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1:51:59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六单元综合测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都是营寄生生活的是(  )</p><p>A. 绦虫、秀丽隐杆线虫    B. 蛲虫、血吸虫</p><p>C. 华枝睾吸虫、涡虫    D. 血吸虫、珊瑚虫</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营寄生生活的生物叫寄生生物。题干中的绦虫、蛲虫、华支睾吸虫、血吸虫专门从寄主体内获得营养,营寄生生活;秀丽隐杆线虫是营自由生活的动物;涡虫在肠道可分多支,可进行细胞外和细胞内消化,生活方式是营自由生活;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生活方式是营自由生活,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自然界中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千差万别,判断下列哪种描述是错误的(  )</p><p>A. 蝗虫的气门分布在腹部,是气体进出身体的门户</p><p>B. 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p><p>C. 鱼属于变温动物,体温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p><p>D. 蚯蚓身体分节,因此蚯蚓属于节肢动物</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蝗虫的气门分布在胸腹部,是气体进出身体的门户,A正确;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B正确;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温会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属于变温动物,C正确;蚯蚓由许多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用体壁呼吸,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的动物与其气体交换部位对应错误的是(  )</p><p>A. 牛——肺    B. 鲫鱼——鳃</p><p>C. 青蛙——肺与皮肤    D. 家鸽——肺与气囊</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它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体壁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A正确;鲫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B正确;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C正确;家鸽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经过肺,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气囊可以储存气体,不能进行气体交换,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动物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p><p>A. 鱼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游泳时的阻力</p><p>B. 蜥蜴的体表有角质的鳞片,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p><p>C. 鸟发达的胸肌两端都附着在胸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p><p>D. 哺乳动物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是身体呈流线型,鳃呼吸,鳍游泳,有侧线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选项A正确;蜥蜴属于爬行动物,体表有细鳞或角质鳞片,保护内部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适好地适应陆地生活,选项B正确;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组成,肌腱附在不同的骨上,有利于收缩和舒张,形成运动,选项C不正确;胎生和哺乳是哺乳动物的特有特点,可以大大提高后代的成活率,选项D正确。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成语描述的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p><p>A. 蜻蜓点水    B. 雄鸡报晓    C. 老马识途    D. 饿虎扑羊</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蜻蜓点水、雄鸡报晓、饿虎扑羊都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属于先天性行为,而老马识途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p><p>A.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p><p>B. 只有高等动物才有学习行为</p><p>C.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p><p>D.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都有重要的意义</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p><p>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A正确;</p><p>B、从低等的扁形动物开始具有学习能力,B错误;</p><p>C、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C正确;</p><p>D、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都有重要意义,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以下动物行为不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p><p>A. 牧羊犬看护山坡觅食的羊</p><p>B. 狒狒“首领”优先享有食物</p><p>C. “雁阵”由经验丰富的“头雁”带领</p><p>D. 兵蚁专司蚁巢的保卫</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可知,狒狒“首领”优先享有食 物、“雁阵”由经验丰富的“头雁”带领、兵蚁专司蚁巢的保卫,需要彼此配合、密切合作才能维持群体的正常生存,体现了群体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因此属于社会行为;而牧羊犬看护山坡觅食的羊属于学习行为,不具有社会行为的特点,不属于社会行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小鼠走迷宫”的探究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p>A.这是探究小鼠的先天性行为</p><p>B.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远少于蚯蚓</p><p>C.不同小鼠熟悉迷宫的能力都一样</p><p>D.