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1单元 第1章认识生物 单元测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哪方面的特征( )</p><p>A. 分布 B. 生活环境 C. 形态结构 D. 数量</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为了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更好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弄清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我们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它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等特征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方面的特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中,属于杂食性动物的是( )</p><p>A、马 B、狗 C、羊 D、老虎</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动物根据食性不同可以分为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马、羊属于草食动物,老虎属于肉食性动物,狗属于杂食性动物。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归类,他们把水草、荷花、松树、玫瑰这些生物归为一类,而将蝗虫、麻雀、鲫鱼、河蚌归为一类。他们归类的依据是( )</p><p>A. 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 B. 按照生物的用途</p><p>C. 按照生物的数量 D. 按照生物的生存环境</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即根据形态结构,把生物划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br />题干中水草、荷花、松树、玫瑰等都属于植物,蝗虫、麻雀、鲫鱼、河蚌都属于动物,因此是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小军在社区调查生物的种类时,记录了许多生物,为了便于统计和分析,他对生物进行了分类。其中属于水生植物的是( )</p><p>A. 车前草</p><p>B. 国槐</p><p>C. 睡莲</p><p>D. 黄杨</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车前草、国槐、黄杨都生活在陆地上,属于陆生植物;睡莲生活在水中,属于水生植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调查校园、社区或农田的生物种类”活动中,不需要进行的是( )</p><p>A. 设计调查表 B. 制作植物标本 C. 做好调查记录 D. 做好归类整理</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生物种类的调查中,要记录生物的习性、数量、生活环境的特点,要设计调查表,并且做好调查记录,然后把记录的内容做好归类整理。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观察生活环境有利于更好的了解生物的特点。制作植物标本不是调查的内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归类,他们把水草、荷花、松树、玫瑰这些生物归为一类,而将蝗虫、麻雀、鲫鱼、河蚌归为一类。他们归类的依据是( )</p><p>A. 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 B. 按照生物的用途</p><p>C. 按照生物的数量 D. 按照生物的生存环境</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即根据形态结构,把生物划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br />题干中水草、荷花、松树、玫瑰等都属于植物,蝗虫、麻雀、鲫鱼、河蚌都属于动物,因此是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面关于调查校园内的生物种类的步骤,正确的是( ) </p><p>①分组 ②选择调查范围 ③调查记录 ④归类 ⑤设计调查路线 ⑥整理</p><p>A. ①②③④⑤⑥</p><p>B. ②①③⑥⑤④</p><p>C. ②①⑤③④⑥</p><p>D. ①②⑤③④⑥</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称为调查法。它的目的可以是全面把握当前的状况,也可以是为了揭示存在的问题,弄清前因后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或决策提供观点和论据。调查校园、社区或农田的生物种类时的步骤:选择调查范围、分组、设计调查线路、调查记录、归类、资料整理。因此进行调查的方法步骤正确的是:②选择调查范围→①分组→⑤设计调查路线→③调查记录→④归类→⑥将生物资料进行整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是对校园生物进行调查时的方法步骤,请按正确的顺序进行排列( ) </p><p>①分组 ②设计调查路线 ③归类 ④做好调查记录 ⑤选择调查范围 ⑥将归好类的资料进行整理</p><p>A. ①②③④⑤⑥</p><p>B. ①③④②⑤⑥</p><p>C. ⑤①②④③⑥</p><p>D. ①⑤②④③⑥</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称为调查法。它的目的可以是全面把握当前的状况,也可以是为了揭示存在的问题,弄清前因后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或决策提供观点和论据。调查校园、社区或农田的生物种类时的步骤:选择调查范围、分组、设计调查线路、调查记录、归类、资料整理。因此进行调查的方法步骤正确的是:⑤选择调查范围→①分组→②设计调查路线→④做好调查记录→③归类→⑥将归好类的资料进行整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们在对某地区生物分布状况作调查时,首先应确定调查的是( )</p><p>A. 目的和对象 B. 范围和方案</p><p>C. 方法和顺序 D. 范围和顺序</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调查法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我国的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约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p><p>A.1/2 B.1/3 C.1/4  D.1/5</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在我国的植被中,森林占据了主体.全国林业用地面积为26329.5万公顷,森林面积15894.1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24.9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仍居世界前列,我国的森林资源虽然植物种类丰富,但是我国却是一个少林国家,就拿森林覆盖率来说,圭亚那是97%,芬兰是69%,日本是68%,美国是33%,我国仅仅只有16.55%,大大低于全世界27%的平均水平,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28公顷,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5,所以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当我们对森林中某种植物的密度进行调查时,若调查的范围很大,我们最好采用哪种调查方法…( )</p><p>A. 大体估算</p><p>B. 全部逐一数过</p><p>C. 分成几块进行调查,然后累加</p><p>D. 分成几块随机抽样调查,求平均值</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对森林资源进行清查、人口普查等都是调查;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当我们对森林中某种植物的密度进行调查时,若调查的范围很大这种情况,我们最好采用分成几块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求平均值。