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初中教育集团八年级上期中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哪一个是真正的鱼( )</p><p>A.鲸鱼 青鱼 B.甲鱼 草鱼</p><p>C.鳙鱼 带鱼 D.章鱼 鲍鱼</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鲸鱼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为哺乳动物,A不符合题意;</p><p>甲鱼具有卵生,用肺呼吸,有坚硬的甲,为爬行动物,B不符合题意;</p><p>鳙鱼、带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为鱼类,C符合题意;</p><p>章鱼身体柔软,贝壳退化,属于软体动物,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以下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p><p>A.鲸鱼、鲨鱼 B.企鹅 蝙蝠 </p><p>C.青蛙、企鹅 D.眼镜蛇、蝙蝠</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鲸鱼是哺乳类属于恒温动物,鲨鱼是鱼类属于变温动物,A错误;</p><p>企鹅是鸟类属于恒温动物,蝙蝠是哺乳类属于恒温动物,B正确;</p><p>青蛙是两栖类属于变温动物,企鹅是鸟类属于恒温动物,C错误;</p><p>眼镜蛇是爬行动物属于变温动物,蝙蝠是哺乳类属于恒温动物,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对蝗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有外骨骼,可防止水分散失</p><p>B.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p><p>C.具有蜕皮现象,每蜕一次皮身体就能长大一圈</p><p>D.身体分节,由相似的体节组成</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蝗虫的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持体内柔软器官的作用以及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的作用,适于陆地生活,A正确;</p><p>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属于昆虫纲,B正确;</p><p>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长大而变大,所以具有蜕皮现象,每蜕一次皮身体就能长大一圈,C正确;</p><p>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的是环节动物,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中营寄生生活的扁形动物是( )</p><p>A.血吸虫 涡虫 B.华支睾吸虫 血吸虫</p><p>C.疟原虫 蛔虫 D.蚯蚓 蛔虫</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血吸虫是扁形动物,寄生在人体内,涡虫是营自由生活的扁形动物,A错误;</p><p>血吸虫和华枝睾吸虫都是扁形动物,寄生在人体内,B正确;</p><p>疟原虫属于单细胞原生动物,蛔虫属于线形动物,寄生在人体内,C错误;</p><p>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蛔虫属于线形动物,寄生在人体内,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全是腔肠动物的一项是( )</p><p>A.水螅、涡虫 B.珊瑚虫、水母</p><p>C.蛔虫、海蜇 D.水螅、珊瑚</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水螅属于腔肠动物,涡虫属于扁形动物,A错误;</p><p>水母、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B正确;</p><p>蛔虫属于线性动物,海蜇属于腔肠动物,C错误;</p><p>水螅属于腔肠动物,珊瑚不是生物,是珊瑚虫的遗体遗物、分泌物形成的,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人很可能感染蛔虫病的生活习惯是( )</p><p>①喝白开水 ②喝生水 ③睡懒觉 ④随地大便 ⑤不勤洗手 ⑥不勤潄口.</p><p>A.①② B.②④⑤ C.①②③ D.①②</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蛔虫病是一种消化道传染病,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不食不清洁的瓜果;勤剪指甲;不随地大便等。对餐馆及饮食店等,应定期进行卫生标准化检查,禁止生水制作饮料等。加强粪便管理 搞好环境卫生,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不用生粪便施肥等。使用无害化人粪做肥料,防止粪便污染环境是切断蛔虫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综上所述,喝白开水、不勤漱口和睡懒觉,不会感染蛔虫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6月1 日中午12时开始,我国黄海、渤海海域进入了三个月的伏季休渔期,渔业资源萎缩加剧,出海捕捞成本加大,多数渔民主动提前半个月进入休渔期.下列关于休渔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p><p>A.有效控制对幼鱼的捕捞,提高渔业资源量</p><p>B.休渔期会减少渔民的收入,应该废除</p><p>C.防止鱼类种类的减少,保护海洋动物的多样性</p><p>D.