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变黄的柳树叶够能从树枝上脱落下来,这种现象说明( )<br />A.柳树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br />B.柳树能够繁殖和生长<br />C.柳树能够进行呼吸<br />D.柳树能够排出体内的废物</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如动物和人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因此,变黄的树叶能够从树枝上脱落下来,说明柳树能够适应环境.<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生物的特征,掌握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用开水烫一下番茄,会在其表面撕下一层皮,这层皮属于( )<br />A.保护组织<br />B.输导组织<br />C.基本组织<br />D.分生组织</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保护组织一般位于植物体各器官的表面,由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营养组织有制造和储存营养的功能.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形成其它组织.输导组织有运输物质的作用,植物体内的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属于输导组织.机械组织起到支撑作用,能支撑植物的地上部分.由上可知,番茄的果皮位于最外面,起到保护作用,应该属于保护组织.可见A正确.<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和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集市上买来的新鲜蔬菜放在冰箱里可以延长贮藏时间,其主要原因是( )<br />A.减少了损伤<br />B.降低了蒸腾作用<br />C.保持了温度<br />D.抑制了呼吸作用</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温度:温度能影响呼吸作用,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把新鲜蔬菜放入冰箱中,降低温度,使蔬菜的呼吸作用减弱,消耗的有机物减少,从而可延长储存时间.因此,“从集市上买来的新鲜蔬菜放在冰箱里可以延长贮藏时间”,其主要原因是“抑制了呼吸作用”.<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水稻的一个体细胞有12对染色体,经过两次分裂后形成的新细胞个数及染色体数量分别是( )<br />A.2个、6条<br />B.3个、12条<br />C.4个、12对<br />D.6个、24对</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解: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的染色体与原细胞中的染色体相同.故水稻体细胞中有12对染色体,其经过两次分裂后形成的新细胞个数是4个,所产生的新细胞的染色体仍然是12对.<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利用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目前,抚州市建有省级以上湿地公园12个,列全省第二位.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被称之为( )<br />A.“地球之肾”<br />B.“绿色水库”<br />C.“地球之肺”<br />D.“绿色长城”</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br />B、森林生态系统中地下树木的根系很庞大,能吸收大量的水分,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有“绿色水库”称号;<br />C、热带雨林享有“地球之肺”美誉;<br />D、“三北”防护林工程被誉为“绿色长城”.<br />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桃花及其所结果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6/55873686/SYS201702111635067836120761_ST/SYS201702111635067836120761_ST.001.png" width="250" height="14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花粉从花药中散放而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br />B.花粉管中的精子到达胚珠完成受精作用<br />C.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br />D.萌发的自身条件是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没有处于休眠期</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A、花粉从花药中散放而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br />B、花粉管中的精子到达胚珠完成受精作用;<br />C、(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而不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br />D、(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没有处于休眠期.<br />所以,描述错误的是“、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果实与种子的形成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果实 ;受精卵—胚;珠被—种皮;胚珠—种子;子房壁—果皮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雾霾天气时,空气中往往会带有细菌和病毒,易导致传染病扩散和多种疾病发生.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是空气受到污染的是( )<br />A.汽车排放的尾气<br />B.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br />C.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br />D.煤燃烧产生的烟尘</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A、煤燃烧时产生的烟气,烟属于粉尘污染,气体有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会污染空气,故选项错误;<br />B、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是氧气,不污染,故选项正确;<br />C、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污染空气,故选项错误;<br />D、煤燃烧产生的烟尘中有一氧化碳等气体,污染空气,故选项错误;<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的相关知识,掌握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以及对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理解,了解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到大气中,容易导致酸雨的产生,对各种生物和各种建筑物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过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还会导致全球的温度的提升,形成“温室效应”.</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对下列农业生产上的措施解释不正确的是( )<br />A.合理密植能够提高产量是利用了光合作用的原理<br />B.水淹后的农田要及时排涝是为了促进根部的呼吸作用<br />C.早春播种常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这是为了保温保湿促进种子萌发<br />D.大棚栽种蔬菜时,适当降低夜间棚内的温度可以提高产量是利用了蒸腾作用的原理</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A、合理密植是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通过调节植物单位面积内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使个体发育健壮,群体生长协调,达到高产的目的.