小鼠一旦学会走迷宫,就不会忘记</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A、通过“小鼠走迷宫”的探究实验可知,这是探究小鼠的学习性行为,</p><p>B、小鼠属于哺乳动物,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小鼠比蚯蚓高等,所以蚯蚓要经过大约200次的尝试才能学会走“迷宫”,而老鼠则只要经过了不足10次的尝试就学会了走“迷宫”,可以知道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远少于蚯蚓;</p><p>C、不同小鼠熟悉迷宫的能力是不一样;</p><p>D、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成长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这种行为会消失.</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对病毒、细菌、真菌的解释,正确的是(   )</p><p>A. 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p><p>B. 病毒以自我复制的方式进行繁殖</p><p>C. 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都是作为分解者而存在</p><p>D. 细菌可以通过芽孢来繁殖后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但是真菌既有单细胞,霉菌等是多细胞,A不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和核酸合成酶系,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病毒在寄主活细胞内以自我复制的方式进行繁殖,B正确;在生态系统中,腐生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寄生的细菌真菌是消费者,硫化细菌直接分解硫化物获取能量属于生产者,C不正确;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D不正确。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微生物的生活方式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xa0;&#xa0;&#xa0; )</p><p>A. 流感病毒    B. 痢疾杆菌    C. 醋酸杆菌    D. 肺炎双球菌</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流感病毒属于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br />痢疾杆菌在人的肠道中吸收人体的营养物质,容易使人造成腹泻,因此痢疾杆菌属于寄生生活;<br />醋酸杆菌是细菌,生活方式为腐生;<br />肺炎双球菌属于细菌,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体内不含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寄生在人体的肺内,靠从活的细胞内吸取有机物生活,属于寄生生活。故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青霉素是由青霉产生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p><p>A.青霉素是一种抗生素</p><p>B.青霉素可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p><p>C.青霉是一种真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p><p>D.青霉的孢子呈绿色</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A、青霉素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它是由真菌中的青霉菌产生的,可以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A正确;B、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对病毒不起作用,B错误;C、青霉具有细胞核,靠孢子繁殖,属于真菌,C正确;D、青霉的孢子是青绿色的,D正确.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右图表示一种简易的食物保存方法,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6/10/f10d2626/SYS201904161038070343884280_ST/SYS201904161038070343884280_ST.001.png" width="137" height="7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haracter; -aw-rel-vpos:line;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引起食物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p><p>B.对食物加热的目的是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p><p>C.加清水主要是为了阻止空气中微生物进入食物</p><p>D.该保存方法与冰箱贮存食物的原理相同</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 该保存方法和冰箱贮存食物的原理不同,该方法是不让微生物进入,而冰箱保存的原理是低温抑制微生物的繁殖。故A、B、C正确,D错误,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共生现象的是(     )</p><p>A. 真菌与藻类形成地衣</p><p>B.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形成根瘤</p><p>C. 某些真菌使人患足癣</p><p>D. 草食动物与其肠道内的细菌</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共生关系等,共生是指有些生物与其它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这就是共生。地衣是真菌和某些单细胞藻类形成的相互依存的共生体,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形成根瘤,草食动物与其肠道内的细菌等均存在互惠互利、不能分开的关系,因此属于共生关系,而某些真菌使人患足癣,属于寄生关系,对寄主造成伤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以下不属于我国为保护动物多样性而采取措施的是(  )</p><p>A. 建立濒危动物繁殖中心    B. 建立自然保护区</p><p>C. 颁布相关法律法规    D. 放宽引进国外物种限制</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A、人们有时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不符合题意;</p><p>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自然保护区是人们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不符合题意;</p><p>C、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符合题意;</p><p>D、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会大量繁殖,进而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反而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符合题意。