渔船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整,为安全捕捞做好准备</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国家采取渔业政策保护,教导民众执行;国家制定法律规则,实行定期捕鱼,还要实行定期限令禁止出海捕鱼;在鱼类繁殖期间停止捕鱼同时加大鱼类繁殖力;国家也可以对饲养鱼类有成效的人实施奖励,鼓励其投资鱼类繁殖产业如规定。如规定鱼类准许捕捞的尺寸,规定渔网网眼大小的规格,是为了限制捕捞幼鱼,等到幼鱼长大再捕捞提高鱼类的产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河蚌的贝壳是由下列哪一种物质(或结构)形成的( )</p><p>A.斧足的分泌物形成的</p><p>B.柔软身体产生的分泌物形成的</p><p>C.外套膜形成的</p><p>D.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体外有外套膜,软体动物的外套膜能够分泌珍珠质,形成贝壳,因此软体动物的贝壳形成与外套膜有关。</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小明在公园做各种运动感觉自己的关节非常灵活,这跟 分泌的滑液有关,关节在运动中起了 的作用,骨在运动中起了 的作用。</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b3509840/SYS201712310004390446337115_ST/SYS201712310004390446337115_ST.001.png" width="454" height="14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page; -aw-rel-vpos:page;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2)当他做引体向上时此时肱二头肌处于 状态,肱三头肌处于 状态。有时运动中也会出现脱臼现象,这是 滑出了④ 而形成的结果。</p><p>(3)蚯蚓的运动除了依赖肌肉的收缩外, 的存在可以起到辅助运动的作用. </p><p>(4)在蚯蚓走迷宫的实验中,要经过多次尝试和错误后,蚯蚓才能学会直接爬向另一边潮湿的暗室,这属于 行为。然而小鼠走迷宫时试错的次数明显要少,说明 。</p><p> </p></div></div>
<div><p>【答案】(1)关节囊;支点;杠杆。</p><p>(2)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关节头;关节窝。</p><p>(3)刚毛</p><p>(4)学习;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p><p>【解析】</p><p>试题分析:(1)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囊包绕着整个的关节,将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连接起来,其内壁分泌的滑液能够润滑关节软骨,使关节更灵活。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p><p>(2)做引体向上时,进行的是屈肘运动,以肱二头肌为主的屈肌肌群处于收缩状态,以肱三头肌为主的伸肌肌群处于舒张状态。脱臼是指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出来的现象。</p><p>(3)蚯蚓的运动就是依靠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当蚯蚓前进时,身体后部的刚毛固定不动,这时环肌收缩,纵肌舒张,身体就向前伸,接着身体前端的刚毛固定不动,这时纵肌收缩、环肌舒张,身体向前缩短而前进。</p><p>(4)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蚯蚓经过多次尝试和错误后,蚯蚓能学会直接爬向另一边潮湿的暗室,因此是学习行为。然而小鼠走迷宫时试错的次数明显要少,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春天里百花盛开,蜜蜂在在花朵中爬进爬出,忙于采蜜.是什么因素吸引蜜蜂飞向花朵呢?某校的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p><p>(1)猜想促使蜜蜂飞向花朵的因素.</p><p>猜想一:蜜蜂飞向花朵,跟花朵的颜色有关;</p><p>猜想二:蜜蜂飞向花朵,跟花朵的 有关;</p><p>(2)试验步骤:</p><p>①试验原理: 比较单位时间内飞向不同条件的纸花上的蜜蜂只数,来判断影响蜜蜂飞向花朵的原因.</p><p>②猜想一: 用大小(选填相同或不同) ,颜色(选填相同或不同)</p><p> 的两组纸花,分别沾上蜂蜜,挂在树枝上, 记录单位时间内飞向不同纸花上的蜜蜂数。</p><p>③猜想二:用颜色大小相同的两组纸花,分别沾上桂花香味和酸味两种气味,挂在树枝上 ,记录单位时间内飞向不同气味纸花上的蜜蜂数。</p><p>用颜色大小相同的两组纸花的原因是: </p><p>(3)实验结果:</p><p>猜想一:飞向大小不同纸花上蜜蜂数接近</p><p>猜想二:飞向桂花香味的纸花上的蜜蜂数明显多于酸味的纸花上的蜜蜂数</p><p>(4)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p><p> </p></div></div>
<div><p>【答案】(1)气味;</p><p>(2)②相同;不同;③控制变量;</p><p>(4)蜜蜂飞向花朵,跟花朵的气味有关。</p><p>【解析】</p><p>试题分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p><p>(1)猜想二:我们可以假设蜜蜂飞向花朵,跟花朵的气味有关。</p><p>(2)试验步骤:</p><p>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条件干扰试验。②猜想一:用大小相同 ,颜色不同的两组纸花,分别沾上蜂蜜,挂在树枝上,记录单位时间内飞向不同纸花上的蜜蜂数。③猜想三:用颜色大小相同的两组纸花的原因是控制变量。</p><p>(4)实验结果:</p><p>得出什么结论:蜜蜂飞向花朵,跟花朵的气味有关。</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