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A正确;<br />B、植物的根也需要呼吸,水淹后的农田要及时排涝是为了促进根部的呼吸,B正确;<br />C、我们知道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而植物的生长亦需要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在早春季节往往这两方面不足.“地膜覆盖”的方法可以保湿、保温有利于种子萌发,使蔬菜破季上市,C正确;<br />D、温度能影响呼吸作用,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夜间,蔬菜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要进行呼吸作用,菜农常会适当降低蔬菜大棚内的温度,使蔬菜的呼吸作用减弱,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提高蔬菜的产量,D错误.<br />故选:D</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杰地灵的抚州是江西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自古就有“襟领江湖,控带闽粤“之称.山水得天独厚,水稻种植面积较大.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所结稻粒去壳后称大米或米,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稻杆也有很多用处.请回答下列问题:<br />(1)农业生产上,常选用籽粒饱满的水稻种子播种,原因是种子的   (填胚芽、子叶、或胚乳)内贮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能保证种子正常萌发所需。<br />(2)水稻种植萌发时吸水膨胀,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   发育成茎和叶,长成幼苗。<br />(3)给农作物施肥时应以农家肥料为主,配合使用化学肥料,如果缺少含   (填氮、磷或钾)的无机盐时,水稻的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在水稻根尖的结构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填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或成熟区)<br />(4)稻谷收获季节,有不少农民在田里焚烧稻杆,造成大气污染,针对这一现象,兴趣小组的同学向有关部门倡议:稻杆还田既增加了土壤肥力,又降低了环境污染.你认为稻杆变为肥料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p></div></div>
<div><p>【答案】<br />(1)胚乳<br />(2)胚芽<br />(3)氮;成熟区<br />(4)分解者<br />【解析】(1)水稻种子的胚乳是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农业生产上,播种时通常选用籽粒饱满的水稻种子;<br />(2)种子萌发的过程是:种子吸水膨胀后,胚根首先萌发并突破种皮发育成植物的根,接着胚芽萌发出土发育成植物体的茎和叶;<br />(3)氮肥作用能促使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促使植物的茎、叶(营养生长)生长茂盛,叶色浓绿.土壤缺氮时,植株矮小,叶片黄化;根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在水稻根尖的结构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br />(4)收获季节,有不少农民在田里焚烧农作物的秸秆,造成大气污染.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主要作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br />所以答案是:(1)胚乳<br />(2)胚芽<br />(3)氮 成熟区<br />(4)分解者<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种子萌发的过程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种子萌发的过程: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石板铜画上的成语典故:“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告诉我们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请回答:<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6/55873686/SYS201702111635071045123733_ST/SYS201702111635071045123733_ST.001.png" width="159" height="8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隐含的食物链是    .<br />(2)螳螂、蝉和黄雀,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制造出的   为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br />(3)若螳螂、蝉和黄雀所处的生态系统受到有毒物质污染,则在图中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是    .<br />(4)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p></div></div>
<div><p>【答案】<br />(1)树(或植物)→蝉→螳螂→黄雀<br />(2)有机物;消费者<br />(3)黄雀<br />(4)自动调节<br />【解析】(1)蝉吸取树汁,螳螂以蝉为食,黄雀以螳螂为食.因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隐含的食物链是树(或植物)→蝉→螳螂→黄雀;<br />(2)“螳螂、蝉和黄雀”都是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制造出的有机物为食物,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br />(3)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图中营养级最高的是黄雀,因此“若螳螂、蝉和黄雀所处的生态系统受到有毒物质污染”,则在图中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是黄雀;<br />(4)“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r />所以答案是:(1)树(或植物)→蝉→螳螂→黄雀<br />(2)有机物 消费者<br />(3)黄雀<br />(4)自动调节<br />【考点精析】掌握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6/55873686/SYS201702111635071682779292_ST/SYS201702111635071682779292_ST.001.png" width="285" height="13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首先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使叶片中原有的   运走耗尽.然后在光下照射几小时,从甲、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的是   (填“甲”或“乙”)装置.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br />(2)在实验过程中,玻璃罩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   作用,水分是通过叶片上的   散失的.</p></div></div>
<div><p>【答案】<br />(1)淀粉;乙;二氧化碳<br />(2)蒸腾;气孔<br />【解析】(1)实验前应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光照几小时后,从甲装置和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乙装置的叶片,因为乙装置中含有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因此乙装置中的绿色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而甲装置中的二氧化碳被小烧杯里的氢氧化钠吸收了,由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甲装置中的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比较甲、乙装置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br />(2)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实验过程中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会凝结在玻璃罩内壁上.<br />所以答案是:(1)淀粉 乙 二氧化碳<br />(2)蒸腾 气孔</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