少与禽畜不必要的接触,特别注意尽量避免接触病死禽畜.食用禽肉蛋时要充分煮熟.(3)生熟食物要分开处理,当手部有伤口,处理肉类时建议佩戴手套等.</p><p>(1)H7N9型禽流感病毒是引起禽流感的 .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患H7N9型禽流感的禽类属于 .</p><p>(2)从传染病类型来看,H7N9型禽流感和普通流行性感冒一样,属于 传染病.</p><p>(3)如果成功研制H7N9型禽流感疫苗,人们可通过注射疫苗来提高对该病的免疫能力。在此过程中,注射进入人体的疫苗作为抗原,当抗原进入人体后,受到刺激的 细胞产生抵抗这种抗原的特殊蛋白质,叫做 ,它能够消灭相应的病毒。</p><p> </p></div></div>
<div><p>【答案】(1)病原体、传染源;</p><p>(2)病毒性;</p><p>(3)淋巴、抗体;</p><p>【解析】</p><p>试题分析:(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H7N9禽流感可以在禽间流传所以为传染病。而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因此,H7N9禽流感病毒是引起禽流感的病原体。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而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因此,患H7N9型禽流感的禽类属于传染源。</p><p>(2)从传染病类型来看,H7N9型禽流感和普通流行性感冒一样,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进行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p><p>(3)非特异性免疫是指先天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的免疫,特异性免疫是指出生后产生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如果成功研制H7N9型禽流感疫苗,人们可通过注射疫苗来提高对该病的免疫能力.在此过程中,注射进入人体的疫苗作为抗原,当抗原进入人体后,受到刺激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这种抗原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它能够参与病毒的清除。这种由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种特定病原体其作用的免疫功能称为特异性免疫。</p><p>故答案为:(1)病原体、传染源;</p><p>(2)病毒性;</p><p>(3)淋巴、抗体;</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已知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遇到碘会变蓝。某同学要设计实验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请你帮助他完成实验方案。</p><p>(1)实验前,根据已有知识,你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p><p>(2)实验时,取A、B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馒头屑,再向A试管中加入2ML唾液,向B试管中加入______ ML清水,分别搅拌后放入37℃温度中保温5分钟。</p><p>(3)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2滴碘液,预计会变蓝的是 (填“A”或者“B”)试管;不会变蓝的是 (填“A”或者“B”)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 </p><p> </p></div></div>
<div><p>【答案】(1)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p><p>(2)2;</p><p>(3)B;A;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消化分解了;</p><p>【解析】</p><p>试题分析:(1)因为是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所以假设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p><p>(2)对照实验中要只有一组变量,不能多个变量,所以错误之处是:向A试管中加入的唾液和向B试管中加入的清水量不同。向B试管中加2 ML清水</p><p>(3)A试管不变蓝,B试管变蓝,A试管中馒头屑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了,所以不变蓝。</p><p>实验中必须在“37℃温水”中水浴,原因是淀粉酶的消化受温度的影响,37℃接近人体口腔的温度,消化酶在37℃时的活性最强。淀粉遇碘变蓝色,这是淀粉的特性,据此可以用碘液来检验淀粉的有无,具体方法是将劣质奶粉放入少量清水,再加入适量碘液,看是否变成蓝色,如果变蓝色,则证明有淀粉,否则,无淀粉。</p><p>故答案为:(1)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p><p>(2)2;</p><p>(3)B;A;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消化分解了;</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