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霞浦一中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生物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的是( )</p><p>A.一块稻田里的水稻和杂草 B.同一蜂巢的蜜蜂</p><p>C.一颗植物上的七星瓢虫与蚜虫 D.寄居蟹与海葵</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一块稻田里的水稻和杂草体现了竞争关系,二者相互争夺水、无机盐、阳光、生存的空间等,故A符合题意;同一蜂巢的蜜蜂体现了合作关系,蜜蜂是一种高度合作的社会性昆虫,它们的分工非常精细。需要彼此合作才能维持群体生活,故B不符合题意;一颗植物上的七星瓢虫与蚜虫体现了捕食关系,七星瓢虫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故C不符合题意;寄居蟹与海葵体现了共生关系,寄居蟹利用海葵来抵挡敌害,海葵也利用寄居蟹这个坐骑在大海中自由旅行,以获取丰富的食物,它们生活在一起,互相利用,相依为命,故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是( )</p><p>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分类法</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观察法。</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p><p>A. 需要营养</p><p>B. 进行呼吸</p><p>C.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p><p>D. 生长和繁殖</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叫做应激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从来都没使用过DDT的南极地区的企鹅身体里也发现有DDT存在,这说明()</p><p>A.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B.生态系统是彼此独立、互不相干的</p><p>C.生态系统是多种多样的 D.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源:学</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传递,其中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在没有使用过DDT的南极企鹅体内也发现了DDT,这说明DDT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已加入全球性的物质循环当中,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所有的生物以及生物生存的环境。可见D符合题意。</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光对种子的萌发是否有影响。</p><p>(1)提出问题: ?</p><p>(2)作出假设: 。</p><p>(3)实验方案:①取两个大小相同的玻璃瓶,编号A和B;②在两瓶中分别放入适量的水和等量的某植物种子;③将A瓶遮光, B瓶不遮光,两瓶放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结果为A、B两瓶内的种子均发芽。</p><p>此实验过程中的变量是 ,A瓶的作用是 。</p><p>(4)实验结论: 。</p><p> </p></div></div>
<div><p>【答案】(1)光对种子的萌发是否有影响?</p><p>(2)种子萌发与光照有关;</p><p>(3)光照;对照;</p><p>(4)种子萌发与光照有关</p><p>【解析】</p><p>试题分析:科学探究的步骤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p><p>(1)提出问题:光对种子的萌发是否有影响?</p><p>(2)作出假设:假设是根据生活实际或已有经验对问题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根据探究提出的问题“光对种子的萌发是否有影响?”可以假设为:光对种子萌发有影响或水对种子萌发没有影响或种子萌发需要水等。</p><p>(3)设计实验:</p><p>设置对照实验:对照试验是唯一变量实验,设计对照实验时要注意变量的唯一性,设计实验时惟一变量应是光,A起对照作用。</p><p>(4)实验结论:种子萌发与光照有关。</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图是一个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内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a32ce7f8/SYS201712310002084369808202_ST/SYS201712310002084369808202_ST.001.png" width="189" height="15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 ,该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p><p>(2)一般情况下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应该是 。</p><p>(3) 该食物网中的各类生物间,具有竞争关系的是 、 。</p><p>(4) 科学家研究发现,洪涝灾害可以使次年蛇的数量急剧减少,由此容易出现 大量增多而使农作物受害。</p><p>(5)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 、 。</p><p>(6)图中蛇获得能量最终来源于 ,写出图中较短的食物链 。</p><p>(7)一段时间后,该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又会处于 ,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p><p> </p></div></div>
<div><p>【答案】(1)农作物;3;</p><p>(2)农作物;</p><p>(3)害虫和田鼠; 食虫鸟和蛙;</p><p>(4)田鼠;</p><p>(5)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p><p>(6)太阳能,农作物→田鼠→蛇.</p><p>(7)相对稳定;</p><p>【解析】</p><p>试题分析:(1)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农作物。该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①农作物→害虫→食虫鸟→蛇;②农作物→害虫→蛙→蛇;③农作物→田鼠→蛇。</p><p>(2)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生物的数量越少。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其数量最多。该生态系统中农作物营养级最低,它的数量最多。</p><p>(3)在该食物网中,蛙和食虫鸟都以害虫为食存在竞争关系;田鼠和害虫都以农作物为食存有竞争关系。