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1.1.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同步测试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将测得数据做不同处理,可以说明不同的问题,如果把一处早、中、晚的平均值做成曲线,就可以了解( )</p><p>A. 草地、裸地、灌丛的温度差异 B. 无对照,不能说明植树问题</p><p>C. 草地、裸地、灌丛一天中的湿度差异 D. 该处一天内的湿度变化</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对数据进行不同处理的意义,用不同的方法处理相同的数据,常常可以说明不同的问题。例如,在做“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实验中,如果把裸地、草地和灌木丛中测量的数据,分别求平均值进行比较,可以知道三处的湿度差异;把某一处早、中、晚的湿度平均值做成曲线,曲线上的点代表一天内不同时段的湿度,因此只能了解该处一天内不同时段的湿度变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种现象说明( )</p><p>A. 环境能影响生物 B. 生物能影响环境 C. 环境能适应生物 D. 生物能适应环境</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在沙漠上植树必须种植耐旱树种沙棘、沙枣才能容易成活,若种植需水较多的水莲很难成活。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的是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蚁穴溃堤”这一成语主要揭示了( )</p><p>A、生物能影响环境</p><p>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p><p>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p><p>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蚂蚁是群居动物,蚂蚁善于打洞,洞多了造成堤坝的土质松动,堤坝就崩溃了,体现了生物蚂蚁对环境堤坝的影响,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揭示了动物之间的( )</p><p>A. 捕食关系 B. 竞争关系 C. 合作关系 D. 互利关系</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螳螂和蝉,螳螂吃蝉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黄雀和螳螂,黄雀吃螳螂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其食物链是:树→蝉→螳螂→黄雀。</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你认为下列哪一项属于毒品( )</p><p>A. 槟郎 B. 摇头丸 C. 酒精 D. 处方药</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槟榔属于酒类,不是毒品,A错误;摇头丸属于毒品,B正确;酒精不是毒品,C错误;处方药是药品,不是毒品,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黄毛夜娥静止时体色与背景相同,受袭时展翅而飞,翅色较鲜艳,快停飞时,突然跌落在地掩起鲜艳的翅膀,移动一段距离而停止不动,体色又与背景相同,可逃避敌害,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 )</p><p>A. 保护色 B. 警戒色 C. 拟态 D. 适应性</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生物具有保护色可以不易被其它动物发现,有利于躲避敌害,有利于掩护自己捕食猎物。故选项A正确。<br />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北欧人的鼻子比较高大,非洲人的鼻子平小,下列关于这种差异的意义解释科学的一项是()</p><p>A. 北欧的污染严重,鼻子高大有利于空气的清洁</p><p>B. 北欧空气干燥,鼻子高大有利于对空气湿润</p><p>C. 北欧的气候寒冷,鼻子高大更有利于使空气变得温暖</p><p>D. 只是人种的差异,没有任何意义</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北欧人的鼻子比较大,使鼻腔较长,让气体在鼻腔内能停留时间,这有利于对吸入寒冷空气温暖、湿润、清洁作用,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资料一:灯光诱杀昆虫.资料二:鸡能在短期内忍受﹣40度的低温约3小时.资料三:水稻生产1克干物质,要消耗400﹣700克水.</p><p>(1)资料一说明生物的生存需要________</p><p>(2)资料二说明生物的生存需要________ </p><p>(3)资料三说明生物的生存需要________</p><p>(4)除以上三项外,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还包括: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光 适宜的温度 水 营养物质、生存空间</p><p>【解析】分析材料如下:<br />(1)灯光诱杀昆虫,说明这种昆虫需要光。<br />(2)鸡能在短期内忍受-40℃的低温约3小时,时间再长就会死亡,说明鸡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br />(3)水稻生产1克干物质,要消耗400-700克水,说明水稻的生活需要水。<br />(4)由上可知生物的生存需要光、适宜的温度和水等条件。除以上三项外,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还包括营养物质、生存空间等。</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________, 适应环境.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共同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p></div></div>
<div><p>【答案】改变环境</p><p>【解析】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如在沙漠地区生长的植物(沙棘)必须耐旱才能正常生长;而需水较多的水莲则不能自然生长。环境在不断变化,生物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以适应环境,同时生物也在不断改变环境,如蚯蚓可以改良土壤,当在沙漠地区植树(沙棘)大面积获得成功后沙漠可以变成绿洲。</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富有有机质的土壤中,能从土壤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营养,这说明生物能 ;蚯蚓的活动过程又使得土壤空隙增多,土壤肥力提高,这说明生物能 。</p><p> </p></div></div>
<div><p>【答案】适应环境 影响环境</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不但能适应环境,还能改变环境,像上述题中的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能从土壤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这说明生物能适应这样阴暗潮湿的环境;蚯蚓的活动又使的土壤空隙增多,使得植物的根呼吸通畅,土壤肥力提高,这又说明生物还能改变环境。</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如图是两个狐(A、B),一种是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另一种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它们的差别主要是受________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填“非生物”或“生物”)</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2/17/035518f4/SYS201904121754523625101339_ST/SYS201904121754523625101339_ST.001.png" width="121" height="9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非生物</p><p>【解析】极地狐耳朵较小,嘴巴不突出,是为了减少热量的散失,保持体温,以适应温度低气候寒冷的北极环境,因此B是北极狐;A狐耳朵较大,嘴巴突出,可以增加热量的散失,降低体温,适应炎热干燥的沙漠环境,因此A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它们的差别主要是受非生物因素温度的影响造成的。</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