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11:37:47

陕西省延安实验中学校际联盟七年级上期中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p><p>A.珊瑚虫     B.流感病毒   C.草履虫       D.蚯蚓</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也就是说动物、植物、细菌、真菌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唯独病毒的结构简单,其结构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的,没有细胞结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古诗“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中描写的景象,主要是由哪一环境因素引起的(  )</p><p>A.光照    B.温度        C.水分     D.空气</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阳春温度升高,生物勃发生长旺盛;秋季(节)温度下降,叶片变黄衰老纷纷落叶,是植物为降低蒸腾作用以免植物体的温度过低冻伤来度过寒冷冬季。</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p><p>A.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指影响生物的所有非生物因素</p><p>B.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着与其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p><p>C.“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p><p>D.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合作关系</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的环境不仅是指生活的地点,还包括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A错误;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如猛兽和猛禽都具有锐利的牙齿(或喙)和尖锐的爪,有利于捕食其他动物,B正确;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是白蚁在大堤内挖洞影响了大堤的牢固性,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错误;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由于相互争夺食物、配偶、巢穴等,因此会发生竞争关系;但是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也有合作关系如蜜蜂、蚂蚁、狒狒、猕猴等。因此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既有竞争关系又有合作互助关系,D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初冬大雁南飞主要是受温度这一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大雁秋天时从北方飞往南方越冬,主要是北方温度低,南方温度高,南方食物丰富,是受温度影响形成的季节节律。</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图是显微镜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34390e9a/SYS201712310007196225348007_ST/SYS201712310007196225348007_ST.001.png" width="135" height="14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A是             ,E是              ;</p><p>(2)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清晰,换上高倍镜后物像模糊,此时应该调节[ C ]                ;</p><p>(3)这台显微镜备有两种目镜5×和10×,两种物镜10×和40 ×, 使用这台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最小的放大倍数是      倍。</p><p>(4)观察过程中,将 “10×”的物镜转换为“40×”的物镜,观察到的细胞体积会__________。在观察过程中,若要使显微镜视野中的物像从上方移至中央,玻片标本应向_______方移动。</p><p>(5)在观察叶片的表皮细胞装片时,物像由下图中甲转换到乙 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34390e9a/SYS201712310007196225348007_ST/SYS201712310007196225348007_ST.002.png" width="299" height="16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转动转换器        B.转动粗准焦螺旋</p><p>C.转动细准焦螺旋      D.调节反光镜</p><p>&#xa0;</p></div></div>
<div><p>【答案】(1)目镜; 反光镜</p><p>(2)细准焦螺旋</p><p>(3)50;</p><p>(4)变大;上;</p><p>(5)B。</p><p>【解析】</p><p>试题分析:(1)图中A为目镜,B为粗准焦螺旋,C为细准焦螺旋,D为物镜,E为反光镜。</p><p>(2)把低倍物镜转化成高倍物镜后,观察到的细胞越少,越大,越暗,此时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为清晰。</p><p>(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少、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多、越小,显微镜备有两种目镜5×和10×,两种物镜10×和40×,要使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小,则目镜和物镜都取最小的,即:目镜5×和物镜10×的,放大倍数为50倍。</p><p>(4)在观察是把低倍物镜换为高倍物镜,观察到的细胞体积会变大;物像位于视野中央上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下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p><p>(5)甲转换到乙,细胞变大了,说明是低倍镜换高倍镜。低倍镜换到高倍镜的步骤是:①移动装片,使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②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使视野更明亮;④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的特征有(   )</p><p>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②生物能进行呼吸 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④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p><p>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⑥</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p><p>A.湿地生态系统被称“绿色水库”        B.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p><p>C.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组成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A错误;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蓄洪抗旱、净化水源的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B错误;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和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C错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D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类型多种多样,这些生态系统是独立的,毫不相干的。(   )</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从地域关系来说,各类生态系统也是相互关联的。如黄河作为河流生态系统,源自西部源头的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河水奔流东区,滋润着沿途的农田生态系统,养育着亿万人口和其他生物。它们沿途还形成湖泊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最终携带者陆地上的土壤和其他物质,融入海洋生态系统。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中的各生态系统都是各自独立的说法是错误的。</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使用显微镜时,室内较暗则选用凹面镜进行对光。(   )</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如果在光线条件较差实验室里使用显微镜,应该使视野变亮,故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时,必须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再轻轻的盖上,其目的是(  )</p><p>A.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     B.防止实验材料移动</p><p>C.增强透明度                 D.防止水溢出</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盖盖玻片时应将盖玻片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放下,其主要目的是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以下不属于生物圈的范围的是(    )</p><p>A.大气圈的底部                B.岩石圈的上部</p><p>C.水圈的大部分                D.大气圈的顶部</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大气圈顶部氧气极少,温度变化极大,紫外线强烈,缺水、低气压等不适合生物生存。</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科学探究中,水、温度、时间等都可以成为实验变量。(   )</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水、温度、时间可能是实验的变量。</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使用显微镜对光的过程中,转动_____________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从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光屏是__________。</p><p>&#xa0;</p></div></div>
<div><p>【答案】反光镜;视野。</p><p>【解析】</p><p>试题分析:对光的方法是: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的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用较大光圈;左眼注视物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看见白亮的视野。</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夏天,做熟的食品为什么很快就会变质呢,原来,做熟的食品里生出了无数的细菌。食品中的这些细菌是从哪里来呢?是有食品自然产生的,还是来自空气?对此,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进行了认真的研究。</p><p>巴斯德把新鲜、清澈的肉汤分别装入甲、乙两个玻璃瓶里,然后把甲瓶的瓶颈烧软,并拉成鹅颈似的弯曲细长的形状,把乙瓶的瓶口敞开。随后,他再次煮沸瓶内肉汤,然后静置观察。</p><p>观察发现,乙瓶内的肉汤很快就腐败变质了;而甲瓶中的肉汤尽管通过弯曲细长的瓶颈可与外界相通,在较长时间内肉汤仍然保持无细菌,不变质。通过实验,巴斯德认为,纯净的肉汤是永远不会自然生出细菌的,使肉汤腐败变质的细菌来自空气。</p><p>据此完成下列各题。</p><p>(1)巴斯德的科学研究的过程概括为以下几个基本环节:提出        →作出        </p><p>→制订         →实施          →得出           。</p><p>(2)巴斯德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                                                 。</p><p>(3)巴斯德在实验中设计了什么对照试验?</p><p>                                                                               。</p><p>(4)装入甲、乙两瓶的肉汤为何要再煮沸?</p><p>                                                                               。</p><p>(5) 得出的科学结论是什么?</p><p>                                                                             。</p><p>&#xa0;</p></div></div>
<div><p>【答案】(1)问题;假设;计划;计划;结论;</p><p>(2)肉汤变质是由空气中细菌引起的吗?</p><p>(3)设置的对照试验:甲瓶的瓶口是曲颈,肉汤中无微生物,乙瓶是直颈的,肉汤中无微生物;</p><p>(4)杀死汤中的细菌,排除细菌可能来源于食物中这一因素,使实验具有说服力;</p><p>(5)肉汤变质是由空气中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引起的。</p><p>【解析】</p><p>试题分析:(1)探究实验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六大步,巴斯德的科学研究的过程概括为以下几个基本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p><p>(2)分析题意可知,食品中的这些细菌是从哪里来呢?是有食品自然产生的,还是来自空气?对此,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则他提出的问题可以是:肉汤变质是由空气中细菌引起的吗?</p><p>(3)在巴斯德曲颈瓶实验中,甲瓶的瓶颈烧软,并拉成鹅颈似的弯曲细长的形状,细菌不能进入,把乙瓶的瓶口敞开,细菌能进入,其他条件都一样,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微生物。</p><p>(4)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因此甲、乙两瓶的肉汤要煮沸,杀死汤中的细菌,排除细菌可能来源于食物中这一因素,使实验具有说服力。</p><p>(5)实验的结果是乙瓶内的肉汤很快就腐败变质了;而甲瓶中的肉汤尽管通过弯曲细长的瓶颈可与外界相通,在较长时间内肉汤仍然保持无细菌,不变质。可得出的结论是:肉汤变质是由空气中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引起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图是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已知①②是目镜,放大倍数分别是5×和15×;③和④是物镜,放大倍数分别是40×和10×。在观察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时,下列那种组合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且视野最明亮?(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34390e9a/SYS201712310007178213529546_ST/SYS201712310007178213529546_ST.001.png" width="216" height="8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使用显微镜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比较暗,所观察到的物像体积越大,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相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比较亮,所观察到的物像体积越小,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所以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同一部位时,要使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且视野最亮,应该是放大倍数最小的显微镜。一般情况下: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正好相反。图中①和②是目镜,因此①是低倍镜,②是高倍镜;③和④是物镜,③是高倍镜、④是低倍镜。故放大倍数最小的组合是①④。</p></div>