</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81岁的东营老人赵元新人称“东营迷”,他走遍我市三县两区,将东营美食、美景编成数十首韵味风趣、节奏明快的山东快书.且听这一段:“东营美食千千万,听我慢慢对你言.广饶驴肉史口鸡,黄河刀鱼堪称奇”;河口蛤蜊孤岛鱼,大闸蟹来数第一海蜇头小虾皮,蚂蚱酱香飘万里…”</p><p>(1)以上提及的动物,按照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分成两大类,其中,蛤蜊、大闸蟹、海蜇、吓、蚂蚱属于         动物.</p><p>(2)与其他动物相比,海蜇结构简单,体壁仅由内、外层细胞构成,          .</p><p>(3)蛤蜊、虾、蚂蚱体表都有坚硬的外壳,所不同的是        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均分节.</p><p>(4)刀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驴和鸡生活在陆地上,用          呼吸.</p><p>(5)刀鱼和鸡都是卵生,但鸡能产          ,生殖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驴具有         的生殖发育特点,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p><p>(6)每年清明前后,成年黄河刀鱼沿着黄河逆行回到它原来的出生地进行产卵,刀鱼的这种行为是由   决定的.</p></div></div>
<div><p>【答案】(1)无脊椎;</p><p>(2)有口无肛门;</p><p>(3)虾;蚂蚱;</p><p>(4)鳃;肺;</p><p>(5)具有坚硬外壳的大型卵;胎生哺乳;</p><p>(6)遗传因素</p><p>【解析】试题(1)以上提及的动物,按照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分成两大类,其中,蛤蜊、大闸蟹、海蜇、吓、蚂蚱的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p><p>(2)海蜇属于腔肠动物,结构简单,体壁仅由内、外层细胞构成,有口无肛门.</p><p>(3)蛤蜊、虾、蚂蚱体表都有坚硬的外壳,所不同的是虾、蚂蚱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均分节,属于节肢动物.</p><p>(4)刀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驴和鸡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p><p>(5)刀鱼和鸡都是卵生,但鸡能产具有坚硬外壳的大型卵,生殖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驴具有胎生哺乳的生殖发育特点,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p><p>(6)黄河刀鱼沿着黄河逆行回到它原来的出生地进行产卵,这种行为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6/10/f10d2626/SYS201904161038076839301262_ST/SYS201904161038076839301262_ST.001.png" width="445" height="13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甲表示人的屈肘动作,当人完成屈肘动作时,[ ]________收缩、[④]________舒张。这一动作的协调进行,是在__________的调节下完成的。</p><p>(2)运动系统要完成运动,同样离不开乙的作用,我们平时所说的脱臼是指[ ]________从[ ]________中脱离出来的现象。</p><p>(3)图丙中骨骼肌由[②]______和[①]______两部分组成。</p></div></div>
<div><p>【答案】  ③ 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神经系统  ⑥ 关节头  ⑦ 关节窝  肌腹  肌腱</p><p>【解析】试题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图中①肌腱,②肌腹,③肱二头肌,④肱三头肌,⑤关节,⑥关节头,⑦关节窝,⑧关节囊,⑨关节腔,⑩关节软骨。 </p><p>(1)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交替收缩和舒张,可引起肘关节的屈伸。图甲屈肘时,③肱二头肌收缩,④肱三头肌舒张;这一动作的协调进行,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p><p>(2)根据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⑥关节头从⑦关节窝里滑脱出来称为脱臼。</p><p>(3)丙图中骨骼肌由②肌腹和①肌腱两部分组成,骨骼肌有遇刺激而收缩的特性。</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是家庭酿造甜酒的操作过程。</p><p>①将酒曲粉末与糯米饭拌匀;②将糯米饭放入容器中盖好,加盖密封,置入温暖的地方;③用凉开水将糯米饭冲淋一次,冷却到30 ℃左右;④将糯米用水淘洗干净后倒入蒸锅蒸熟(以上容器、毛巾等均要求消毒)。请对照制作工序,回答下列问题。</p><p>(1)请写出制作甜酒的操作步骤(用序号表示)。</p><p>(2)酒曲粉末里含有的主要菌种是________。</p><p>(3)往冷却的糯米饭里加入一定量的酒曲,这是菌类培养方法中的哪一个步骤?________。</p><p>(4)③步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5)在酿酒的过程中,需将器皿加盖密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6)甜酒的“酒味”是因为酿酒的过程中产生了________,酿好的甜酒表面还会有气泡出现,这是发酵过程中产生的________气体。</p><p>(7)一名同学按工序制作甜酒,几天后,发现糯米饭发霉,甜酒没制出来,没成功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p></div></div>
<div><p>【答案】④③①②    酵母菌    接种    防止高温杀死酒曲中的酵母菌(5)创造缺氧的环境    酒精    二氧化碳    经常打开容器;杂菌感染;器皿消毒不彻底;器皿没盖严;酒曲含杂菌等    </p><p>【解析】</p><p>试题(1)在制作甜酒时,首先要用水将糯米浸泡一昼夜,淘洗干净,然后将糯米倒入蒸锅煮熟(以上容器,毛巾等均要求消毒),蒸熟之后,用凉开水将糯米饭冲淋一次,冷却到30℃,30℃是酵母菌生活的适宜温度,接着将酒曲粉末与糯米饭拌匀使之充分混合,将糯米饭压实后挖个小坑,淋上一些凉开水,最后将糯米饭放入容器中盖好,用毛巾包裹起来置入温暖的地方即可,故正确的制作顺序是:④⑤③①②;</p><p>(2)制酒要用酵母菌,酵母菌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再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酒曲中含有的主要菌种是酵母菌;</p><p>(3)将少量的细菌和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做接种,所以往冷却的糯米饭里加入一定量的酒曲,这是菌类培养方法中的接种;</p><p>(4)30℃是酵母菌生活的适宜温度,温度过高会杀死酵母菌,就不能发酵产生酒精;</p><p>(5)在酿酒的过程中,需将器皿加盖密封,目的是创造缺氧的环境,因为发酵需要的条件是无氧;</p><p>(6)由(2)可知气泡是二氧化碳,除了产生气体,还产生了酒精;</p><p>(7)制酒的过程中要保证无其它杂菌的进入,否则制出的酒有酸味或甜酒没制出来,糯米饭反而发霉了,因此制酒时要注意密封,不能随便打开容器,所有的器皿要消毒干净,用的酒曲要纯正等,以避免其它杂菌的污染。