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生活在纬度越低、气候越炎热地区的企鹅,个体越小,越有利于身体散热。这一事实可作什么特征的具体实例:</p><p>①适应性②应激性③遗传性和变异性④竞争性</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了病毒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生活在纬度越低、气候越炎热地区的企鹅,个体越小,越有利于身体散热,是企鹅对炎热环境的适应性;同时也是生物不断进化的结果。因此这一事实可作适应性和遗传性和变异性特征的具体实例。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某兴趣小组在田间调查后,绘制的青蛙数量与季节关系的直方图。图中显示青蛙数量最多的季节是( )</p><p>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b3d919f4/SYS201712310105319421522469_ST/SYS201712310105319421522469_ST.001.png" width="257" height="15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从图中可看出在夏季青蛙的数量最多,因为雌蛙和雄蛙经过抱对,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精子与卵细胞在水中结合成受精卵,青蛙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都要生活在水中,因此夏季是青蛙繁殖的最好季节。</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要想测量下边叶片的周长,可采用的工具是( )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8/24/10/2c1f2265/SYS201808241007308781640175_ST/SYS201808241007308781640175_ST.001.png" width="84" height="10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细线和刻度尺 B. 细线 C. 刻度尺 D. 三角板</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在生物实验中,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不规则物体,要想了解它各方面的特征指数,我们需要借助工具、仪器,使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如要测量叶片的周长,我们需利用细线和刻度尺进行测量,先用细线围绕叶片一圈,再用刻度尺量出细线的长度,即为该叶片的周长。</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但有一类生物例外,它是( )</p><p>A. 含羞草</p><p>B. 狮子</p><p>C. 蘑菇</p><p>D. 病毒</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含羞草是植物、狮子是哺乳动物、蘑菇是真菌,都有细胞结构,A、B、C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p><p>A. 火山爆发 B. 开水沸腾 C. 雨后春笋 D. 潮起潮落</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雨后春笋,说明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属于生命现象;开水沸腾是物理现象;火山爆发、潮起潮落属于自然现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当我们对森林中某种植物的密度进行调查时,若调查的范围很大,我们最好采用哪种调查方法…( )</p><p>A. 大体估算</p><p>B. 全部逐一数过</p><p>C. 分成几块进行调查,然后累加</p><p>D. 分成几块随机抽样调查,求平均值</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对森林资源进行清查、人口普查等都是调查;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当我们对森林中某种植物的密度进行调查时,若调查的范围很大这种情况,我们最好采用分成几块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求平均值。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校园生物调查”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p><p>A. 调查生物侧重点是注意较大的生物</p><p>B. 调查时,全组的同学要集体行动,不要攀爬高处</p><p>C. 调查到的生物可以按照某种共同的特征进行简单的分类</p><p>D. 对看上去差别明显的生物,要注意它们相同之处;对相似的生物要注意不同之处</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调查要全面,因此调查生物侧重点是注意较大的生物错误,A错误;调查时,全组的同学要集体行动,不要攀爬高处,B正确;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可以按形态结构或生活环境等进行统计归类,C正确;对看上去差别明显的生物,要注意它们相同之处;对相似的生物要注意不同之处,D正确。</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某同学在“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这一活动过程中,所拍摄的五幅照片。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8/24/10/2c1f2265/SYS201808241007313916254491_ST/SYS201808241007313916254491_ST.001.png" width="440" height="12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根据照片所提供的信息判断:该同学是在什么样的地域环境中开展调查的(如海洋、淡水水域、陆地等)? 请对调查的具体地点进行简要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2)如果将照片中的生物进行分类,你会怎样做?_写出你的分类依据: _________列出你的分类结果: 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淡水水域 水分富足,生物种类繁多,温度适宜 形态、结构 生活习性 根据形态、结构:动物和植物; 根据生活习性:水生生物、陆生生物</p><p>【解析】(1)根据照片所提供的信息有:莲、虾、蛙等,可知该同学是在淡水水域环境中开展调查的;从拍摄的照片中可知这里的生物种类繁多,并且生长旺盛,可见这里的水分富足,温度适宜。<br />(2)自然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我们要对其进行分类。分类的依据很多,如根据形态、结构,可分为动物和植物;根据生活习性,可分为水生生物、陆生生物。</p></div>
