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9:58:34

重庆市涪陵区巴蜀中学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生物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是( )<br />A.温度、湿度<br />B.害虫、蝗虫<br />C.水分、阳光<br />D.土壤、空气</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生物的环境不仅是指生活的地点,还包括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br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湿度、空气、温度、阳光、土壤是非生物因素;害虫、蝗虫属于生物因素.<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分解者的是( )<br />A.杂草<br />B.黄雀<br />C.螳螂<br />D.蘑菇</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各种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动、植物的尸体并利用其中的有机物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使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变为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蘑菇属于腐食性动物,它们都属于分解者.黄雀、螳螂属于消费者,不属于分解者,杂草属于生产者.<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探究生物学问题时,在确定了探究课题后,进行实验方案设计的主要依据是研究者( )<br />A.发现的现象<br />B.观察的结果<br />C.提出的假设<br />D.得出的结论</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题干中探究生物学问题时,在确定了探究课题后,进行实验方案设计的主要依据是研究者提出的假设.<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科学探究的过程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br />A.一片树林<br />B.一块草原<br />C.生物圈<br />D.一群牛羊</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BC、“一片树林”、“一块草原”、“生物圈”,都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属于生态系统;<br />D、“一群牛羊”,只有部分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分解者,也没有环境部分,因此都不属于生态系统.<br />所以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一群牛羊”.<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生态系统概述,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对于农田中的蝗虫来讲,它的生活环境是指( )<br />A.阳光、空气、土壤和温度等因素<br />B.农田中的其他蝗虫<br />C.农田中的其他各种生物<br />D.以上三项都是</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对于农田中的蝗虫来讲”,它的生活环境是指“阳光、空气、土壤和温度等因素”、“农田中的其他蝗虫”、“农田中的其他各种生物”.<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属于食物链的是( )<br />A.草→昆虫→青蛙→蛇→鹰<br />B.昆虫→蛇→鹰<br />C.阳光→草→兔→狼<br />D.草→兔→狼→细菌</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A正确;<br />B、昆虫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B不正确;<br />C、阳光是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包括非生物部分,C不正确;<br />D、细菌是分解者.而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D不正确.<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食物链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br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br />B.一山不容二虎<br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r />D.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螳螂捕蝉揭示的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即吃与被吃的关系,在成语“螳螂捕蝉”中,形成的食物链应为:树→蝉→螳螂.A正确;<br />B、“一山不容二虎”的大体意思是两只老虎为争夺领地、食物、配偶等争斗,属于攻击行为,属于生物对生物的影响,B正确;<br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环境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C错误;<br />D、草和豆苗相互争夺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因此属于竞争关系,所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诗句中体现出豆苗与杂草间的生物关系是竞争关系,D正确.<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r />A.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br />B.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br />C.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少<br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统称.每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这种关联表现在方方面面.我们的生活或多或少地会影响到海洋生态系统.地球上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生物和物质是相互流动的,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故不符合题意;<br />B、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它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的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终点是最高级别的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可以简写为:生产者→消费者.故不符合题意;<br />C、有毒物质在生物的体内不能分解,无法排出,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的传递而逐级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不是越少.故符合题意;<br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故不符合题意.<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食物链(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还要掌握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的相关知识才是答题的关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br />A.附着在蟹壳上的海葵和蟹<br />B.猫头鹰和田鼠<br />C.人和血吸虫<br />D.一块稻田里的杂草和水稻</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海葵和寄居蟹,海葵可以保护寄居蟹免受天敌的侵害;寄居蟹带着海葵移动有利于海葵觅食.海葵和寄居蟹生活在一起对彼此都有利,因此海葵和寄居蟹之间的关系属于共生关系;猫头鹰和田鼠,猫头鹰吃田鼠,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人和血吸虫,血吸虫生活在人身上,从人身上获取营养,对人造成伤害,属于寄生关系;水稻与杂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设计对照(对比)实验时,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br />A.所有的实验因素都应是变量<br />B.所有的实验因素都不应是变量<br />C.