</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材料一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敌,是经按蚊叮咬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传染病。病原体疟原虫是一种真核生物。</p><p>材料二 屠呦呦等三位科学家因对疟疾等寄生虫病机理和治疗的研究成果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中屠呦呦发现的抗疟新药名为青蒿素,被称为“中国神药”。据统计显示,青蒿素复方药物对恶性疟疾的治愈率达到97%,2004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青蒿素复方药物列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p><p>(1)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下列也属于单细胞真核生物的是(____)</p><p>A.海葵  B.香菇  C.乳酸菌  D.酵母菌</p><p>(2)蛔虫和疟原虫都是寄生虫,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______________(任写两点)。</p><p>(3)蚊子是疟原虫的寄主之一,它的身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腹部三部分,体表有________,不仅可以保护身体,还可以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4)蒿的种类繁多,我国有170种以上,各地均产,其中如黄花蒿、青蒿、茵陈蒿和艾蒿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多样性。</p></div></div>
<div><p>【答案】  D  体表有角质层消化管结构简单  头部  胸部  外骨骼  体内水分蒸发  生物种类</p><p>【解析】(1)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属于单细胞真核生物,乳酸菌属于细菌,没有真正的细胞核,香菇和海葵都属于多细胞动物,故选D。</p><p>(2)蛔虫的消化器官结构简单,体表有角质层,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也都退化,蛔虫的生殖器官非常发达,这些特点都是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p><p>(3)蚊子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属于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不仅可以保护身体,还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蒸发。</p><p>(4)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蒿的种类繁多,我国有170种以上,各地均产,其中如黄花蒿、青蒿、茵陈蒿和艾蒿等,这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p><p>资料一:庞大的蜜蜂群体中,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蜂王是专职的“产卵机器”,雄峰唯一的任务是与蜂王交配,工蜂承担建造蜂巢,采集花蜜,饲喂幼虫及蜂王等工作,它们之间可通过复杂的“舞蹈”语言,相互传达蜜源的方向和距离.</p><p>资料二:如表为某地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各主要原因及其比例.</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74.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               原因</p><p>类群</p></td><td style="width:74.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 偷猎</p></td><td style="width:74.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丧失栖息地 </p></td><td style="width:74.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生物入侵 </p></td><td style="width:74.7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其他原因 </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 哺乳动物</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 31%</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 32%</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17% </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0% </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 鸟类</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 20%</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 60%</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 12%</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 8%</p></td></tr></table><p>&#xa0;</p><p>(1)蜜蜂体表坚韧的_____,其保护和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p><p>(2)资料一中,蜜蜂群体成员之间分工合作,说明蜜蜂群体具有_____行为.</p><p>(3)工蜂之间通过_____(填“动作”、“声音”或“气味”)相互传达蜜源的方向和距离.</p><p>(4)由资料二可知,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p></div></div>
<div><p>【答案】  外骨骼  社会(社群)  动作  栖息地的丧失  建立自然保护区</p><p>【解析】动物的行为从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来看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p><p>(1)蜜蜂体表坚韧的外骨骼的作用是保护和防止水分蒸发,适应干燥的陆生生活。<br />(2)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蜂群内有蜂王、工蜂、雄蜂,它们分工明确,相依为命,相互密切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因此属于社群行为。<br />(3)动物通讯,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信号本身并无意义,但它能被快速识别,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属性,如性别、年龄、大小、敌对性或友好性等等。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蜜蜂可以通过花的香味来寻找蜜源,蜜蜂还可以通过“圆形舞”、“8字摆尾舞”告诉同伴蜜源的距离和方向,这是蜜蜂通过动作语言在传递信息。<br />(4)由表中的数据说明,导致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教版八级生物上册第五、六单元综合测试卷