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东台第一教研片八年级上第三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当手臂自然垂下时,感觉比较轻松,此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分别是( )</p><p>A.收缩、舒张</p><p>B.舒张、收缩</p><p>C.收缩、收缩</p><p>D.舒张、舒张</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当手臂自然垂下时,感觉比较轻松,此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分别是舒张、舒张。</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具有茎、叶,但无根的植物是( )</p><p>A.地钱</p><p>B.海带</p><p>C.肾蕨</p><p>D.衣藻</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地钱属于苔藓植物,苔藓植物无根,只有假根,有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A符合题意;</p><p>海带和衣藻属于藻类植物,衣藻是单细胞的,整个身体就是一个细胞,海带是多细胞的,无根、茎、叶的分化,起固着作用的是根状物,上面的叫叶状体。B、D不符合题意;</p><p>肾蕨属于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比较高大。C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 )</p><p>A.简单、低等</p><p>B.复杂、高等</p><p>C.简单、高等</p><p>D.复杂、低等</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如果增加“亚科”为一分类单位,其分类地位应处于:( )</p><p>A. 目与科之间 B. 科与属之间</p><p>C. 属与种之间 D. 纲与目之间</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亚科”是比“科”小,比“属”大的分类单位.因此应在科和属之间。</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这条食物链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 )</p><p>A.浮游植物</p><p>B.小鱼</p><p>C.海豹</p><p>D.虎鲸</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在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这条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获得是能量越少,营养级越低,获得的能量越多。因此能量由多到少依次是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因此,含有能量最多的是浮游植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p><p>A.蚯蚓</p><p>B.蜘蛛</p><p>C.蝗虫</p><p>D.蟹</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节肢动物的特征为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如蝗虫、蜘蛛、蟹等;而环节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有体腔,如水蛭、蚯蚓和沙蚕等。</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某农田中生活的几种生物,请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5db0f96e/SYS201712302333571954976841_ST/SYS201712302333571954976841_ST.001.png" width="269" height="14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请指出该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和消费者_________.</p><p>(2)试写出该农田生态系统的两条食物链._________</p><p>(3)如果大量捕杀青蛙,会出现什么问题?_________</p><p>(4)如果大量使用杀虫剂DDT来消灭蝗虫,那种生物体内DDT含量最高?_________.4.</p><p> </p></div></div>
<div><p>【答案】(1)稻;老鼠、青蛙、蜘蛛、蛇、食草昆虫;</p><p>(2)水稻→鼠→蛇;水稻→食草昆虫→青蛙→蛇(或水稻→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水稻→食草昆虫→蛇);</p><p>(3)食草昆虫的数量增加,水稻受到严重破坏;</p><p>(4)蛇;</p><p>【解析】</p><p>试题分析:(1)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因此稻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中老鼠、青蛙、蜘蛛、蛇、食草昆虫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p>(2)每条食物链必需从生产者开始,直到没有其他消费者可以吃它为止,从左到右食物链有:水稻→鼠→蛇;水稻→食草昆虫→青蛙→蛇;水稻→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水稻→食草昆虫→蛇。</p><p>(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根据食物链“水稻→食草昆虫→青蛙→蛇”可知,大量捕杀青蛙,食草昆虫的数量增加,所以水稻受到严重破坏。</p><p>(4)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因为环境中有些污染物(如重金属、DDT等化学农药等)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最终危害到人类的安全(富集),所以在此生态系统中,如果大量使用杀虫剂DDT来消灭蝗虫,DDT会在蛇身体内出现,而且蛇的营养级别最高,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最多。</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如图为碳循环示意图,据图分析</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5db0f96e/SYS201712302333584675751169_ST/SYS201712302333584675751169_ST.001.png" width="399" height="16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page; -aw-rel-vpos:page;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碳循环是以_________的形成进行的.</p><p>(2)二氧化碳是通过_________作用流向B的.</p><p>(3)二氧化碳从A.B.C流向大气是通过_________作用实现的</p><p>(4)A.B.C分别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1)二氧化碳;</p><p>(2)光合作用; (3)呼吸作用; </p><p>(4)消费者;生产者; 分解者;</p><p>【解析】</p><p>试题分析:(1)碳从大气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又通过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的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流向大气,完成碳循环。所以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流动的。</p><p>(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p><p>(3)碳从大气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又通过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的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流向大气,完成碳循环。所以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流动的。</p><p>(4)由图可知,B与大气之间是双箭头,说明该生物既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又能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可判断出B为生产者;而B和A都被C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判断C为分解者;A直接或间接地以B(植物)为食,又被C(分解者)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同时,A又不断地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判断A为消费者。</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