</p><p>(4)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控制彼此的数量和比例,使得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相对稳定的,这叫生态平衡,如短时间内该生态系统的由于蛇的数量减少,所以田鼠因天敌减少而数量大增,而田鼠直接以农作物为食,田鼠增加农作物减少。</p><p>(5)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中,该图只体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出来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p><p>(6)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自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然后通过取食沿食物链流动;有(1)解答可知,该生态系统中较短的食物链是:农作物→田鼠→蛇。</p><p>(7)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平衡,不是生物数量的恒定不变,如动物有迁入、有迁出,有死亡、有出生,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变化的,又是相对稳定的,总会因系统中某一部分先发生改变,引起不平衡,然后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其又进入新的平衡状态.正是这种从平衡到不平衡到又建立新的平衡的反复过程,推动了生态系统整体和各组成部分的发展与进化。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在食物链:“农作物→田鼠→蛇”中,若蛇大量减少,则短时期内会引起的变化是田鼠的数量增多,农作物数量减少中,一段时间后,各种生物的数量又会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当这种变化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打破平衡,破坏生态平衡的稳定性。使生态系统崩溃。</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p><p>A.一片农田 B.一块菜地 C.一种花 D.一个湖泊</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一片农田既包括了农田所在的环境,也包括了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A正确;一块菜地既包括了菜地所在的环境,也包括了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B正确;一种花,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植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错误;一个胡泊,既包括了胡泊地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p><p>A.狐狸→狼→兔→草 B.阳光→草→兔→狼</p><p>C.草→昆虫→青蛙→蛇→鹰 D.鹰→蛇→青蛙→昆虫→草</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动植物之间就是通过食物链相互联系起来的,动植物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可表示为: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等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p><p>A.森林调节气候 B.蚯蚓松土</p><p>C.荒漠中骆驼刺的根很长 D.人类围湖造田</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同时又将新陈代谢的产物(氧、二氧化碳、水等)排放到环境中去,因此,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无机环境也有影响。例如,森林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进而影响降雨量;柳杉能够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从而净化空气;鼠对农作物、森林和草原都有破坏作用;蚯蚓在土壤中钻来钻去,可以使土壤疏松,提高土壤的通气和吸水能力,它以腐烂的植物和泥土为食,排出物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中溶解氧急剧减少,导致水质恶化;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远远超过了地球上任何一种生物,导致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本题中考查生物影响环境。也就是要反映因为生物怎么样所以环境给变了,要有这样的因果关系。“荒漠中骆驼刺的根很长”没有体现出因为生物而环境变了,相反是由于环境改变(干旱无雨)使骆驼刺的根很长以吸收足够的水分是环境影响生物,也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物圈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p><p>A.生物圈是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 B.生物圈的厚度大约是20千米</p><p>C.生物圈就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D.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即包括生物部分又包括非生物部分,故A不符合题意;生物圈的厚度大约是20千米左右,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故B不符合题意;</p><p>生物圈就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岩石圈内部温度极高,没有生物生存,故C符合题意;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所有生态系统,因此是最大的,故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p><p>A.花开花落 B.蜻蜓点水 C.孔雀开屏 D.潮涨潮落</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花开花落,说明生物能繁殖,属于生命现象,A不符合题意;蜻蜓点水是蜻蜓产卵,说明生物能繁殖,属于生命现象,B不符合题意;孔雀开屏是求偶,说明生物能繁殖,属于生命现象,C不符合题意;潮涨潮落是自然现象,不属于生命现象,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请判断并选出以下全是生物的一项( )</p><p>A.克隆羊、月季、孔雀 B.试管婴儿、禽流感病毒、恐龙蛋化石</p><p>C.珊瑚、智能机器人 D.转基因大豆、钟乳石、大肠杆菌</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恐龙蛋化石、钟乳石、珊瑚、智能机器人都不具有生物的特征,它们也不是生物。克隆羊、月季、孔雀、试管婴儿、禽流感病毒、转基因大豆、大肠杆菌都具有一系列生命活动,是生物。</p></div>