    题型:连线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仔细分析下列生态系统,将对应的答案用线连起来</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34390e9a/SYS201712310007172205388232_ST/SYS201712310007172205388232_ST.001.png" width="283" height="8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xa0;</p><p>&#xa0;</p></div></div>
<div><p>【答案】D;C;B;A</p><p>【解析】</p><p>试题分析:呼仑贝尔草原,属于草原生态系统,年降雨量少较为干旱,缺乏高等是植物,主要以低矮的草本植被为主;大兴安岭林区,属于森林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动物种类繁多,群落的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能够长期处于稳定的状态,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重要作用;稻田,属于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北京,属于城市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以人为主。</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探究活动中,设计对照实验时,能有多个变量。(   )</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因此在探究实验中要得到可信的结论,一组对照实验中变量只能是1个。</p></div>

    题型:连线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仔细分析下列生物之间的关系,将对应的答案用线连起来</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34390e9a/SYS201712310007165978823992_ST/SYS201712310007165978823992_ST.001.png" width="342" height="8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xa0;</p><p>&#xa0;</p></div></div>
<div><p>【答案】B;C;D;A。</p><p>【解析】</p><p>试题分析:根瘤菌生活在豆科植物的根部,它为植物固定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被植物利用;而根瘤菌生活所需要的有机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的有机物,因此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是共生互利关系;蛔虫寄生在其他动物体内获取有机物对寄主造成伤害属于寄生关系;狮子捕食羚羊作为食物是捕食关系;蜜蜂成员之间有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是合作关系。</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仙人掌的叶变成刺主要是对高温环境的适应。(   )</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大雨过后,蚯蚓爬到地面上是由于土壤中缺乏空气。(   )</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大雨过后,雨水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土壤中的氧气减少,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为了呼吸蚯蚓纷纷钻出地。</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沙漠生态系统严重缺水,动植物种类极少,只生存着一些极耐旱的生物。(   )</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沙漠生态系统严重缺水,致使动植物种类极少,只生存着一些极耐旱的生物。</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陕西省延安实验中学校际联盟七级上期中生物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