题型:连线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一同学进行了下列“温度对鼠妇生活影响”实验活动。请你把科学探究过程的相应步骤与他这些活动用线条连起来。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8/24/10/2c1f2265/SYS201808241007315086527339_ST/SYS201808241007315086527339_ST.001.png" width="576" height="16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8/24/10/2c1f2265/SYS201808241007315086527339_DA/SYS201808241007315086527339_DA.001.png" width="557" height="33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解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br />A、提出问题:①温度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尝试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一定是问句“?”)<br />B、作出假设:是对提出问题的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故此实验的假设为:③温度对鼠妇生活有影响,鼠妇适于生活在温暖的环境。<br />C、制定计划:根据假设制定科学的探究方案,故⑤设计对照实验:将10只鼠妇依次放到解剖盘的中央,统计鼠妇在有无冰块的一侧的数目,统计10次。<br />D、实施计划: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实验操作。将鼠妇放入实验装置,在两侧的中央放同样数目的鼠妇,静置2分钟.以横轴中线为界,在纸盒内一侧室温,另一侧铺上一层冰块,盖上纸板。(这样在盒内就形成了室温和低温两种环境)即④按实验方案做实验,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实验数据。 <br />E、得出结论:根据实施计划的结果进行总结,得出结论,即鼠妇的生活受温度的影响。即⑥发现解剖盘无冰块的一侧鼠妇数目多,支持了假设。<br />F、表达交流:②向全班同学汇报他的实验过程和结果。</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王凯同学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时,选取了甲、乙两条相同的鲫鱼,放在同一鱼缸中,操作步骤之一是用纱布只捆扎甲鱼的胸腹鳍,其他鳍呈自然状态,请问: </p><p>(1)王凯同学用的方法是 __。 </p><p>(2)该实验是探究 __鳍的作用,变量是 ___。 </p><p>(3)该实验中,实验组是 ___鱼,对照组是 __鱼。 </p><p>(4)实验结束后,王凯同学根据实验结果,得出了结论:鱼在游泳时,该种鳍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模拟实验法 胸腹鳍 是否捆扎 甲 乙 保持身体的平衡</p><p>【解析】试题分析:当某些实验不能用直接法完成实验时,可以制作模型用模拟实验法来代替,由于只捆扎了甲鱼的尾鳍,对乙鱼没做任何处理,这样可探究尾鳍在鲤鱼游泳时的作用,二者的变量就是尾鳍是否被捆扎,由于甲鱼进行了处理,甲鱼就是实验组,乙鱼就是对照组,甲鱼尾鳍被捆扎后,不能转身,也不能调整游泳的方向,会经常碰缸壁,进一步说明尾鳍能控制鱼体前进的方向.用活体进行实验,且控制单一变量,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干扰,得出的结论比较可靠。</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江浩非常喜欢动手做一些小实验。有一次,他把小石块放进花盆底部盖住洞,把珍珠石(一种可吸水的石头)放进花盆,用水浇湿珍珠石,再把种子放在细碎的珍珠石上,轻轻压紧种子。然后,把花盆放在有阳光的窗户上,保持珍珠石的湿润。过几天,他发现种子发芽了。</p><p>接着他用水混合颗粒肥料来灌溉小苗。结果,在无土的情况下,种子也成长为茁壮的小植物。</p><p>请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p><p> </p></div></div>
<div><p>【答案】由以上材料可知植物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营养物质等条件</p><p>【解析】</p><p>试题分析:珍珠石能吸水保持潮湿,为种子的萌发以及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水分,珍珠石的颗粒之间有空隙,能融进很多的空气,为种子的萌发和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氧气,放在有阳光的阳台上能得到阳光,说明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用水混合颗粒肥料来灌溉小苗,结果在无土的情况下,种子也成长为茁壮的小植物,说明肥料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营养物质,土壤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只起到固定植株的作用,植物只是需要土壤中的水和营养物质,因此只要想办法固定了植株,满足了其它条件,植物完全可以正常生长。</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回顾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活动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p><p>(1)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 </p><p>(2)该实验中的变量是__。 </p><p>(3)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黑暗和明亮两种环境,以便对照。每个实验装置中放入10只鼠妇,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和阴暗土壤中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计算10次统计数的 __值。 </p><p>(4)得出的结论是 __。 </p><p>(5)如果“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实验中的变量是土壤湿度,需要给鼠妇提供__和__两种环境。 </p><p>(6)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p></div></div>
<div><p>【答案】 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光 平均 鼠妇喜生活在阴暗环境中,所以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干燥 潮湿 相同(一致)</p><p>【解析】(1)作出假设:提出问题后,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是: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作出假设的依据是:在花盆、石块下等比较阴暗的地方看到了鼠妇,而在明亮的地方没有看到。当把花盆、石块搬开后,看到鼠妇很快地爬走了。<br />(2)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光,实验变量是有无光照,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各放入等量的鼠妇若干只,过一段时间后,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如果阴暗环境中鼠妇多,则说明假设是正确的;如果明亮环境中鼠妇多,则说明假设是错误的。这样就形成了以光照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br />(3)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或设置重复组是为了避免偶然性,计算平均值是为了减少误差。每个实验装置中放入10只鼠妇,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和阴暗土壤中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计算10次统计数的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由偶然性引起的误差.<br />(4)分析现象,得出结论:阴暗环境下的鼠妇数目多,明亮环境中鼠妇数目少,说明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鼠妇喜欢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br />(5)影响鼠妇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光外,还有水分、温度、空气等因素对鼠妇生活都有影响。如果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实验中的变量是土壤湿度,需要给鼠妇提供的两种环境是潮湿和干燥。<br />(6)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样就说明了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实验变量引起的,使实验具有说服力。</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