题型:连线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在一起</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a32ce7f8/SYS201712310002096605661014_ST/SYS201712310002096605661014_ST.001.png" width="268" height="14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 </p><p> </p></div></div>
<div><p>【答案】</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a32ce7f8/SYS201712310002096605661014_DA/SYS201712310002096605661014_DA.001.png" width="246" height="20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的特征主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动物的取食,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人体的排汗,说明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鲸喷出水柱,说明生物能进行呼吸;蘑菇由小长大,说明生物能生长;向日葵朝向太阳,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子女与母亲相似,属于遗传现象;植物的开花结果,说明生物能繁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生产者与消费者关系的是( )</p><p>A.青蛙捕食昆虫 B.松鼠吃蘑菇</p><p>C.蛇捕食青蛙 D.兔吃草</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属于生产者,动物属于消费者。题干中农作物属于植物,是生产者;青蛙、昆虫、松鼠、蛇、蝗虫等为动物属于消费者,而蘑菇属于分解者,选项A、C只反映消费者之间的关系,B选项中松鼠和蘑菇之间反映的是消费者跟分解者间的关系,而兔吃草是生产者跟消费者之间的关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200米以下的深海中,一般见不到绿色植物,其制约的主要因素是()</p><p>A.温度 B.空气 C.阳光 D.水压</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是绿藻;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利用起来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有利于吸收蓝紫光,是褐藻;再往下,蓝紫光也被吸收一部分,是红藻;在200米以下的深海中几乎没有光,因此一般见不到绿色植物,只有一些硫化菌。</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 )</p><p>A.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p><p>B.作出假设→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p><p>C.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p><p>D.提出问题→得出结论→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表达与交流</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生物归类正确的是( )</p><p>A. 玉米、蝗虫、猫头鹰、鲫鱼属于陆生动物 B. 鸡、鸭、鹅、狗属于家禽</p><p>C. 小麦、高粱、玉米、大豆等属于粮食作物 D. 鲫鱼、家鸭、鹅、海蜇属于水生生物</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生活环境,玉米、蝗虫、猫头鹰,都生活在陆地上,属于陆生生物;鲫鱼生活在水中,属于水生生物;故A错误.根据用途,鸡、鸭、鹅属于家禽,狗属于家畜。故B错误;根据用途,小麦、高粱、玉米、大豆等属于粮食作物。故C正确;根据生活环境,鲫鱼和海蜇生活在水中,属于水生生物;家鸭、鹅生活在陆地上,属于陆生生物。故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一粒种子经过萌发、生长成为一株高大的植物,体现了生物的( )</p><p>A.新陈代谢 B.繁殖能力 C.应激性 D.生长现象</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许多植物能够产生种子,种子萌发形成幼苗,并不断地长大。这体现了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现象。</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分析资料,回答问题:“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蹿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一带,就有无限趣味。”</p><p>(1)在百草园中影响蝉生存的生态因素有 和 。 </p><p>(2)下列哪项不是蝉、云雀的基本特征( )</p><p>A.自己制造有机物 B.呼吸 C.生长和繁殖 D.排出废物</p><p>(3)黄蜂的体色与菜花的颜色相似,这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p><p>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适应环境</p><p>C.生物影响环境 D.二者没有关系</p><p>(4)在“树→蝉→云雀”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 ,云雀和蝉之间是 关系。</p><p>(5)在此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除了有动物和植物之外,还应该有 ,它们作为生态系统的 。</p><p> </p></div></div>
<div><p>【答案】(1)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p><p>(2)A;</p><p>(3)B;</p><p>(4)树;捕食;</p><p>(5)细菌和真菌;分解者</p><p>【解析】</p><p>试题分析:(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因此在百草园中影响蝉生存的因素有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p><p>(2)生物的特征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因此不是蝉、云雀的基本特征的是A、自己制造有机物(动物蝉、云雀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p><p>(3)黄蜂的体色与菜花的颜色相似。说明生物适应环境,只有适应环境者才能生存。</p><p>(4)在“树→蝉→云雀”这条食物链中,树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扮演生产者;云雀吃蝉,云雀和蝉之间是捕食关系;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消费者,属于消费者的有蝉、云雀。</p><p>(5)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