要探究的实验因素应是变量<br />D.非探究的实验因素应是变量</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对照实验: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设计原则: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要探究的实验因素应是变量;<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利用科学探究的过程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现象中,属于与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是( )<br />A.蛾类夜间活动<br />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br />C.海参的夏眠<br />D.仙人掌的根系特别发达</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蝶类白天活动,蛾类晚上活动;是蝴蝶、蛾类受光照影响形成的昼夜节律.故不符合题意.<br />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是环境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故不符合题意.<br />C、海参随着海水温度的变化,也在发生变化.海参对于海水的冷热变化是十分敏感的.海面水暖,它们就会上浮;入夜水冷,它们就退回海底.入夏以后,上层海水由于太阳光强烈照射的结果,温度比较高.这时,海参都浮到海面,进行着一年一度的大量求食和繁殖.而留在海底里的海参,却迫于夏季食物中断,寸步难行,无能为力,只好进入夏眠了,这是海参对温度变化的一种适应.故符合题意.<br />D、仙人掌的根系发达,叶特化成刺状;是对沙漠干旱缺水环境的适应.故不符合题意.<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埃博拉病毒被称为非洲的死神,它会导致埃博拉出血热,该疾病传染性强,致死率极高,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有效的治疗方法.自1976年该病毒首次在刚果出现,目前全球已有1200多人染上该病毒.下列表明该病毒属于生物的是( )<br />A.具有细胞结构<br />B.能使人体生病<br />C.能在人体细胞内繁殖<br />D.由有机物组成</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主要的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的营养物质,用自己的遗传物质来进行复制、繁殖新的病毒,因此病毒能繁殖后代,属于生物.<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生物的特征,掌握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xa0;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圈是指地球所有&#xa0;&#xa0;&#xa0;和与其&#xa0;&#xa0;&#xa0; 的总和.它的范围包括&#xa0;&#xa0;&#xa0;、&#xa0;&#xa0;&#xa0;和&#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生物;生存的环境;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br />【解析】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最大的生态系统.<br />所以答案是:生物;生存的环境;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掌握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的基本特征主要有&#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br />【解析】解:生物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r />所以答案是: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的特征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xa0;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生态系统中,&#xa0;&#xa0;&#xa0;是生产者,能通过&#xa0;&#xa0;&#xa0;制造有机物,&#xa0;&#xa0;&#xa0;是消费者,它们直接或间接的以&#xa0;&#xa0;&#xa0;为食,&#xa0;&#xa0;&#xa0;是分解者,这三者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p></div></div>
<div><p>【答案】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各种动物;绿色植物;细菌和真菌<br />【解析】解: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是消费者,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br />所以答案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各种动物;绿色植物;细菌和真菌<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掌握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湖泊生态系统中,湖水中DDT的浓度为 0.00005ppm( 注:DDT 降解极慢 ),检测发现湖泊中生存的 A、B、C、D、E 五种生物体内均含有不同浓度的 DDT,结果如下表:</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margin-left:0.03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tr><td style="width:126.7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受检生物</p></td><td style="width:54.7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A</p></td><td style="width:57.7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B</p></td><td style="width:57.7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C</p></td><td style="width:57.7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D</p></td><td style="width:60.7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E</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DDT 的浓度( ppm )</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0.005</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5.0</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0.5</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75.5</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0.04</p></td></tr></table><p>请根据所学的生态系统的知识,用箭头把它们之间的营养关系正确表示出来:&#xa0;&#xa0;&#xa0; . 由表中看出,有毒物质DDT会通过&#xa0;&#xa0;&#xa0;不断积累,受害最为严重的生物是&#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A→E→C→B→D;食物链;D<br />【解析】解: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逐级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营养级越低,有害物质含量越少.<br />表格中生物体内DDT 的浓度( ppm )由少到多依次是A0.005、E0.04、C0.5、B5.0、D75.5.因此“A、B、C、D、E”五种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是A→E→C→B→D.由表中看出,有毒物质DDT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受害最为严重的生物是D.<br />所以答案是:A→E→C→B→D;食物链;D.<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需要了解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渐递减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重庆市涪陵区巴蜀中学七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